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一)、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以下分类介绍: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三)、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
(1)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的巨大的建筑工程,充分体现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相关管理思想的指导作用。
(2)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体现了古代的生产管理思想。
(3)古希腊学者对劳动分工的精辟论述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组织严密,管理技术高超,它所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导而且又分部门的一套管理体制,使它能够控制地球各地几亿教徒的几乎全部生活。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其形成的背景是: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
机器大工业促使生产领域发生变化,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规模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扩大,使企业面临残酷无情的竞争。
企业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客观上要求对管理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这些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对其管理需要形成一种管理体制,为达到管理体制的合理,必须从事专门的研究。
当管理自身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时,对这一对象专门研究的成果就构成了管理理论。
4.阶级斗争的需要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肩负着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也担负着改变劳资对象、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使命。
近代西文管理理论的先驱者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之前,已有众多的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开始移入管理问题的研究,其中贡献较大的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小詹姆斯。
西方管理思想产生及发展过程一.管理思想的形成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需求—“协调”—管理方法出现1)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古埃及: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国家管理机构古罗马:严格的体制和权利层次以及分权制军事管理2)工业化以前的组织管理教会政府军队家庭新兴的工厂制度所提出的管理问题完全不同于以前传统组织所碰到的管理问题,管理理论研究从此出现。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早期研究者特点: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管理的内容局限于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管理的方法是凭借个人经验,管理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管理的主体即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
“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其代表作——《国富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观点如下:①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②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③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着眼于寻找科学的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特点:①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②主张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③主张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代表人物1.泰勒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③提出了管理职能和作用职能的分离。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原则: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一、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由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需要,管理思想逐渐形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
管理的实践由来已久,在古代埃及、中国、希腊和印度的文献中,就有对公共事业进行管理并取得辉煌成就的记载。
不过,那时的管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处理事务,安排教会活动,指挥军事战役、治国施政方面。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后,工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式,从而引起了对工厂如何进行管理的需要,早期的管理思想就是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形成的。
18世纪后期,英国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1769年机械师瓦特发明的蒸气机得到广泛采用,手工业的生产转变为机器的生产,工厂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
工厂制度的出现,要求对机器大工业的管理必须采用新的科学的方法,那种依靠个人的主观经验和臆断行事,显然不适应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所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始了对工厂管理的探索。
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理查德.阿克莱特于1769年和1771年设立的毛纺织厂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工厂。
他们在连续生产、厂址选择、工厂纪律、劳动分工、机器、材料、人员和资本之间如何协调等方面都有创造。
1800年英国的索霍制造厂开始有了工作设计;按充分利用机器的要求进行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完善的工资支付办法;完善的记录和成本核算制等管理工作。
这一时期,尽管管理思想不够系统、全面,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由于工厂管理实践的结果,管理思想已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时,在西方特别在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管理思想家。
二、早期管理思想家及管理思想1.英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提出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实行刺激工资的思想、工作方法研究、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分工等。
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劳动分工的好处,这无疑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4 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4.1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法家、道家、佛家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民风、民俗、民谚、民谣2.管理思想要点(1)顺道道:治国之道—治党治国的理论与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道德观念客观规律判别是否的标准道家的道顺道:顺道则虽小必大逆道则虽成必败管理者:辨道顺道(2)重人人心向背(得人心)人才归离(得人才)人才:德才兼备谓之圣贤司马迁的德才兼备理论: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智也。
德胜才者,君子也;才胜德者,小人也。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3)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三要素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求和的关键:善、诚、正、公、信温、良、恭、俭、让求同存异、舍利取义当权者起关键作用(4)法治人治、德(仁)治、法治法治三要素明法:公开性要宣传,要求人人知晓一法:法令统一、政出一家、一视同仁常法:固法强调法的稳定性,取信于民,强化法的权威性(5)守信岳飞治军:仁、信、智、勇、严德者以信义布天下信誉是国家、企业的生命信誉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之一(6)预谋凡事豫(与预通)则立,不豫则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前瞻性、强调规划性(7)利器(8)求实(9)节俭(10)对策2.4.2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思想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个转变(1)企业模式由国家统负盈亏的单纯产品生产者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方向转变。
(2)企业管理模式由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
企业战略规划由单纯完成国家计划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适应当前向把握未来转变。
(3)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