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河海的有木有)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探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电脑、手机到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近现代以前,中国科技曾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如何就此进行探究呢?在中国古代,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众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如造纸术、四大发明等,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
但在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迎来了低谷。
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因此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
历史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如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战乱和殖民侵略等事件的发生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遭遇了极大的劫难,很多领域,如农业、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历史背景条件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科技开发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对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阻碍,封建思想的强烈束缚,及科技交流的不通畅等原因。
由于缺乏跨学科的研究,中国的科学家面对新的挑战时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情况,让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热情消失殆尽。
社会原因除了历史原因,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因素在科技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封建思想、政府的官僚体制、以及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文化,使得中国的科学显得迟缓、陈旧和缺乏新意。
相比国外,中国科学家没有对科学学科和研究内容进行包容和探讨,完全缺乏科学交流和科学开放的渠道,这不利于科学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更严重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不稳定性和经济环境的恶劣,导致政策和经费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瓶颈。
政府和资本被用于政治和社会重心偏向的投资而不是用于科技创新的支持,这缺乏让科学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继续研究他们的科学前沿,这样就导致科学创新本身的发展会在那些富裕政策推动科技的国家中优先发生。
文化原因最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体系也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文化注重长期建设和饱满的思想,有时甚至因为伦理道德上的想法而妨碍真正的科学创新。
2008年5月第21卷第3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Vocati onal I nstitute of Ecol ogical Engineering May 2008Vol .21No .3浅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牟 伟(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 要: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一直是个没有确切定论的难题。
没有产生的原因,也涉及到很多因素。
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或者相反,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这一角度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近代;中国古代;西方;科学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12-14作者简介:牟伟(1982-),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史研究。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的世界可谓遥遥领先,四大发明为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就是在这样有着光辉的古代科学历史的中国,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事物的发展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因此,、外因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1 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涉及到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内部机制,以及由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问题。
近代科学的内部机制应该是逻辑性、真理性、简单性和创新性。
1.1 近代科学的特点(1)近代科学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
它是依据观察实验所提供的材料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这就要求把自然现象控制在人为状态下进行观察,即科学实验方法。
(2)近代科学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近代科学知识不是零散分散的,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把各个相关部分在理论的高度上组织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都经过严密的数学运算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
(3)近代科学的分科特点。
近代科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分科,把自然科学和哲学分开,把自然界分成各个领域和侧面进行研究。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的原因林雄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人民也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各种科技发明。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代自然科学并非发源于我国,而是原先远落后于我们的欧洲。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
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近代,剧降为只占0.4%,两者反差太大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首先,十六七世纪前,中国的技术水平都领先于欧洲,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等)不同。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大陆,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十分适合发展农业,而且中国是一个大国,疆域辽阔,古代的农业、经济、建筑等各方面都很发达。
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劳动人民也不乏创造力。
在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匠人,诞生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创造与发明,如妇孺皆知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很多技术都是在实际生活中由实践而来,并应用到实际中,如各种实用的生产工具,又如发达的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
