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讲 RFID技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重庆邮电大学课程报告学院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班级:通信12班学生姓名:***学号:S*********指导老师:***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1 RFID基本介绍 (2)1.1 定义 (2)1.2 概念 (2)1.3 结构 (2)1.4组成部分 (2)1.5 工作原理和特点 (3)1.5.1 工作原理 (3)1.5.2 工作特点 (3)2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4)2.1 RFID 系统安全问题分类 (4)2.2 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5)3 RFID的应用实例 (5)参考文献 (8)RFID技术的介绍摘要: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关键字:射频识别;微波;近距离通信;读写器1 RFID基本介绍1.1 定义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
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
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
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
RFID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什么是RFID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的技术。
它通过将一个小型的RFID标签植入到物体中,并且使用RFID读写器与该标签进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与追踪。
2. 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
标签通常由微芯片和天线组成,而读写器则是用来读取和写入标签中的数据。
2.1 标签RFID标签由微芯片和天线组成,微芯片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而天线则用来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标签的工作原理如下:•读写器向标签发送电磁波信号。
•标签天线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
•标签使用接收到的电能激活微芯片,开始读取或写入数据。
•标签将数据通过天线发送回给读写器。
2.2 读写器读写器是用来与标签进行通信的设备。
读写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向标签发送电磁波信号。
•接收标签发送回来的数据。
•处理和存储标签的数据。
•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3. 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可以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货物追踪和管理。
通过给每个货物贴上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大大简化货物的库存管理和盘点工作。
3.2 资产管理RFID技术可以用于资产管理,如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追踪。
通过给固定资产贴上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资产的位置和状态,防止资产遗失和损坏,并优化资产的使用和维护。
3.3 零售业RFID技术在零售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给商品贴上RFID标签,可以实现商品的库存管理和防盗。
商店可以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控商品的库存量,并提供快速的结账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4 交通运输RFID技术可以用于交通运输中的车辆管理和车辆通行费收费。
RFID的技术和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RFID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
它由一对射频设备组成,包括一个读取器(也称为扫描器或接收器)和一个标签(也称为传感器或标记)。
RFID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将数据从标签传输到读取器,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无接触识别。
2. RFID技术的原理RFID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读取器和标签。
标签通常由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和一个天线组成。
读取器通过发送无线电波信号,激活标签上的芯片。
标签接收到电波信号后,从芯片上读取存储的数据,并将其返回给读取器。
读取器接收到标签返回的数据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RFID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RFID标签具有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送信号。
被动式RFID标签没有内置电池,需要通过读取器发送的电波信号来激活并传输数据。
3. RFID技术的应用3.1 仓储和物流管理RFID技术在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每个物品添加RFID标签,仓储和物流公司可以轻松地追踪和管理库存。
RFID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物品丢失的风险。
3.2 零售业RFID技术在零售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零售商可以在商品上添加RFID标签,以实时追踪库存并提高销售环节的效率。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反盗窃和反诈骗,帮助零售商减少损失。
3.3 入场管理和门禁系统RFID技术可以用于入场管理和门禁系统。
通过将RFID标签嵌入门票或员工卡中,组织可以追踪人员进出门禁区域,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RFID门禁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身份验证方法。
3.4 物品跟踪与定位RFID技术在物品跟踪与定位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物品上添加RFID标签,可以确保物品的准确定位,实时追踪物品的位置和状态。
这对于物流、供应链和资产管理等行业非常有价值。
3.5 动物标识与管理RFID技术在动物标识与管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一、RFID基础知识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例如摄像、条码、磁卡、IC卡等相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第一,非接触操作,长距离识别(几厘米至几十米),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应用便利;第二,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第三,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第四,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第五,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第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
目前,RFID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物体跟踪、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和军事用途方面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且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无法仿造,这样提供了安全性。
