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辅导学案《电能没有完全转化为内能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16.0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与电功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二、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2. 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3. 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4. 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及转化。
5. 实际问题中的电能、电功和电功率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难点: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以及实际问题中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物理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电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电能的物理意义。
2. 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展示电功的计算过程。
3.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4.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及转化过程。
《电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课题: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设计意图:电学实验探究式电学的重点和难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实验共同构成实验的重点考查题目,也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而电学实验中以“测量电阻”和“测量电功率”这两个实验为最重要,因为这两个实验比较全面地覆盖了电学部分基本知识点——从基本概念到重要原理、规律,从单一仪器的作用到多种仪器的同时使用,从实验手段到思想方法,从知识运用到思维拓展等等。
所以对电学实验进行专题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电学实验的复习让学生准确把握教材上的物理规律,并了解探究的全过程,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分析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起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复习教材的电学实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 通过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新课讲授> 以闯关的形式,对考点进行有浅入深的讲解1、三个电学测量仪器使用2、对课本三个重要实验进行回顾(目的、原理、器材、电路图、操作过程这些方面)3、电路故障的判断(如短路、断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电流表连接)4、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使用5、当实验器材缺失时如何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将考点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形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课堂练习>复习资料上的相关题目的完成<成果展示>学生对完成的题目进行投影讲解<结束语>中考励志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备考。
基于学生命题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情分析】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电学实验的考查点已经基本掌握,但是由于电学实验的综合性较强,所以这仍是大部分学生难以攻克的内容。
在第二轮复习中,如果沿用第一轮复习的模式,学生会感到枯燥,因此本课例尝试以学生命题的形式进行复习,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全员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巩固学生对电学实验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学生对电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试题基本判断考察的知识点。
2.通过试题的对比分析,初步学会鉴赏试题,初步判断试题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改编试题,尝试从作图、操作、故障、结论四个侧面改编试题,提高学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开放性命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电学实验,举一反三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意识。
【重点定位】学生改编中考电学实验试题【难点挖掘】电学实验的开放性命题【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一、教法1.命题式教学:学习(赏析试题)——模仿改造(小试牛刀——改编试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性命题)2.信息化教学:利用思维导图、Forclass软件、虚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电学实验复习。
二、学法1.学生自主命题:学习(赏析试题)——模仿改造(小试牛刀——改编试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性命题)2.小组合作:在改编试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集中命题,可以很好地汇集学生的改编试题的想法。
在分享收获环节进行小组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媒体和教具】一、媒体粤教云课室、教师平板、学生平板、Forclass软件、虚拟实验室软件二、实验器材电学实验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个人或小组、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总结电学实验的类型以及命题角度带领学生梳理电学实验的类型和命题角度;(板书)★缩小命题角度,便于学生的学习归纳学生集体回答★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形成总结的习惯复习环节(一)学习归纳——赏析试题1、利用Forclass学生资料中的翻页课件的形式将前一天晚上做好的题目按照作图、实验操作、故障分析、实验结论四个角度的题目下发给学生。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了解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能源的分类和核能的利用及太阳能的利用【学习难点】: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自主预习】1.实际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人们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能源都能利用所以要节约能源。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_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
3.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核能等。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太阳能等。
4.在能源的利用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新的理想能源。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1.能量转移的方向性(1)将一杯开水放于室温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开水变凉了,即开水的内能转移到空气中去了,而这些内能不会再自动回到开水中使水变热。
(2)在寒冷的冬日,用暖气取暖,内能从暖气中的热水转移到室内的空气.温度低的室内空气的内能不能自行传给热水。
(3)如果要使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冰箱就需要消耗电能。
小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
如果要使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1).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了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驱动汽车吗?显然不能。
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
汽车刹车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煤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内燃机把能源中储备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内能。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 导学案 电学(一)电流、电路和电压与电阻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目标: 1.理解电流(电流强度)的概念、电流强度的单位。
2.知道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3.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会根据电表的特征判断电路故障; 5.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知道电阻箱的示数。
二、合作探究(考点梳理与提升)【考点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常采用下列方法:电学基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电荷 导体与绝缘体 电荷量:指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 C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两种电荷三种状态: 、短路和断路。
