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33
高中地理:地下水知识点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
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
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
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
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
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
(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
(3)潜水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
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
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空隙、裂隙和孔洞等)中的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在干旱地区,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在岩石的空隙中凝成少量的地下水。
下面让我们看看地下水有哪些类型和特征吧。
一、地下水的类型
二、地下水的特征
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广泛,密切地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所以,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我们有效避开地下水的害处,充分利用它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的井孔、洞穴、河床、砂岩等水体的水,也是地
壳中的水分,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它与江河流域中的河流水等地
表水有很大差别,具有自治性,不受地表水资源影响,不易受到气候变化
的影响,是人类利用和保护水源的重要资源。
一般把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超深层地下水三种:
1.浅层地下水:指地表以下0-100米,埋藏浅的渗水,其水层由泥砂
土统聚而成,又被称为自灌水或涌流水,由空气、降雨和渗漏。
2.深层地下水:指地下100-500米的深水,其水层由石英岩伴有大量
的洞穴,又被称为沉积渗水、压汞水或动力水,由于地层厚、孔隙度低、
矿物结构细小,其中的水流慢、水品质比较稳定、丰度较高,可以满足人
类的饮用、农业、工业等需求。
3.超深层地下水:指地下500米以下的深水,其岩石特征与深层地下
水相似,由于岩石层状及硬度高,水流缓慢,水源层状较薄,且丰度较低,很少被开发利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地下水基础知识(史上最全)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目录: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1.地下水的来源2.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3.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4.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二、地下水及其分类1.基本概念2.地下水分类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1.基本概念2.含水层类型划分3.上层滞水和潜水4.层间水(承压水)5.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一、地下水的来源1.渗入水2.沉积水3.再生水4.初生水5.有机成因水|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1.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2.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孔隙度Φ:某一体积V岩石中孔隙体积Vn所占比例Φ=Vn/V裂隙率Kr: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Kr=Vr/V熔岩率K:溶洞的体积Vk与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K=Vk/V3.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颗粒的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紧密,孔隙度大;四面体排列,松散,孔隙度大;颗粒分选程度:分选好,孔隙度大;分选差,颗粒大小悬殊,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间,孔隙度降低;颗粒形状:颗粒形状不规则--排列松散--孔隙度大粘性土的结构和次生孔隙:带电粘粒--聚合--结构孔隙--孔隙度增大--次生孔隙(虫洞、根孔、干裂缝)发育--孔隙度增大。
孔隙的特点4.岩石中的各种裂隙1-分选良好,排列酥松的砂;2-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3-分选不良的,排列紧密的砂;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黏土;6-经过压缩的黏土;7-具有裂隙的岩石;8-具有溶的可溶岩|三、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1.气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储存在地下的水;2.固态水:指岩石中温度在0℃以下的重力水。
什么是地下水?
地下水是存储在地下的可饮用水。
这些水资源可以被周围不渗水的岩石禁锢住,或因为周围的岩石、碎石和土壤等材料具有渗透性而不受禁锢。
地球上大约有20%的淡水资源是地下水,并且地下水占了全球饮用水量的很大一部分。
全世界50%的人口依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洗澡、工业生产和其它应用的水源。
地下水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导致。
例如,降雨会被地面吸收并转变成地下水储存。
河流、小溪和湖泊的径流也影响地下水。
地下水的蓄水量还会因雪融和冰川融化而增加,并且有季节性变化,如春季多雨导致地下水量增加,秋季少雨使地下水量降低等。
当一种地下水可以作为人类持续性水源供应时,就被称为含水层(或蓄水层)。
许多人尝试寻找持续性含水层,因为这种地下水的水质比较好。
含水层的污染风险较小,是安全的饮用水。
但在非含水层,水会被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粪便和其它物质污染,因此不是理想的饮用水。
获取地下水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是水井。
水井要钻到地下水中,通过加压让水升到表面,方便人们使用。
还可以像过去一样,将水桶放入井中提水。
另一个办法是通过泉涌获得地下水,这是周期性带有气泡的地下淡水。
在古代,定居点往往建在泉水旁边,这样能节省打井的费用。
有时候,水资源会枯竭。
这种情况发生在蓄水层耗尽,不能提供水时。
井钻的更深一些有时能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泉水或井水有可能在含水层恢复后重新填满。
在很多地方,废弃的井被视为一种安全隐患,因为缺乏维护会导致人和动物掉落未覆盖的井内。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
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两种。
含水层底板埋深小于50米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底板埋深大于150米的地下水为深层地下水按地下水的水力特征,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
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一)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1.包气带水类型划分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2.饱水带水潜水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二)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1.孔隙水2.裂隙水3.岩溶水将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组合在一起,便可得到组合类型,如孔隙潜水、承压裂隙水等等。
(一)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包括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汽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上层滞水。
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与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相比较,包气带水具有如下特征:一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致使包气带水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
二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一般规律是愈近表层,含水率的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三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因为颗粒组成不同,使得岩土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度发生差异,从而导致了含水量的不同。
赋存在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