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息。
阅读器(Reader)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RFID特征(一) 数据的读写(Read Write)机能:只要通过RFID Reader即可不需接触,直接读取信息至数据库内,且可一次处理多个标签,并可以将物流处理的状态写入标签,供下一阶段物流处理用。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 什么是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物品自动辨识的技术。
它由标签、读写器和相关的软件系统组成,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2.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信息存储在RFID标签上,并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读写。
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FID标签:RFID标签是一种集成了射频芯片和天线的装置,用于存储和传递信息。
它可以被附加在物品上,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与读写器进行通讯。
•读写器: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中的信息。
它通过发送无线电信号,并接收从RFID标签返回的信号来实现与标签的通讯。
•射频信号: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的。
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能够激活标签,并从标签中读取信息,或者向标签中写入信息。
•存储和传输信息:RFID标签中的射频芯片集成了存储信息的能力,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物品的标识号、生产日期、物流信息等。
读写器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相关的软件系统中进行处理。
3. RFID技术的应用3.1 物流和仓储管理•自动识别物品:利用RFID技术,可以在物流和仓储环节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
通过将RFID标签附加在货物上,可以方便地跟踪和管理物品的信息。
•库存管理: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库存管理。
通过在仓库中布置读写器,可以实时监控物品的进出情况,减少库存的误差和盗窃的风险。
•物流追踪: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物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位置和状态。
通过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可以了解物品的运输路径、时效和异常情况,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3.2 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
通过为产品标识号附加RFID标签,可以记录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和分销情况,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RFID技术分析主要内容3-0 RFID技术的历史和现状1.历史和现状大多数人可能认为RFID是一项最近几年才诞生的新型技术,而实际上RFI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那时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都在采用一项于1922年发明的新技术——雷达,用以预警正在接近的飞行目标。
雷达的致命弱点是无法分辨敌我双方的飞机。
德国人发现当他们在返回基地的时候如果拉起飞机将会改变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从而与敌军进攻的飞机加以区别。
这种简单拙劣的方法可被认为是最早的被动式RFID系统。
与此同时,英国展开了一项秘密项目,开发出能够识别敌我双方飞机的敌我识别器(IFF)。
敌我识别器被安装在英国飞机上,当接收到雷达信号以后,敌我识别器会主动广播某个特定信号返回给雷达从而区分敌我双方的飞机。
这种方法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主动RFID系统,之后也成为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工具。
IFF技术可以看作是RFID技术的萌芽,其系统组件昂贵而庞大,只能优先应用在军事和实验室等领域。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存储器、微处理器以及软件技术和编程语言的发展,RFID技术才开始逐渐推广和部署在民用领域。
20世纪60年代,人类对RFID的探索才正式拉开了序幕。
1964年,R.F.Harrington 开始研究和RFID相关的电磁理论并于1964年发表了“TheOry of Loaded Scatters”。
此时商业应用也逐渐出现,如Sel。
ISOI’matic、Cbeckpoint Systems,Krlogo等公司开发出用于电子物品监控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Uarice)的应用。
这种早期的商业应用被称之为l_比特标签系统,因为它只能检测被标识的目标是否存在,从而防止物体被偷窃。
标签不能携带更大的存储容量,当有多个物体存在时,甚至无法区分出被标识物体的差别。
20世纪70年代,学者、公司和政府等都开始认识到RFID的巨大潜力,并进行积极研究。
RFID技术介绍及应用分析【摘要】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组成及原理,提出RFlD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RFID;射频识别;门禁保安;自动收费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射频识别,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2.RFID系统的组成及原理RFID系统因应用不同其组成会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Processor)三大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其中包含带加密逻辑、串行EEPROM、微处理器CPU以及射频收发及相关电路。
电子标签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信的功能,它是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工作的能量是由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脉冲提供。
阅读器主要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
阅读器可将主机的读写命令传送到电子标签,再把从主机发往电子标签的数据加密,将电子标签返回的数据解密后送到主机。
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对卡进行读写控制等。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阅读器将要发送的信号,经编码后加载在某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经天线向外发送,进入阅读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此脉冲信号,卡内芯片中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
若为读命令,控制逻辑电路则从存储器中读取有关信息,经加密、编码、调制后通过卡内天线再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密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若为修改信息的写命令,有关控制逻辑引起的内部电荷泵提升工作电压,提供擦写EEPROM中的内容进行改写,若经判断其对应的密码和权限不符,则返回出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