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风·蒹葭》说开来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诗经蒹葭读后感400字诗经蒹葭读后感400字(精选篇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
秦风。
蒹葭》。
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
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
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
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 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认为学习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比不上那短短的几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
《秦风·蒹葭》读后感500字《秦风·蒹葭》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它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以及他最终面对分离和背叛的痛苦。
这首诗以“蒹葭”为主题,通过描写蒲草的生长、枯萎和凋零,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蒹葭的生命只有短暂的几个月,就像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
它的凋零和消失,也象征了爱情的消逝和结束,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和热爱。
诗人将自己比作“蒹葭”,把自己的爱情比喻成为蒹葭的生命。
他不停地追求,只为了得到自己所爱的人,他的爱情坚定而执着,令人感叹。
但是,最终他却被背叛了,这令他感到极度的痛苦和绝望。
诗人在描写爱情时,描绘了一种纯真、执着和无私的爱情态度。
这种爱情不求回报,只是单纯地爱着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和关注。
但是,爱情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最终很少有人能够走到终点,获得真正的幸福。
总之,《秦风·蒹葭》这首诗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读完这首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这首诗歌的意义深远,令人陶醉其中,也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蒹葭读后感1000字作文蒹葭,是一首出自《楚辞》中《离骚》的古诗,作者为屈原。
全诗总行数为318行,共分九章。
其中,著名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就是出自第二章的第二句。
这首诗以其华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至今流传不衰。
在我读完《蒹葭》之后,整个人仿佛被镇住了。
这首古诗看似简单,却隐藏着深层次的思想,让人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古老而深刻的故事。
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要重新读一遍,仿佛每次阅读都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
通过这首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屈原这位伟大的大文豪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他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命运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切感受。
一如青青园中葵,虽然朝露待日晞,但那似乎只是暂时的停留,终究还是注定了要消逝的。
而我们人生的短暂,也仿佛只是朝露般只有一瞬的存在。
除了这种深刻的思想,诗中充满了屈原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智慧和感悟。
这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今天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这首古老的《离骚》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重要性不在于其文学价值,而在于它所传达的智慧、观点和文化背景。
当代的人们面对着知识和价值观的失范、文化之间的撞击等问题,而这首古老的诗歌恰恰通过其独特的价值系统为当代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借鉴的路径。
而这种价值和智慧是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蒹葭》这样的古典文学可谓是“永葆新鲜”。
我们读这样的经典之作,并非单纯地想要崇拜和表彰,而是要融入当下的现实生活,从中汲取智慧、观点和体验来启示我们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
在这里,我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即涉及到经典与时尚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时尚不应该和经典对立,而应该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和转化,使经典在当代时尚中焕发出新的光芒,成为时代的鲜亮属性之一。
这也是我们作为读者应该努力去探索和实践的。
总之,《蒹葭》这样的经典之作,是值得我们读者在今天、明天甚至是未来去深入品味和探究的。
读《蒹葭》有感作文(通用6篇)读《蒹葭》有感作文(通用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蒹葭》有感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说实话。
当我第一读《蒹葭》有感作文篇1次听到这首歌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歌呢?不在于歌曲旋律的婉转,而是歌词所营造的意境让当时还是少女的我心神摇荡。
于是,读了一本小说《在水一方》,从此,我便一头栽进了琼瑶阿姨构建的幻境里迷迷瞪瞪了好几年。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读《诗经》。
随手一翻,映入眼帘的是一首名为《蒹葭》的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原来被我当作女神在心中顶礼膜拜多年的琼瑶阿姨,也只不过是个翻译者。
喜欢《蒹葭》,是因为每次读到它总能让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霜天苇地,秋水伊人。
一个绝美的女子在飒飒秋风中默默伫立在水边。
河对岸的少年痴痴凝望,无奈山高水长,可望却不可及。
虽然诗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虽然无从知道最后是否能抱得美人归。
但是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受尽挫折的苦恼和求之不得的懊丧,却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思之如狂,却若即若离,在“得”与“不得”之间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