相反,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群岛,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是一群小国,是商业文明。
他们的生活不如古代中国富庶与繁华,文明的起步比中国要晚很多,在早期技术水平远落后于中国。
那么,为什么十七世纪后中国又被西方远远甩在后面?从中国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原因。
社会制度方面,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那个时期,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沿袭着许多古时的机制,尤其是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在历史上,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大国人口多、面积大,统治难度也大,统治者为了统治这么大的国家,就得想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说控制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便是一个例子。
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统治者就创造了科举制度!在封建制度下,人们只把习文、科举视为正途,把当官作为光宗耀祖的事,文人大家往往受到世人的尊重,而其他的,如经商、技艺等都不受重视与正视。
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第一,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普遍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科学知识不能积累和系统化,并且上升为理论并广泛传播。
科学知识如天文知识只为统治者服务,而诸多发明只是父子相传,不能形成社会共有的科学知识。
社会不重视科技,认为是雕虫小技,不屑于学习。
不仅科学知识不能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不能蔚然成风。
何况,古代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只是技术成果,而不等于古代的中国社会具备了科学的环境,即具备主动调节和实现科学发明的健全机制与文化环境。
一般地说,在古代中国作出某种技术创造只需专门科研人员对理论性知识的收集、分析与沉思,只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并且一种技术发明均由发明者个体即可完成,它是发明者将自己的经验与其相关的个体经验进行组合而成的结果。
而欧洲却因新型学校的出现而形成了主要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理论化的环境。
这种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上述中国所特有的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没有产生像西方的科学的环境,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阻碍中国产生科学环境的机制。
所以中国没有产生像欧氏几何学一样的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样规范数学化的自然定律;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样严格实证推理的物理体系,等等,而近代科学传统就产生于这种环境。
中国文化中心论视中国为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为世界最高水准,没有迅速吸收外来先进科技和文化的要求。
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不需要想国外所谓的蛮夷学习,甚至郑和下西洋也只是宣扬明朝皇帝的恩德。
到了被列强的尖船利炮打怕了之后,又崇洋媚外,能够把国外得东西引进来,认为外国得东西就比国内的好,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自己制造。
第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规定,表现为整体性的倾向。
整体性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哲学倾向于把客观世界规定为一个无限的、发展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特定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和整体功能。
为何近代科学没在中国产生为何近代科学没在中国产生当西方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之日,也正是中西科学开始接触之时。
随着天主教耶稣会士16世纪末开始来华,西方科学和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然而在17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并未引发中国走上如同欧洲近代科学那样的发展道路。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归于中西方科学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的封建体制以及清朝统治者缺乏远见。
西方传教士并没有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先进的科学知识,尤其是那些对神学观念提出严重挑战的科学思想和理念,如哥白尼天文学说和牛顿力学,因为他们的目标在于传教,而不是传播科学。
令人遗憾的是,在西方人向我们展示了近代文明和科技之后,并没有引起中国人从皇帝到臣民的特别兴趣,更谈不上对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的深刻认识与传播。
清代以来,到我国传教的西方人成百上千,但同一时期到欧洲游历的国人却屈指可数。
雄才大略的康熙也不过是把科学知识作为其"崇儒重道"国策的附庸,在解决历法计算等问题之后就再也不思进取了;以十全老人自诩的乾隆,更是将西方新奇物器视为其玩赏享乐之物,根本没有从中感受到西方生产技术进步的巨大意义。
当西方的科技突飞猛进地时候,停留在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国统治者竟浑然不知。
19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之余开始对中国人进行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
他们当中的少数人与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合作,把一批近代科学著作译成中文,从而开启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先路。
其次,少数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开始认识到中国正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
为救危局,19世纪60年代初,朝野一部分洋务派主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技术救国的试验,是中国自主地引进并发展科技的大胆尝试。
洋务派建立了近代工矿企业,兴办了外语、水师、船舰、兵工、铁路、电报、测绘等新式学校,向欧美派遣了少量的留学生,翻译出版了西方科技著作。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1960年,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一文中指出:“为什么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惊人的发现,而在17世纪初期伽利略时代之后,近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诞生具备了什么条件,而中国恰恰不具备那些条件。
欧洲文艺复兴和古希腊文化思想的传播第一,近代自然科学是冲破神学的束缚才得以诞生的。
基督教的宗主罗马教会曾经极力阻碍科学的发展,并且迫害过杰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自然科学得以首先在欧洲建立和发展,不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是受到古希腊光辉文化的影响,是欧洲文艺复兴冲破基督教一统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创建的源泉。
第二,自然科学建立和壮大的过程,也就是神学领域缩小的过程。
神学是人类仍然处于愚昧时代的产物,尤其是在宗教统治的国家,神学几乎成了思想文化的全部。
自然科学的创建,恰恰是从神学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新鲜土地,自然科学壮大的过程,也就是神学领域缩小的过程。
哥白尼学说好似从神学中破茧而出,到了牛顿动力学理论完全不需要上帝了,留给上帝的只不过是第一推动的作用。
