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权法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5
引言:物权法是指以物为对象的权利,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对物上享有绝对权利的法律制度。
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公平交易、保护个人和社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权法的法律知识点,包括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的取得方式、物权的内容和限制、物权的保护以及物权的终止。
一、物权的基本概念1. 物权的定义及特征- 物权的定义:物权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对某种物质对象拥有的绝对支配权利。
- 物权的特征:绝对性、直接性、排他性、处分权、追索权。
2. 物权的法定原则- 物权的平等原则:任何人在民法上享有平等的物权。
- 物权的公示原则:个人或法人对物权的行使应当向公众公示,以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 物权的出让原则:物权可以依法转让或者处分。
3. 物权的主体和客体- 物权的主体: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 物权的客体: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体现物质对象。
二、物权的取得方式1. 物权的合法来源- 原始取得方式:包括依法承继、依法赠与、依法继承等。
- 转移取得方式:包括买卖、交换、捐赠、抵偿债务等。
2. 对抗取得和无因管理- 对抗取得:在无需征得原物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新的物权人以善意取得物权。
- 无因管理:指对抗取得的物权因无效而丧失的情况。
3. 物权的以物抵债和强制执行- 以物抵债:债务人将其拥有的物质对象转移给债权人作为偿还债务的方式。
- 强制执行:在违约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依法要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包括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
三、物权的内容和限制1. 物权的内容- 使用权:物权人拥有对物体使用、收益的权利。
- 支配权:物权人拥有在法律范围内对物体支配的权利。
- 担保权:物权人将物质对象作为担保物的权利。
- 资产权:物权人有权享有物体带来的资产收益。
2. 物权的限制- 公共利益限制:国家依法对公共利益进行限制,如征地拆迁、环保限制等。
- 个人和社会利益限制:法律对个人和社会利益进行限制,如限制烟草销售、管制毒品等。
《物权法》必考知识点考点1 物权法定原则考点说明:《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
一、理论精炼物权法定原则,又称为物权法定主义,是指法律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不允许当事人以其意思设定与法律规定不同的物权或物权内容。
在这一点上与债权不同,债权依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内,可以创设任何种类的债权。
我国物权法没有设定典权制度。
(1)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只能由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来规定,其它法律文件一律不得设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2)民事主体的物权行为违背法律规定的无效。
二、命题角度分析【角度1】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例1:对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物权类型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效,只是不具备物权效力B.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发生效力C.确定无效D.如果不在法律明确禁止之列,则确定生效答:A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
据此,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物权类型的法律行为有效,但不具备物权的效力。
例2:甲与乙约定,甲将自己的一块劳力士手表在不转移占有的情况下质押给乙,担保乙的债权的实现。
甲违约,乙向法院起诉,行使质押权,实现优先受偿权。
乙能胜诉吗?答:不能,质押行为因违反物权法定原则无效。
考点2物权变动原则及公示方法考点说明:《物权法》首次规定了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制度,强调了动产交付的方式。
一、理论精炼物权变动的原则:(一)公示原则是指在变动时,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以避免第三人遭受损害并保护交易安全。
(二)公信原则是指一旦当事人变动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公示,则该公示即产生了公信力,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快捷,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物权法知识考点整理●物权概述●含义: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居住权、地役权●担保物权:质权、留置权、抵押权●物权和债权的区别●权利的性质:支配权/请求权●效力范围:绝对权/相对权●客体:有体物和权利/行为●注意:物权客体不包括行为,也不包括智力成果等无形财产,但是为人力所支配的无形的自然能量(电力、光波、有线电视信号等),可以准用物权的保护。
\如果物还没有产生,则不产生物权。
●效力:优先【1.物权优先于债权a.所有权优先于债权b.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c.用益物权优先于债权】(债权优先于物权:买卖不破租赁)2.物权之间的是公示在先,就优先、追及【抵押权具有追及效力】、排他【不能有两个所有权/不能有两个在内容上相互矛盾的他物权】注意: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他物权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平等●法定主义/任意主义●保护方法:物上请求权/赔偿损失●分类●动产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不动产物权-抵押权\以权利为客体的物权-权利质权(客体的种类)●完全物权、定限物权(根据物权支配的范围)●用益物权-使用价值、担保物权-交换价值(根据定限物权人支配物的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主物权-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大部分、从物权-担保物权、用益物权的地役权(物权有无从属性)●意定物权-抵押权、质权/法定物权-留置权●基本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法律地位平等●适用规则平等●平等保护●物权法定原则●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种类法定●内容法定●公示公信原则●动产交付、不动产登记●动产公示构成要件:1、占有动产的事实2、占有人须有物权占有的意思●是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物权客体特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物的组成部分不能成为客体●一个物之上只有一个所有权●内容互不冲突的物权,并存于一个物之上●物权的变动●概念: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客体或内容、转让-主体、消灭(1、绝对消灭:a.标的物消灭 b.物权本身终局性消灭-抛弃 2、相对消灭-原物权人因转让而丧失物权。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概述【知识点一】物的概念与种类1.物的概念(1)物权法上的物指的是有体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2)物是除人的身体之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之物。
