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复习课后作业及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8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作业+答案》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liánɡ()和jìmò()之感xírǎo()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wèi jù(), 甚至想找一个人liáo tiān(),她努力kònɡzhì()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àlán(),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qí qǐ)哀悼(dào diào)刨虫子(páo báo)渲染(xuān xuàn)话匣子(jiá xiá)混乱(hǔn hùn)3.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 乌合之众:______________聊以自慰:______________ 焉知非福:______________满不在乎: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 )(2)“怎么回事,孩子!喂,快着!谁去拿杯水来”!( )(3)“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
( )(4)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嗓子很干。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复习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班级:姓名:分数:一、读拼音,写词语。
máng rén wéi kǒng jùjuéch ǒu èzhēn lǐdìng lǜjīxièxǐzǎo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迂.回(yú yū)花蕾.(léi lěi)入场券.(juàn quàn)叱咤.(chà zhà)奴婢.(bì pí)蒙.汉情深(méng měng)三、辨字组词。
袖(_________)用(_________)嚷(_________)蓬(_________)柚(_________)甩(_________)壤(_________)篷(_________)崩(_________)宿(_________)涡(_________)翼(_________)蹦(_________)缩(_________)锅(_________)冀(_________)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身(____)骨(____)钉(____)铁千(____)一发(____)首(____)胸(____)出心(____)(____)飘带(____)(____)高(____)下(____)高一(____)(____)(____)自赏五、选词填空。
抱怨埋怨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_____)别人。
2.我(_____)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3.桑娜一家(______)生活十分艰难,(_______)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4.渔夫(_____)自己多受些苦,(______)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ɡjùqīliánɡjìmòshūjídài kuǎn xíjī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kòkuò)大了粮食种.(zhǒnɡzhònɡ)植面积,又增.(zēn zēnɡ)加了几个羊圈.(quān juàn),晒了很多葡萄干。
鲁滨逊差.(chāchà)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词语练习。
1. “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
”这句话中的“野蛮”的意思是_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
在搭配词语时,我们还可以说“野蛮的_________、野蛮的____________”。
2.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这句话中的“天涯海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有类似意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 品析句子。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1)这个句子是对________的________描写,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画“__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词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
但还有还是尽管虽然至于()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缺少许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tuì suōjīng lìníng shìpàn wànglíng lìchéng bìlíng luàn zhèng zhòng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嵩(______)糍(______)钓(______)狗(______)煤(______)蒿(______)慈(______)钧(______)够(______)某(_____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眉(_____)眼(_____)美(____)不(____)富(____)堂(____)成(_____)立(_____)(____)(____)不舍怒气(____)(____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不但……而且……即使……也……(1)(_____)大嫂一步也不送,志愿军战士(_____)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深情厚谊的。
(2)瑞恩(_____)知道攒钱买钻井机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_____)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3)(_____)没有老班长的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_____)不会走出草地去。
五、按要求写句子。
(15分)(1)这位敢于从天上偷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
”(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课后作业- 《语文园地二》一、说说下面的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描写。
人物特点: ___2. 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________ 描写。
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________ 描写。
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会说,我会写。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会儿,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知道上面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了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我还能够仿写句子。
1. 跑得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你更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①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
③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一)第六课北京的春节一、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榜样”,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二、多音字chā(一念之差) áo(熬夜煎熬)chāi(出差差遣) āo(熬豆腐)chà(差不多)三、字词粥蒜醋榛栗饯筝黏寺驴逛水浒张灯结彩四、问题探究(1)说一说课文是依照什么顺序写的?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2)分段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从腊月初旬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春节做准备、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北京除夕的热闹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前人们的活动。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热闹情景。
第五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节结束,人们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3)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过春节的哪三次高潮?①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②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③十五逛花灯、放鞭炮、吃元宵、(4)再读课文,想一想简练概括一下课文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5)初读课文后,您感受到了什么?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感受到了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具有如何的特点?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隆重而热闹,温馨而美好。
(7)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文的?课文定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组织全文。
2021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gāo gē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gōu lèqílìhuí wèi sǎ tuōyū huíjí chí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矩(_____)腊(_____)泡(_____)掺(_____)铺(_____)柜(_____)蜡(_____)饱(_____)渗(_____)捕(____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千(____)(____)确眉(____)(____)笑美(____)(____)足一(____)(____)十恋恋(____)(____)相(____)(____)命得到我考试通过的那一刻,妈妈_______。
2.爸爸去世了,家里只有他和妈妈_______。
3.这件瓷器很精美,_______的是底部有一道黑线。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不是……而是……无论……都……即使……也……如果………就……(1)(_______)这些设想能实现,(_______)是遥远的事情。
(2)(________)不注意用眼卫生,(_______)会影响你的视力(3)拿矿物资源来说,它(_______)上帝的恩赐,(________)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4)(_______)严寒酷暑,徐霞客(_______)没有停止考察探险的脚步。
五、按要求写句子。
(15分)1.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还在下雨。
你别想出去玩。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第二单元复习6 北京的春节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他的作品还有、。
2、这篇课文按照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这些介绍中,详细地介绍了、、的习俗,而其他时间的习俗介绍得较为。
这样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好处是。
