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元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测光的传感器是什么原理测光的传感器使用的是光敏电阻或者光敏二极管来感知光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确定合适的曝光参数。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测光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常见的几种类型。
测光传感器的原理基于光敏元件的性质,即在光照射下,其电阻或电压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光敏元件有光敏电阻和光敏二极管。
光敏电阻是一种特殊的电阻,当光照射在其表面时,电阻的阻值会发生变化。
光敏电阻一般由光敏材料和金属电极构成。
光敏材料通常是硒化锌或硫化铅等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子空穴对,导致电阻变化。
当没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高,表现为较大的电阻。
而当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下降,电阻变小。
通过测量光敏电阻电阻值的变化,可以确定光的强度。
光敏二极管是另一种常见的光敏元件。
光敏二极管也称为光电二极管,其结构类似于普通的二极管,主要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构成。
当有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的PN结上时,光子能量可使得束缚在禁带中的电子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子-空穴对。
这导致PN结的阻抗及电压产生变化,产生光敏电流。
通过测量光敏二极管的电流变化,可以确定光的强度。
有了光敏元件之后,测光传感器还需要一个电路来转换光敏元件的电信号为能够被处理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常见的电路包括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和电桥电路。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将光敏元件的光敏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
该电路通常由运算放大器、电流源和电阻构成。
当光敏元件产生光敏电流时,经过运算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后,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
通过测量电压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光的强度。
电桥电路是另一种常见的电路,用于测量光敏元件的阻值变化。
电桥电路由光敏元件和几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构成。
当有光照射到光敏元件时,光敏元件的阻值发生变化,使得电桥电路中的电流产生不平衡。
测量电桥电路的不平衡电压,可以确定光的强度。
为了提高测光传感器的性能,还可以采用多个光敏元件组成的阵列。
多个光敏元件可以提供多组数据,以实现更准确的测量。
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光度计是一种测量光线强度的仪器,由许多部件组成。
其中基本部件包括光源、入口狭缝、色镜、检波器和指示器。
光源是光度计的能量来源,通常使用白炽灯或氢气放电灯。
入口狭缝用于限制通过光度计的光线数量和方向。
色镜则用于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线,只留下需要测量的光线。
检波器是用来转换光的能量为电信号的元件,可以是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
指示器则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显示或其他形式的输出。
除了这些基本部件,光度计还可能包括其他附加部件,例如滤光片、光阑和增益控制器等。
这些部件可以用于增强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适应不同类型的光度测量任务。
总之,了解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 1 -。
三种测光的工作原理测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于衡量光线的强度以及分布,从而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测光工作原理。
第一种是光敏元件式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最常见于相机的测光系统中,它利用一种叫做光敏元件的器件来感知光线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
在相机测光系统中,光敏元件通常是一个称为光敏二极管(Photodiode)的器件。
当光线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光敏二极管上的电流值会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
相机会通过测量光敏二极管上的电流值来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
根据光敏元件的位置,常见的光敏元件式测光包括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等。
第二种是反射式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利用镜头系统中的反射光来进行测光的。
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先测量被反射光线转化的光量,并通过一定的算法来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
反射式测光相比于光敏元件式测光在曝光测量方面更加准确,因为它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光照情况。
常见的反射式测光包括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等。
第三种是矩阵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是一种结合了光敏元件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的测光方式。
它基于相机内部储存的大量场景数据,通过对比相似场景中的光线分布情况来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
矩阵测光是一种相对较为智能化的测光方式,它能够根据拍摄场景的不同自动调整测光方式。
矩阵测光通常应用于需要进行多目标测光的场景,如风景摄影或人物摄影等。
总的来说,测光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摄影师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以保证图片的亮度和色彩的准确性。
光敏元件式测光、反射式测光和矩阵测光是常见的测光方式,它们分别基于光敏元件的电流值、被反射光线的光量以及相机储存的场景数据来确定正确的曝光参数。
这些测光方式各有特点,可根据拍摄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测光方式,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好的照片。
相机常用的测光元件简介在现代照相机中常用的测光元件主要有:硫化镉光敏电阻(CdS)、硅光电二极管(SPD)和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GaAsP)。