2.物的特点(1)有体性①一般情况下,物权的客体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能是无形资产,更不能是行为。
②特殊情况下(经法律特别规定),某些权利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如股权、票据权利等出质构成权利质权,亦称“准质权”。
【提示】①行为是债权的客体,②智力成果则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如电脑程序、基因信息。
(2)可支配性①能为人力所支配并满足人的需要。
②不能为人所支配(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或不为人所需之物(如汽车尾气),不属于物权法上的物。
(3)在人的身体之外①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物权客体。
②人体器官如脱离人的身体,则可成为物。
【知识点二】物权的概念与种类2.物权的种类——法定【知识点三】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①物权种类法定:不得创设民法或其他法律所不承认的物权。
举例:我国法律并未将优先购买权规定为法定的物权种类,因此,甲乙双方约定(假若甲将自己的房子出售,乙有有权优先购买)因违反物权种类法定原则而无效。
但双方买卖合同仍有效,乙方有权要求甲承担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
②物权内容法定:不得创设于物权法定内容相异的内容。
举例:《民法典》规定,动产质权的设立,须以向质权人转移质物占有为前提,否则,质权不成立。
因此,甲乙双方约定,自行车不需要交付,仍可以在甲处,违反了物权内容法定原则而无效。
(2)法定的原因:物权具有绝对效力,如果允许当事人任意设置,不利于交易安全。
(3)物权法定原则的效力:①行为人违反种类法定原则,在法定物权种类之外创设物权,该物权创设行为无效。
②行为人设定与打定物权相异的内容,该设定行为无效。
2.物权客体特定原则(1)客体特定:物权只存在于①已存在的物,②已确定的物。
物权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 单选题 1.物权是: 回答:正确1. A 2. B 3. C 4. D请求权 抗辩权 支配权 对人权 回答:正确2.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是1. A 2. B 3. C 4. D用益物权 所有权 担保物权 准物权 回答:正确3.所有权不包括以下哪项权能1. A 2. B 3. C 4. D 4.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占有 优先 收益 使用 回答:正确1. A 2.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人民法院3. C 4.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以上都正确 回答:正确5.所有权不包括()的权能。
1. A 2. B 3. C 4. D 6.所有权属于有期限的物权占有 使用 收益 交换 回答:正确1. A 2. B正确 错误 回答:正确7.物权承担的责任是_______责任。
1. A 2. B民事 刑事 回答:错误8.以下可以作为物权法的物的客体的是1. A 2. B 3. C 4. D空气 捐献的器官 无线电频谱资源 假牙 回答:正9.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设定。
这种说法:? 确1. A 2. B正确 错误 回答:正确10.所有权属于有期限的物权1. A 2. B正确 错误 回答:正确11.物权承担的责任是_______责任。
1. A 2. B民事 刑事 回答:错误12.以下可以作为物权法的物的客体的是1. A 2. B 3. C 4. D空气 捐献的器官 无线电频谱资源 假牙 回13.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_____和______。
答:正确1. A 2. B 3. C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自物权和他物权 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14.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设定。
这种说法:? 确回答:正1. A 2. B正确 错误 回答:正确15.下列有关物权的说法,正确的有:1. A 2. B 3. C 4. D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但可以有多个物权 根据设立的目的不同,可以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以上都包括 得分: 80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 1.0 学分!学习课程:物权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 单选题1.不能作为物权客体的是: 回答:正确1. A 2. B 3. C 4. D煤气 行为 水杯 电视 回答:正确2.下列权利中,属于自物权范围的是1. A 2. B地役权 地上权3. C 4. D质权 所有权 回答:正确3.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是1. A 2. B 3. C 4. D 4.物权属于用益物权 所有权 担保物权 准物权 回答:正确1. A 2. B 3. C 4. D对世权 绝对权 支配权 以上都包括 回答:正确5.所有权不包括以下哪项权能1. A 2. B 3. C 4. D占有 优先 收益 使用 )。
物权法知识点一、引言物权法是指对具有价值的物体所具有的权利,是民法中关于物品及其归属关系的专门法律规范。
本文将介绍物权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具体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权法。
二、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是指人们对物体直接支配、使用和排除他人干涉的法律地位。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绝对性:物权是相对于特定的人对物体的支配权,而不是相对于其他人的权利。
2. 直接性:物权是直接对物体产生效力的权利,不需要通过他人的介入。
3. 独占性:物权的享有人可以单独支配和使用物体,并排除他人的干涉。
4. 继承性:物权可以通过继承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转移给他人。
