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8.4法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4法国》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法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法国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法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感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及其对法国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法国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法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让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特点。
3.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法国与中国在地理方面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资料。
2.准备法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案例资料。
3.准备与法国有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法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法国的地理位置,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河流图,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4 法国》的内容。
教材首先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然后分别介绍了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最后介绍了法国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法国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法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国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逐步了解和掌握法国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知道法国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法国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国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法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的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法国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8.4 法国教学设计一、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学习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来进行理解掌握:①借助“地图”这一 工具,能对照地图说出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知道该国的领土构成及首都。
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 认识一个区域,一般就是从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结合相关资料的补充说明,从中提炼关 键点,概括说明基本环境特点。
③知道影响该国经济的主要自然条件特点,通过实例理解该 国自然条件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 观念。
④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某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然后据此归纳其 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的第四节《法国》 主要 包括“西欧大国” 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三部分内容。
在“西欧大国”部分提供“法 国地形分布”地图,设计读图和找图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地理位置、陆地轮廓 形状,概括其地形地势特征、河流分布和气候特征。
通过“法国葡萄种植园”图片引入法国 经济发展概况,并以葡萄种植业作为强调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在“便利的交通” 中重点介绍了法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高速交通——高速公路、 欧洲之星”列车、机场、 英法海峡隧道。
“文化与旅游”部分罗列了法国具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提供了埃 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塞纳河与巴黎圣母院的景观照片说明法国的旅游资源丰富, 让学生能够简要分析法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读图能力和方法, 让学生看图归纳概括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读图分析能 力,有利于攻克重难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一课,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欧洲的一些国家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法国的认识相对较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国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法国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法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法国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课件。
2.地图:准备法国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国地理位置。
3.视频:准备法国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法国的美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法国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法国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的地理知识。
”2.呈现(15分钟)展示法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法国的地理位置。
讲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法国的经济、文化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案:法国【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6-P89。
主要包含“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1.2.掌握法国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其在欧洲的地位。
1.3.熟悉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及其便利性。
1.4.识别并描述法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认识,开阔国际视野。
3.2.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法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发展及其便利性。
●法国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理解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原因及其多方面的优势。
●分析法国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相关法国地理、文化和旅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西欧大国(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大家知道欧洲有哪些主要国家或地区?其中哪个国家位于欧洲中心位置?1.2.展示法国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和轮廓。
2.讲授内容:2.1.自然环境:介绍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如西部平原、东部山区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差异。
2.2.经济概况:讲解法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情况,强调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课堂活动:3.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部分:便利的交通(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为什么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1.2.展示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图,说明其覆盖范围和便捷程度。
2.讲授内容:2.1.交通设施:详细介绍法国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现状。
2024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法国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法国的社会生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法国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法国这一具体国家,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地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法国的基本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了解法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城市分布、农业分布、工业分布等;了解法国的社会生活,如语言、宗教、节日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及其他国家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生活。
2.难点:法国的地理特征及其对法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法国地理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法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生活。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地理信息。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八章第四节法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法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法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法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实例。
4.根据资料了解法国交通运输的特征。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法国的文化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西欧大国”说明了法国自然和经济的基本特征,“便利的交通”说明了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基本条件,“文化与旅游”强调了“西欧大国”的基本特色。
“西欧大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这些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教材提供了一幅精美的景观图片——“图8-31法国葡萄种植园”,从而引入法国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除了介绍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部门之外,更强调了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如“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这就为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法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提供了素材。
“便利的交通”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三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法国作为发达国家,更着重高速交通的发展。
第三节中,教材重点介绍了俄罗斯的传统交通——铁路、海运等,本节教材没有重复强调法国也很发达的传统交通,而是重点介绍了法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高速交通——高速公路、“欧洲之星”列车、机场、英法海峡隧道。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教案(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法国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城市、旅游资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欧洲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国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只了解到一些零星的法国地理和文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法国地理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城市、旅游资源等。