一、硫化镉光敏电阻CdSCdS是一种光导器件,当光照射到CdS上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光照越强,电阻越小。
CdS的光谱响应范围为350-800nm,峰值在520-620nm之间,与视见函数极为相似。
如图1-5-3所示,测光元件光谱灵敏度S(λ)与视见V (λ)比较。
此外,CdS在可见光域内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因此它被广泛用于照相机中。
光照度变化与CdS阻值变化的规律,可以用特性曲线斜率γ值来表示。
如图1-5-4所示,一般均按10LX和100LX照度条件下,CdS的对应阻值R10和R100来计算其γ值。
γ=lg(R10/R100)CdS的γ值在0.55~0.98之间,不同照相机其γ值要求是不一样的。
CdS的缺点是:在较宽的测光范围内,γ值不能保持一致,特别是在高、低照度时,γ值差异较大;在低照度时响应缓慢,存在光滞效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
二、硅光电二极管SPDSPD在光照下可以产生电动势,其特点是光电转换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线性好,测光范围大,没有光滞现象,特性较稳定。
SPD的最大缺点是光谱灵敏度与人眼视见函数差异甚大,需用滤光镜进行视见灵敏度修正,因此输出特性下降,必须与放大器一起使用,因而成本高。
SBC是一种新型的硅光电二极管,俗称为蓝硅,其峰值在620~680nm之间,是较为理想的测光元件。
三、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GaAsPGaAsP的光谱灵敏度特性与视见灵敏度特性很相近,不需要校正滤光镜,暗电流小,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小、可靠性高。
缺点是应用成本高。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光电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尺寸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测光领域。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是利用光敏二极管对光信号的敏感性,通过电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光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照射下,光敏二极管内部的半导体材料会产生电荷对,并通过外部电路引出。
光敏二极管的灵敏度取决于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敏二极管的输出电流也会增加。
因此,通过测量光敏二极管的输出电流,可以间接地得知光照强度的大小。
2.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的组成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由光敏二极管、电源、电阻、运放等组成。
光敏二极管接收光信号,并输出电流信号。
电源为光敏二极管提供工作电压。
电阻用于限制光敏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以保护光敏二极管免受过电流损害。
运放用于放大光敏二极管的输出电流信号,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3.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的应用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广泛应用于光电测量、光照控制、光通信等领域。
在光电测量中,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可以用于测量光照强度、光功率、光谱分布等参数。
在光照控制中,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光照强度,实现节能和环境保护。
在光通信中,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可以用于接收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调制。
4.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的优缺点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具有以下优点: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尺寸小,成本低廉。
同时,光敏二极管还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和宽波长范围。
然而,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也存在一些缺点:受到环境光的干扰较大,易受温度影响,输出信号受电源电压影响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光敏二极管和电路设计。
同时,为了提高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滤光片以减少环境光的干扰,进行温度补偿以提高稳定性,使用恰当的运放电路以提高信号质量等。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是一种常用的光电测量和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敏二极管测光电路
是一种用于测量光强度的电路。
它采用光敏二极管作为光敏元件,通过将光敏二极管接入一个电路中,就可以利用它的光电效应来将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
这种电路广泛应用于图像传感器、摄像机、智能家居等各种场合。
的原理是利用光敏元件在光照度不同条件下电阻值的变化程度,从而检测光强度的大小。
接线方式一般采用差分测量方式,一端接入光敏二极管,另一端接入一个电阻,两端连接微弱电流源,这样就能够产生微小电压差,通过运放和伺服电路反馈抑制噪声。
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光敏二极管接入微控制器的模拟输入端,然后通过软件处理获得光强度值。
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但是在光强度小或者光强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精度会有所降低。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专用的测光电路芯片,该芯片可以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广泛的测量范围。
通常情况下,该芯片会带有宽动态范围、高速响应、温度补偿等功能,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敏二极管和测光电路芯片,并且根据现场的光照强度、衰减等因素进行校准,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总之,是一种核心技术,它为数字图像处理、智能家居、医疗诊疗等
应用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人类对数据隐私、安全等方
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具备隐私保护能力的测光电路也将成为发展潮流。
光学传感器元件
光学传感器元件是用于探测和测量光的物理量的器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学传感器元件:
1.光敏电阻(Photoresistor):光敏电阻是一种根据光照强
度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元件。
它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制成,例如硒化镉或硅。
