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与礼仪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基本礼仪之书信信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书形式,它是一种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
书信是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工具,不同类型的书信有不同的格式和写作方式。
总体来说,书信应该符合基本礼仪标准,这是因为书信的基本礼仪可以体现作者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关怀和尊重。
一、掌握基本书信格式要写好一封信,首先要了解基本的书信格式。
书信格式包括信头、日期、称呼、正文、结尾、署名等部分。
在信头中应该包括完整的地址,以便邮差能够送达信件。
日期部分应注明写信的日期。
称呼方面应注意用语得当,避免和不熟悉的人用称呼过于亲密的语言。
正文中应详细说明事情的原因和内容,结尾中应表达自己的感谢和希望,署名中应该写明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注意用语得当书信语言应该得当、简洁明了。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使用冒昧、不尊重的称呼,人名不要拼写错误。
在正文中,要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信件的目的和具体内容,语言要条理清晰,不要使用不当言词和词汇,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语、俚语等。
结尾要表达真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这样可以让读者感到温馨和亲切。
三、注意礼节和礼貌在写书信的过程中,要注意礼节和礼貌,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这包括写信的言语和风度。
在书信中应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要保持对读者的尊重和友善态度。
书信尽量不用繁琐、复杂的句子,而要使语言简单明了,使读者易读,易懂。
书信要让人感到亲切和友好,这样可以让读者感到舒适和温暖。
四、注意书写规范在书写信件时,要注意书写规范,要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纸张和笔墨,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明显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纸张和笔墨。
字体应该选择易读、易懂的字体,字迹清晰、端正。
书信中不要写错字,更不要写错字母。
要注意书信的版式、格式、对齐、缩进等方面,使其整洁、美观易读。
总之,写书信需要注意基本的礼仪规范,从选材、用语到写作方式、书写规范,都需要注重文化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求职信书信的礼仪尊敬的招聘经理:我是XXX,非常荣幸有机会向贵公司申请XXX职位,以展示我对这个职位的热情和专业技能。
我相信,在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下,我将能够为贵公司带来持续的价值和贡献。
在过去的XX年里,我在XXX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我曾在XXX公司担任XXX职位,主要负责XXX工作。
在这个职位上,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我还负责与客户沟通,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我深知在一个团队中不同成员的协作是成功的关键,我愿意努力做到最好。
我最引以为傲的是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拥有XXX学位,以及XXX证书。
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保持竞争力。
我具备XXX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XXX软件进行工作。
我也在XXX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解,能够为贵公司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我认为我适合这个职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熟悉贵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对贵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我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工作。
我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希望通过这封求职信能够得到贵公司的面试机会,展示我的能力和潜力。
我深信我将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为贵公司的发展和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待能够尽快收到贵公司的回复。
再次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期待能够有机会与您进一步交流。
谨致敬意!此致敬礼XXX。
书信礼仪——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规矩甚多,不胜枚举。
