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南京大学)01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148
南京大学自测题汇总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自测题一、选择题1、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 、 pB 、VC 、T 、UD 、T 、p2、有一真空绝热瓶子,通过阀门和大气相隔。
当阀门打开时,大气(视为理想气体)进入瓶,此时瓶气体的温度将()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3、公式?H =Q p 适用于下列过程中的A 、理想气体从1013.25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101.325kPa 膨胀;B 、273K 、101.325kPa 下冰融化成水;C 、298K 、101.325kPa 下电解CuSO 4水溶液;D 、气体从状态I 等温可逆变化到状态II4、可逆机的效率为η,冷冻机的冷冻系数为β,则η和β的数值满足A 、11<<βη,;B 、11≤≤βη,;C 、11><βη, ;D 、βη,1<可以小于、等于、大于1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有可能发生的过程是()1、对外作功且放出热量;2、恒容绝热升温、无非膨胀功;3、恒压绝热膨胀4、恒温绝热膨胀A 、1、4B 、2、3C 、3、4D 、1、26、实际气体经节流膨胀后,()A 、Q <0, ?H =0, ?p <0B 、Q =0, ?H =0, ?T <0C 、Q =0, ?H <0, ?p <0D 、Q =0, ?H =0, ?p <07、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bp RT pV +=m (b 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向真空绝热膨胀后的温度A 、不变B 、上升C 、下降D 、不确定8、根据定义;等压膨胀系数p T V V a ??? ????=1,等容压力系数VT p p ??? ????=1β,等温压缩系数κβακ,,,p V VT-=1三者间的关系为 A 、κβα?=?p B 、1=??κβα C 、p /βκα=?D 、κβα??=p9、氏气体经Joule 实验后(绝热真空膨胀)气体的温度将()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10、有一容器四壁导热,上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在该容器中同时放入锌粒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后活塞将上移一定距离,以锌粒和盐酸为体系,则()A 、Q <0, W >0, ?H <0B 、Q =0, W =0, ?U >0C 、Q =0, W >0,?U <0D 、Q =0, Wi>0, ?U =0 11、1mol, 373k, O p 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达到373K 、O p 下的水汽:(1)等温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doc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摘要: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之一,它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本文将对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定义、数学表达式、应用以及在物理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物理化学;系统;状态函数一、引言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是理解和分析热力学过程的关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 \Delta U = Q - W ]其中,( \Delta U )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 Q ) 是系统吸收的热量,( W ) 是系统对外做的功。
四、系统与状态函数在热力学中,系统是指我们研究的对象,它可以是封闭的或开放的。
状态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体积等,它们只与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在等体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系统对外不做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简化为 ( \Delta U = Q )。
理想气体的等压过程在等压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系统对外做膨胀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 \Delta U = Q + W )。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发生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简化为 ( 0 = Q - W )。
六、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转换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适用于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还适用于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化学能等。
七、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计算反应热,即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H 2O (l ,1 mol ,-5℃ ,θp )(s ,1 mol ,-5℃,θp )↓△H 2 ↑△H 4H 2O (l ,1 mol , 0℃,θp ) O (s ,1 mol ,0℃,θp )∴ △H 1=△H 2+△H 3+△H 4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
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393.51 kJ·mol -1,计算CH 3OH(l)的θ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1,计算CH 3OH(g) 的θ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23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m c U ∆=-119.50 kJ/(5.27/32)mol =-725.62 kJ·mol -1Q p =θm c H ∆=θm c U ∆+∑RT v)g (B= (-725.62-0.5×8.3145×298.15×10-3)kJ·.mol -1 =-726.86 kJ·mol-1(2) θm c H ∆=θm f H ∆(CO 2) + 2θm f H ∆(H 2O )-θm f H ∆ [CH 3OH(l)] θm f H ∆[CH 3OH (l)] =θm f H ∆ (CO 2) + 2θm f H ∆ (H 2O )-θm c H ∆= [-393.51+2×(-285.83)-(-726.86) ] kJ·mol -1=-238.31 kJ·mol -1(3) CH 3OH (l) →CH 3OH (g) ,θm vap ΔH= 35.27 kJ·.mol -1θm f H ∆[CH 3OH (g)] =θm f H ∆[CH 3OH (l)] +θmv ap H ∆= (-38.31+35.27)kJ·.mol-1=-203.04 kJ·mol -1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例1. 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G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热力学的方法、建立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的概念,并了解状态函数的性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理想气体在各种过程中、∆Η、Q 与W 的计算。
U ∆教学要求:1. 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 明确热、功与热力学能三者的区别与联系3. 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4. 充分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数学性质5. 明确焓的定义,它和热力学能一样都是状态函数6. 熟练掌握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与绝热过程中△U、△H、Q与W 的计算7. 掌握计算热效应的方法,熟悉掌握盖斯定律和基尔戈夫定律教学重点和难点: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过程△U、△H、Q与W 的计算,绝热过程、可逆过程与最大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1 热力学概论一、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主要内容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都是上一世纪建立起来的,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有着牢固的实验基础。
本世纪初又建立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2. 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原理来研究化学过程及与化学有关的物理过程就形成了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1)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化学变化的热效应问题。
(2)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化学及物理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_^---(3)热力学第三定律-----利用热力学的数据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1. 特点(1) 适用于大量质点构成的宏观体系,不适用于分子的个别行为。
(2)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只知道始终态即可。
2. 局限性:(1)只考虑平衡问题,只计算变化前后总账,无需知道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
即只能对现象之间联系作宏观了解,不能作微观说明。
