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6
2016年高考江苏卷古诗文鉴赏试题评析作者:姜有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第10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评析]古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宋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词作的名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篇幅长,内容多,且语言前后多有脱节,需要同学们有很强的整体判断能力。
在试题设计上,命题者更加注重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思想情感的把握。
与2015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鉴赏没有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而是将考查重点集中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旨在引领同学们细致而扎实地研读文本,力求能够读懂,读进,读深,读透。
第10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要求同学们分析上阕选材的表达效果,这在诗歌鉴赏中极少涉及,我们既要明确作品中选了人物的哪些事迹,还要对这些事迹加以分析,挖掘其对表达作者情感等的作用,这是亮点,当然也是难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李贺: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1.选材不拘一格。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城东早春杨巨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和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答(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答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之比较鉴赏语言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比较鉴赏。
2016年全国Ⅲ卷的两道题和2019年全国Ⅲ卷均为比较鉴赏题。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近年却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析: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写作“别秋江”。
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有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答案: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此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意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真题试卷对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