这个第一推动的问题本身,已经不是动力学的范畴,而是要由宇宙学来回答。
第三,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建,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在古代,自然科学没有独立的存在,而是属于哲学的一部分,或称之为自然哲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建,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它虽然与哲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已经建立了自然科学自己的体系和自己的方法。
以伽利略和牛顿为代表,出现了专业的科学家,他们具有哲学思想,但是人们不再把他们看作是哲学家,而是看作科学家。
从此以后,科学家的人数越来越多,专业科学家的队伍日益壮大。
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种模糊的观念,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也发展于欧洲,就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也归功于资本主义。
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内容提要】中国为何未产生近代科学?这是科学史界长期探讨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一部分着名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系统考察和简要分析,由此可深化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英文摘要】Why did the modern science not rise in China?Thi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not to be answered.ln the near years,many scholars in the whole world tri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They put forward the many viewpoints for the question.These viewpoints are analys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Thisresearch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deeply.【关键词】中国/代科学/落后原因China,the inodern science,the cause ofthe backwa-rdnees of the modern science【正文】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致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
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已成为科技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长期讨论。
从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专文探讨这一问题以来,这类讨论已历时近一个世纪,世界许多着名学者都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尽管由于问题相当复杂,学术界至今尚未得出一致公认的合理解答,但经过国内外学者的长期努力探讨,已经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有些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
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当代中国如何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此后出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当时中国的科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没有产生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是由以下这几个条件融会在一起所形成的。
1、经济方面。
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
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2、政治方面。
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绝对的权力首先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其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不仅未在中国产生,也未能在欧洲之外的任地区产生的深层原因。
每一种权力都谋求一种稳定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在权力的协约中,规范性的法律产生,而其中特别是民法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资本主义商业有了最基本的保护。
而资本义的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真正强大动力。
3、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对外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中国式思维。
近代科学有两大基础,一是完善的形式逻辑,二是实证主义。
简单地说:科学=逻辑+实证。
遗憾的是,中国尽管有着领先世界的文明,但在这两个方面却是极度的匮乏。
试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呢?这个问题不仅仅应该引起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我认为,更应该引起我们对现状的反思。
的确,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但只要和西方近代状况的对比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近代科技在西方产生,而与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擦肩而过,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对比。
很早的时候,西方就完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导致后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视神到重视个人。
西方人重视个人的价值,主张个人的自由。
这个时期另一个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发端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整个中世纪,欧洲人的心灵被教会所禁锢。
然而,新时代日益深入人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力图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便是这种时代要求的反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自然科学最后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开辟了通向胜利和成功的道路。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被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封建伦理纲常以及程朱理学中。
我们以义理学、考据学及辞章学为学术正统,其它皆为异端。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大批迂腐的儒生把学习自然科学视为玩物丧志.......另外是物质层面的对比。
在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政府、民间都极其重视商业经济。
而商业也是最活跃的力量,它冲击着一切现成的、僵滞的生产结构与文化机制。
可以说,重商主义及商业的流动性是科学精神诞生的又一沃土。
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中国的传统的政治理念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儒家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和谐的话,各个阶层或者各个群体能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尽其职,各得其所。
深层次的分析,这是中国绝对皇权的表现。
