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及其配制
- 格式:docx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2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基础再现 内容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溶质的单位溶液的单位计算公式分数的转化关系 c =1 000ρw Mmol·L -1。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2.容量瓶的使用(1)特点:(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________。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③________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④________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⑤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3)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____________搅拌。
(4)转移:待恢复到________后,将溶液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5)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________次,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
(6)定容: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______cm 时,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________。
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
(3)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b %的两溶液混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及其配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技巧。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等。
2. 实验试剂:固体物质(如NaCl、KNO3等)、液体物质(如水、盐酸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2. 讲解: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介绍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配制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5. 总结: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总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和配制原理。
2. 深入学习溶液的配制过程,包括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等步骤。
3. 探讨溶液配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分享经验: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实验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祝学长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2021·备考】最新考纲素养落地1。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由宏观数据——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微粒数目的关系多视角层次地认识溶液;从实验实际出发,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与批判意识。
错误!『知识梳理』1.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错误!(1)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如溶液混合,也不是两份溶液体积和。
(2)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2)质量分数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表达式: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w=错误!×100%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浓度的计算错误!c=错误!(注意溶液体积的单位)(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计算公式:c=1 000ρwM(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
错误!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1)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如Na、Na2O、Na2O2错误!NaOHSO3错误!H2SO4NO2错误!HNO3(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链接新教材]①(新教材LK第一册P305习题精选练)4 ℃时,100 mL水中溶解了22。
第4节物质的量浓度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4。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
能根据化学(或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知识梳理1.表示溶液组成的两种物理量(1)物质的量浓度①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c B。
②表达式:c B=错误!,单位:mol·L-1或mol·m-3。
(2)溶质的质量分数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②表达式:w(B)=m溶质m溶液×100%。
[辨易错](1)10.6 g Na2CO3与28。
6 g Na2CO3·10H2O分别投入1 L水中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浓度均为0。
1 mol·L-1。
(2)将62 g Na2O溶于1 0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3%。
()(3)SO3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
(4)25 ℃,pH=1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 mol·L -1。
()[答案](1)×(2)×(3)√(4)×2.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错误!c=错误!(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过程(以1 L溶液为标准)1 L(1 000 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溶质)=错误!g⇒n(溶质)=错误!mo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mol·L-1。
(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3.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3、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知识梳理】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塞或塑料塞 ②标志:温度、容量和刻度线③规格:100mL ﹑250mL ﹑500mL ﹑1000mL④用途: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密的仪器,常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1)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①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塞子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②关键词: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旋180°→倒立→观察 (2)选择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原则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如:需用480 mL 某溶液应选择500 mL 容量瓶来配制溶液 (3)使用容量瓶注意“四不能”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③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④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即学即练1】1、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 ) A .标线B .温度C .浓度D .容量2、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B .容量瓶不能加热,也不宜长时间贮存所配溶液C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线D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3、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B .使用前不需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C .容量瓶可用来长期贮存溶液D .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的容器 二、溶液的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为例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 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M V c m ••=(由固体配制溶液)、浓稀稀浓c V c V •=(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2、主要仪器(1)固体配制溶液 (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不需要量筒) (2)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8.4mol/L 的浓H 2SO 4配制1 mol/L 的稀H 2SO 4100 mL)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试剂瓶3、配制过程示意图4、配制步骤①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用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根据n B=c B·V可知n(NaCl)=________,则m(NaCl)=________ g②称量(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NaCl固体______ g③溶解(或稀释):在烧杯中用蒸馏水将称出的固体溶解(或将浓溶液加水稀释),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④转移:待烧杯内溶液恢复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其缓缓注入100 ml容量瓶中⑤洗涤:用蒸馏水将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里⑥振荡:将容量瓶中的溶液振荡均匀,使溶液充分混合⑦定容:先向容量瓶加入蒸馏水,至液面距刻线1cm~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⑧摇匀: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使溶液混合均匀⑨装瓶: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明浓度【微点拨】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3)单位:________ (或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深度思考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mol ·L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2)从100 mL 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取出了10 mL ,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3)从100 mL 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取出10 mL ,所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4)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1( )(5)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1( )(6)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7)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8)将62 g Na 2O 溶于水中,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NO 2――→水HNO 3。
(2)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 ―→CuSO 4;Na 2CO 3·10H 2O ―→Na 2CO 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 =nV 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 =mρ计算。
题组一 应用c B =n BV 的计算1.若20 g 密度为ρ g·cm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ρ400mol·L -1 B.20ρ mol·L -1 C.50ρ41mol·L -1 D.25ρ41mol·L -1 2.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 -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是( )A.a 22.4B.ab22 400 C. 1 000ab 2 240+36.5aD.ab22 400+36.5a题组二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3.某温度时,有500 mL 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温度下硫酸镁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间的换算(1)由定义出发,运用公式:c =nV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作用。
(2)利用物质的量浓度(c )与溶质质量分数(w )的换算公式。
题组三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4.V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m g ,取V 4 mL 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 ,则SO 2-4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25m 36V mol·L -1 B.125m 9V mol·L -1 C.125m 54Vmol·L -1 D.125m 18Vmol·L -1 5.焦硫酸(H 2SO 4·SO 3)溶于水,其中的SO 3都转化为硫酸。
若将445 g 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 L 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6.(1)在100 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密度为ρ g·cm-3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c 2mol·L -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________(填“=”、“>”或“<”,下同)100 mL 。
(2)若把(1)中的H 2SO 4改成氨水,应加入水的体积______ 100 mL 。
(3)若把(1)(2)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均改为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加入水的体积________ 100 mL 。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
(3)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1+V 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混,其中V 混=m 混ρ混。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b %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 2SO 4、HNO 3、HCl 、NaOH 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12(a %+b %)。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 -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12(a %+b %)。
(2)等质量混合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 -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12(a %+b %)。
以上规律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1)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和_____。
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1 000 mL 等。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__________,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3.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1 NaCl 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 g。
(2)称量:用_____称量NaCl固体。
(3)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__,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_____ 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_____次,洗涤液__________。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_____ cm时,改用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配制流程如下图所示: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摇匀后,液面位于刻度线以下,应加水至刻度线()(3)配制48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要选用500 mL的容量瓶()(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均应放在两张相同的纸片上()(5)为了配制方便,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或量筒)中进行溶解(或稀释)()(6)若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10 mL量筒()(7)将10.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2.实验中需要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碳酸钠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题组一溶液配制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判断1.配制100 mL 1.0 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置于烧杯中,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2.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A.1处B.2处C.3处D.4处3.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 g·cm-3)配制240 mL 1.84 mol·L-1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B.必需的定量仪器有50 mL量筒、250 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C.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 mLD.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加水定容题组二误差分析“10”例4.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