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物体的受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析物体的受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会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学习重点与难点】

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7页

1.受力分析中的研究对象,可以

是,,。

2受力分析的顺序

为:,,。。

合作探究

1、分析运动员的受力

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

按顺序分析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皮带上物体的运动

思考与讨论1:物体受到哪个力的作用:

思考与讨论2: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有向下滑的趋势,是不是除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有一个下滑力的作用

3.总结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

(1)、

(2)

(3)

(4)

当堂检测:

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

2

3、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有 ( ) (A )重力、踢球的力和空气阻力 (B )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

(C )重力、踢球的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D )重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4、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杆子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 1和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1是静摩擦力,f 2是滑动摩擦力 (B )f 1方向向下,f 2方向向上,且f 1>f 2

(C )f 1和f 2的方向都向上,且f 1=f 2 (D )f 1和f 2均是滑动摩擦力,且方向都向下

5、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大小拉力作用,用点代替物体画出物体受力示

意图。

(A 静 F (A 匀速下F v F

F B A 分析A 、B 所受的摩擦力 B

A F A 、

B 都静止,分析摩擦力

A α F v (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

课堂小结:

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或□01单个物体(隔离法),也可以是□0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法)。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①先分析重力:方向总是□03竖直向下。 ②再分析弹力:先要弄清物体(或物体系统)有几处与外界接触,可以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或者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有无;弹力的方向由□04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决定,弹力的方向总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05相反。 ③最后分析摩擦力 a.接触面粗糙□06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就有摩擦,有摩擦则接触面□07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粗糙的。 b.有挤压不一定就有摩擦,有摩擦必定有压力。 c.也可利用假设法判定是否存在摩擦力。 d.与弹力方向□08垂直,与接触面□09相切,与□10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受力分析注意事项 (1)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他物体的受力混淆。 (2)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

不存在的,这样可以防止“多力”。 (3)在转换研究对象的时候,要注意反作用力。

典型考点一单物体的受力分析 1.如图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 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人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若受摩擦力,一定沿水平方向,但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人不受摩擦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物块沿粗糙斜面向上减速运动,关于物块的受力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3个力作用 B.物块受到4个力作用 C.物块受到斜面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 答案AD

难点之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 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受力分析报告经典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2、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 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 小和方向是( ) A.2N,水平向左 B.2N,水平向右 C.10N,水平向左 D.12N,水平向右 3、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的作用。在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F增大时,f也随之增大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 C.F与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F与f合力为零 4、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与水平面成θ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已知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A.μmg B.μ (mg+F sinθ) C.F cosθ D.μ (mg+F cos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F cosα/(mg-F sinα) B.F sinα/(mg-F sinα) C.(mg-F sinα)/F cosα D.F cosα/mg 7、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以及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水平拉力F拉着B物体水平向左匀速运动(A未脱离物体B的上表面)F的大小应为( ) A.2μmg B.3μmg C.4μmg D.5μmg 8、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9、重为10N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0的斜面上受到一个F=2N的水平恒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F的方向与斜面平行)则木块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A.2/10 B.0.6 C.3/3 D.无法确定 10、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力F挤压相同的木板,木板中间夹着两块相同的砖,砖和木板均保持静止,则( ) A.两砖间摩擦力为零B.F越大,板与砖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㈠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⒈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理解物体受力图. ⒉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思想方法目标:⒈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指导下,认识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的.⒉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㈡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是: ⑴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⑵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 ⑶分析受力顺序是:先重力,后弹力和摩擦力. ⒉在深化力的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的教学中,进行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教育,是教学难点 ⒊受力分析时要注意防止“漏力”和“添力”,按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最有效的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以防止把研究对象施于另外物体的力错加在研究对象上. ㈢教学过程 ⒈复习旧知引入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 ⒉板书课题: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二力平衡(初中知识)现象的受力分析: ⑴灯泡挂在空中保持静止(课本第七页例二)由学生自学解决受力分析过程和画受力图方法. 【师引导】用二力平衡条件演绎解释课本中的实例和实验,得出有关弹力和摩擦力知识.例如依据悬绳下重物的平衡,支持面上重物的平衡,推断出悬绳弹力的存在和支持面弹力的存在,推断出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依据水平支持面上物体拉而不动,或在拉力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推断出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演绎时力的作用点不作严格要求,在受力物体上即行) 小结:①物体受力分析的内容:经过观察分析,将研究对象所受的所有外力,正确地反映在一张图上,叫做物体的受力分析图;②隔离法:一个受力图,只反映一个跟周围其它物体隔离开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施于别的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在图中出现,这种分析方法叫隔离法,隔离物就是研究对象. ⑵实例分析: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0仰角的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⑴观察:研究对象是子弹,周围接触物是空气.运动状态是相对于空气向斜上方运动. ⑵分析:子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子弹受到斜向下方的空气阻力f.(可能有的同学会提出向前的动力F) 师问:有否漏掉的力?有否添出的力? 向前的力F找不到施力物,故F是添加的力.有人会说F是由高温高压气体施于子弹的力,这里应指出,子弹己射出枪口,它后边高温高压气体己不存在.维持子弹运动是惯性.而惯性不是力. 【例 如左图,两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两物块保持相对静止画出两物受力分析图.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典型例题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及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a 中接触面对球 无 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 有 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水平面ON 对球 有 支持力,斜面MO 对球 无 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A 球光滑,O 为圆心,O '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