绝对的权力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于是,便产生了为皇权服务的儒家思想,从而导致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并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商业和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正常的发展,因为它不利于甚至会颠覆封建统治。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摘要: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理性化科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古希腊理性化科学从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方面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
而我国古代科学是实用型的经验化科学,缺乏理性化。
我国古代科学是实用型的经验化科学,缺乏理性化。
从科学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古代科学是实用型的经验化科学,缺乏理性化,是我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内在原因;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因素是导致我国古代理性化科学缺失的原因,同时也就是我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外部因素关键词:古代科学封闭性极端实用化一、我国古代科学是实用型的经验化科学,缺乏理性化(一)、技术发明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在河南省南阳、巩县、渑池等地出土过多种汉代球墨铸铁的铁器具,但在其它地方、其它年代再没有发现了。
这就表明球墨铸铁这样重要的技术发明没有得到推广传播。
相反的是,当西方发明球墨铸铁技术时,马上推广到多领域和广泛的地区,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科学发现处于被隔离的孤立状态,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如元代赵有钦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源的远近、强弱和小孔、像屏的远近诸方面因素的相互关系的规律。
这本来是很重要的科学发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会探索到光度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赵有钦就此停步了。
而西方科学家取得赵有钦差不多的成就时,继续深入,终于建立起光度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一举解决了光学上的一系列问题,显示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开放性。
(三)、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科学技术及其研究的相互隔绝例如,指南针车、记里鼓车无论在战争中或交通运输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它们多次失传,至使对它们的研制工作在不同朝代多次重复。
指南车内部有复杂的齿轮结构系统,无论车怎样转弯抹角,竖在车杆上的木偶的手总是指着南方。
此车最早出现在周成王时期,后来失传,至三国时马钧又研制成功。
此后指南车几度失传,又几度重新研制出来。
在西方,科学技术上的发明不但绝少失传,而且会非常快地传播开去。
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作者:李思谊年级:2010级学号:41012127【提要】: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此后出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当时中国的科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没有产生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本文围绕中国学者近来提出的四种主要解释理论,即外因论、内因论、和人类学的角度提出的解释,分析比较了中西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论点。
【关键词】中国科技史科学范式哲学中国科技史的核心问题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自发产生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竺可桢、李俨、钱宝琮、钱临照、张资珙、刘仙洲、陈邦贤等前辈学者对中国科技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
80年代以来,以中国科技史协会为组织核心,各方面学者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2004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再次使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在中国需要以科技创新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今天,对该课题的探讨有着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马克斯·韦伯在分析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兴起的历史时认为,虽然帝制时代的中国存在资本主义萌生的物质条件(市场、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对外贸易等),但当时中国没有形成追求进步的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以及系统追求科学知识的体制,因此,资本主义最终只在西方出现。
李约瑟认为其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对待纯粹的和应用性自然科学的态度,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哲学、宗教、法律、语言、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影响中国古代科学进步的外部原因大多数学者在探讨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时都首先从外部环境入手。
这些不利的外部原因一般认为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科技的发展缺乏经济刺激例如,陈亚兰就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
的确,西方近代初期的科技史表明,扩展经济活动,例如国际间的海上贸易、采矿业、要塞建筑及军械生产等所产生的技术问题推动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吉尔伯特等人从事科学研究。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引起思想界的轩然大波,美国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这是一种对人文环境的反思,是对科学土壤的思考,反过来也可以问:为什么西方世界可以产生科学?可以发生工业革命?李约瑟的表述远比这个复杂,他在在对比了中西方科学差异后,李约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关于这些问题,李约瑟给出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形成自然观,主要是因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古人普遍对纯粹客观的自然缺少正确的观念,也就说古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即使是地震、干旱这种自然灾害,古人觉得只要“修己及人”,也可以得到老天爷的眷顾。
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性,很多发现停滞在经验阶段,缺少对“无用之用”的执着研究。
传统文化的学问是以“经世致用”为主的,反观具有逻辑思维的名家、墨家辩者等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三是科举制度扼杀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这也是功利性的具体表现,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导下,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不是为了探索真理。
而真正想要探索世界的读书人,一方面缺少相应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研究成果没有市场。
《天工开物》在著书的时候作者已经预料到了,读书人乃至整个官僚阶层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的。