三、物权的客体和权利种类1. 物权的客体:物权的客体可以是具体的有形物体,如房屋、车辆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财产权益,如知识产权、股权等。
2. 权利种类:根据物权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划分为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最典型的物权形态,即占有、使用和处分物体的权利;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物体占有、使用和享有收益的权利;担保物权是指债务人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设定为债权人的担保。
四、物权的取得物权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原始取得:即通过占有、制造、发现等方式取得物权。
2. 转让取得:即通过合同、遗赠、继承等方式转让物权。
3. 资格取得:即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取得物权,如拍卖、竞买等。
五、物权的保护与限制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和公平交易,物权法对物权的保护和限制都做出了规范:1. 物权的保护:物权法确保所有权人的优先权,保护其对物体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并规定了物权的保护期限和救济措施。
2. 物权的限制:物权法对物权的行使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如界定了对他人权益的保护、公共利益的限制等。
六、物权的终止物权的终止是指物权在法律上终止或消灭的情况,常见的终止方式有:1. 放弃:所有权人自愿放弃对物体的权利。
2. 丧失:由于某种原因,所有权人失去了对物体的支配权。
物权法的基本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物权法是保护个人和组织在财产方面的权益的法律体系。
它是保障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法律规范,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房屋、土地、动产等财产。
本文将介绍物权法的基本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法律。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物的控制和支配权利。
它是权利人在法律上对特定物享有的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 绝对性:权利人对物的支配权是绝对的,除非受到法律限制或约定。
2. 直接性: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对物权利,无需经过他人的干预。
3. 独占性:权利人可以单独享有对物的支配和利用,不受他人干扰。
二、物权法的来源物权法的主要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合同条款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我国物权法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公民和组织在财产方面的权益及其保护。
2.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为物权法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
3.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颁布的司法解释对物权法的具体适用进行了规范。
4. 合同条款:在合同中各方可以约定物权的具体内容和限制,相当于在物权法框架内进行的自由立约。
三、物权的种类按照我国物权法的规定,物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所有权:权利人对物享有最高的支配权,包括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2. 担保物权:权利人为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将特定物作为担保财产,并对该物享有相应的担保权益。
3. 地役权:权利人在一定范围内对邻近土地享有特定的使用权,例如通行权、过路权等。
4. 用益物权:权利人基于所有权或出租他人的财产,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该财产的权利。
四、物权的取得和转让物权的取得和转让涉及到合法主体、合法行为和合法标的等要素。
1. 取得物权的方式:合法的取得方式包括依法获得、依约获得、继承和赠与等。
2. 转让物权的方式:物权的转让可以通过买卖、赠与、继承和拍卖等方式进行,但需符合法律规定。
物权知识点总结一、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是指人们对物的支配和使用权利,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物权是通过实物来实现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利益关系。
物权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物权是国家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保障人们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支配和利用的权利。
二、物权的法律规定我国的《物权法》是最基本的物权法律规定,规定了关于物权的基本原则、物权的种类、物权的取得方式、物权的限制和物权的保护等内容。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物权可以分为不动产权和动产权。
不动产权包括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动产权包括车辆所有权、存款所有权等。
物权的取得方式包括依法取得、侵权取得和意思表示取得等。
物权的限制包括法律的限制和约定的限制等。
物权的保护包括物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方式和保护措施等。
三、物权的基本原则《物权法》规定了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平等交换原则、公平原则和善意原则等。
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在物权关系中,各方的权利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之分。
自愿原则是指物权关系应当是自愿订立的,受让人和让与人要有明确的意愿。
平等交换原则是指在物权关系中,交换的对等物应当是相等的价值。
公平原则是指在物权关系中,对权利人应当公平对待,不得歧视。
善意原则是指在物权关系中,权利人应当是善意的,不得以恶意获取他人的财产。
四、物权的主要种类《物权法》规定了物权的主要种类,包括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车辆所有权、存款所有权等。
房屋所有权是指对房屋的所有权,包括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土地下的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是指对土地的使用权,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市土地使用权。
