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4期.杨宏飞.[2].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中国特殊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张冲.孟万金.[3].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对比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邓林园.马博辉.伍明明.王工斌.[4].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0期.杨玲.龚良运.[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1期.周琰.[6].希望理论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9期.景小涛.[7].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2年11期.杨蕾.边保旗.樊富珉.[8].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年5期.严秀英.崔美玉.[9].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情况及胜任特征比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期.张爱莲.黄希庭.[10].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5期.郭德凤.何晓萍.石秀莉.二、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7作者:肖旻婵.比较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基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茜.思想政治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3].武陵山片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作者:黄凯.心理健康教育中南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张汉强.教育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5].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作者:石亚萍.心理健康教育中南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廖全明.基础心理学西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7].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作者:王娜.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我国部分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作者:陈虹.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2007(学位年度)[9].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于立杰.比较教育河北大学2010(学位年度)[10].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现状访谈研究.作者:郑刚.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ldhoodObesity:AReviewofIncreasedRiskforPhysicalandPsycholog icalComorbidities.Pulgarón,E.R.《Clinicaltherapeutics》,被SCI收录SCI.20131[2]Health,economic,psychologicalandsocialimpactofeducatingcarerso fpatientswithadvancedpulmonarydisease(protocol).. SladekRMJonesTPhillipsPALuszczMRowettDEckermannSWoodmanRJFrithP 《Contemporaryclinicaltrials》,被SCI收录SCI.20115[3]EffectsofodorsonbehaviorsofcaptiveAmurleopardsPantherapardusor ientalis.Yu,ShuangyingJiang,ZhigangZhu,HuiLi,ChunwangZhang,EnquanZhang,JinguoH arrington,Carin《CurrentZoology》,被SCI收录SCI.20091[4]EffectsofodorsonbehaviorsofcaptiveAmurleopardsPantherapardusor ientalis.Yu,ShuangyingJiang,ZhigangZhu,HuiLi,ChunwangZhang,EnquanZhang,JinguoH arrington,Carin《CurrentZoology》,被SCI收录SCI.20091[5]Preliminaryinvestigationintosubjectivewellbeing,mentalhealth,r esilience,andspinalcordinjury.Migliorini,C.Callaway,L.New,P.《Thejournalofspinalcord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136[6]Canhighpsychologicaljobdemands,lowdecisionlatitude,andhighjobs trainpredictdisabilitypensions?A12yearfollowupofmiddleagedSwedishwork ers.Canivet,C.Choi,B.Karasek,R.Moghaddassi,M.StalandNyman,C.?stergren,P.O ..《Internationalarchivesofoccupationalandenvironmentalhealth:Internati onalesArchivfurArbeitsundUmweltmedizin》,被SCI收录SCI.20133[7]Theroleofpsychologistsandthepsychologicalprofessioninhealthpro motionandaddictionprevention.LjiljanaPacicTurkGordanBoskovic《Journalofpublichealth》,被SCI收录SCI.2011Suppl.1[8]Patientselectionforspinalcordstimulators:Mentalhealthperspecti vetopicalcollectiononNeuromodulation.Stephens,K.A.Ward,A.《Currentpainandheadachereports.》,20143/4[9]Thecontentanddelivery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forperinatald epressionbynonspecialisthealthworkersinlowandmiddleincomecountries:As ystematicreview.Chowdhary,N.Sikander,S.Atif,N.Singh,N.Ahmad,I.Fuhr,D.C.Rahman,A.Patel ,V.《Bestpractice&research:Clinicalobstetrics&gynaecology》,被SCI收录SCI.20141[10]Whathastrustinthehealthcaresystemgottodowithpsychologicaldist ress?AnalysesfromthenationalSwedishsurveyofpublichealth. JOHANNAAHNQUISTSARAHP.WAMALAMARTINLlNDSTROM 《InternationalJournalforQualityinHealthCare》,被SCI收录SCI.20104四、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规范的现状和局限性.金鑫,2012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2]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条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徐志芳,2008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唐梦瑶.姚本先,2012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4]京沪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比较研究.郭喜青,2014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5]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孟佳,2010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6]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吴素梅.柴佩星,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7]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白玉萍,2010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8]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王瑞,2013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六届(2013)学术年会[9]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策初探.贾新超.高兵,2014国际教师教育协会第三届双年会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1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压力源研究.玉丁婕.秦素琼,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版;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版;8、(美)Robert J. Sternberg 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美)John B. Best 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15、[美]罗伯特• 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7、[美]J . M.索里和•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4、[美]莫里斯• 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
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及对策。
ﻫ《中国健康教育》。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4年7期。
李家强.(精华)[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构成.ﻫ《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期。
徐宪斌.[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缺失与提升.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16期.刘明珠.陆桂芝.(精华)[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基础教育研究》。
2011年14期.陈京山.[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陈京山.[6]。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中小学教师为个案.ﻫ《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