吴国盛在《什么是科学》中探讨了“李约瑟难题”。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古希腊的科学,还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在中国古代都是不存在的。
浅谈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不在中国产生?众所周知,欧洲是近代科学的技术起源和发展的策源地。
而我们中国虽然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古代有辉煌的科学成就,四大发明就是这其中的巅峰之作。
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科学发展却遭遇到了阻碍,我们渐渐的被欧洲诸国所超越,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被他们越拉越远。
当西方列强凭借他们强大的科学技术而逐渐把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时,我们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直到西方的舰船利炮叩开我们的国门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没在中国产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的专制统治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一、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中农业是支柱产业。
在古代,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只在发展小农私有制。
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到后来又逐渐发展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士农工商”的排位说明了商业的地位明显的低于为政和农业。
重农桑、轻工商不仅成为历代统治者着重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成为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这种思想到后来严重的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虽然到了明清时期有了一定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统治者害怕工商业的发展会伤及农业这一统治的根本,所以统治者往往会采取种种压制政策。
比如明朝时期就采取重税、低价收购、借用、任意派索等手段,残暴剥削和摧残工商业。
此外,还有最为严厉的禁令手段,即政府强制颁布法令使得某一商品不得上市交易,如禁矿令、禁茶令、禁盐令等。
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在封建阶级的压制下,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虽然有萌芽产生,但是没能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持续的、扫荡封建社会的经济运动。
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没有收到太多的冲击。
农民们租地主的土地生产作物,过于繁重的税负和利息使得农民们没有多余的作物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农民的一生都被牢牢的绑在了土地上,基本上失去了从事商品生产的时间。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献探讨,本人在综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种百家观点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答案!1,世界精神。
世界精神的童年在东方——中国,印度,犹太族。
注定东方停留在思维的大一阶段,缺少分裂性,缺少推理。
只有大一的全息观察和演绎,如《周易》中医科学思维。
印度教,佛教,道家都是停留于虚空的大一,无中的无限背景海之中,缺少向上分化的能力,也就是缺少后来宗教基督教的攻击性。
2,政治体制。
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中国是一个帝国体制,因为平坦大地,很容易形成统一的帝国组织,这种帝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组织,阻碍可民间科学试错。
在欧洲如古希腊,那里的是山地,城邦很难形成统一。
著名的两个城邦分别是科学与文明的城邦——希腊城邦,和暴力和野蛮的斯巴达克城邦,由于地理阻隔的原因,希腊城邦在得以在文明方面的发展,古国希腊城邦最终还是被野蛮的斯巴克可城邦侵占而终止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地理位置总是有利于北方的蛮族南下侵入广袤平原的南方,而最终形成统一的严密的自上而下的帝国统治。
缺少西方那种自给自足的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尝错条件。
3,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如1所说,由于世界精神在东方是幼年阶段,所以他缺少分化,总是停留于虚空,大一的意识中。
正如黑格尔所说,基督教是宗教形态的最高阶段,因为绝对精神第一次在那里实现人神合——耶稣基督。
这种高级的宗教无疑会教导落后宗教地区,所以基督教总是带有侵略性,象执著的保险销售员一样,频繁的向他人推销基督教,甚至不惜用武力!由于基督教的侵略性,导致西方人的口味总是偏向于味浓味重,所以他们为了保存好腊肉,为了让饭菜更适合他们浓烈的口味,疯狂的向东方寻找香料。
由于香料的巨大利润,导致他们的航海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科学的研究与发展!4,由于东方是停留于潜在大一中,缺少分化性思考,所以总是不能把事务很好的归类,并把不同的类别再次统一起来,最终没有诞生欧几里德几何以及笛卡尔坐标系,正是由于地卡尔坐标才最终把庞杂的科学串联起来,而不是象中国一样只有零星,不连续的天才闪光——四大发明。
难题介绍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李约瑟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百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难题表述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李约瑟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表征意义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约瑟与中国中国学者曾邦哲20世纪80-90年代考察中国与欧洲,提出了一个近现代西方科学、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科技、文化、体制与思想的成果基础上,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成就同样不会有近现代西方文明,所谓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明其实形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还是已经融合了东方尤其中华文明的精华之后形成的一种地球文明-紫色文明的全球文化模式。
从欧洲丝绸之路的南、北两端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罗吉尔·培根在希腊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的结合中诞生了医疗化学实验方法;因而,提出中、西医学结合形成系统心理学等系统科学范式[1],从而构成实验与系统方法二维度科学,并将在21世纪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命科学、系统生物工程等时代的到
来,同时于90年代末在国际上倡导系统生物科学的发展,21世纪伊始系统生物学与工程、系统医学等在全球迅速兴起。
解决方法
依据曾邦哲的观点,解决难题的关键–科学范式的问题?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丹皮尔的科学史等,以及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科- 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科学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的诞生–通常是指培根总结出了归纳逻辑和实验方法,如果不首先把科学是什么弄清,也就没法回答为什么科学诞生在近代欧洲,不是古代欧洲,也不是近代中国。
古代欧洲和中国的成就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哪些元素,构成科学结构和产生科学范式的条件与要素是什么来源?
编辑本段
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李约瑟传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