兹列常见欠妥之处:
⑴ 信封。
为了醒目,更为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收信人姓名应落在信封中部,可将字写大一些并且落笔略靠左一些。
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或者收信人的行政职务,如“姨妈”、“局长”,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人员看的,这样写对投递人员是不礼貌的。
用计算机打印的信件,署名一定要手写(签名),以示慎重;称谓最好也要手写以示尊重。
⑵ 信纸。
信纸要规范整洁,如果随便用作业簿、笔记本撕下的纸,或者用巴掌大的纸写信,恐怕给人的印象不仅是小气吧?称谓、问候、正文、结语、具名、年月日等内容格式更要注意规范合礼。
⑶ 发E-mail和手机短信时,别忘了署上真实姓名,别让对方费时、费力地去猜谜。
在寄信前,要想到信件会不会给收件人及家庭带来反感和误会,尤其是广告性的信息,少发为佳;淫秽、暴力、煽动迷信等非法内容,决不可发,那不仅是失礼,而且是缺德,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
⑷ 贺卡。
作为致贺的特殊信件,无论是纸质贺卡还是电子贺卡,都要注意时机、对象、情感特色等要素。
对长者不可用调侃之语,对一般异性朋友不宜用绵绵情话。
祝贺的话最好是自己创作,要情真意切,富有特色,那些简单复制、转发的祝贺语难免造成屡见不鲜、刻板敷衍之感。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文章目录 [+]【真诚尊重】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平等适度】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信用宽容】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
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
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
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2.书信礼仪有哪些文字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手段之一、可分一般性私人文书和工作性公务文书。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之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书信礼仪用语亲爱的朋友们:咱中国人啊,那可是最讲究礼仪的啦!而书信礼仪,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闪发光呢!你想想看,当你收到一封书写规范、用词恰当、饱含真情的书信时,那心里是不是暖暖的呀?就好像冬日里的暖阳照在身上一样舒服。
写信的时候,称呼可不能马虎。
对长辈得尊敬,用“您”那是必须的呀!要是给朋友写信,那可以亲昵一点,叫个小名啥的,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可别小看这称呼,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彼此心灵的大门呢。
正文部分呢,那可得好好琢磨。
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就跟咱说话一样,得有条有理的,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把自己想说的事儿,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要是能加点幽默的话语,那就更好啦,读起来多有意思呀!比如说,你写自己遇到的一件搞笑的事儿,让对方也跟着乐一乐,这多好呀!还有啊,用词要恰当。
别弄些生僻的词儿,让人看了犯迷糊。
咱就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就像妈妈做的家常菜,虽然普通,但是最能温暖人心。
再说说结尾吧。
那也是很有讲究的哟!祝福的话可不能少,什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开心”,虽然常见,但是很实用呀!让人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美好祝愿。
写信的时候,字迹也得工整。
你想想,要是写得龙飞凤舞的,别人认都认不出来,那多尴尬呀!就像一个人蓬头垢面地出门,多不好看呀!书信礼仪就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你和我,让我们的情感能够顺畅地交流。
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让书信成为传递温暖和爱的使者。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重视书信礼仪吧!把我们的情感通过书信传递给对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关爱。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愿我们都能成为书信礼仪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这份美好永远传承下去!祝大家都能写出情意满满的书信哟!。
学习写信理解书信格式和礼仪写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写好一封信不仅能够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展现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能力。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书信格式和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信封、信头、信文和落款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书信格式和礼仪。
