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生物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2018-2019学年(一)《生物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化学基团构成的特殊区域(部位)。一般包括底物结合和催化两个功能部位。

2.盐析:在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高浓度的强电解质如硫酸铵、氯化钠、硝酸铵等,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叫盐析。

3. 激素与受体:

激素:是指机体内一部分细胞产生,通过扩散、体液运送至另一部分细胞,并起代谢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微量化学信息分子。

受体:是指细胞中能识别特异配体(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并与其结合,从而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分子,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4.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特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5. Bohr(波尔)效应:增加H+浓度,促进O2从血红蛋白中释放,这种pH对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的影响被称为波尔效应。

6. 等电点:当氨基酸(或蛋白质)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7. 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DNA热变性后缓慢冷却,使其复性,若DNA单链间或单链DNA与RNA之间存在碱基配对区域,则复性时形成会杂交分子的现象。

8. 超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又称为花样或模体称为基元。

9. 维生素: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人和动物不能合成它们,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10. Tm值与Km值:

通常把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叫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 表示。

Km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中间产物理论中的一个常数,Km值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满分20分)

1. 构成核酸的单体单位称为核苷酸,构成蛋白质的单体单位氨基酸。

2. 20种蛋白质氨基酸中含有亚氨基的氨基酸是脯氨酸,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3. 嘧啶环上的第 1 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 1 位碳原子相连形成糖苷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嘧啶核苷。

4. 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绝对专一性,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产物,因此它具有立体专一性。

5. 蛋白质颗粒表面的电荷层和水化膜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

6. 激素按生物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人和脊椎动物激素、无脊椎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三种。

7. 细胞的识别功能是通过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来实现的。

8. 核酸在26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蛋白质在28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利用二者的比值可以鉴定提取核酸的纯度。

9. NAD+,FAD和CoA都是的腺苷酸(AMP)衍生物。

10.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将不变,Km值将增大。

11.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可与水合茚三酮反应,其中脯氨酸的颜色变化为黄色,其余氨基酸的颜色变化为蓝紫色。

12. 有下面四种氨基酸组成的四肽:N端Ser-V al-Tyr-Asp C端,可将这个四肽命名为丝氨酰缬氨酰酪氨酰天冬氨酸。

13. α-螺旋特征是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0.54nm,靠链内氢键维持其结构稳定性。

14.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最主要的特性是高效性和专一性。

15. 利用Lineweaver- Burk双倒数作图法可以求解出Vmax 和Km 两个参数值。

16. 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膜组份分布的不对称性、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17.全酶包括酶蛋白和辅助因子。

18. 两相邻酰胺平面之间,能以共同的Cα为定点而旋转,绕Cα-N键旋转的角度称φ 角,绕C-Cα键旋转的角度称ψ 角,二者称作二面角。

19. 酶分子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主要有:His的咪唑基,Ser的羟基及Cys的巯基。

三、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五、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共10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1. dCDP:脱氧胞苷二磷酸

2.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

3. FH4:四氢叶酸

4. FMN:黄素单核苷酸

5. cGMP:环鸟苷酸

6. HS-CoA:辅酶A

7. Asp :天冬氨酸8.Lys:赖氨酸

9. TPP:焦磷酸硫胺素10. NAD+:氧化型辅酶Ⅰ(或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六、简答题(共5小题,满分25分)

1.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具体加以解释。(6分)

(1)酶浓度:底物过量时,则酶的浓度和反应速率成正比利关系。(1分)

(2)底物浓度:满足米氏方程,即V=V max [S]/(K m+[S])。(1分)

(3)pH:在一定pH条件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的,即酶催化反应有最适pH。过酸过碱导致酶蛋白变性,影响底物分子解离状态。(1分)

(4)温度:在一定温度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的,即酶催化反应有最适温度。(1分)

(5)激活剂:一些无机离子如(K+、Na+、Mg2+、Cu2+、Mn2+、Zn2+和Cl-、Br-等),小分子有机物(如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EDTA等)和生物大分子(如蛋白激酶、蛋白酶等)能提高酶活性,促进酶促反应速度。(1分)

(6)抑制剂:抑制剂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

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1分)

2. 称取25 mg某蛋白酶制剂配成25 mL溶液,取出1mL该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 μg酪氨酸。另取2 mL酶液,用凯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毫克。若以每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计算,根据以上数据,求出:

(1)1 mL酶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和酶活力单位数;

(2)该酶制剂的比活力;

(3)1 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和酶活力单位数。(5分)

答:(1)1 mL酶液中含有酶活力单位数1500÷60=25U(1分)

1 mL酶液中含有的蛋白质0.2×6.25÷2=0.625mg(1分)

(2)比活力:25÷0.625=40U/mg(1分)

(3)25×1000=25000U(1分)0.625 ×1000=625mg (1分)

3.简述tRNA的二级结构的三叶草形-四臂四环结构特征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5分)

答:Ⅰ叶柄是氨基酸臂。其3′端为CCA OH,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1分)

Ⅰ氨基酸臀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合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1分)

Ⅰ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1分)

Ⅰ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1分)

Ⅰ在反密码子环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的分子大小。(1分)

4. 简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5分)

答:(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到三级结构才有活性。(1分)(2)空间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功能往往相似,例如: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和肌红蛋白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和氧结合机理。(2分)

(3)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往往会造成功能的改变,例如蛋白质构象病,疯牛病等,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引起的一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病变。正常的PrP富含α-螺旋,称为PrPc。PrPc 在某种未知蛋白质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全为β-折叠的PrPsc,从而致病。(2分)

5. 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总结归纳出四种。(4分)

Ⅰ核苷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DNA、RNA)的组成成份;(1分)

ⅠATP、ADP是生物能量代谢中最重要的转运能量和暂时贮存能量的载体;(1分)

Ⅰ环核苷酸(cAMP、cGMP)可作为第二信使,与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密切关系;(1分)

Ⅰ核苷酸作为某些辅酶的重要组成成份(如NAD+、NADP+、FAD、CoA等),参与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和

酰基转移反应等;(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