郭成.冉红琼.(精华)[7].中小学教师二维心理健康测量系统编制与筛查.《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刘翔平.冉俐雯.王硕.曹新美。
曾祥龙.于是.(精华)[8]。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ﻫ《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
高明书.(精华)[9].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思考.ﻫ《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4年10期。
任国强。
[10].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5期。
严海辉.(精华)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刘金明。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精华)[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李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鲍翠香.[2].敞开心扉面对未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年2期.吴建英.[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3期.焦佳丽.[4].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3期.刘彦军.[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金色年华(下)》.2013年5期.朱英玲.[6].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年6期.付金凤.[7].元情绪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9期.许远理.[8].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雪莲》.2015年26期.强泽平.[9].浅析教师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现代交际》.2015年8期.丁洋.[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方法分析.《科学导报》.2016年9期.佟美琳.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工介入.被引次数:4作者:赵振华.社会工程华中农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2].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被引次数:2作者:贺建平.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引次数:18作者:陈映兰.学科教学论(地理)湖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4].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友谊质量的关系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被引次数:2作者:高婕妤.心理健康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作者:张茜.教育经济与管理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6].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邹炳泉.教育学原理山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7].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践研究——以兴泾回中七年级为例.作者:宋玉敏.教育学宁夏大学2012(学位年度)[8].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的意义探析.被引次数:6作者:赵炜.学科教学·思政山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曹民杰.教育管理河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以金昌市八冶一中为例.作者:李朝奎.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西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ssistingcouplestodevelophealthyrelationships:effectsofcouples relationshipeducationoncortisol.. DitzenBHahlwegKFehmWolfsdorfGBaucomD《Psychoneuroendocrinology:AnInternationalJournal》,被SCI收录SCI.20115[2]Empiricalresearchaboutpsychodramaofthepsychologicalhealthyeduc ationinthewesternordinarymiddleschools.ZhouJing2011[3]Copingwithcancer:aWebbasededucationalprogramforearlyandmiddlea dolescents..O'ConnerVonS《Journalofpediatriconcologynursing:officialjournaloftheAssociationof PediatricOncologyNurses》,被SCI收录SCI.20094[4]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achingin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o fcollegestudents.BOJIANZhuYANGSHAOQingLIUZHIGuo2011[5]StudyonLifeStyleandPsychologic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 XinliWangYueYuXiaopengChi2013[6]Towardhealthyagingthroughempoweringselfcareduringtheclimacteri cstage.Doubova,S.V.InfanteCasta?eda,C.MartinezVega,I.PérezCuevas,R.《Climacteric》,被SCI收录SCI.20126[7]Towardhealthyagingthroughempoweringselfcareduringtheclimacteri cstage.Doubova,S.V.InfanteCa sta?eda,C.MartinezVega,I.PérezCuevas,R.《Climacteric:the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被SCI收录SCI.20126[8]Longtermadjustmentinburnvictims:amatchedcontrolstudy.. AltierNMalenfantAForgetRChoiniereM《Psychological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024[9]DevelopmentofThatHealthRelatedFitnessManagementSystemforCivilS ervantsThatBasedonWeb. BinWangShiLuoSanmingLiuTianyouJiangMinWu《AdvancedScienceLetters》,被SCI收录SCI.20136[10]PathwaysfromparentalAIDStochildpsychological,educationalandse xualrisk:Developinganempiricallybasedinteractivetheoreticalmodel. Cluver,L.Orkin,M.Boyes,M.E.Sherr,L.Makasi,D.Nikelo,J.《Socialscienceandmedicine》,2013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余文梅.袁建.阿丽娅.刘建恒.李旭春.彭丽萍.吕波,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于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李景忠,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罗威,2005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与意外伤害防制学术研讨会[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陈建国,2008第十七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5]构建心理安全防线,促进学校安全.王中意,20112011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扩展中学图书馆服务功能.梁玉贵,20102010年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7]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曾芳.公彦国,2013第六届(2013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8]抓好“三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褚杰,20112011“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暨全国基础教育协作体交流会[9]做一个懂得爱、传递爱且具有幸福感的人.王标,2012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10]闽台初中一年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比较.管纪惠.郑惠美.欧光忠.洪源浩.卞坚强.陈锦辉.陈友兰.刘晓婷,20082008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教育⼼理学论⽂2000字 作为教师,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教育对象,把⾃⼰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于教学实践中。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教育⼼理学2000字论⽂,希望⼤家喜欢! 教育⼼理学论⽂2000字篇⼀ 《浅谈教育⼼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 摘要:学⽣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教育⼼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信⼼,顺应⼼理过程规律,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理学;教学;应⽤ 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反之,⼀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的⾓度⼊⼿发掘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
在近⼏年的从教⽣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理学知识。
因为对于初中⽼师来讲,要抓住学⽣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的⼼理,了解学⽣⼼⾥动态,才能抓住学⽣,也就能掌握学⽣的⼀切,从⽽驾驭学⽣就会得⼼应⼿,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个关键环节。