信封信封是书信交流的第一印象。
在封装信函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信封:应该根据信纸的尺寸和数量,选用尺寸适合、质量较好的信封,以防止信函在途中被磨损、受潮或被污染等情况;2. 填写完整清晰的收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应写在信封正面中间,行头距离信封上缘1.5厘米,行间距1.0厘米左右,字体大小应适中,必须清晰、工整,避免文字重叠、错行和字母模糊;3. 左上角注明寄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应写在信封左上角,格式与收件人地址一样,不过要写的内容不同;4. 贴好邮票:在信封右上角粘贴邮票,注意邮票的数量要足够,邮票也要粘贴牢固,避免邮件因为邮票不足或者脱落而无法送达。
信头信头是指信函正文前的统一格式和标识,主要包括写信日期、称呼和信函主题等。
下面具体介绍每个方面的要求:1. 写信日期:写信时应该注明日期,一般写在信头左上角。
日期推荐按照“年月日”的顺序编写,例如:2021年10月1日。
2. 称呼:信件的称呼应该遵循称呼礼仪,根据收信人的身份、职业和关系来称呼,例如:亲爱的爷爷,尊敬的教授等。
3. 信函主题:信函主题应该明确、简洁,可以写在称呼下面或者左右两侧,在字数和格式上与称呼相似。
信文信文就是信件正文,是书信交流的核心。
为了确保信函内容清晰、易懂,信文要求如下:1. 开头:信函开头要注明自己写信的动机和原因,并简单表达自己的祝福或询问。
2. 正文:信函正文内容要简要明了,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措辞得体。
主体部分应该突出重点,注意缩短句子长度,文字不要过长,段落要排版清晰。
3. 结尾:结尾部分要简要表达自己的期望、祝福和感谢等。
在语气上要体现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友好,同时也表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谢和敬意。
书信写作与礼仪规范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无论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还是一种对于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书信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此,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学习书信写作与礼仪规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与传统,更能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书信的意义与特点书信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初的作用就是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不同于现代的快速通讯,书信传递信息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是它所传达的信息不仅比电子邮件更有情感和温度,更是一种为了表达诚意和真心的交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信的作用也渐渐演变为表达敬意和关爱,表达感激和祝福,甚至表达爱意和追思。
因此,学习如何写一封好的书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系。
书信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个性化和情感性。
相比其他文字表达方式,书信的个性化在于它贴近了生活和情感,结合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写信人的个性化特点。
而情感性则在于,书信本来就是一种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方式,它所表达的信息不只是表面意义,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含义。
因此,书信已经甚至演化成了一种文学形式,哪怕是简单的日常信函,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
二、书信写作的技巧书信写作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和礼仪规范。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书信写作技巧:1、确定信件的目的和对象。
写信之前必须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确立信件的写作对象。
书信的目的不同,其表达方式和内容也都不同。
2、掌握礼仪格式。
礼仪格式指的是书信的组织形式和结构,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和礼貌,不要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书信的格式感是其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象征,掌握好礼仪格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注重情感表达。