3、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就开始了,直到才结束。
4、“腊七腊八,。
”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是俗语的表达方法。
此外还有的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方法——“。
”这句话用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5、“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这句话是句,在文中起着的作用。
6、第七自然段是围绕着句话来写的。
这段分层的依据是。
7、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欢喜”的是什么?“大人们忙乱”的是什么呢?8、“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9、“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个高潮指的是什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的哪几个高潮?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班级姓名10、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写节日夜晚的礼花或者购买年货的人们。
1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12、在春节时你家贴春联了吗?写出一副你喜爱的春联。
上联:下联:横批:13、默写古诗元日(唐)皮日休,,。
,,。
14、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请你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慰问信。
注意书信的格式。
15、小红因咽炎不能参加5月25日下午的校合唱队训练,她去找合唱队的赵老师请假。
可是找老师不在,请你替她写一个请假条。
第二单元复习6 北京的春节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他的作品还有《猫》、《草原》。
2、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这些介绍中,详细地介绍了正月初一、除夕、正月十五的习俗,而其他时间的习俗介绍得较为粗略。
这样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好处是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3、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yùn cáng yì lìjiǎn yuètuí fèi jǔ sàngdǐyùkāng kǎi páo xiào bào yuàn yī jīn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飘(_______)料(_______)仙(_______)淡(_______)曲(_______)票(_______)抖(_______)山(_______)谈(_______)由(______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前(____)尽(____)威风(____)(____)(____)(____)风云别出(____)(____)弄(____)成(____)大步(____)(____)(____)(____)有味忘乎(____)(____)1.三国时代,出现了一位(____)的人物,他就是曹操。
2.老师发满分试卷,读到我的名字,我(____)地走向讲台。
3.这是一场(____)、充满特色的联欢晚会。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不是……而是……如果……就……不但……还……一边……一边……虽然……可是……即使……也……1.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攀缘,()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
2.孩子()不算多一一只有两个,()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3.()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
4.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
5.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6.()这些设想能实现,()是遥远的亊情。
五、按要求写句子。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一)第六课北京的春节一、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多音字chā(一念之差)áo(熬夜煎熬)chāi(出差差遣)āo(熬豆腐)chà(差不多)三、字词粥蒜醋榛栗饯筝黏寺驴逛水浒张灯结彩四、问题探究(1)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2)分段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从腊月初旬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春节做准备。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北京除夕的热闹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前人们的活动。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热闹情景。
第五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节结束,人们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3)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过春节的哪三次高潮?①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②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③十五逛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4)再读课文,想一想简练概括一下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5)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感受到了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具有怎样的特点?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隆重而热闹,温馨而美好。
(7)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组织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正月十五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8)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
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9)句子理解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打比方的方法,“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为什么要多吃几个饺子?因为吃饺子用的腊八蒜色味双美,表达出了作者对腊八蒜的赞美之情。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本段中的“大事”一词有什么作用?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尽情地玩耍。
作者用了“大事”一词,写出了孩子们的欢喜与期盼。
④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这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孩子们的欢喜自然过渡到大人们为准备过年要做的事情。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为什么把“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把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了过小年像过春节一样热闹,也预示了过春节将会更加热闹、隆重。
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⑦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作者描写了人们在正月初一的哪些活动?描写了人们在正月初一的活动,人们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待客,或者逛庙会,每个人都没闲着,但都乐在其中,可谓轻松自在。
⑧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⑨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等句可以感受到灯的数量之多;从“各形各色”,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又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⑩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
这两句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理解词语蜜饯:用浓糖浆浸渍后的果品等。
造句:我最喜欢吃蜜饯了。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本文中指干果与蜜饯混杂在一起。
造句:小孩子家别什么事都跟着掺和。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玩具。
造句:这个空竹是父亲亲手给我做的。
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本文中指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像是过年的排演。
造句:我们今天下午要彩排啦。
通宵:整夜。
本文中指灯火亮一整夜。
造句:他看着这一堆文件,心想:看来今天又得一个通宵。
娴熟:熟练。
本文中形容骑马和骑骆驼的技术很熟练。
造句:他操纵船儿的技术很娴熟。
零七八碎:指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造句:他可不喜欢这些零七八碎的东西。
万象更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目一新。
更:变更。
本文中指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美好的。
造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山村里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造句:不到万不得已,它是不会这么做的。
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完全不同。
造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系上彩带。
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造句: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六、辨析词语规矩规定相同点:都指“大家应遵守的标准、规则或制度、章程等”。
不同点:“规矩”着重指一定的行动准则、法则或习惯,表示长期形成的,应当遵守;“规定”侧重于办事的具体要求,表示按照事情的需要定出的,要大家遵守。
1.按(),到别人家玩,要带礼物去。
2.我们学校有明确的(),不能穿拖鞋进校园。
热闹喧闹相同点:都有“活跃”的意思。
不同点:““热闹”着重表示繁盛活跃,多用于形容景象或场面等;“喧闹”着重表示声音嘈杂。
1.元宵节的时候,街上十分()。
2.我想离开这()的城市。
七、课文结构七、课文主旨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第7课藏戏《藏戏》告诉我们:中华戏曲种类多,藏戏具有特色。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
问题探究: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2、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
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各具特色的民居》告诉我们:建筑风格各异,文化内涵深厚。
问题探究:⒈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
“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⒉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