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296.81 KB
- 文档页数:6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四分法答:四分法是我国五四以来传统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法之一,即根据作品的结构、体制和语言运用等特点,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体裁。
它既注意了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方式,又注意到作品体制上的差别,符合文学实际。
此种分类法定名具体、类属单一、易于掌握。
2.语流音变答: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的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3.文字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
依据最小单位的不同可以将文字划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
文字根据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4.自然主义答:自然主义是19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1880年左拉《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的发表为兴起的标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0×5)1.《国殇》答:《国殇》选自《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全诗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
它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2.永明体答:“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3.《李凭箜篌引》答:《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作者李贺。
当时,李凭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4.诚斋体答: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于客观事物,其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体裁答:体裁是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辞藻。
文学作品的体裁则指的是根据作品的结构、体制和语言运用等特点,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体裁。
2.灵感答:灵感是一种在创作过程由偶然因素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思维特别活跃,极富创造力的心理状态。
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是作家以长期积累为基础顿悟的结果,对于作家的创作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灵感来临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3.共时语言学答: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于20世纪启蒙,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一门语言学,也是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
共时语言学以某个时期的语言学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语言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等的规律,以及一个时期内有内在联系的语言的对比,和语言与语言外的其他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4.音位文字答:音位文字是用一个书写符号记录一个音位的文字。
音位文字中,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如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
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
二、简答题1.简述文学创作内在材料和外在材料的关系。
答:文学创作的内在材料指存在于作家内心的长期积累的创作信息;外在材料指独立于作家之外的一切可以被作家转化为内在材料的外在刺激。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1)文学创作的内在材料来源于外在材料文学创作的内在材料是作家将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使之成为记忆存储于内心的材料。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四分法
2.语流音变
3.文字
4.自然主义
二、简答题
1.简述五种语法范畴的特点。
2.简述词义的性质。
3.简述文本解读在文学阅读中的地位及作用。
4.简述结构主义的特点和缺陷。
三、论述题
1.语言的变化多种多样,变化有无规律?
2.试论述你对灵感现象的看法。
四、评论写作
“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
求與古人異,不若求與古人合。
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
----《白石诗词集》。
山东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名词解释(10×5)1《国殇》2永明体3《李凭箜篌引》4诚斋体5元曲四大家6南朱北王7《一致》8左翼作家联盟9《关汉卿》10《台北人》二、简答(5×10)1、宋玉《九辩》的思想主旨2、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3、元杂剧前后期创作有哪些不同之处4、《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5、第三代诗的后现代特征有哪些三、论述(三选二2×25)1、默写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赏析2、分析杜甫的叙事诗3、谈谈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山东大学[文史哲] 2011年真题文学院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50分1、神羿射日2、铁崖体3、七宝楼台4、《狂人日记》5、新编历史剧6、南国社7、悲愤诗8、《修竹篇序》9、《棋王》10、谴责小说二、简答: 50分1、请举例说明东方朔的《答客难》的语言风格。
2、阐述刘琨对曹操诗歌的继承。
3、阐述《儿女英雄传》的“泛情化”倾向。
4、九叶派的艺术特色。
5、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风格特征。
三、论述(三选二):50分1、默写陆游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并赏析。
2、论述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3、论述辛弃疾对词的贡献。
[文史哲] 201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题(绝对完整精确版)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名词解释:(50分)1、赋比兴2、文心雕龙·时序3、《永州八记》4、《清真词》5、台阁体6、南洪北孔7、战国策派8、《倾城之恋》9、《创业史》10、《陈毅市长》二、简答(50分)1、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2、李商隐无题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徐渭的《四声猿》4、刘凤仙形象简析5、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创作特征三、论述1、《史记》是如何在“实录”基础上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2、欣赏杜甫《秋兴八首》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0×5)1.《国殇》答:《国殇》选自《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全诗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
它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2.永明体答:“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3.《李凭箜篌引》答:《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作者李贺。
当时,李凭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4.诚斋体答: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于客观事物,其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山东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山东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山东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山东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5)山东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山东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7)山东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山东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9)山东大学201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0)山东大学2016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山东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2)山东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3)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4)山东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4)山东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4)山东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34)山东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3)山东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53)山东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64)山东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73)山东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85)山东大学201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02)山东大学2016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09)山东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15)山东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22)Ⅲ专业课教辅..............................................................................................