⼀、建⽴融洽的师⽣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论是成年⼈还是未成年⼈,⼈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现代⼼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体验到⾃我满⾜,引起⼼理愉悦进⽽调节⾃⼰的⾏为有显著作⽤。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作也许会事半功倍。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经济社会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范会勇.李漠川.[2].乌鲁木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能力调查.《中国公共卫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8期.李富业.刘继文.刘斌.连玉龙.[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构建.《心理发展与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4期.郑红渠.张庆林.[5].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陶李刚.[6].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国教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9期.魏青.桂世权.[7].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7期.刘恩允.[8].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3期.杨建华.边玉芳.蒋芸.[10].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中国学校卫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4期.廖全明.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李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被引次数:5作者:张艳丽.教育学原理河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徐群.教育管理南京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4].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现状访谈研究.作者:郑刚.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5].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桂祈蓉.教育管理南京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6].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刘金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7].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蔡雅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8].渠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维护建议.作者:张娅琴.教育管理四川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9].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被引次数:2作者:郑红渠.基础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5(学位年度)[10]基于学校管理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研究.作者:黄静梅.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压力源研究.玉丁婕.秦素琼,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2]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周丽.蒙华庆.罗庆华.邱海棠.杜莲,2007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13届学术年会暨重庆市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第2届学术年会[9]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韦磐石.张军.赵燕.张翔,2011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主要参考文献(一)书目1.(奥)弗兰克著.赵可式等译.活出意义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德)K.F.Pawlik,(美)M.R.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著.张芸等译.身心疾患治疗手册:跨文化、跨学科的积极心理疗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美)B.E.Gilliland,R.K.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D·P·萨库索,M·R·卡普兰.黄蘅玉等译.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6.(美)F.D.Wolinsky著,孙枚虹译.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美)G·德沃金,R·G弗雷,S·博克著.翟晓梅等译.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赞成和反对的论证.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8.(美)H·P怡范特,蔡勇美,刘宗秀等.医学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9.(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美)Phillip L.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美)R.C.Carson,J.N.Butcher著.游恒山译.变态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12.(美)大卫·比罗著,韩红军译.一个医生的患病日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3.(美)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等译.医学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4.(英)悉尼·布洛克等著.刘平等译.心理治疗讲座.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1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车文博主编.心理治疗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9.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陈丽云,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理论与应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6-25122.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6.范杉,吴基良,余英宏.医学统计与科研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2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龚耀先主编.心理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龚幼龙主编.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郭念峰.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3.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5.何敏贤,李怀敏,吴兆文.华人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6.黄光国.中国人的权利游戏,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38.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39.金志成,何艳茹等.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0.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理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41.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2.乐国安主编.应用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3.乐国安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4.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0-3145.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6.李耀庭,乐国安等.心理养生之道——健康心理学漫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47.李银和.性文化研究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8.梁宝勇,王栋主编.医学心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梁宝勇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0.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51.梁宝勇主编.医学心理学导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5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198853.刘达临,吴敏伦主编.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上海: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56.潘绥铭,(美)白威廉,等.当代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7.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8.钱铭怡主编.心理治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63.邵郊.生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5.万崇华.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6.汪新建.认知—行为治疗范式.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67.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8.王登峰,侯玉波主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9.王登峰.临床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1.王仁安.