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 (1)
- 格式:docx
- 大小:442.23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8-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8-2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学会绘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一些基本信息。
但是,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怎样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找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能够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绘制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绘制方法,并能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课件、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2.学具: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所需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情境,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统计问题,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数据的情况,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探究新知(1)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两组条形图,每组代表一种数据,条形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通过讨论、尝试,总结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教师示范绘制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边示范边讲解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独立绘制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巩固练习(1)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2)请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绘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8-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1)一. 教材分析《8-2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对于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例子、数据表格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局限性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起始课,属于新授课。
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与作用,并安排了相应的例题。
例题以中国象棋和跳棋的棋子数量为素材,要求学生在已学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从而认识和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简单的预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与数学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学会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看出两个或多个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操作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从而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与数学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画法。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1)请根据统计表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四(1)班共有( )名学生。
(4)每种水果平均有多少名女生喜欢?(5)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2.下图是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1分钟打字个数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属于哪一个级别的人数最多?(2)小亮12分钟打了432个字,他属于哪个级别?和他同一个级别的男生有多少人?3.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1.(1) 四(1)班同学水果喜好情况统计图(2)西瓜(3) 51(4)(8+3+2+4+8)÷5=5(名)答:每种水果平均有5名女生喜欢。
(5)男生喜欢吃橘子的人数最少;女生喜欢吃梨的有4人;女生喜欢吃葡萄和喜欢吃西瓜的人数一样多。
(答案不唯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画法,以及如何读懂统计图,还要有会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
2.(1)15+22=37(人) 36+38 74(人)35+32=67(人) 16 +12=28(人)28人<37人<67人<74人答:属于10~20(不含20)这一个级别的人数最多。
(2)432÷12 =36(个)36个>30个答:小亮属于30以上(含30)这个级别,和他同一个级别的男生有12人。
解析(1)题考查同学们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回答本问题,可以通过看图计算,也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长短回答问题。
(2)题先求出小亮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然后针对统计图对比,就可以找出他属于的级别。
3.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要根据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填写,然后根据填写的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调查数据时,最好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调查完毕后再填写统计表。
最后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统计图。
注意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小区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的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A.二月份的厨余垃圾数量比其它垃圾多。
B.这四个月中,其它垃圾的总量比厨余垃圾多。
C.四月份厨余垃圾的重量是一月份的4倍。
D.三月份的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共有27吨。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可知,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四(1)班和四(2)班同学最喜欢的周末运动情况统计图A.四(1)班最喜欢游泳的同学比四(2)班少2人B.四(1)班最喜欢踢球的同学比四(2)班多4人C.四(1)班最喜欢滑冰的同学比四(2)班多3人D.四(1)班的总人数比四(2)班的总人数多4人3.如图是四位同学语、数成绩总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语文成绩最高。
A.A B.B C.C D.D4.如图,十五届亚运会上,中国金牌数比韩、日两国金牌总数还多()枚。
A.108 B.57 C.115 D.1075.这是一次期中考试后,四年级(1)班的成绩统计图这是()统计图A.条形B.折线C.扇形二、填空题6.根据希望小学四年级2018~2020年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回答题。
(1)四年级的购书量呈逐年( )的趋势。
(2)四年级购买科普类图书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 )本。
(3)从2018年到2020年,四年级平均每年购买( )本教育类图书。
(4)预测一下2022年购买教育类图书的数量大约有( )本。
7.朝阳区为了创建文明城区,提倡大家文明出行。
下图是对某校100名教师2009年和2010年上班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的调查情况。
(1)2009年用( )的方式上班的人数最少;2010年用( )的方式上班的人数最多。
(2)到2010年,用( )的方式上班的人数比2009年减少的最多,少( )人;用( )的方式上班的人数比2009年增加的最多,多( )人。
8.下面是某电器商场两种空调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图形进行分析。
3.能够根据图形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二、教学重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能力。
3.包括多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2.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提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范例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尺等基本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介绍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其特点是什么。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讲解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的标注、纵轴的标注、柱形的绘制等步骤,可以通过实例演示。
3.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已经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
4.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通过图形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或者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
七、教学延伸可以引入更为复杂的数据情景,让学生绘制更复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与解释。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说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说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归纳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三、教学设计:(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1、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同桌每人选一个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校对反馈,教师补充制图过程中遗漏和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第一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是为了方便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图例。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完成。
(1)让学生感知图例的必要性,没有图例我们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图例有几种。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其实是本堂课新授的知识点,我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图有2点。
(1)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是可以照顾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照顾到我。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及第98页练习二十三。
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多媒体课件。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景图和统计表)
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师:自己把“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师: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师: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师: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间隔要均匀。
师: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10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10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
(3)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哪年最小?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和最小,需要分别把每年的城乡人口数相减,再比较。
1980年:58-21=37(万)1990年:54-27=27(万)
2000年:49-35=14(万)2010年:46-43=3(万)
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2010年最小。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师: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师: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生2: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师: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复式条形统计图
A类
1.
2.
(1)
(2)参加校军乐队的女生有多少人?男生呢?
(考查知识点: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B类
(2)参加什么兴趣班的男生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兴趣班的女生人数最多?
(3)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4)哪两种兴趣班的人数一样多?
2.下面是两个学校从新华书店购买图书情况的统计图。
(1)图中每个小格表示()本,A校共买书()本;B校共买书()本。
(2)
(
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1)
(2)女生:24+18+20+17=79(人)男生:8+6+7+6=27(人)
B类:
1. (1)3036
(2)音乐班舞蹈班(3)音乐班(4)书法班和写作班
2. (1)20280300
(2)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
1.统计图略
(1)男生7人女生5人
(2)(答案不唯一)四年级参加立定跳远测试的男生有50人,女生有48人。
2.(1)(答案不唯一)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相差最多。
(2)略
3.(1)统计图略(答案不唯一)感想:该市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
(2)(答案不唯一)建议:人们应该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多运动。
4.(1)4+3=7(人)
(2)(答案不唯一)只有一部分同学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大部分同学的体重不正常,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3)这3位男生的身高偏低,体重超标,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5.(1)2006年2011年(2)(答案不唯一)2006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最少。
问题1:2006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多少万户?
46106-36779=9327(万户)
问题2:2009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比2008年的移动电话用户多多少万户?
74721-64125=10596(万户)
6.这样能避免评委刻意给高分和低分,影响真实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