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Ⅰ序言 (4)Ⅱ考前必知 (6)一、历年报录情况 (6)二、学费与奖学金 (6)Ⅲ复习方略 (10)Ⅳ考试分析 (12)一、考试难度 (12)二、考试题型 (13)三、考点分布 (14)四、试题分析 (29)五、考试展望 (30)Ⅴ复习指南 (32)《文艺学通论》 (32)《语言学概论》 (51)《语言学纲要》 (61)Ⅵ核心考点解析 (79)《文艺学通论》 (79)第一章文艺学的对象和范围 (79)第二章文学的外在属性与人学根基 (84)第三章文学的本体特性与功能 (94)第四章文学的起源 (104)第五章文学的发展 (108)第六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117)第七章文学作品的构成 (123)第八章文学语言 (132)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 (138)第十章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 (149)第十一章文学创作的能力 (159)第十二章文学创作的过程 (166)第十三章文学创作的经验 (176)第十四章文学创作的历史类型 (187)第十五章文学交流的内涵与价值 (202)第十六章文学阅读的理解 (209)第十七章文学阅读中的主体性 (216)第十八章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定位 (222)第十九章文学批评的程序、步骤与功能 (235)《语言学概论》 (243)第一章导论 (243)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245)第三章语言的起源 (252)第四章语言的发展 (253)第五章语音 (263)第六章语义 (272)第七章词汇 (280)第八章语法 (286)第九章语用 (299)第十章文字 (305)《语言学纲要》 (313)导言 (313)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314)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316)第三章语音 (319)第四章语法 (324)第五章词义 (333)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339)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42)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345)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349)Ⅶ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353)山东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53)山东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63)山东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73)山东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82)山东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92)山东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03)山东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12)山东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24)山东大学201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42)山东大学2016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49)山东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55)山东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62)备注:2018年考试科目为813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2017年之前考试科目为813综合考试(文),所以2007-2017年真题编写的是813综合考试。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
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2.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种。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拓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显性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曲折、重叠、语调和重音、异根式和零形式。
3.无我之境
答:“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对艺术境界的一种分类,即“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有我之境”相对。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
意境画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属于“无我之境”。
4.文学思潮
答: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
文学思潮在欧洲文学史上表现最为突出,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思潮的起伏递嬗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研究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便于从总体上发现和把握文学的特性及文学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从而推动文艺学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特点有:
(1)任意性。
由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正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所以,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不同的语音形式又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
(2)稳固性。
虽然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一样具有任意性,但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随意改变。
因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如果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随意改变,人们的社会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语言也就起不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3)渐变性。
语言符号具有稳固性特征,但语言符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比较缓慢,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
(4)两层性。
语言符号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5)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
即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而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的关系。
总之,语言符号具有的特点反映了人类语言和所谓的动物语言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2.简述艺术家为他的情感设置形象的三种途径。
答:略。
3.简述戏剧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
(1)戏剧人物逼真。
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塑造出个性鲜明并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戏剧是通过人物自身的逼真性表演,来完成一种直观性的人物形象创造,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戏剧冲突尖锐。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冲突是戏剧人物之间的抵触、矛盾和斗争。
这种抵触、矛盾和斗争有3种表现形态:直接冲突、社会生活环境的冲突和外部冲突与内心冲突。
(3)戏剧场面集中。
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戏剧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4)台词口语化和动作化。
戏剧艺术的表现力主要是凭借诉诸听觉的语言和诉诸视觉的动作,这是戏剧与生活最为接近的特色。
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既是戏剧体裁的特点,又是从事戏剧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文学也具有了集中性、舞台性和动作性的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
1.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统一还是分化?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不止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推动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寓分化于统一。
(1)当代社会语言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统一。
益频繁,逐步深入,社会有一体化的趋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的与不同语言的频繁接触中逐渐融合其他语言的相关成分,借词现象增多,来源广泛。
如英语中的“long time no see”,汉语中的“推特”等,不一而足。
同时,一种语言也已不再单单为一个民族和地区使用,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
联合国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等适用范围较广的语言作为常用语,这也加速了语言的统一。
(2)语言发展在统一的趋势下有分化。
在世界语言统一的大趋势下,语言也在不断发生分化,这主要表现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分支——社会方言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行业不断兴起,且社会分工愈加精细,每一种行业或分工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专有的言语社团,从而形成属于它的社会方言。
社会越进步,社会方言分化越快。
全球一体化推进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而社会分工精细化又加快了一种语言内部的社会分化,因此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寓分化于统一。
2.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融合关系。
答: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的有机组合。
主要由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要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和体现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由题材、主题、情节等要素构成。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1)形式和内容相互依存。
在作品中,形式和内容都不能独立存在,形式必须表达内容,而内容又必须靠形式来表达,形式和内容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理由,离开了内容
(2)形式和内容相互协调。
形式表达内容,是有条件的。
只有那种同某一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才能充分地、完美地表达出这一内容。
朴素的内容只能由朴素的形式来表现,而典雅的形式也只能适合于典雅的内容,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协调。
(3)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转化。
内容和形式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
只是在某种特定的关系中,我们才说这是形式,那是内容,但如果关系发生了变换,原来的形式可以转化为内容,原来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形式。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应当依据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既重视内容的开拓,也重视形式的探求,努力提高思想艺术水平,创造适合于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四、文学评论。
(略)
答客诮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