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加速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4)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沿着杆的方向。 3.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图b 中物体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 中物体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 中物体A 静止。 图a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b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c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d 中 有 摩擦力产生。 【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例7】如图1—10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物体受力分析教案

*§2.6物体受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对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学会辩证地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步骤 教学难点:隔离法与整体法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受力分析的顺序: 一般遵循由易到难(重力、弹力、摩擦力)或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2.受力分析的方法: (1)隔离法 (2)整体法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把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隔离; (3)按一定的顺序把外界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画出示意图。 4.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4)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任一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5)在本书范围内,我们只研究共点力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单个物体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对他们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点(质点)来处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 例1.分析图中的小球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评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甲 乙

例2.分析图中物体受到的力。图中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受力分析的顺序和用假设法确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例3.课本P40页例2(补充:设A 重50N ,B 重20N ,且A 、B 都匀速运动,则A 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隔离法的应用和从平衡条件出发求摩擦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P41页 1、2、3、4、5、6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练习册P22页 四.作图题 甲 乙

浅谈惯性力

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直到与加速系接触,此时仍受到惯性力。 ‘假如这里脱离了任何天体的引力,飞船在靠惯性飞行。那么飞船里的人和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可以飘在空中,从手里松开的任何东西也不会往下落。如果飞船又开动了火箭,以一定的加速度向前飞行,那么飞船里的人又感到有了‘重量’,原来在空中漂浮的东西又纷纷加速下落的情形。’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与加速系接触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在加速系中受到惯性力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小。加速度不同时,受到的惯性力不同。 此种情形是否可以当做施力与受力情形分析呢? 在施力物体看来,受力物体具有惯性,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物体需要力。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接触受力物体产生加速度时(例如,施力物体飞船,受力物体飞船里的人),从惯性力的角度分析,受力物体受到惯性力,质量大的物体(受到)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力小,因惯性力而产生的对施力物体的力也就(大或)小,在施力物体看来,改变受力物体运动状态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质量大的物体(受力物体)需要的力大,质量小的物体需要的力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受到的惯性力也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受到的惯性力也小。物体受到的力f=ma,物体受到的惯性力f=-ma.受到的力与惯性力方向相反数值相等。 在飞船中,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与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受到惯性力产生的。把飞船看作施力物体,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可以看作飞船施的力。惯性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 什么是惯性力?我们是如何定义惯性力的? 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受到外力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惯性力也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当物体与参照系接触时,由于受到惯性力而对参照系产生压力时,此物体才会有受力的感觉。 惯性力与惯性力能相互抵消吗?相对于加速系加速运动的参照系,加速度能相互相加或相减吗?受力与加速系产生相同加速度的物体,在加速系看来处于什么状态? 我们知道,在车厢里的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火车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车厢参照系来说,小球保持静止。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现在设想车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在车厢里观测,小球将向左做加速运动,而小球并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那么在火车看来相对于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 一、几个概念要弄懂 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 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 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 (1)假设法; (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4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确。)) (复习课课题名称:物体受力分析注意a.是否漏力、多力。b.受力方向是否正确。c.表示是否完善。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小组班级__________ 学习目标:三、迁移应用 1、知识与技能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能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结合受力分析步骤,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学会整体法和隔离法。、过程与方法2类型1:水平面问题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例1、箱子A在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静止,画出箱子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难点:不漏力,不多力重点难点:重点:隔离法受力分析过程F 导学流程:F 一、了解感知:初步学习、复习讲授(一)练1、如图所示,箱子在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箱子所受各 1.1、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定义:把指定的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类型2:竖直 面问题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例1、如图9所示,某同学用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将木块垂直压在物体的受力,就是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F 时,木块刚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竖直墙壁上。当压力传感器显示的示数为F、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1.2滑,画出此时箱子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图9 二、深入学习