2.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来获取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2.法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
3.法国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4.讨论法:学生讨论法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国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搜集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如巴黎、马赛等。
3.准备与法国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料。
4.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如法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城市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板书课题《法国》。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
然后,展示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在此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法国地理知识体系。
湘教版七下地理8.4法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4法国教学设计以法国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法国有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欧洲西部的地理知识,对法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法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法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法国的基本地理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观察分析法: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分析法国的地形地貌、城市分布等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教材。
2.资料:法国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3.地图:法国地图、欧洲地图。
4.图片:法国著名景点、城市、农业等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法国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对法国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等基本地理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一课,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法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其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了解和认识法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法国的经济、文化、旅游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地理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法国的地理特征为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国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图片、视频等材料。
2.准备法国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3.制作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法国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法国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资料,让学生对法国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法国地理特征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地理特征,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经济、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多元文化。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法国》一课,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对欧洲西部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欧洲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国的认知程度不一,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法国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欧洲西部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欣赏之情,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法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加深他们对法国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法国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呈现法国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8.4.1 法国
能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
地理的角度学会
提出探究问题:法国轮廓有什么特点?法国领土有哪几部分组成?叙述海陆位置特点及经纬度位置特点。
生:说出建筑物和著名人物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建筑和人物的概况,和所属的国家畅所欲言自己所知所闻,可能会提到法国所在的
教师展示法国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
设疑导学:1.在地图中找出巴黎盆地、西欧平原、
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
观察图中的颜色分布,
对照高度表,描述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在地图中找出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想
一想,它们的流向与法国的地势有何关系。
追问:这种向海倾斜的地势有什么好处?
师:出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与柱状折线图,分作交流能力
展多样性非常有利。
业
铀矿目前主要用途是什么?
C
.卢瓦尔河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法国》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欧洲国家地理知识的拓展,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欧洲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欧洲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欧洲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法国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法国。
此外,学生对法国的美食、旅游等方面较为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欧洲国家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法:以法国的地理特点为例,分析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法国》PPT。
2.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法国的风景,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美食、旅游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
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法过大部
.找到法国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法国的地
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地。
中央高原位于法国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地
形分布上和分层社色
及分布状况,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岸,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降水均匀,基本上没有旱
的小麦的主要产区,法国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
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旺盛。
在此有必要让学生再次
法国的资源
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了解法国的旅游资源。
、。
《法国》
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西欧大国、法国地形、气候、经济、交通、
文化、旅游等。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 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
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 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 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 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解析法,归纳出法国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的观赏,行成对法国文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2、 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法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法国的文化与旅游.
教学难点
法国的发达的经济. 3、四季的形成。
教师准备
1. 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法国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2. 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 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查阅法国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播放图片首都巴黎的时装表演,“巴黎时装领导世界潮流” 问学生这是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
引入新课。
(板书第四节课题:第四节 法国)
一、西欧大国
讲授新课
〈过渡〉法国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师: 法国的地理位置,指导读图
(学生读图)P81图327“法国地形”,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并展示课件)
(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法国面积最大)
(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
(六边形)
(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
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
(教师总结)它的优势在于:
①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呈六边形。
②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
(课件展示)
(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2)不同的农业区: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
(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过渡〉法国的葡萄酒世界闻名,它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法国葡萄酒与健康;酒瓶的有关知识
〈过渡〉法国为发达国家,它的工业也高度发达。
(课件展示)
(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
(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
(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
板书二便利的交通
师讲解:英法海峡隧道横贯多佛尔海峡,全长50.5千米,其中海底段长度37千米。
它由两条铁路隧道和一条辅助隧道组成。
1994年正式通车后,巴黎与伦敦之间乘坐“欧洲之星”列车,只需3个小时就可到达。
生:阅读教材所给交通材料。
理解多港口的法国交通先进和便利的优势。
师:展示相关法国经济的图片,交通的图片,工农业发展程度的图片。
生:欣赏图片,理解法国的经济特征。
〈过渡〉法国旅游业发达,有很多文化
师:板书三、文化与旅游
(课件展示)法国的文化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拿破仑、卢梭、莫里艾(教师总结)艺术之都巴黎
课堂小结
本课中法国的经济介绍另我们惊叹,我们也惊叹这个艺术之国这么多的文化元素,它的
轮廓图,它的优越的气候和地形使它屹立于欧洲西部,如闪耀之星般发出灿烂的光芒,也带给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些借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