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2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8
大班语言《谁轻谁重》课件+教案+教具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谁轻谁重》,主要围绕比较物体轻重的话题进行。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通过故事《小熊称重》,让幼儿感知和理解轻重的概念,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熊称重故事课件、轻重比较教具(苹果、香蕉、橘子、小石头等)、电子秤、挂图。
2. 学具:每组一份轻重比较学具(小玩具、水果、文具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熊称重的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故事中谁轻谁重的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教具演示,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轻重比较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记录、表达比较结果。
5. 语言表达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比较过程和结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游戏巩固(10分钟)设计“称重大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轻重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熊称重故事挂图2. 轻重比较方法示意图3. 轻重比较活动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轻重比较活动,记录比较结果,并描述比较过程。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记录比较结果,用语言描述比较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轻重的理解和表达,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轻重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如:让幼儿观察家中物品的轻重,与家长讨论轻重的应用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标3)5.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学生准备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说说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说一说哪些方法可以测量两个物体的轻重?教师活动11.问题引入: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2.回顾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总结出可以掂量、天平称一称等。
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测量两个物体重量的认知前科学概念,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21.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教师活动21. 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预测轻重之前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2.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说出自己预测的理由是什么?谁轻谁重大橡皮预测结果小橡皮乒乓球木块塑料块3.学生说一说对于两块橡皮,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3: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
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再次将比较的结果用数字表示和记录下来。
谁轻谁重大橡皮掂量结果小橡皮乒乓球木块塑料块2.小组讨论并进行比较掂量的结果。
2.对于这些物体你是如何知道它的重量的呢?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并同一记录的方法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并说一说预测的理由。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谁轻谁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认识到比较物体轻重可以用掂量、借助工具等方法。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比较物体轻重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描述比较的结果。
2.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物体,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提问学生:哪个重哪个轻呢?引出课题。
2.用眼睛观察比较轻重分发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猜测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如物体的大小、颜色等。
教师总结:用眼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准确。
3.用手掂量比较轻重让学生用手掂量两个物体,感受它们的轻重。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手掂量的方法和感受,如哪个物体感觉更重一些。
教师强调:用手掂量时要轻轻拿起物体,感受它们的重量差异。
4.借助工具比较轻重介绍天平这个工具,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分发一些物体和天平,让学生分组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天平。
各小组汇报比较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5.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比较轻重的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家里一些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体验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下1.2《谁轻谁重》教案
容易,便无法掂量了。
3、秤一称
(1)认识简易天平的结构
(2)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天平放置在一个水平的桌面上。
(2)调节天平的平衡,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入左边的托盘里。
(3)把回形针一枚一枚的放入右边的托盘里,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我们称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
4、把三次排序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
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利用我们的经验去预测或是用手的感觉去掂量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做出一些判断。
但是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就越重、体积越小就越轻,还与它们的材质(密度)有关。
使用天平称量可以让我们科学准确地比较出物体间质量的不同。
学习使用天平,
并使用天平测
量物体的重量。
认识简易天平。
学会简易天平的
使用方法。
通过结果的对
比,使学生明白
预测和掂量的方
法并不能准确的
测量物体的质
量,只有利用天
平称量的方法更
加科学、准确。
3. 交流研讨研讨一: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
三次排序的结果不太一样,用预测与掂量的方法学生交流、讨论目的是让学生
发现,不同的人
预测的结果可
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 2.用测量仪器测量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