练1.(16会考)如图2所示,木块沿竖直墙壁下落,木块的受力情况是() 2.1例题讲解A.只受重力B.受到重力和摩擦力1例、画出的所受各力的示意图A C.受到重力、摩擦力和弹力D.受到重力和弹力 F A A 练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竖 A (静止)向右运动,地面粗糙)A ( 直的光滑的墙壁上,绳与墙所成的角度为30°,画出此时圆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规律总结:2.2受力分析步骤2.2.1类型3:斜面问题?(重力①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 节点)②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例1、如图3所示,滑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滑块所受到的力有并标力围绕研究对象寻找接触面或接触点,再利用条件找弹力摩擦力)?③作出受力示意图, A. 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 B. 重力、压力 C. 下滑力、(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不要求严格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是方向必须准的符号并检查。3 图 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课堂检测: 1、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分别画成图2-1中的四种,其中哪个图画的对?( 练1、如图3所示,滑块沿粗糙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中,滑块所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牛顿定律题型总结归纳

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 知识点1 力 (1)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测量工具 (2)重力和万有引力的联系;重力和纬度,高度的关系;重心和测量方法 (3)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怎么判断有无弹力(假设法:替换法状态法); 怎么判断弹力方向(弹簧,轻绳,球,轻杆);怎么计算弹力大小;绳子拉力的处理 (4)摩擦力产生条件;正确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中的“动”与“静”的含义;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说明: ①摩擦力总是起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绝对不能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③摩擦力和弹力都是接触力,有摩擦力时必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例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一起匀速向上运动。 则物体A和物体B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A.2,3 B.3,4 C.4,4 D.5,4 解析: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两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则接触面间一定有弹力;但两接触面间存在弹力,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要有摩擦力还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两接触面不光滑;②接触的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匀速上升的电 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1 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弹簧秤长度相同,串联起来系住一个400N重物.两弹 簧秤量程不同:甲量程为500N,乙量程为1000N.这时两弹簧秤读数大小分别 是,两弹簧秤簧伸长长度相比较,更长。

分析物体的受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析物体的受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会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学习重点与难点】 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7页 1.受力分析中的研究对象,可以 是,,。 2受力分析的顺序 为:,,。。 合作探究 1、分析运动员的受力 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 按顺序分析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皮带上物体的运动 思考与讨论1:物体受到哪个力的作用: 思考与讨论2: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有向下滑的趋势,是不是除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有一个下滑力的作用 3.总结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 (1)、

(2) (3) (4) 当堂检测: 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 2 , 3、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有 ( ) (A )重力、踢球的力和空气阻力 (B )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 (C )重力、踢球的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D )重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4、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杆子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 1和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1是静摩擦力,f 2是滑动摩擦力 (B )f 1方向向下,f 2方向向上,且f 1>f 2 (C )f 1和f 2的方向都向上,且f 1=f 2 (D )f 1和f 2均是滑动摩擦力,且方向都向下 5、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大小拉力作用,用点代替物体画出物体受力示 意图。 (A 静 F (A 匀速下F v F F B A 分析A 、B 所受的摩擦力 B A F A 、 B 都静止,分析摩擦力 A α F v (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

物体受力分析难点突破

物体受力分析难点突破 一、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2.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3.受力分析的步骤 :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 .次画已知力 c .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 .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 a .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 (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 (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 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 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 用。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 作用力

