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生物育种知识-专题复习1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9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育种知识专题一、知识整理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高产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5、细胞工程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生物育种”专题复习内容:生物育种涉及考点:必修第五章生长素选修第五章遗传与基因工程要求:阅读并明白得把握八种育种的方法什么是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生物学原理,有目的有打算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
如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种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优良品种;二是制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制造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种。
在高中时期所介绍的育种方法要紧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制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养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操纵;改良数量性状成效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选择所需纯合子)(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的培养操作方法: (参见下面图解) (配以简要文字讲明)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到F1;②让F1自交得F2;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显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关于F3中显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生物育种专题复习课件 (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生物育种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生物育种的知识,我们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生物育种专题复习课件的学习活动。
一、生物育种的概念及意义生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杂交等手段来选育出具有优良品种特征的生物,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生物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二、遗传基础知识遗传是生物育种实践的基础,对遗传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生物育种至关重要。
遗传基础知识包括染色体、基因、等位基因等内容。
三、育种方法为了使优良基因得以传承,生物育种实践总结出了多种育种方法。
代表性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四、作物育种实践作物育种实践是生物育种的重要体现。
作物育种的实践包括选种、杂交、重组、田间试验等过程。
在育种实践中,要注意育种对象的特征分析、基本杂种组创制、品种检测等环节。
五、畜牧育种实践畜牧育种实践的范围较广,涵盖了绝大多数家畜的育种。
畜牧育种实践与作物育种实践不同,畜牧育种大多以单纯的选种为主,同时也有一定的杂交、重组等实践。
六、生物育种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育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步的生物育种应重点关注如何利用现有技术为作物、家畜选育更加优秀的品种。
总的来说,生物育种专题复习课件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对生物育种学科的重视,为我们的生物育种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和学习平台。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练习、实践,不断完善和深化我们的生物育种知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生物育种知识复习一、强调基础知识的梳理,并对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2、植物的组织培养(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方法: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
(3)优点: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3、人工种子(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方法: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包裹人造种皮和人工胚乳人工种子。
(3)优点:A、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发芽率低的问题。
B、人工种子可以工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程度。
C、人工胚乳中除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外,不可以添加各种附加成分,如固氮细菌、防病虫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类似物等。
利于幼苗的茁壮成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D、用工人种子播种可以节约粮食。
4、植物细胞的杂交技术(1)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是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2)方法:除去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优点: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对培育作物新品种有重大突破。
(4)缺点:技术较复杂,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实例:白菜—甘蓝;胡罗卜—羊角芹;番茄—马铃薯。
二、注意章节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横向联系复习时可将知识通过衍射法有机地串起来,形成有序高效的知识体系,增强对育种知识的复习策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综合练习题目下列图解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④、⑤、⑥、⑧新品种的过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②培育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
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2)由①培育④的方法Ⅳ为。
(3)由③培育⑦的常用方法是Ⅵ是。
由③经Ⅵ、Ⅶ培育⑤的方法是,其优点是。
(4)由③培育⑧的常用方法Ⅷ是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称为。
形成的⑧是(纯合子、杂合子)(5)经过⑤品种改造培育的⑥的Ⅲ称为,这一过程不涉及。
(6)如果⑧花的柱头接受了⑤的花粉可获,其果皮的基因型为,为倍体。
(7)由①→④的过程Ⅳ被称为。
生物育种小专题复习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在高二生物必修教材、高三生物选修教材中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曾多次出现,该知识点也经常出现在近十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中。
育种知识不仅与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课标要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考向瞭望】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的分类与比较。
【知识梳理】一、含义: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包括两种情况:1.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
如利用基因分离的原理从高秆小麦中分离出能抗倒伏的矮秆小麦品种;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种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2.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创造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种。
二、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名称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应用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培育纯合子品种: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通过自交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①育种时间一般比较长②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③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是选取纯合双亲杂交年年制种杂交水稻、玉米诱变育种基因突变①物理:紫外线、X或γ射线,微重力、激光等处理、再筛选②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高产青霉菌酯处理,再选择良某些性状供试材料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①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②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③从中选择优良植株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技术复杂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筛选获得优良个体①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②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三.典型例题[问题1]: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深受人们的喜爱。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成潇龙:有些我直接在答题上改了,也没有做标记。
还有些希望你们自己去补充,说实话你们还是以考试为出发的复习,很多还是不用心。
哎,理解吧。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遗传(Inheritance)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
(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与亲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变异(Variation)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的差异。
(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亲代的现象)2.GMOs: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表型和基因型表型:细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
分子的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表现型是它的蛋白质的总和。
例如:微生物完成一个特殊化学反应的能力。
基因型:由它的遗传信息组成,它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基因型代表潜在的特性,并不是特性本身。
分子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基因型是它所有基因的总和。
二、问答题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简述其证明实验。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为DNA。
2、噬菌体感染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病毒重建实验结论:HR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DNA,在少数病毒中是RNA。
3.简述遗传物质在各种微生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复制方式。
多数生物中DNA为遗传物质的存在状态:细菌核DNA(拟核)细菌质粒真核细胞染色体,少数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中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1、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型2、DNA的二向复制模型(θ模型)3、DNA的滚环复制模型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1.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DNA或病毒中的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生物育种知识”的专题复习一、知识整理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细胞工程育种6、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5)举例:“傻瓜水稻”、抗虫棉、固氮水稻、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等7、植物激素育种(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
(3)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二、经典习题1、(05·广东)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人工诱变育种D.细胞工程育种2、(05·广东综合)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
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3、(05·江苏)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4、(05·上海)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
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05·全国理综Ⅲ)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 分子6、(05·全国理综Ⅲ)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和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花药壁植株。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7、(04·广东)甘薯品种是杂合体。
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A.种子B.块根C.叶片D.茎8、(04·广东)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
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
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
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9、(04·江苏)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
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
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10、(04·上海)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11、(01·上海)选择细胞周期包括G l、S、G2 和M四个时期,在S期进行下列工作实践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B.作物(如小麦、水稻)诱变育种C.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D.作物的人工授粉三、巩固训练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技术是()①细胞的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某种花卉感染了植物病毒,叶子出现疱状,欲培育无病毒的后代,应采用的方法()A.用种子繁殖B.用无明显症状的部分枝条扦插C.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D.用叶的表皮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3、下列过程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意义是()A.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使用量,节约能源C.改良土壤的群落结构D.避免使用氮肥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5、与传统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A.证明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盲目性D.快速培育不病毒植株。
保留杂种优势6、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7、(多选)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有()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8、(多选)细胞工程可以用于()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用于保存物种C.培育医疗用的人体器官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9、杂交育种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A.优良性状B.相对性状 C.显性性状D.隐性性状10、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中,选种工作应()A.从F1中选B.从F2 中选 C.只从F2 中选D.从F2 开始选11、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籽果实,可采用的方法有()A.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B.人工诱变 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未受粉的雌蕊D.单倍体育种12、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染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
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
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
这种育种方法是由于()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D.基因互换13、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
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14、赖氨酸是一种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在利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能大量积累赖氨酸的菌种,这种新菌种的选育方法是通过()A、基因工程B.诱变育种C.细胞工程D.杂交育种1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曾将大熊猫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家兔的卵细胞中,成功地培养出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这属于下列哪项技术的研究成果()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杂交育种D.染色体工程16、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的酶解破壁法处理。
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将()A.皱缩B.胀破C.呈球形D.保持原状17、填出下列各题的育种方法:(1)花药离体培养出的烟草新品种是。
(2)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
(3)用紫外线线辐射稻种, 培育出成熟期提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