2.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光电二极管是一种正向偏置
的二极管,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流。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产生的光生电荷会导致电流流过二极管。
3.光敏三极管(Phototransistor):光敏三极管是一种具有
光电效应的晶体管。
与普通的晶体管相比,光敏三极管对光更为敏感,并且可以放大光信号。
4.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转
化为激光光束的元件。
它通过注入电流来激发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产生高度一致、单色和方向性良好的激光光束。
5.光纤(Optical Fiber):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柔
性光导纤维。
它能够将光信号以全内反射的方式传输长距离,常用于通信、传感和光学仪器等领域。
6.光栅(Grating):光栅是一种具有规则周期性结构的元件,
能够通过衍射或干涉效应对光进行分散或调制。
光栅广泛用于光谱分析、光学测量和光学成像中。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光学传感器元件,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光学传感器元件,如光电开关、光栅阵列、光纤传感器等。
不同的元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光学传感器元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因素,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型。
测光元件是一种能对光线变化敏感的电子器件。
当光线照射在测光元件上,测光元件会产生与光线亮度成正比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电子转换电路,变成适当的信号,既可用来作为指示,也可以通过电路来控制快门速度或光圈大小(如自动曝光)。
测光元件是测光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件,测光元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最简单的测光元件是硒光电管。
当光线照射在硒光电管时,它能产生一定的电流。
由于产生的电流比较大,可用来直接驱动曝光指示指针移动。
硒光电管的缺点是体积较大和对低亮度的物体不敏感,故多用于外测光方式。
硒光电管在长期受到光照射后,还容易老化,致使测光表读数不准,所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硫化镉光敏电阻(Cds)是一种比硒光电管要好的测光元件。
在光线照射下,硫化镉并不产生电流,而是改变其电阻值,电阻值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光照越强,电阻越小。
电子线路可将其变化的电阻值测量出来,并转换成相应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所以一定要有外部电池才能正常地工作。
硫化镉的体积比硒光电管要小。
其特点是对弱光反应不够灵敏,对光谱中的红色部分反应迟钝,而且还有强光记忆效应,即对一个强光体测光后,立即转过来测量弱光体,就会出现测光值不准的现象(曝光不足)。
目前硫化镉多用在低档和少数中档照相机上。
硅光电二极管(SPD或SPC,硅光电池)在光线照射下,它们也同硒光电管一样产生电流,其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数量级是很小的,需要通过高性能运算放大器放大后才能为其他电路所使用。
其特点是感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对强光无记忆效应、对弱光也很灵敏,测光范围可达EV-1~EV20,是较为理想的测光元件。
由于SPD 对红色特别敏感,所以要加蓝色滤色镜片进行校正,所以也称"蓝硅光电池"。
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GPD)的特性与SPD相类似,这两种测光元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已经成为现代单反机的标准测光元件。
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
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与测光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关系。
最为理想的是将测光元件放在焦点平面处,但由于焦点平面处有快门帘幕,所以通常是将测光元件放置在反光镜、聚焦屏或取景五棱镜附近。
测光元件的主要安放位置示意图参见图 3-1。
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亦不相同,按测光区域的要求,主要有下列几个部分:
(1) 取景器目镜上(下)方 (b)。
主要用作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大多数单反机都是按这样布置的。
其缺点是工作时易受到目镜而来的光线的影响,特别在慢速自动曝光时,影响最为严重,所以一般单反机都配有目镜遮挡盖。
(2) 五棱镜周围(a)和顶部(c)、(d)。
情形(a)是用两个感光元件一前一后放置,分别对准聚焦屏画面的上下
两部分;而(c)和(d)则需要通过附加的反光镜折射后,才能测量到其亮度。
这些位置多数属于平均测光或分区式测光;
(3) 聚焦屏后方 (e)。
利用折射原理,将部分光线折射到测光元件上;
(4) 反光镜背后或反光镜后方 (g)。
此时反光镜为局部半透明的,使光线能透过反光镜而照射在测光元件上。
在曝光前一瞬间,测光元件要像反光镜一样,机械地移开让出光路。
这种办法自然会影响取景器的亮度。
可以实现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或平均测光,具体方式视测光元件排列情况而定;
(5) 在反光镜箱底部 (f)。
反光镜背后附加了一个小反光镜,主反光镜的中央部分是半透明的,光线穿过半透明部分,再经小反光镜的反射照在测光元件上。
主要用于点测光和TTL闪光灯控制。
(6) 在反光镜前面,对准片窗(h),主要用来实现OTF (偏离胶卷平面)测光。
图 3-1 测光元件安放位置
目前绝大多数单反机的测光元件一般是装在取景器的五棱镜附近及取景目镜上下方,对于可更换取景器的单反机来说,每一个取景器都要装有测光元件。
聚焦屏是焦点平面的"理论平面",测光元件装在五棱镜处能较准确地测出胶卷的实际曝光量。
但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即在曝光过程中不能实时地测出光线的变化。
在按下快门释放钮时,反光镜先上翻让出光路,让光线到达胶卷平面进行曝光,此时反光镜挡住了通向取景器的光路,从取景器中是看不到任何景物,测光系统因此停止工作。
胶卷的实际曝光量是按快门释放前那一瞬间的测光值来取的。
在曝光过程中,如果被摄画面的亮度突然改变,测光系统已不可能反映出这一事实,从而导致曝光不准确。
例如拍摄夜间街景时,在快门释放之前,测得一曝光组合,而且曝光时间比较长。
在长时间曝光过程中,若有一辆开着大灯的汽车驶过拍摄画面,亮度突然提高,由于测光系统已无法知道亮度的改变,故只能按原定的时间进行曝光,得出的照片显然是曝光过度的。
奥林巴斯在其OM-2单反机上第一次实现了偏离胶卷平面(OTF,Off The Film) 测光方式,这一创新使曝光向即时准确性跨出了一大步。
该系统的关键之处在于使用两套测光元件,一组位于五棱镜处,它像通常的测光系统一样,但只用于显示;而另一组则装在反光镜箱底部,并与自动曝光系统相联动,其工作原理是不直接测量聚焦屏的亮度;在曝光之前,底部的测光元件直接测量快门第一帘幕的亮度,在帘幕上有特别的图案,其反射率与胶卷的反射率一样,反光镜是半透明的;曝光时,反光镜弹起,快门开启后,底部的测光元件则直接测量胶片上的反光量,所以仍能感受到亮度的变化,从而保证了在曝光过程中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这种测光方式很容易实现TTL闪光灯控制。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