有人说,少年读《蒹葭》,爱它的婉转美好;青年读《蒹葭》,爱她的憾而不伤;中年读《蒹葭》,爱她的诗意狂放;老年读《蒹葭》,爱它的淡然荼蘼。
这话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我十几岁时读《蒹葭》,满脑子都是媚眼如丝的绝世佳人和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过是爱情的高深莫测与颠沛流离。
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再读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无处不在的失去与无悔。
正如我们曾经拥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却总是耿耿于怀。
而《蒹葭》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行走在人世间,世事的纷杂也许早已耗尽了我们对理想追求的热情。
以蒹葭为题写作文1. 以蒹葭为背景的作文蒹葭苍苍月挂悬空,星坠万里。
象一段段秋风花夜月,于时间的辗转中斑驳成昔日梦里的虚幻,只独有n年以前的那场擦肩而过未曾褪色,如同彼岸的蒹葭,纵然繁茂,似零乱苍苍。
吾,心静似水,欲追寻,彼时繁花殆尽的琐事……那是一个死寂沉沉弥漫整个天际的黄昏。
一片凄楚,一片空寂。
残留下枯黄的落叶,书写着秋的萧条。
吾形单影只一人,在异地他乡的潺潺流水旁,静默的沉思,与皑白的水珠嬉戏开颜。
以物净化心灵,抛开这个繁杂的世间。
倏然,吾隐约听到,有歌声自远方来,空茫茫的一片,方圆500里荒无一人。
是什么声音此刻响起?那声音,清脆,美妙,天籁般绕耳旋转不已,使人沉迷,能忘却尘世的杂想,阒静的四周依然余音袅袅。
蓦然回首,吾瞰见,于彼岸,蒹葭生长之处,有位穿着朴素的天使,依着河如履平地地涉水而来,轻飘如云地哼着小曲。
河风,轻吹过她清秀的笑靥,拂动她的青丝缕缕翩跹,倒映在水中,宛如是那摇曳于水中的绿藻。
她抬起头,用手拨开遮挡住双眸的秀发,缓缓拭去,额头那晶莹的汗珠。
她的清纯,于斜阳影里,留下晚照。
吾瞰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在我的心头惊艳——青纯般的形象已深深地让我铭记。
吾看得痴了,讷讷地。
竟不知此刻的黄昏中,只剩下一个,青涩少年。
眼前的一切从这个时候开始成虚幻缥缈。
或许,这种等,只是一种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守侯,但我,不舍离去。
吾不懂,还要等多长的时间你才会出现。
难道是今天,或许是明年。
也许,是永远……直觉没有告诉我,她将去何方。
想再去找寻她的贮足的地方,殊不知,她又要将她的青纯带去何方?或许,她也和我一样是异地他乡的行客,或许这里,真的不应该是我们停留的地方。
但,恋意不断地在心头萌动,如豆蔻梢头的花苞,免不了要绽放。
于是,吾日日徘徊在河洲边。
每当黄昏来临,看着蒹葭在风中摇摆,露水凝成白霜,想起那日,她在彼岸涉水而来哼着小曲的情形。
吾万分可待,可日复一日的等候,换得的竟是惘然——她,一去不复返。
读诗经有感的优秀作文-我读《蒹葭》(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诗经有感的优秀作文-我读《蒹葭》导语:诗经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很多孩子都被诗经里的诗歌所吸引。
蒹葭读后感700字作文怎么写
作为一篇名为《蒹葭》的古诗,其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诗中的蒹葭不仅是草木名,更是象征着华夏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一种寄托和赞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读完这首诗,我深有感触。
首先,读完《蒹葭》诗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真挚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蒹葭为主题,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并以高度的审美力量创造了美丽的诗句。
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作者都能够用其鲜明的思维表达出来,这种亲身体验的情感使我们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内心的震撼。
其次,我认为《蒹葭》这首古诗的重要性在于抒发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感慨生活的艰辛和不公,而忘记了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
古人的思考和阐述,尤其是如此的精彩的诗歌,能够从一个侧面激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生活。
最后,读完《蒹葭》之后,我也有了一些创新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述和赞美是不可避免的,而蒹葭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手段,其所传达的“柔婉”、“娇媚”等
美丽表情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于女性美的认知。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性别平等这一理念,我们需要积极去寻找新的象征手段,去描述和表达女性的独立、坚强和美丽。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经典诗歌之后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蒹葭》这首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
阅读这首古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够启迪我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认识,是一首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的佳作。
蒹葭读后感600字作文《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名篇,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女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和父爱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读完《蒹葭》,我被这首诗所深深感动。
这篇文章充满了深情和感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中亲情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会无法克服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但是这首诗提醒我们要时刻珍惜亲情,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之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我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所展现的思想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身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质环境之中,这会让我们变得忙碌和焦虑。
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忽略这些微妙的情感交流,最终减少我们自身的幸福感。
因此,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应该时刻保持对亲情的关注,这是我们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来说,阅读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亲情关系。