物体的平衡专题(一):平衡态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专题(一)—— 平衡态的受力分析专题 常用方法: 1、静态平衡:正交分解法 2、动态平衡:类型一 特点:三力中有一个不变的力,另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 解决方法:矢量三角形 类型二 特点:三力中只有一个不变的力,另两力方向都在变 解决方法:相似三角形(力三角和几何三角的相似) 特殊类型 特点:三力中只有一个不变的力,另两力方向都在变,但这两力的夹角 不变 解决方法:边角关系解三角形(如果夹角是直角,一般利用三角函数性质, 如果夹角非直角,一般会用到正弦定理) 注:动态平衡方法一般适用于三力平衡,若非三力状态,可先通过合成步骤变成三力平衡状态。 3、系统有多个物体的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 【例题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球被竖 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和球对斜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少? 【例题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12m m 为( ) A . 33 B .32 C .23 D .22 【例题3】如图,电灯悬挂于两干墙之间,要换绳OA ,使连接点A 上移,但保 持O 点位置不变,则在A 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A 的拉力如何变化? 【例题4】用等长的细绳0A 和0B 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如图所示,在保持O 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使绳的B 端沿半径等于绳长的圆弧轨道向C 点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绳OB 上张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减小后增大 B .逐渐减小 C .逐渐增大 D .OB 与OA 夹角等于90o 时,OB 绳上张力最大 【例题5】重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 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 1、F 2 各如何变化?

受力分析画图大全

一重、二弹、三摩擦、再其它。 初学者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不是“少力”就是“多力”,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 (2) 有效措施之一。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对象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 相一致,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现象. 上升力等)。 实例巩固: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1 )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 (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 水平面上的物体 (4)在力F 作用下行使 在路面上小车 V (5)沿传送带匀速运动的物体 (6)沿粗糙的天花板向 右运动的物体 F>G V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4)在力F 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A. (5)各接触面均光滑 A 的物块A

[课堂检测] 1.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 、B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起动 4.如图所示,匀速运动的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1)向上运输 (2)向下运输 A (1)A 静止在竖直墙面 v (2)A 沿竖直墙面下滑 ( (4)静止在 竖直墙面轻上的物 匀速行使 (2)匀速行使 (4)静止的杆,竖直墙 面光滑 (5)小球静止时的结 (6 )小球静止时的结 (6)在拉力F 作用下静 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5)静止在竖直墙 面轻上的物体A

物体受力分析专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 一: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因此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受力分析的有关知识、力的判据、受力分析步骤以及受力分析时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理解。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地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通常用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一般将物体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 2、在画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有时并不需要精确画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画正确,并大概画出力的大小即可,这样的力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 1、研究表明物体(对象)会受到力的作用(通常同时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 2、受力分析就是要我们准确地分析出物体(对象)所受的力,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受力图)表示出来。 3、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力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 4、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对象以外的物体给所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5、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对象,分析此对象所受到的力。(注:在整体法中只分析外力不要分析内力) 四:判断受力与否的三个常用判据 1、条件判据。不同性质的力的产生条件是不同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种性质的力时,最基本的判断是依据这种力的产生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力的产生条件如得到满足,则物体必受这种力的作用,否则,物体就不会受这种力的作用;(同学们要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后还要掌握电场力,洛仑兹力,安培力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2、效果判据。有时候有的力的产生条件是否被满足是很难判断的,比如,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的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很微妙,在具体的问题中有时就很难说清物体间到底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对运动趋势。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力能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 3、特征判据。在有些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如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和力的作用效果都很难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力的基本特征(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从研究对象是否施出某种力来间接地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种力的作用。 五: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分析 1、确定研究对象,即据题意弄清我们需要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如电场力,磁场力等)。 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殊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六: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的施力物体和该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

最全受力分析图组

受力分析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5 图6 图7 图9 F 图11 图10图12 图 8 图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图21 图13 v 图15 v 图16 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图23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31 O A B C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A B F 图36 A 、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B 两物体均静止 A B 图37 F 图42 B v A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B C 图38 A 随电梯匀速上升 v (7) (9 (8) (16 (17 (18

