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5月)语文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0
2018年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对峙.似.的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B.绾.结纨.绔挽.联莞.尔而笑顺蔓.摸瓜C.山岫.星宿.绣.花秀.外慧中乳臭.未干D.觊觎.舆.论逾.越尔虞.我诈鹬.蚌相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字帖丢三拉四汗流浃背横挑鼻子竖挑眼B.扫描相形见绌欢度春节己所不欲,忽施于人C.龟裂各行其是人才备出有志者事竞成D.篮球天崖海角要言不烦既来之,则安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那样做,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②下岗分流人员自谋出路,自觉承受改革的艰难,政府相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也当不折不扣地。
③学生作文要改得好,教师就得自己动手练习习作,甘苦备尝,冷暖自知,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A.本意兑现不仅/也B.本意实现不仅/也C.本义实现从而/并D.本义兑现从而/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B.流感是当今未被消灭的“大瘟疫”,它造成的总死亡人数在各种传染病中高居榜首....。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已进入成熟期,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瑞士与中国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201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
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
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
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
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
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
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
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2)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6)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书杭检讨遗事[清]洪亮吉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
少举于乡。
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
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
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⑦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
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
同官恐,促先生急归。
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
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
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
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
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
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
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
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
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
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
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做选做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州司临门,。
(李密《陈情表》)(3),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越明年,,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曹野人先生传[清]易顺鼎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
远祖官.益阳,占籍焉。
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
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
性敏慧,下笔成文。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
入益阳县学,甫.冠,即食廪饩②。
席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富贵之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③,作乐饥之文以自勉。
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
其文云云,大抵皆言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④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
又好读仙佛家书,久之,自谓有得。
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里目为异人。
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
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
崇祯癸未,流贼张献忠至,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一般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以市场自身的机制使资源得到保护和有效率的利用。
另一种则是对出现问题的领域,强调政府治理,以克服外部性、搭便车等现象。
然而现实中,两种对策也会面临力有不逮、弊端重重的局面。
比如,管理者会受到部门预算、政策和个人利益的约束;同时,他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少最切实、最一致的利益关联。
而且,管理者既然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就会受制于信息的相对缺乏。
因此,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成本往往不甚如意。
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私有化资源的成本极为高昂,或者出于资源自身的特点,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海洋等公共资源就很难为私人所有。
更深入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公共资源保护不应该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对策。
在可以建立排他性,从而可以确权的私有化资源之外,那些容易被搭便车者利用的资源,可以按照竞争性分为两类,即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过往的案例研究表明,仅仅是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无论是运河,灯塔,烟火,农业所需的蜜蜂,都未必不能以市场方式提供。
而公共资源不但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还易于为个人所消耗,比如海洋渔业、草原牧地、森林、地下水等等。
理论上,在自然状态下,因为人们预期其他人会消耗资源,所以自己也无激励保护性使用资源,结果就是使用者过度使用资源,最后导致资源耗尽,即成为公地悲剧。
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往往也会自发形成保护机制,通过文化和习俗保护当地使用者所赖以为生的资源。
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表明,不可忽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
因为当地社区成员较为固定,成员之间相互拥有资源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并能够形成长期的反复的博弈,从而演化出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
泉州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 C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因果倒置,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说的是“管理者既然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就会受制于信息的相对缺乏”。
2. 试题分析:B项,本文倒数第二段论述了论述资源社区保护与利用的运作机制,论述了其“利”,并在倒数第一段指出“资源的社区治理也必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需要在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的法治支持”,但没有论述其“弊”。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C项,扩大范围,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二段,原文说的是“在各个小的区域之间,……成功的经验会被传播,资源因此会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由此不能推出实施资源社区治理就能使资源得到可持续的保护利用,使经济得到良性快速发展的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答案】4. B 5. (第一问)①代指年轻一代;②喻指年轻一代保护古村的热情:③喻指古村焕发出的年轻生命力。
(第二问)①对古村保护现状的欣喜之情:②对年轻一代参与古村保护的赞赏。
泉州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一般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以市场自身的机制使资源得到保护和有效率的利用。
另一种则是对出现问题的领域,强调政府治理,以克服外部性、搭便车等现象。
然而现实中,两种对策也会面临力有不逮、弊端重重的局面。
比如,管理者会受到部门预算、政策和个人利益的约束;同时,他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少最切实、最一致的利益关联。
而且,管理者既然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就会受制于信息的相对缺乏。
因此,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成本往往不甚如意。
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私有化资源的成本极为高昂,或者出于资源自身的特点,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海洋等公共资源就很难为私人所有。
更深入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公共资源保护不应该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对策。
在可以建立排他性,从而可以确权的私有化资源之外,那些容易被搭便车者利用的资源,可以按照竞争性分为两类,即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过往的案例研究表明,仅仅是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无论是运河,灯塔,烟火,农业所需的蜜蜂,都未必不能以市场方式提供。
而公共资源不但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还易于为个人所消耗,比如海洋渔业、草原牧地、森林、地下水等等。
理论上,在自然状态下,因为人们预期其他人会消耗资源,所以自己也无激励保护性使用资源,结果就是使用者过度使用资源,最后导致资源耗尽,即成为公地悲剧。
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往往也会自发形成保护机制,通过文化和习俗保护当地使用者所赖以为生的资源。
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表明,不可忽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
因为当地社区成员较为固定,成员之间相互拥有资源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并能够形成长期的反复的博弈,从而演化出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
2018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