书信的情感表达是它最有特点的地方,而情感的表达方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刻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信函的礼仪规范信函的礼仪规范信函,又称书信,它是人类最古老又最常用的一种沟通手段。
时至今日,在公务交往中,信函依旧是职员所常用的有效而又实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函的礼仪规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及其职员在正式的公务交往中所使用的信函亦称公务信函。
相对于普通书信,由于公务信函使用于正式场合,在礼仪方面通常有着更为标准而规范的要求。
总体而言,公司职员在使用公务信函时,应注意言辞礼貌、表达清晰、内容完整、格式正确、行文简洁等五大要点。
因为在英文里,礼貌(courteous)、清晰(clear)、完整(complete)、正确(correct)、简洁(concise)等五个单词皆以字母“c” 打头,故此这五大要点亦称做公务信函写作的“五c”法则。
具体来讲,使用公务信函时,主要应当在写作信函、应用信函等方面全面地运用礼仪规范,此外,写作电子信函也要注意遵守其礼仪规范。
一、写作信函写作公务信函时,一定要对信函的内容与格式斟酌再三。
以下五个具体问题,尤须认真对待。
1.抬头一般的公务信函均由抬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作为一封公务信函的开端,抬头决非可有可无,而是应当认真推敲。
抬头的基本内容包括称谓语与提称语,二者均应根据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力求恰如其分。
一是称谓语准确。
在写作信函抬头时,应以称谓语称呼收信之人。
在称呼收信者时,下列四点必须注意:其一,姓名与头衔必须正确无误。
在任何公务信函中,写错收信者的姓名与头衔都是绝不允许的。
称呼收信者,有时可以只称其姓,略去其名,但不宜直呼其名或者无姓无名。
其二,允许以直接致信的有关单位或部门作为抬头中的称谓语。
在许多时候,以有关单位或部门直接作为收信者在礼仪上是许可的。
其三,可以使用中性名词称呼收信者。
当不清楚收信者的性别时,以董事长、经理、主任、首席代表等毋须辨别性别的中性称呼去称呼对方是比较稳妥的。
其四,切忌滥用称呼。
初次致信他人时,千万不要滥用称呼。
中国书信礼仪推荐文章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历史热度:中国最大悍匪知识热度: 2017中国网红排行榜_2017网红排名热度:中国最大的社交app 热度:西方媒体在新闻伦理道德上与中国有什么不同热度:从前路途很远,书信很慢。
书信从我国古代就开始有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书信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书信礼仪第一章书信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二、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类文书礼仪书信类文书礼仪一、一般书信一封信,从信封、信纸的选择到格式、语言的表达都要注意礼仪。
(一)信封与信纸信封和信纸的纸质很重要,必须精心选择,不能过于随意,它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过于随意,随便用一张皱巴巴的白纸,软软的信封,会让人感觉不被重视。
如果是代表公司,最好有专门用于书面交流的信封和信纸,并使它们在色彩、标志、格式上统一起来,就像配套的衣服一样,是单位形象独具魅力。
信纸又称信筏,一般选择16开大小,有横条或者隐条的稿纸,底色可以为白色,也可以为乳白色或者淡蓝色。
正式的公务活动中的信函最好不带彩色镶边。
一般的单位有专用的心筏纸,右下角由本单位的地址、单位电话和邮编等信息。
信纸切忌打格子,除非需要通过表格说明什么问题。
(二)填写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收信人的地址要准确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一般来说,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
收信的地址如是在外省市,一定要写清楚省份。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作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些。
姓名要写全,如“王先生收”、“张校长收”的写法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差错。
在姓名后空二格,写上“先生”“女士”等通称,后加上“收”、“启”、“鉴”等字。
尊称一般不写在封面上,因为信封一般是写给无关的第三者(邮递员)看的。
若是寄交给旅居某地或者旅馆的人,要写上“请留交”;当需要转交时可写“烦交”或“转交”。
如直接由第三者转交,则无需写邮编和地址等,直接在信封上写明“烦交张明先生收”或是“转交李娜女士收”。
寄件地址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尽量写详细些,让收信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寄来的,同时也便于地址有误或者投递出错时退回此信。
最后填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海外信函的信封正面的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地址。
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前加称呼;第二行写门牌和路名;第三行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最后一行写国名。
可以各行对齐,也可以每行外后缩五个字母。
书信文/彭林一、书信中的平和阙“平”和“阙”是传统书信中最常用的格式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廑念。
