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格式:pdf
- 大小:210.5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与训练。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察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生物实验的观察目的,掌握生物实验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效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观察能力能力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标准也随之提高。
生物学课程标准之一就是提高初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作为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初中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材改革过程中,非常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研究和演示等实验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是初中学生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知识、发现实验问题的基础,所以生物家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前提是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兴趣,通过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
初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文依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明确观察目的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室初中学生对生物的一种感性认识,其主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配合,在学生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
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并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在生物实验观察过程中,学生应该提出问题,并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力。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1、层次观察法。
层次观察法就是教师依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层次性观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摘要】生物是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动手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观察能力是初中时期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升生活能力的一项基本素养,初中生物也以其学科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有着极大的积极效用。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近些年来的学习心得入手,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等角度谈一下我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点思考。
旨在为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观察能力培养策略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首先,学生观察能力对于生物科目的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是一项研究生命的科学,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大约200万种生物,而各种生物之间又有相似,也有不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只有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学生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生物是一项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科学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各项习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只有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保证探究的科学性以及客观性。
另外,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一项学科,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学科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理念。
生物学科作为一项实验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更好的个人素质。
二、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或者学生能力的不足,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教学经验,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观察能力摘要:生物实验能力包括有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等,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诸项能力培养的基础前提,直接关系着生物实验活动开展成效。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观察能力生物是一门探究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而观察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掌握知识,确保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对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生物素质大有裨益。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升学大棒指挥下,老师过于重视对学生应试技巧、考试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形同虚设,更不用说借助于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当确立观察能力目标、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观察态度等,多创并举,以此促进学生生物实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确立观察能力目标作为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通过感官进行视觉思维的一种感性认识。
而观察的时候必须有目的的完成某一种任务而完成,所以要确立好问题,针对问题而寻求某一种答案,从而得到观察事物的内在东西。
比如,我们用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当学生看到耀眼的强光四射的时候异常兴奋,但是最后的生成的物质则忽视。
因没有观察到黑色的物质,就很难说出这个实验的现象。
所以,我们每当做实验的时候都要让学生明确目的,要观察什么。
为此,可以就此实验制定以下的目标:都用什么仪器,怎么来检查其气密性,如何放入混合物,怎么进行气体生成,怎么解除仪器,生成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和溶解度等等。
当有了这些目标后,自然在实验中就可以进行观察并获得认知,也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摘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具备浓厚的观察兴趣,明确的观察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生物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方法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能力。
在初中生物38个学生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学生实验的73.7%,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过程中。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科学、有序的观察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我们可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有趣的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展示生物知识中奇异现象、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在介绍种子的萌发时,课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玉米(或大豆)种子发芽,是先出芽,还是先出根?二、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
在观察时,观察者必须预先确定观察目的或任务,拟定计划,然后进行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观察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观察前老师也应强调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观察时一定要调好光圈,光线的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的观察活动有目标有方向。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策略作者:肖玲丽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6期首先,学生观察能力对于生物科目的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是一项研究生命的科学,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大约200万种生物,而各种生物之间又有相似,也有不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只有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学生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生物是一项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科学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各项习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只有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保证探究的科学性以及客观性。
另外,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一项学科,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学科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理念。
生物学科作为一项实验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更好的个人素质。
二、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或者学生能力的不足,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教学经验,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学生由于刚接触生物科目,对于知识的学习目的、学习自主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目的不明确、不知从何下手的状况。
观察活动有着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是学生的观察精确度较差。
初中时期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整体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观察的精确度往往不足,比如在观察花的时候,他们对于花的结构分辨倒是清楚,但是对于雌蕊、雄蕊则分辨不清或者分辨错误,这就体现了其观察的精确度不足。
三、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鉴于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重要性以及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同时也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多方面的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答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创设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2. 强调实验设计:教导学生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变量控制等方面。
3. 注重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4. 鼓励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原理,进行讨论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
5. 提供实验案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案例,让他们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实验观察和推理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表时间:2018-09-18T15:02:51.30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作者:王拓平[导读]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中心中学王拓平
摘要:初中生物是我国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生物实验教学更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而在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在生物实验当中能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实施生物实验教学。
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满足新时期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观察能力;教学方式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目标,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施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开展实验教学,并在实验教学当中努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学生与初中生物这一门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实验学习为主要手段,在实验当中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观察、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本篇文章针对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步掌握初中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对相关的器械和实验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明确相关的实验规则,才能够保障实验学习过程顺利的开展。
比如生物实验的主要器械是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使用有很多讲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显微镜的知识、作用、结构、相关部位的名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学生对这些物件了解之后,让学生到实验室当中进行显微镜的实际操作。
比如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安全的取出显微镜,如左托右握;放置在桌面上的时候要靠向桌子的左边。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当中两只眼睛要一起睁开,切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还要注意焦距的调整。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有关设施的操作,比如切片的制作[1]。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实验基础操作的掌握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显微镜的作用而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从而为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在实验当中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科学的观察方法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意识,让学生有意识的在实验当中进行主动的观察,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当中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通过对整体架构的全面了解,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深入观察,将整体、部分以及发展过程等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事物。
比如在教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生物实验时。
首先教师要对种子萌发过后的整体环境进行一个观察,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整体环境进行观察。
然后再分别侧重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局部观察,比如水分的具体分量、土壤的松紧程度、光照的明暗条件等等。
通过学生对这些居住的观察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种子萌发的环境,并且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更能够从侧面局部来考虑总之,萌发的生长条件。
其次,对比观察法。
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全面和客观的知识,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法,只有通过同类事物之间的对比,才能够明确实验的最终目标和实验的正确性,所得出的答案才不至于是片面的。
比如在教学“观察人体细胞染色体的排序”这个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男性的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然后再对女性的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并且通过对这两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找出男女性在细胞染色体上的根本差别,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意识。
让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当中,要更加全面和完整的去认知,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2]。
最后反复观察。
反复观察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多次观察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确保整个实验的正确性。
反复观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实验精神。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事物的变化也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让学生进行反复观察,就是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最终的结果能够更加接近实际。
比如在“光对鼠妇的影响”这个研究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要反复的给鼠妇创造不同的光照环境,通过对比观察,研究出鼠妇对光的强度所呈现出的反应,并且对多组观察数据进行研究,记录其共性和个性,分析其中的必然和偶然,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再三观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严肃、严格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措施,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在实验教学当中,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从而逐渐增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爱华.实践出真知,致知而力行——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5(38):150.
[2]邬林春.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分析[J].时代教育,2013(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