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极为贴切地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激情。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师和引路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愿意“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执教者应更新教育课改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家长要作好表率,垂范阅读,并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为学生的书友和笔友,使学生品味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乐趣,在有关问题上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其次,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应注意所选材料的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相结合,指定性材料和随意自愿阅读相结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宋激发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中畅游。

再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积极组织读书读报活动学校可设立“广播站”、“读书社”、“文学社”等文艺团体,举行演讲会、朗诵会、优美词句集锦交流会、读书心得汇报会和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举办优秀作文选评展览、语文板报手抄报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激励中体验喜悦。

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创造。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文学素养所赋予的,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更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叩击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重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

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挖掘文学作品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让学生体味语言美,欣赏自然美。同时还要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愫,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那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关心和思考,对人物命运的把握和喜怒哀乐情感的宣泄,获得情感的熏陶与共鸣。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尤其需要得到极致地调控和发挥。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阅读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营造自信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首先课堂设疑提问要讲究艺术,既要难易适度,又要了解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问。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即便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完全对,也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另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入竞争机制,营造融洽协和的氛围。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目光、语言、姿势、神态等与学生进行多元化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充分培养成功感。

四、多官并用三结合,勤思善积收益多

通过朗读和阅读,学生可以辨析文字,练准字音,丰富词汇,有助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锻炼,从而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使学生通过眼、耳、口、脑、手等器官的综合活动,对文本语言分析、理解、体会,达到对知识的领悟、消化与提高,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染和艺术熏陶,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艺术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要做到“三结合”,即阅读与接受美的熏陶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要把学习语言文字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结合起来;课内阅读以教材为基本,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并将之有目的地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去,巩固课内知识,扩大知识面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掌握和积累词句,学习掌握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将阅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读与写相得益彰。

“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勤动笔墨才能学得扎实,真正做到手脑并用。不管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尽可能在书上勾画圈点批注,诵读、摘抄和积累自己喜欢的或有价值的好词佳句名段。摘抄和积累时可分门别类,如写人的、摹景的、状物的。写人的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便于查找对比,更好的体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和技巧。指导学生阅读时可采用类比阅读法、横向纵向对比法、专题法、网络阅读法、激情吟咏法、日记法、

成长记录袋、多形式激励评价法。每读完一文或一书,掩卷沉思,写出心得体会,对精彩片段或篇章时常改写、仿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天长地久,形成习惯,读起书来就会善于思索,见解独到,日积月累,词汇丰富,妙语连珠,文采飞扬。

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赋予语文教学以全新的内容和更高的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将他们培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求、勇于创新的现代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创造性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