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对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3.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74.许淑莲.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75.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7.杨德森主编.中国人的心理解读.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杨国枢,黄光国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17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0.杨国枢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台北: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81.杨克立,杨青.临床医学心理学概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82.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8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6.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87.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88.曾文星主编.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90.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3.张开宁主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4.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9.郑日昌.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0.中国心理学会编.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1.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等编.2004年医学心理等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4,4(内部资料)10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周谦.心理科学方法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二)期刊杂志106.(美)马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8,2:39-40 107.(英)E.H.Winslow著.吴利群等译.怎样编写病人易懂的教育资料.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3-164112.Phillips著.赵靖平译.西方量表译本的评价和修订.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7,4(2):135-136113.蔡光蓉,乔宜,李佩文.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181115.陈和年,胡孟璇,洪明晃等.生存质量测量的代理者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5):272117.陈虹,姜潮,李艳红等.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作用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1):91-91123.程俊玲.关于社会支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8,1:60-61 124.迟松,林文娟.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的初步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8-770,767127.方积乾,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肿瘤,2001,10(2):71 129.冯洁枝,吴燕萍,梁祖兰.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障碍.山西护理杂志,1998,12(6):250-252132.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4,2:35-37135.韩骢.心理卫生研究报告中的几个统计学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88-190137.何志晶,汤盛钦.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准备.心理科学,1995,5:303-305 140.洪明晃.一个肿瘤科医生对生存质量的认识.中国肿瘤,2001,10(2):68 141.侯铁军.生存质量与疾病预后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2):67-70142.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61144.黄雪薇,王秀丽,张瑛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应否与如何告知癌症诊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65-267,270145.黄雪薇,张瑛,王秀丽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亲属、医护人员观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57-759152.姜宝法,刘春晓,崔永春等.EORTC QLQ-C30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31-32,36153.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158.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见: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88-100159.李桢,张红梅,张红亚.围手术期癌症病人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47-148160.梁宝勇,杜桂芝,刘畅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Ⅱ心理准备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44-147 161.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Ⅰ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其时间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80 162.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Ⅲ心理准备对病人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4):204-206 163.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164.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00-203165.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9166.梁宝勇.心理应激与应激的一体化概念.医学与哲学,1986,8:53-54167.梁宝勇.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及其统计学评估方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50-53168.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心理学报,2002,34(6):644 171.刘艳,林文娟,刘新帆等.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心理学报,2001,33(5):437-441172.刘艳,林文娟.肿瘤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2(1):21-22174.吕倩,林文娟等.心理社会因素和人类免疫功能.心理学动态,2000,8(2):67-73181.孟欣,田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2):49-53183.南克俊,魏永长,周芙玲等.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4):149-152184.丘文彬.社会支持因应效果的回顾与展望.人文与社会科学(台湾),2001,11(4):311-312186.石林.控制感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8-211 188.史明丽编译.癌症领域中生存质量的定义、目的及测量方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2):68-73190.孙新兰.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心理学动态,1998,2:11-15197.万崇华.生命质量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商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67198.汪向东等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6,127-127201.王建平,陈海勇,苏文亮等.简式简明心境问卷在癌症病人应用中的信、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04-407202.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203.王建平,崔俊南,陈仲庚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24204.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心理学报,2000,32(1):110-114205.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临床量表评定.心理学动态,2000,4:35206.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等.应对策略在癌症心理干预中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1-4207.王建平,林文娟,孙宏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2002,34(2):200-204208.王建平,林文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98-300211.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2:151-152 212.吴小桃,刘旭峰.社会支持的本质及其测定.中国社会医学,1995,3:7217.阎克乐,张月娟,张文彩等.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科学,1997,4:357-358 219.杨国枢.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1997,8:75-80220.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13-14222.余安邦,薛丽仙.关系、家与成就:亲人死亡的情蕴现象之诠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五期224.俞磊.