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7
单元二自知悦己心无碍——自我意识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授课信息教学课件525心理测评APP 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活动安排活动导入:(2分钟)你猜你拍:1分钟用最快的速度拍手,能排多少下?学生分享:(2分钟)1.对自己潜能的预估是有限的,高估或者低估自己。
2.不够了解自己,期待能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完成自助体验手册:(5分钟)第二单元的“学之所向”及“学习前测”,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水平,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索。
1.思考:人为什么了解自己(1分钟)2.学生回答(2分钟)3.教师总结:认识自己的作用和意义。
(3分钟)4.自我意识的含义(2分钟)1.自我意识的内容(4分钟)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2.学生分享活动收获(4分钟)1.自我意识的形式(4分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2.视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分钟)3.学生分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体验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管理(3分钟)活动一:我眼中的我,全面的案例:帝王蛾的故事(3分钟)分析: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去成长,去飞翔!(2分钟)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5分钟)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阶埃里克森的自我阶段理论获得的相应品质的自我分析(3分钟)人生中的重要人物(5分钟)自我意识的偏差(10分钟)教师总结:(1)自我中心与从众心理(2)自负与自卑(3)独立感与逆反心理课程总结(1分钟)讲解学生课前做的色彩性格测试的各种颜色性格的特点、性格优势和劣势(8分钟)分析我自己(18分钟)1.早期成长经历的影响(1)案例一:不会画画的小男孩(2)案例二:习近平儿时故事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教、家风、亲子关系案例一:家庭对周恩来的影响3.生活事件的影响任务:(8分钟)结合自己的特点探寻能提高悦纳自我、提升自信习得性无助实验视频(3分钟)教师总结(2分钟)如何提升自信心最有效?(3科学提升自信心(20分钟)一、提升自信——认知觉醒1.全面的认识自我。
完成自助体验手册:活动四:我的优缺点清单2.深度悦纳自我案例分析:3.积极调控自我:树立目标二、提升自信——行为改变练习:让我们充满自信的五个动作。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一)自我意识决定心理健康水平(1)潜意识理论(2)人格三分论(本我,自我,超我)(3)性本能理论(4)早期经验论(5)释梦理论日本心理学家前田重治提出的从三种水平的自我看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2000年樊富珉等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
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容易诱发忧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不健康心理(二)自我意识影响人的成就水平导向激励作用自知能从自我实际出发,确定成才目标;自信能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迈向成功。
自我控制作用有效控制自我,能把握成功;易于情绪化、缺乏毅力,难以成功。
内省调节作用遇到问题进行反省,找到原因,并重新调整认识,积极行动。
即起到自我监督、自我教育作用,走向成功。
二、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弗洛伊德自我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罗杰斯自我的概念:现实的我、未来的我•心理学中重要的自我的概念•主观我(I)、客观我(Me)•理想我、现实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生理的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心理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的认识和体验•社会的自我•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渐发展的。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
•它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童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
而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自我形象得到良好建立,人就会生活有信心及动力,了解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进一步迈向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存在、身份、角色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面临的挑战。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方向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指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优点和缺点等。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和倾向,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对自己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正视和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我方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生活规划的认知。
通过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大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活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1. 学校角色: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家庭角色:家庭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自我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活动、家庭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个体努力:大学生个体也需要主动努力培养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如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心理辅导、参加社团活动等,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并逐渐形成独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三、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自信心:通过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和价值观,并且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
此外,自我意识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制定目标和规划未来。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呢?首先,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经验。
多参与社团、俱乐部、实习等活动,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要善于自我反思,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另外,大学生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从中寻求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
最后,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自己的激情所在,并将之作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除了个人的努力,学校和家庭也应该给予大学生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讲座,教导大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意识和自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家庭也应该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