组成:由 、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路 连接方式串联:组成电路的元件 相连。
并联:组成电路的元件 分别连在一起。
电流 方向: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路中的电流是从 出发回到 。
单位:安(A ),1A = mA = μA.。
形成: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只有电路 时才有电流。
连接方式: 在被测电路中。
电流表 选择量程:试触法。
连接方法: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电流规律 并联: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这和,即I = 。
串联:处处电流相等,即I = 。
电压规律 串联: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各,即U = 。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 = 。
作用:使电路中形成 。
电压 单位:伏(V ),1kV =103V =106mV 。
连接方式:和被测电路 。
电压表 连接方法: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选择量程:试触法。
电阻物理意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影响因素:导体 、材料、 和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电学实验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中的电学实验内容,通过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导学内容一、实验一: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了解电池的基本特性。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动势计、导线、千分尺。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动势计的两个电线分别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3.打开电动势计,记录显示的电动势数值。
4.使用千分尺测量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数据。
5.根据测得的电池尺寸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池的示意图。
实验数据处理:1.电动势计测量得到的电动势数值是多少?2.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二、实验二:测量导线的电阻实验目的:测量导线的电阻,探究导线长度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材料:导线、电源、电阻箱、导线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阻箱。
3.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将导线的电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4.使用导线夹将导线固定在实验台上。
5.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导线的长度是多少?2.根据测得的导线长度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导线的示意图。
三、实验三: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验证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规律。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压表、电阻、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池、电压表、电阻依次串联接线。
3.打开电压表,记录电压表显示的数值。
4.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并记录每次读数。
实验数据处理:1.在不同电阻下,电压表显示的数值有何变化?2.根据测得的电压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图并标明电压数值。
思考与拓展1.电动势是什么?如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2.电阻的大小与导线的长度有何关系?为什么?3.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中如何分布?为什么?在完成本个实验复习后,可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8.1电能电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能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计算电能的方法3.理解电功的概念和单位4.能够计算电功的大小二、课前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其大小。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电能的概念和单位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当电流通过电器时,电能就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热能、光能等。
2. 电能的单位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1焦耳表示当1安培电流通过1欧姆电阻时,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大小。
常用的较大单位为千焦耳(kJ)和兆焦耳(MJ)。
3. 电能的计算公式电能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能(E)= 电压(U)× 电量(Q)其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电量的单位为库仑(C)。
四、电功的概念和单位1. 电功的概念电功是指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功。
当电流通过电器时,电力将会对电器进行做功,从而使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电功的单位电功的单位也是焦耳(J)。
3. 电功的计算公式电功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功(W)= 电流(I)× 电压(U)× 时间(t)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时间的单位为秒(s)。
五、练习题1.一个电灯的电压为220V,电流为0.5A,如果它亮6小时,计算电灯消耗的电能。
2.一个电热水壶的电压为220V,电流为8A,如果它工作10分钟,计算电热水壶产生的电功。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它们的方法。
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电功是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功,单位也是焦耳(J)。
我们还通过练习题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注意:在实际运用中,电能和电功的单位还有其他等价单位,如千瓦时、千卡、卡等。
学生可以在深入研究中了解更多关于电能和电功的知识。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电学实验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第17章《电阻》。
主要内容包括: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电阻的测量实验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实验。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操作,电阻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宝,让学生思考:充电宝的电量是如何表示的?电量与电压、电流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电流电压图像。
3. 电阻的测量实验:(1)教师讲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挡位,进行欧姆调零,测量电阻。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值。
4. 欧姆定律的应用实验:(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未知电阻的值?(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未知电阻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 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欧姆定律:1. 公式:I = V/R2. 应用:计算未知电阻值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压图像。
电阻1:10Ω电阻2:20Ω电阻3:30Ω答案:1. 电流电压图像应为直线,斜率为正值,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 电阻1的测量值为10Ω,电阻2的测量值为20Ω,电阻3的测量值为30Ω。
电学知识复习导学案安顺九中吴晓燕一.电路设计题2.在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甲”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 电路导通,且只有乙方指示灯亮。
当乙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乙”表示)击中甲方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且只有甲方指示灯亮。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二. 电路故障题1.实验室里有一种节日小彩灯是由多个小灯泡串联而成的,它们能在6V电源下正常发光。
某串这样的小彩灯有一只灯泡烧断了,由于彩灯上涂有颜料,无法直接找到是哪只彩灯烧坏,现给你若干导线、一只电流表,请自主选择器材,设法找出这只烧坏的灯泡。
(1)所选器材:;(2)写出你的查找方法。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可能原因:(2)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常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
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 两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