它更是让我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爱是一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这首诗虽然写于2000多年前,但其所表达的情感仍然可以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在我看来,这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它不仅反映了我们对亲情和父爱的崇敬,还表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承载。
无论我们成长在何种环境之中,学习和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都是很有价值的。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总之,读完《蒹葭》之后,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历史文化的珍贵。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亲情,同时让我们受益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因此,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读一读的文章,它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闪耀的思考和感悟。
读诗经秦风蒹葭心得上天赐予我们七情六欲,让我们游走于人间,品尝生命的点点滴滴。
而读诗,则是我们感受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被誉为民歌之源。
而其中的《秦风》中的蒹葭之歌,更是传唱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读完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后,我的心境和感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蒹葭的含义非凡。
蒹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表示过,蒹葭即蒟蒻之茎。
在《诗经》中,蒹葭主要被用于象征四季更替,生命的延续和种种情感的抒发。
它被用于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提醒人们应该同自然和谐相处,不贪心,亦正身心。
同时,由于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还被用于比喻那些经历了困难后仍然坚持生存的生命。
毫无疑问,蒹葭的内涵非常丰富多样,让读者从多个角度思考到生命及人类的基本本质。
其次,蒹葭的音乐效果让我叹服不已。
这首《蒹葭》婉转、抒情,情感真挚,它让我感受到它似乎有一种圆润、饱满的味道,抚平了我内心的冷漠和疲惫,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蒹葭》所渲染出的意境非常清新,声音宛若流水般悠扬。
时而轻盈缥缈时,又时而铿锵有力。
于诗歌中拆卸的音律,草木虫鸣等各类音效融成一片,使我仿佛看到一座丰饶的天堂,和震撼意境中闻到的馨香像些许的花香,让我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再者,从蒹葭的情感出发,我能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经历。
《蒹葭》最明显,最让人感慨的也最让人回味的是曲调婉转而感人。
它通过描述蒹葭四季更替的经历和命运,让我们联想到人类自己的尘世经历,让我们回顾自己生命中的那些艰难时刻和生命的意义。
人生就像蒹葭,在人生中经历了风霜雨雪,也同样需要耐心等待时间的磨练,慢慢地体味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情深深雨蒙蒙,为你滴下这片情”这一句抒情的歌词道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需求,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他们的守护与珍惜。
我也能从中看到人类之间在友情和爱情中,经历了那些困境和种种命运的扭曲,但我们仍在坚定地相信,这所有的劫难日本过去。
蒹葭读后感500字作文大全
作为读者,我对《蒹葭》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篇文章原载于《诗经》中,对于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以蒹葭为主题,表现了充满哀怨和忧伤的人生之美。
诗中的“低头弄蒿蒿,举头望山山”的描述,使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自然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手法,将蒹葭的形态、声音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和离别的深刻思考,诉说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这篇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作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文化和历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蒹葭》作为其中的一篇,更是代表着一种古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和思想风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篇诗传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并不仅仅是古代的,它们依然可以引发我们今天的深思和感悟。
蒹葭虽然柔弱,却能够承受风吹雨打,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韧性,启示我们需要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挫折。
同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对爱情的向往,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身边的人,更加愿意去探寻和体验爱情。
总之,《蒹葭》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思考和情感的佳作。
它在艺术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表现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而这一切,也充分说明了文学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从《秦风·蒹葭》说开来
摘要:《诗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华彩的瑰宝。
其中由秦地歌谣组成的《秦风》充满了秦地人民的撒谎能够无色彩。
而《蒹葭》不愧是《秦风》中最美的一朵奇葩。
诗歌以清凉朦胧的诗风赢得的古往今来读者的喜爱,但是,人们对与这首诗的主题也充满了猜测和想象。
这些便更使得《蒹葭》充满了神秘和美丽的色彩。
关键词:《秦风》《蒹葭》爱情诗文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初生的芦苇,在水边漫漫连成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则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了主人公彼情彼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是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眼前苍苍茫茫,秋水漫漫,秋景寂寥,什么都没有,而由于牵肠挂肚的想念,主人公感到了心上人就在水的那边。