结果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只能告诉我们在某种条件下,变化能否发生,进行的程度如何,而不能说明所需的时间、经过的历程、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H 2O (l ,1 mol ,-5℃ ,θp)2O(s ,1 mol ,-5℃,θp ) ↓△H 2 ↑△H 4H 2O (l,1 mol , 0℃,θp 2O (s ,1 mol ,0℃,θp ) ∴ △H 1=△H 2+△H 3+△H 4例题3 在 298。
15K 时,使 5。
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
50kJ 的热量。
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m c H ∆.(2) 已知298.15K 时 H 2O (l) 和CO 2(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1、-393.51 kJ·mol-1,计算CH 3OH(l)的θ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
27kJ·mol -1,计算CH 3OH (g) 的θ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 (l ) +23O 2(g) → CO 2(g ) + 2H 2O(l ) Q V =θm c U ∆=-119.50 kJ/(5。
27/32)mol =-725.62 kJ·mol -1Q p =θm c H ∆=θm c U ∆+∑RT v)g (B= (-725。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返回上一页1. 如果一个体重为70kg的人能将40g巧克力的燃烧热(628 kJ) 完全转变为垂直位移所要作的功,那么这点热量可支持他爬多少高度?2. 在291K和下,1 mol Zn(s)溶于足量稀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并放热152 。
Zn和盐酸为体系,求该反应所作的功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kJ若以3.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V1胀大到10V1,对外作了41.85 kJ的功,体系的起始压力为202.65 kPa。
(1)求V1。
(2)若气体的量为2 mol ,试求体系的温度。
4.在及423K时,将1 mol NH3等温压缩到体积等于10 dm3, 求最少需作多少功?(1)假定是理想气体。
(2)假定服从于范德华方程式。
已知范氏常数a=0.417 Pa·m6·mol-2, b=3.71×m3/mol.5.已知在373K和时,1 kg H2O(l)的体积为1.043 dm3,1 kg水气的体积为。
1 mol H2O(l),在373 K和外压为时1677 dm3,水的=40.63 kJ/mol 当完全蒸发成水蒸气时,求(1)蒸发过程中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
(2)假定液态水的体积忽略而不计,试求蒸发过程中的功,并计算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
(3)假定把蒸汽看作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求体系所作的功。
(4)求(1)中变化的和。
(5)解释何故蒸发热大于体系所作的功?6.在273.16K 和时,1 mol的冰熔化为水,计算过程中的功。
已知在该情况下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917 kg·m-3和1000 kg·m-3。
7.10mol的气体(设为理想气体),压力为1013.25 kPa,温度为300 K,分别求出等温时下列过程的功:(1)在空气中(压力为)体积胀大1 dm3。
(2)在空气中膨胀到气体压力也是。
(3)等温可逆膨胀至气体的压力为。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 )(A) p (B) V (C) T,U (D) T, p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 )(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无法判定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 (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 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 )(A) |W1|> |W2| Q1> Q2 (B)|W1|< |W2| Q1< Q2(C) |W1|= |W2| Q1= Q2 (D)|W1|> |W2| Q1< Q2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增加、减少不能确定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 较快 (B) 较慢 (C) 一样 (D) 不一定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
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9.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 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298 K, 105 Pa)可逆变化到(373 K, 104 Pa) 10.在100℃和25℃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 )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11.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A) 一条 (B) 二条 (C) 三条 (D) 三条以上12.某理想气体的γ =C p/C v=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 )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13.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14.当以5 mol H2气与4 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气。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A) 不变(B) 升高(C) 降低(D) 无法判定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 (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2) 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A) |W1|> |W2| Q1> Q2(B) |W1|< |W2| Q1< Q2(C) |W1|= |W2| Q1= Q2(D) |W1|> |W2| Q1< Q2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A) 降低(B) 增加(C) 不变(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
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9.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 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4 Pa) 10.在 100℃和 25℃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A) 100 % (B) 75 % (C) 25 % (D) 20 %11.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A) 一条(B) 二条(C) 三条(D) 三条以上12.某理想气体的γ =C p/C 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A) 单原子分子气体(B) 双原子分子气体(C) 三原子分子气体(D) 四原子分子气体13.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14.当以5 mol H2气与4 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气。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提要1、热力学热力学(thermodynamics)是研究热、功、能相互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效应、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现象领域内所具有的特殊形式,阐明了内能、热、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定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关于低温现象的定律。
2、体系与环境体系(system)是指将一部分物质从其余的物质之中划分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环境(surroundings)是指体系之外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不同,体系可以分为三种:(1)隔离体系是指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的交换,也无能量的传递,又称孤立体系。
(2)敞开体系是指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传递,又称开放体系。
(3)封闭体系是指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的传递。
3、体系的性质体系的性质分为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两类。
广度性质是指数值的大小与体系中所含物质的量成正比的体系性质,如体积、质量、热容、内能、吉布斯能、熵等。
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是指仅取决于体系的特征而与体系所含物质的量无关的体系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粘度等。
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
体系的某一广度性质除以另一广度性质得一强度性质,体系的某一广度性质乘以另一强度性质得一广度性质。
4、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态同时存在下列平衡:(1)热平衡:体系中温度处处相等。
(2)力学平衡:体系各部分之间及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
(3)相平衡:体系中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4)化学平衡: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
5、状态函数(state function )状态函数是指由体系的状态所确定的体系的各种热力学性质。
它具有下列特性:(1)状态函数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与体系到达此状态前的历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