(19 ) (20) (2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 静止 A 、 B 匀速运动 A 、B 匀速运动 (37)(38)(39(40)A 、B 、 C 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 三者的受力图 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此环为轻环,重力忽略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 沿墙壁向上匀速滑动 (22) (23) (24) P Q AO 表面粗糙,OB 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 3周(第1、2 讲) 课题受力分析与受力图课型新授课 1、会根据约束的类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目标 2、会熟练地画简单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画受力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工程实际中,常常需要对结构系统中的某一物体或几个物体进行力学计算。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即分析研究物体受那些力的作用,并确定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 1、研究对象:我们把所研究的物体称为研究对象。 为了清楚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把所研究的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该物体的轮廓简图,使之成为分离体,即: 2、分离体:解除约束后的自由物体。 3、受力图:在分离体上画上它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就称为该物体的 受力图。 4、内力与外力

如果所取的分离体是由某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时,通常将系统外物体对物体系统的 作用力称为外力,而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 注意:画受力图时一定要分清内力与外力,内力总是以等值、共线、反向的 形式存在,故物体系统内力的总和为零。因此,取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时,只画外力,而不画内力。 5、画受力图是解平衡问题的关键,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分离体简图。 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已知的主动力。 3)在分离体上解除约束的地方画出相应的约束反力。 注意:画受力图时要分清内力与外力, 6、下面举例说明受力图的画法。 例1重量为G的均质杆AB,其B端靠在光滑铅垂墙的顶角处,A端放在光滑 的水平面上,在点D处 用一水平绳索拉住,试画出杆AB的受力图。 解:1、选AB为研究对象 2、在C处画主动力G

物理毕业论文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 前提和关键之一。由于同学们初步认识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算 是一个盲点,特别是在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更不知道如何下手,哪些力应该分析,哪些力是不需要分析出来,我们知道,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它所 受各种力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 状态来反映。因此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某一指定物体或系统(研究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分析时要逐个找全,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做到准确无误。同学们一定要铭记:认准研究对象,只分析物体 受到的力,而不要去考虑这个物体施给其他物体的力。下面我就 简要谈谈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物体 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 力的图示是用 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地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通常用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一般将物体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画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物体受 力分析重在画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就可 以了,即不需要精确画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画正确,作 用点画出(共点力)并大概画出力的大小即可。特别要注意同一 个物体只能画出一个作用点,这个作用点一般就画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便于力的分析。二、物体受力分析的 常用方法 1. 在物体受力分析时,我们常采用“隔离法”。隔离法:指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 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

作用,各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 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这是常用的物体受 力分析的方法。 2. 在分析物体受力的顺序上,因力比较多,一般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析力:一重力、二弹力(弹 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场力,电场力、分子力等)。这样才不 会漏掉力,逐一找全,做到正确无误。三、物 体受力分析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 1. 明确研究 对象。即据题意弄清我们需要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 析。 2. 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 的作用力。即这个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有哪 些。 3. 按照分析力的一般顺序找力。一重力、二弹力(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动摩擦 力和静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场力,电场力、分子力等)。

知识讲解平衡条件下的受力分析基础2

平衡条件下的受力编稿:周军审稿:吴楠楠 【学习目标】 1. 能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理解分析静摩擦力的要领 3.掌握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分析物体受力时的应用 4.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会分析基本的平衡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要点诠释: 受力分析是力学的一个基础,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并将物体所受的力在力的示意图中表示出来,有时还需求出各力的大小及合力的大小.只有正确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才能进一步研究物理过程,因此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 1.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以避免混淆.由于解题的需要,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物体系统.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比较好,要养成按顺序分析力的习惯,就不容易漏掉某个力. (3)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每个力时不要求严格按比例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方向必须画准确.一般要采用隔离法分别画出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以避免发生混乱. (4)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和漏画力. 2.物体受力分析的要领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所研究的对象上. (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用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动力、阻力、下滑力等.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某些不存在的力. (4)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5)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要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6)合力与分力不同时分析: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只分析实际存在的力,不分析它们的合力或分力. (7)受力分析需要严谨,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添力”,顺序分析防“漏力”.分力和合力避免重复,性质力和效果力避免重记.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1)为了使问题简化,题目中会出现一些带有某种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暗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光滑面”暗示不考虑摩擦力;“滑轮”“光滑挂钩”暗示两侧细绳中的拉力相等.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的趋势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某些他力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F N和拉力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