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低碳城市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低碳城市规划

摘要: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低碳生态技术的应用、相关政策的引导等方面的探讨,从而实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在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水资源,节约利用,低碳,城市规划,

1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发生了整体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民主不断进步。虽然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但是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条件下,社会自然资源供给总量,尤其是水资源,已经出现瓶颈效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中国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量的6%,但是中国的人均淡水拥有量却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4。不仅如此,中国的淡水消费量是非常惊人的,总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高达13%,单位GDP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十几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从城市规划设计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明确并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利用,用以指导和保证低碳型城市的发展建设。

2水资源节约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目前我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工业与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江河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匮乏正在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一大障碍。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复杂,既有自然、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也有长期对水资源使用和利用不当的原因。去年的西南地区大旱和今年南方五省再次出现的大旱就是各种因素的集合。近年来全球气候和地震灾害频繁与天体活动周期有关,异常和波动性大是主要特征。这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自然状况。但是近两年的旱灾也暴露出南方许多地区水利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不当、自然植被不足

和被破坏等人为因素。

当低碳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水也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必须将珍惜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作为我们的义务,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先行,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做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短期规划,至今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将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可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1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流域范围内,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水资源能够满足人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需求的最大支撑能力,单位为人口数量。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将水资源系统与区域宏观经济系统作为一个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内全面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目标间的动态联系,供水、需水间的动态联系,以及投资于效益间的动态联系等。

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和区域生态不受害的情况下,水体所能承受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水环境承载力的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流域的环境特点和自净能力,依据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本地区污水及主要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将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可以得出在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建设所必需的用水和确保地区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破坏的前提下,在城市供水和排水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从而保证城市发展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规划目标的制定

确定目标是规划开展的第一步,规划目标是之后的规划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所要达到的结果。在满足国家相关规划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城市现状单位GDP 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人均综合用水量等用水指标和规划内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地理条件、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当前我国用水效率的先进水平设定规划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其中包括污水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目标、雨水利用目标等。

3.3 低碳生态技术的应用

3.3.1 水资源利用技术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即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以低碳生态为原则,系统整合自来水、再生水、雨水等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以外的水资源,进行收集与再利用。

(1)再生水利用技术

污水再生利用既可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可减轻水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城市规划宜根据城市污水来源与规模,尽可能按照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原则合理采用相应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和输配技术,建立与城市水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管网系统和集中处理厂出水、单体建筑中水、居民小区中水相结合的再生水利用体系。

(2)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利用不仅是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还可以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活小区,推广城市绿地草坪滞蓄直接利用技术,雨水直接用于绿地草坪浇灌;缺水地区推广道路集雨直接利用技术,道路集雨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干旱地区城市因地制宜采用微型水利工程技术,对强度小但面积广泛分布的雨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房屋屋顶雨水收集技术等。

3.3.2 水污染防治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

(1)人工湿地污染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除了作为低浓度水污染治理的一种有效技术,更是保护水源水体最安全节能的途径之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将湿地与景观旅游、用水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通过湿地进行水的净化使水变清变美,而且可以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