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位
枯水位 滩地
滩地
主槽
3.河流纵比降
2.1.2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段纵比降,简称比降,
河 流
用小数或千分数‰表示。 水面比降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河底比降则 较稳定,通常河流的比降指的是河底纵比降。
基
本
特
征
2.1.2
河底纵比降可在河流纵断面图上 读取河底高程及河段长度数值后按 下式计算:
2.4
影 响 径 流 的 主 要 因 素
4.流域形状和面积
流域的长度决定了地面径流汇流的时间,狭长地 形较之宽短地形的汇流时间长,汇流过程平缓。大流 域的径流变化较之小流域的要平缓得多,这是因为大 流域面积较大,各种影响因素有更多机会能相互平衡、 相互作用,从而增大了它的径流调节能力,而使径流 变化趋于相对稳定。
河
J (h0 h1)l1 (h1 h2 )l2 (hn1 hn )ln 2h0L
流
L2
(2-1)
基
式中: J —— 河流的比降,
本
h0 ,, hn —— 自上游到下游沿 程各点
特 征
河底高程, l1,,ln —— 相邻两点间的距
L —— 全河流的长度。
离,
2.1.3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A
A
B 不透水层
透水层
B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面投影面积,记为 F ,
以 Km2 计。分水线是相邻两流域的边界线,又叫 分水岭。
勾绘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即为分水线, 分水线与出口断面包围的闭合区域即为控制断面 以上的流域。
2.4
影 响 径 流 的 主 要 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