车辆所有权是指对车辆的所有权,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存款所有权是指对存款的所有权,包括银行存款和证券存款。
五、物权的取得方式《物权法》规定了物权的取得方式,包括依法取得、侵权取得和意思表示取得等。
依法取得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取得物权,包括合同取得、继承取得和赋予取得等。
物权法必备知识点物权法是指保护人们对物体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的法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涉及物权的问题,因此了解物权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物权法的一些必备知识点。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是指人们对物体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性:物权是绝对的权利,即物权人可以对物体享有排他的支配权,其他人不得干涉。
2.直接性:物权是直接的权利,即物权人可以直接行使对物体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3.继承性:物权是可以继承的权利,即物权可以通过继承或其他方式传承给继承人。
二、物权的种类物权根据物体的性质和权利内容的多少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物权包括:1.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的最高形式,即物权人对物体享有最全面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2.使用权:使用权是指物权人可以使用他人所有的物体,但不具有占有和处分的权利。
3.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物权人可以占有和使用他人所有的物体,并从中获得收益,但不具有处分的权利。
4.地役权:地役权是指对他人的土地享有一定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用于满足自己的利益。
三、取得物权的方式物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取得,常见的方式包括:1.依法取得:物权可以通过购买、继承、赠与等方式依法取得。
2.压缩取得: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拯救他人生命或财产,可以强制占有他人物体。
3.定性取得:例如,在长期占有他人物体而未被所有人主张权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定性程序取得物权。
四、物权的保护物权的保护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保护物权的方式包括:1.公示登记制度:物权的公示登记可以保障物权人的权益,防止他人对物体提出权利主张。
2.追索权利:物权人可以依法追索他人侵占或损坏其财产的行为。
3.救济权利:物权人可以寻求法律救济,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保护其物权。
五、物权的限制物权的行使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利益限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规定了对物权的限制,例如限制对某些特定地区的所有权行使。
物权法知识点(超全)答:抵押是指债务人将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质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
抵押的财产范围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其中,不动产包括房屋、土地、林地、矿权等不动产权利;动产包括存货、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存款等动产权利。
在抵押财产范围的选择上,债权人应当根据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和担保需求,选择具有较高价值、易于变现的财产进行抵押。
同时,债务人也应当注意选择抵押财产范围,避免抵押过多或过少,影响债务的履行和自身的利益。
抵押权人作为担保债权的持有人,拥有一定的权利。
首先,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履行债务,如果抵押人未能履行债务,抵押权人有权以抵押物折价或拍卖抵押物的价款受偿。
其次,抵押权人拥有保全权,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抵押物的价值。
此外,抵押权人还有处分权,可以协议或者依法处分抵押物,但应当尊重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抵押权人还有顺位权,如果同一财产向多个债权人抵押,抵押权人的清偿顺序应当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或者债权比例来确定。
动产交付是一种公示方法,用于变动动产物权和移转动产占有事实。
根据法律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都需要进行交付。
动产交付有四种情形,分别是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和占有改定。
现实交付是指动产占有人将动产及其直接支配权转移给受让人。
简易交付是指受让人已经占有或持有动产,出让人与受让人达成一致即完成交付。
指示交付是指第三人占有让与动产物权,让与人将其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转让给受让人,由第三方向受让人进行现实交付。
占有改定是指出让人在让与动产物权后仍需要占有标的物,双方可订立合同,使出让人继续占有标的物,而受让人则成为间接占有人,物权变动自该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
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某项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公民之间的共有、法人之间的共有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
按份共有的特征包括各共有人有确定的份额,分担费用和管理共有财产的权利,但应尊重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我国物权法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基本知识。
在这一说当中想告诉大家什么叫物权,什么叫物,什么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其他法律有关无权的关系。
什么叫物权,简单说就是对物的权利。
这里的物主要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矿藏、河流以及土地附着物。
不动产的概念如果给它下定义的话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它这里头的土地是个大概念,我们前面说的土地森林草原矿藏,埋藏在地底下,这些都是大土地的土地概念,土地附着物包括比如说居民的住宅,学校医院工厂的房屋,体育场馆,公园等等,土地附着物说的是和土地不能分离、建立在土地之上的这样一些东西。
所以,像房屋、建筑物、林木等等都属于土地附着物。
动产这个概念说的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动产以外的物,给动产下定义是先说清楚不动产,简单说就是土地和土地附着物,说清楚不动产以外,所有的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都属于动产。