此操作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L网一三. 滑动变阻器范围极值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不变,电阻R1标有“6Q 0.5A”,滑动变阻器R2标有“30Q 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
为了保护各电表和元件,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A. 0〜12QB. 0〜30QC. 3〜12QD. 3〜30Q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Q,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Q,电源电压为6V。
开关S闭合后,在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范围为多少?四. 电功率的计算1.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2)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3)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分析、电能表的数据读取。
难点:电能表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量单位、安装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能表、电吹风机、电烙铁、小灯泡、灯座、导线、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等。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一、引入新课投影短片:夜幕下灯火通明的城市、工厂里机器在运转,电风扇在转动、电焊工在电焊、人们在看电视……突然,停电了,一切是那样的寂静。
师:通过看短片,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生: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电。
师:对。
我们的生活中,“电”太重要了,电也是一种能源,我们把它叫做电能。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
投影课题:电能。
二、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投影展示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把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电能的资料拿出来,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重点关注学困生。
(二)师生互动1.电能(1)电能的来源首先投影图片: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及核电站原貌及电池等。
根据学习提纲,提问学生的学习情况。
师:怎样可以获得电能?生:通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站发电、电池的使用等获得。
师:对。
(归纳总结)获得电能的方法:(一)通过发电机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在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中通过发电机将水和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是将煤或石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核电站中将原子能转化为电能。
(二)通过电池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在干电池、蓄电池的使用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硅光电池(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
(各种能量形式可暂时不作具体解释)(2)电能的利用师:(让电吹风机工作)电吹风机工作时,发生了什么能量转化?(提示:可根据课文回答)生:电能转化为动能和热。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辅导学案
《电能没有完全转化为内能的问题》
例1.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电压为380V,线圈内阻为2Ω,线圈中电流为10 A,则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0s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思路点拨】本题容易错解为:W=I2Rt =(10 A)2×2Ω×10s=2000 J。
而题目中要求计算电动机正常工作10 s消耗的电能,由于该电路不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计算电功时不能用W=I2Rt计算,只能用W=UIt计算(w=I2Rt只是计算了电热,这只是消耗电能的一部分)。
故正确解法应该为:W=UIt=380 V×lO A×10s=3.8×104J。
答案:3.8×104J
例2.有一台“220 V,1OO W'’的洗衣机,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动机卡死,电动机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烧坏,已知这台电动机内的线圈阻值为2 欧,则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多少电能?电动机被卡死时,2 min产生多少热量?
【思路点拨】
由于电动机正常工作功率P=100 W,
所以电流2 min做的功:W=Pt=1O0 W x120 s=l. 2 ×l04 J.
电动机卡死后,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电路中的电流:I=U/R=220V/2Ω=110A
所以可产生热量Q=I2Rt=(llO A)2 x2 Ω x 120 s=2.9 xl06 J.
答案: 1.2 x 104 J;2.9 x 106 J
【规律总结】
公式W=UIt是普遍适用的公式,而w=I2Rt,W=(U2/R)t只适用在电能完全转化成热能的情况。
如果电路中还包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这时电能除部分转化为热能外,还要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电功只能用W=UIt计算,而不能用W=I2Rt,W=(U2/R)t计算了。
图
38
拓展演练
1.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电压为220 V ,线圈内阻为2Ω,它正常工作1 min 消耗的电能为66 000 J ,求通过电动机线圈内的电流。
2.有一额定电压为6V 的电动机通电后,当其自由转动时,用电流表测得其工作电流为0.6A ,若用手捏着转头不让其转动,测得其电流为2A ,则该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 )
A .91%
B .9%
C .30%
D .70%
3. 如图所示的电动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动力机械,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它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能量在线圈中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
现有一台电动机,当电动机两端加220V 电压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为50A 。
问:
(1)每分钟该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已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I 2Rt (其中I 、R 和t 分别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若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0.4Ω,则线圈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这台电动机每分钟所做的机械功是多少?
4.电动自行车既环保又节能,深受城市居民喜爱。
下表是小王同学的电动自行车的有关数据。
小王质量为50kg,从学校匀速回到家用时20min,距离为5.4km。
根据相关信息求小明回家过程中:
(1)电动自行车速度大小;
(2)电动自行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电动自行车消耗的电能。
图
38 拓展演练参考答案
1.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电压为220 V ,线圈内阻为2Ω,它正常工作1 min 消耗的电能为66 000 J ,求通过电动机线圈内的电流。
答案:I=5A
2.有一额定电压为6V 的电动机通电后,当其自由转动时,用电流表测得其工作电流为0.6A ,若用手捏着转头不让其转动,测得其电流为2A ,则该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 D )
A .91%
B .9%
C .30%
D .70%
3. 如图所示的电动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动力机械,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它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能量在线圈中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
现有一台电动机,当电动机两端加220V 电压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为50A 。
问:
(1)每分钟该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已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I 2Rt (其中I 、R 和t 分别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若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0.4Ω,则线圈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这台电动机每分钟所做的机械功是多少?
答案:
4. 电动自行车既环保又节能,深受城市居民喜爱。
下表是小王同学的电动自行车的有关数据。
小王质量为50kg ,从学校匀速回到家用时20min ,距离为5.4km 。
根据相关信息求小明回家过程中:
(1)电动自行车速度大小;
(2)电动自行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电动自行车消耗的电能。
解:(1)由V=S/t
得:V=5400m/1200s=4.5m/s
(2)由W=FS
得W=20N×5400m=1.08×105J
(3)由η=W有用/W总
得W电= W有用/η=1.08×105J/75%=1.44×105J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