于是他“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沿岸逆流而上,无奈道路曲折漫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水流而下去寻找她,但是伊人却又仿佛在水的中央。
永远无法接近,兜兜转转。
我们的主人公就处在不断地希望和失望、惊喜和失落中奔走着、寻觅着。
尽管诗人没有向我们展示主人公的神态和状貌,但是我们通过诗人设定的这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完全可以窥探到主人公内心的轨迹。
这一切都渗透到了文字中,在那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潜藏着一颗剧烈激荡的心。
全诗显然勾勒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描写了一种痴迷的心情和焦灼的感觉,给全诗蒙上了一种迷惘和伤感,后边的两章只换少许文字,反复吟唱。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秦国本是周的附庸,原据有甘肃天水一带的地方,后来平王东迁,秦仲孙襄公护送有功,始封诸侯。
于是秦地便从甘肃东南部扩大到陕西西周豳等地。
《秦风》便是采集于此地的民歌。
据《小戎》一诗记载,这首诗大约作于襄公7年至12年伐戎这段时间,即周幽王五十一年至周平王五年。
而《黄鸟》一诗是以三良从死,当在穆公三十九年,约在周襄王三十一年。
就以上推断,《秦风》大约的创作时间是在东周末年到春秋时期。
由《汉书·地理志》记载,秦国因为“迫近戎狄,自修战备,高尚力气,以射猎为先”,因此,秦地多尚武。
而《黄鸟》中致三良杀殉之哀,则反映了当时贵族统治者的残忍本质;《权舆》中的有食无余之叹则暴露了贵族命运的没落。
整部《秦风》就像秦地的人们一样,充溢着尚武的感情。
然而,《蒹葭》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清新别致,冲破了尚武精神的阴霾。
它的神秘色彩和虚无飘渺的风格与《秦风》中好斗乐战的气质一点都不相类。
同时,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看到了秦地人民心中那种温暖细腻的感情。
《蒹葭》语出自然,情出至诚,在与迂回往复中一气贯注,连转之下,我们所感到的是诗境的苍茫迷茫,我们是完全透过文字就可以触到诗人滚烫的内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论诗有“造境”“写境”之别,在这里诗人以真挚的成功地运用“造境”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散漫为集中,给读者的内心对诗歌的本意充满了想象,在读过许多之后依然回味在心,这样诗歌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它就像一瓶喝不完的陈年佳酿,每个人在感受它的醇香时又可浇灌自己的心田。
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深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而关于这首诗所讲的内容历来都存在着分歧:
《毛诗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毛诗序以为,襄公新得周地,而不采用周礼治理国家,国民不服,故刺之。
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说道:“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一人者,及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一首“招贤诗”。
在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中搜赞同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伊人”就是贤人,几番周折寻找“伊人”就是指求贤的艰辛。
以上这些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当然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朦胧诗,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及,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悠悠情思,
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颂《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的爱是一种在远方的遥远的爱,它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不一样,没那么不安生;她和“汉之广矣,不可求思”这种的不作为也不一样,它是接受了在迷雾中前行的命运而且并不着急找一个出口离开。
至于全篇的篇章结构和艺术特色,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有着精到的分析:“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
其实,首章诚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迭,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余音,比则兴尽首章,不可不知也。
”
这首诗将暮秋特有的景色和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情感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全诗的气氛,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诗将实景和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同虚实相生的书法借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正是这样一种朦胧含蓄的笔法,使得历来多少人对这首诗的内容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猜测。
但是我想,将这样一首纯洁清新的爱情诗灌注上君王贤臣、政治统治岂不是将这首诗硬生生地套上了政治的枷锁么?名利场上这些各色人物,怎样配得上这样一种单纯的感情呢?那么就叫我们拂去着上百年前文字上的浮尘,叫我们回归到《诗经》文字的本身,脱去那些政治的外衣,看清《诗经》的美吧!
参考文献:
[1](宋)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1版。
[2](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79年7月版。
[3](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4月第2版。
[4](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5](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2月版。
作者简介:赵阳(1992,3,29)汉族,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辽宁省大连市人。
尹淑凤(1990,7,10)汉族,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朝阳市人。
戴蔚雯(1993,12,3)汉族,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宣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