所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它的调整范围,特别是物的概念来看,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
我们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说它的政治性就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既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为什么?无论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们刚才的不动产和动产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和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清楚什么叫物,什么叫物权,什么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呢?简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就是有关物权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一部法律,它的条文很多,现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共有五篇19章247条,它那么多内容,实际上主要的是回答三个问题,或者说它的基本内容有三个。
一,它要解决物属于谁,谁是物的主人。
第二,要解决权利人对于物有哪些权利,他人有哪些义务。
第三,要解决对物权的保护,如果侵害了物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基本内容就是回答这三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总则,因为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共分五篇,第一篇就是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总则是概括的回答这三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分则,特别是第二篇所有权,第三篇用益物权,第四篇担保物权,这三篇内容是分别从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角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说清楚了什么叫物,什么叫物权,什么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基本内容,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作用和它的意义,因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主要内容就可以看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归纳为两点。
第一点就是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这里定分的分,是分配的分,它的含义是名份的份,它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确定物的归属,它的第二个直接作用就是明确权利人的权利,物尽其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第一个直接作用就是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这个问题怎么来理解?我们简单举个例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比如有个开发商,他把一套房子,假定说以一百万元卖给了张某,后来觉得李某愿意出更多的价钱,比如说120万,他又卖给了李某,他卖给张某的时候,没有和他办理房屋的产权登记,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过户登记,但是他和李某办理了过户登记,像这样的例子在法律上简单说就叫一屋二卖,解决一屋二卖的问题,可以有多办法来解决。
比如说你可以按照订立合同的先后来确定物的归属,这里说的确定物的归属,因为具体的特定的物,这个房屋只有一套,某街某路,某一栋房子,这个房屋不可能是两套一模一样的,连门牌号码,地点完全一样,不可能,所以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说的物都是特定的物,不是说是某一类物,如果你是某一类物,你在定合同的时候,只要把相当于这一类物的同品质、同数量的东西提供给你就行,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所调整的物都是特定的物,所谓特定的物,也就是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完全相同的、类似的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屋二卖必然有一个受让人,也就是买受人,不可能得到这个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物究竟应该由谁来得到,我们刚才,有一种办法就是由按照合同订立的先后来确定物的归属,其他也有,比如说按照有没有付款,谁先付款,或者说谁付款,谁没有付款来确定物的归属,还有看有没有得到这个物,特别是像动产,包括不动产也存在占有的问题,比如说买房屋,看谁有没有搬进去,谁搬进去来确定物的归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看在登记机构谁进行了登记,登记簿上记载的人就是物的所有人。
这几种办法来确定物的归属,应该说都有一定道理,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以什么办法来确定物的最终归属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如果是不动产的转让,特别是像城里人房屋的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就规定,他应当办理登记,除了房屋的买卖合同以外,还应当去办理登记,物权的转让,物权从旧的种变成新的种,是要从登记簿上记载那一刻才能最终确定,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个规定,张某虽然付了款,但他没有办理登记,李某虽然合同在后,但是他办理了房屋登记,因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应该是李某获得了这个房屋的所有权,李某才是这栋房屋新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确定物的归属问题,简单说是不动产看登记,动产看占有。
当然我们这儿说的是简单说,因为关于物的归属问题在具体认定上是很复杂的一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也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但是确定物权的原则,确定物权的归属,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做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第二个作用,说的就是我们确定了物权之后,我们的权利人对物权有哪些权利,就是物尽其用。