惟思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
伏望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
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
专此谨禀,恭请福安。
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这封信有一些很特殊的现象。
首先是只有第一行“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后面的文字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为了表示尊敬,要在格式上有所变化。
第一行顶格书写,比以下各行文字都高出一格,这称为“双抬”。
在信的正文当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要遵循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都采取了平抬的方式。
另一种叫“挪抬”,遇到上述词语时,就空一格书写,以表示敬意。
至迟在唐代,“平抬”和“挪抬”的形式就已经出现,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
近代以后,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澳台地区写信时还时时可以见到用“抬”的方式。
二、祝愿语及署名敬词书信的正文结束后,不能直接落款,而要先写祝愿语,好比两人见了面,行将分别之际要互道珍重。
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传统信函礼貌用语(一)上款及开头语对尊长:称谓词+“大人”+敬词+领起正文的习用语(例如: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又如:××师大人函丈敬禀者(××指老师的字)。
敬词还有“座下”“座右”“座前”“尊前”“道席”等。
)对朋友、同学等:××先生(吾兄、学兄、仁兄、学长等)阁下(执事、左右等)(注意:对平辈一般不可称“弟”;对尊长决不可称“兄”,当然也决不可自称“弟”。
)对一般平辈:对不同身份的人可用不同的敬词(如:撰席、文几,教席、道席,麾下、节下,台下等)。
对晚辈或比自己小的亲属(如弟妹):××贤~(身份名词)如见(如晤、如面等)对学生:××学弟(贤弟):对子女:××吾儿知悉另一类敬词:对尊长尊鉴、赐鉴、钧鉴(一般用于上司或做官的尊长)对平辈大鉴、惠鉴、青鉴、雅鉴等(二)行文措辞及格式一般不可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对尊长更是如此。
对称和自称一般用:对父母大人/儿(儿女通用),男(儿子专用)对老师吾师/自名(不带姓)对平辈兄,吾兄,先生/弟对子女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对学生弟/愚兄(注意:学生决不可反过来跟老师称兄道弟)例如:老师大人函丈,敬禀者:违侍经年,时切高山仰止之思,敬惟道履康强,凡百顺适为慰!(三)下款和结尾语收束语:对尊长“馀容续(再)禀”对平辈、晚辈“不具(不备、不一一)”总括语:对尊长“肃此”或“耑(专)此”对平辈“耑(专)此”对晚辈“即此”或“匆此”“手此”祝颂语:对父母、祖父母等用“恭(敬)叩(请)”(低两格占一行,下同)“金安(福安、万安、万福金安)”(另起一行顶格,下同)对老师用“恭(敬)请” “道安”对一般尊长用“敬请(候)”“崇安(尊安)”对其他人可用“敬颂”“~安(祺、祉、绥)”(文安、撰安,教安、铎安,戎绥,勋祺,痊安,旅安,礼安)对晚辈“即问(讯)”“安好(康吉、近佳、顺遂)”下款(署名):对尊长身份名词+己名+敬词(例如:“儿(男)××跪禀(叩禀、谨叩)”;“受业××谨禀(肃拜、再拜、叩首)”;“侄(甥)××谨禀(肃拜))”对平辈“××顿首(拜启、谨启、敬启、手具)”对子女“父(母)示(字)”对侄辈“愚叔(愚舅)(××)白(草)”对学生“愚兄××”对上司“职××呈”对下属自名+“白”居父母之丧者下款称“制”,后用“稽颡”。
古代书信礼仪篇一:古代书信礼仪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书信与礼仪
凡是文章,都假想有读者的,写作的态度和方法因读者的不同而变换。
说话也是这样,同是一场演说,对中学生讲和对社会大众讲,内容尽可不变,可是用辞的深浅、引例的难易以及口吻、神情等等都该不一样才对。
书信的读者是限定的特殊的个人,作者自己和这个人的关系,写作的时候须加以注意。
写给老朋友的信和写给未曾见面的陌生人的信应该不同,写给长辈的信和写给平辈或下辈的信也应该不同。
言语上的一切交际礼仪,在书信中差不多完全适用。
从一方面说,书信比言语更要注意礼仪。
因为我们当面对人说话的时候,除了声音以外,还有举动、神情、态度等等帮助。
学生拿了书本对先生说:“给我解答一个问题!”这明明是命令口气,但那学生如果是鞠着躬用着请求的态度说的,先生听了决不会动气。
在书信里就不然了,书信是用文字写成的,除了文字以外没有举动、神情、态度等等帮助,一不小心就失了礼仪,使读者不快。
所以“给我解答这个问题”这一句话。
在书信里非改作“请给我解答这个问题”不可。
历来书信多用敬语,原因就在这上面。
书信里的称呼向来是很复杂的。
称对手的有“仁兄大人”“阁下”“足下”“执事”“台端”“左右”等等,自称的有“愚弟”“鄙人”“不佞”等等。
现在改得简单了,除彼此有特殊称呼的(如母舅和外甥、表兄和表弟、叔叔伯伯和侄等)以外,一般的尊称是“先生”,知友称“兄”,自称是“鄙人”或“弟”。
“我”字向来是不常用的,现在不妨用了。
“你”字有“你”“您”两个,称同辈以上该用“您”,称同辈以下不妨用“你”。
书信通常用请安问好作结,署名下常用“顿首”“敬启”“拜启”“敬上”等字样。
这种敬语,在最初也许是表示真实的情意的,流传下来,成了习惯,就是一种礼仪的虚伪了。
在可能的范围内,这等地方应该力求简单合理。
书信在文章以外,还有许多事项应该注意,如书写的行款、信笺的折法、信封的写法以及邮票的粘贴方位等等都是。
这些事项大概可以依从一般的习惯,而且与文章本身无关,所以这里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