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心理科学,1994,3:169-174230.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35-3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管相忠.[2].同辈咨询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0期.崔美玉.刘惠善.[3].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9期.朴婷姬.刘惠善.[4].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赵鑫.[5].关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潘福勤.[6].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打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航母”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俞国良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10期.何妍.丁尧.[7].论高校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3期.古吉慧.[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王萍.[9].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现状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7期.何元庆.王永辉.郝代伟.高伟.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比较研究.作者:秦青.比较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2].基于工作分析的岗位职责分析与专业认同研究——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例.作者:郭家兴.心理健康教育西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于立杰.比较教育河北大学2010(学位年度)[4].南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次数:1 作者:康志文.教育管理南昌大学2013(学位年度)[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姚光勇.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6].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禹瑛.比较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实践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娟.心理健康教育南昌大学2014(学位年度)[8].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金晓婧.教育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9].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作者:石亚萍.心理健康教育中南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7作者:肖旻婵.比较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依托高校资源育心育人高校心理教育专业学生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冉绍勇,2012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2]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吴素梅.柴佩星,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3]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王瑞,2013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六届(2013)学术年会[4]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白玉萍,2010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5]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审视.李小红,2014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6]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孟佳,2010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7]西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程俊玲.邓从真,2008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首届(2008)学术年会[8]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的一些思考.卢强,2008北京教育学院55周年院庆大会暨专业化校长与教师培训示范性基地建设研究论坛[9]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侯玮.马晓晶.张日昇,2012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10]京沪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比较研究.郭喜青,2014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 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26、施良方著:《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27、[日]山内光哉编著、李蔚等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28、(日)大桥正夫编,钟启泉译:《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9、钱蘋著:《教育心理学》,台湾文风出版社,1980。
30、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1、冯忠良编著:《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l。
32、张德磅著:《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33、张春兴、扬国枢著:《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34、[美]布鲁纳著,邵瑞珍等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5、[瑞士]让·皮亚杰著,付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杜,1982。
36、林崇德、候山潜著:《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37、[日]冈林桂生等编著,何宗传译:《教育原理和心理》,辽宁教科所,1979。
38、陈之贵等著:《教育心理学课堂应用例话》,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39、[美]克劳著,兵介仕译:《如何有效学习》,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7。
40、[苏]多布雷宁主编:《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北京师范大学,1956。
41、林崇德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3。
42、徐胜三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93。
43、(日)长岛贞夫主编,简茂发等译:《儿童赏罚心理学》,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78。
44、黎帼华著:《教导儿童新法》,台湾新雅文化事业公司,1981。
45、[苏]尼.德.列维托夫署:《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46、[苏]M.B.加麦佐等主编,李世钦等译:《年龄与教育心理学》,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
47、王鉴清著:《智力·人才与教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48、[英]戈登·克罗斯著,李维等译:《学习心理学》,贵州人民出版杜,1984。
49、王文科著:《课程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50、杨鸿昌著:《教学心理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1、沈坚、李山川编著:《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杜,1988。
52、(苏)达尼洛夫、叶希波夫编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3、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4、叶一舵编:《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55、李树珍著:《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光明日报出版杜,1987。
56、[美]D.埃尔金德著,刘光年译:《儿童发展与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
57、任顺之著:《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教育科学出版杜,1990。
58、章泽渊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9、徐胜三著:《教育心理学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60、[美]班尼等著,邵瑞珍等译:《教育社会心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61、林崇德、杜中伦著:《小学儿童心理与教育》,天津人民出版杜,1983。
62、(日)高木重朗著,林怀秋译:《记忆术》,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
63、[美]R.L.克拉茨基著,彭克里译:《记忆与意识》,科学出版杜,198l
64、燕国材著:《记忆与学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65、(瑞士)让.皮亚杰著,付统先译:《儿童的语言与思维》,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66、[瑞士]让.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
67、[美]C,W.莫里斯著,定扬译:《开放的自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8、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86。
69、乐国安著:《论现代认知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0、[美]布鲁姆著:《教育目标分类·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1、[美]D.P.奥苏贝尔著:《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华东师大教育系,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