一个财产当然可能既归属于企业,或者说归属于个人,或者说归属于国家,无论是归属于国家,以及归属企业和归属于个人的财产,都有一个对物的利用、支配的问题,它的这种利用、支配,不仅仅是涉及到个人利益,有的也涉及到公共利益,涉及到社会利益,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把这个财富尽可能的充分让它发挥作用,财富如何发挥作用,当然有科技的问题,也有一些别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从法律上就是赋予权利人比较广泛的权利。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这个物如果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就是这个物的所有人,我们就对这个物就有所有权,对于物具有所有权,在法律上就是一种全面支配的权利,和其他的有的物权,比如说我们说的用益物权,就不是全面支配的权利,比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不可能是全面支配的权利,因为这个土地还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的土地有不少。
比如说我们现在房屋搞抵押了以后,银行取得的是担保物权,也不是全面支配的权利,担保物权的核心是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担保物权人有实现他的担保,他的实现方式就是把这个担保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通过取得的价款来优先偿还他的价款,所以用益物权以及担保物权都不是全面支配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所有全人、用益物权人以及担保物权人赋予了不同的权利。
比如说所有权人,我们对这个物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自己不使用,把这个物交给别人使用,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投资,实际上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对这个物自己不直接使用,比如说我们搞个运输公司,我们原来有那么三台车,我们把这三台车作为投资投到企业当中去,以后对这三台车谁来使用,是企业使用,而不是我们个人使用,我们投到企业之后这个物和我们个人,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不同的关系,我们把我们对这原来三台汽车的物权,已经转变为我们出资的权利,或者说转变为我们的股权,我们的股权哪来?投进去三台车,我们才获得了拥有三台车的股权。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些做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都是允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也明文规定权利人对物有各项权利,这样的话就能够极大的发挥物的作用,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把物的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涉及到整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作用和意义,直接的说,是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明确权利人的权利,物尽其用,由于我们前面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物,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物就涉及到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因此通过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和明确权利人的权利,物尽其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上对物权的保护,因为这里面的物权既有国家所有权,又有集体所有权,还有我们公民的个人所有权,这样它才对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6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从物权的角度规范了物权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关系,对我们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基本知识我们还想跟大家说一个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其他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律的关系。
这个问题说什么呢?我们想告诉大家,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外,现在大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过这几年的起草、宣权、参与的过程,大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概念至少不陌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三个字已经不陌生了,但是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外,我们国家有许多法律都对物权做了规定,比如说民法通则,海商法、民用航空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国防法等等,有那么多的法律,都对物权做了规定,我们粗粗统计了一下,在我们国家200多部法律中,有50多部法律,有一条,两条,甚至一章,甚至一部法律主要是对物权的规定,有仅仅50部法律都对物权做了规定。
所以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是规范物权行为的基本法律,但它不是有关物权的全部法律。
那么有那么一些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这些有关物权的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概括的说就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其他法律有关物权的规定,这些规定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般法,它对其他的这些法律有关物权的规定,它具有指导和补充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基本法律,有两项功能,一个就是有指导作用,因为有关物权的基本原则,一些共同规则,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当中做出的,其他的法律在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特别是制订物权的有关规定的时候,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这些规定,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这些原则,同时其他的法律有关物权的规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一些基本规定方面,从立法技术上看,用不着做详细的规定,这些详细的规定在哪呢?比如说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有关物权变动、保护等等这样的规定,这些规定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