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6课时 练习十四》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0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 多边形的面积3. 简易方程4. 概率初步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培养空间观念。
3. 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简易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小数的乘除法运算、简易方程的解法、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
(1)小数的乘除法: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2)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1)小数的乘除法:例题1、例题2(2)多边形的面积:例题3、例题4(3)简易方程:例题5、例题6(4)概率初步:例题7、例题8(5)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例题9、例题10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乘除法2. 多边形的面积3. 简易方程4. 概率初步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小数的乘除法运算(2)应用题:多边形的面积计算(3)方程题:简易方程的解法(4)数据题:收集并整理数据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2)应用题答案:略(3)方程题答案:略(4)数据题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小数的乘除法:探索小数的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多边形的面积:研究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整理与练习(1)第16课时∣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定律;会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给出的条件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定律。
2. 会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4. 会根据给出的条件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理解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定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学生通过举例,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 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6. 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 多边形的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4. 分数的认识5. 可能性的大小6.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常见多边形的面积。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4. 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5. 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能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6. 学会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2.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数乘除法运算示例卡片多边形模型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示例材料2. 学具:练习题册计算器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测量等实际情景,引出小数乘除法、多边形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概念。
2. 例题讲解:小数乘除法:讲解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
多边形面积:介绍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操作讲解。
长方体和正方体: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
分数的认识: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
可能性的大小:讲解概念,通过实例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介绍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讲解。
3. 随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乘除法运算步骤2.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3.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4.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5. 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方法6.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流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数乘除法运算题多边形面积计算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题分数运算题可能性大小判断题数据收集和处理题2.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乘法法则及应用小数除法法则及应用2. 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
2. 学会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分数的运算方法熟练计算多边形面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其计算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课件多边形模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分数加减法的课件2. 学具:练习题册直尺、三角板彩色笔、剪刀、胶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测量等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学习多边形的面积。
通过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习其特征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分配问题,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例题讲解: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和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互相交换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进行互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步骤和技巧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4.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数的乘除法运算题多边形面积计算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2. 答案:详见附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小数、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79--80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2.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熟练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沟通方法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预设5分钟)1.明确课题。
本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今天我们一起进行整理与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知识整理单。
小结:计算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除以小数时,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只不过需要另外考虑积或商的小数点位置。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3分钟)练习单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与应用”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2、笔算“练习与应用”第2 题。
分组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计算过程,说说你的发现。
提问:比较每组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说说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左边一组题的相同点是:都是先当作86×7计算;不同点是:因为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所以积的小数位数也不同。
右边一组题的相同点可以表达为:都要先算117÷36;不同点是:后两题都要先进行转化,而且转化时除数、被除数小数点右移的位数不同。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 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四人板演。
交流订正,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商的近似值。
强调:第一,通常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第二,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要算出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