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埃及
- 格式:docx
- 大小:499.67 KB
- 文档页数:18
第1、第2课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1. 古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 尼罗河畔是古埃及建国的地方B.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水源地C.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开凿的人工运河D.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2.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观察下图,指出图中河流定期泛滥孕育的文明以及它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是()A.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B. 古代印度、佛教C. 古代中国、青铜器D. 古埃及、金字塔3.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纪录片《千禧之旅》的主题曲。
如果游客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A. 中国B. 埃及C. 印度D. 伊拉克4. 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
图特摩斯三世获得此赞誉的原因是()A. 他的征服战争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B. 他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C. 他修建了第一座金字塔D. 他建立了古埃及的奴隶制国家5. 古埃及的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材料反映了()A. 古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B. 古埃及国王具有无上的权威C. 古埃及吏治的残酷D. 古埃及推行种姓制度6.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A. 海洋B. 河流C. 高山D. 沙漠7. 公元前18世纪,一位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他在位时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这不仅因为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成就,更因为他制定的法典是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
这位著名的国王是()A. 胡夫B. 商纣王C. 亚历山大D. 汉谟拉比8. 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
第2课古代埃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
(4)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能力与方法(1)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3)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
二、导入新课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
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三、新课传授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船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
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第2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埃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埃及形成统一的国家的时间和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方式。
知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理解其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
知道象形文字的来历和价值和失传的原因。
理解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分析地理环境,思考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方法。
进一步尝试通过网络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体验从中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乐趣。
初步知道历史学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历史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金字塔等历史遗迹,为古代埃及人民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所震惊。
从象形文字的失传,引发对文化适者生存现象的思考。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埃及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及其法老专制体制。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2、难点: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古代埃及人的来世信仰与金字塔、木乃伊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专制统治;1、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条件优越2、法老统治:(专制)绝对权威;众权于一身;自奉为神;意志即法律;(集权)天下皆为王土;控制所有军队;任免所有官吏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用途:法老陵墓2、原因:来世信仰三、象形文字:1、时间:公元前35____年2、材料:纸草3、消亡:随着国家的消亡,文字希腊化、阿拉伯化。
【导入新课】:我给“古代埃及的文明”一个形容词,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古代文明。
提到埃及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法老、沙漠。
我们首先从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讲起。
【讲授新课】地理环境:。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教案: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帝国:讲解埃及帝国的建立、发展过程,以及其对非洲和西亚地区的影响。
2. 古代巴比伦帝国:介绍巴比伦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宗教信仰。
3. 古代印度帝国:阐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以及印度帝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
4. 古代中国帝国:讲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历史变迁,重点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
5. 古代希腊罗马帝国:介绍希腊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其对欧洲地区的影响。
6. 文明的交流:分析古代世界各大帝国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贸易、战争、宗教传播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3. 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将古代帝国与文明交流的历史事件放置于适当的历史背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代帝国之间的文明交流方式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五大帝国的基本情况及其文明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古埃及金字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帝国建筑背后的历史意义。
2. 教材内容讲解:分别讲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五大帝国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帝国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3. 例题讲解:以古代埃及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交流为例,分析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古代帝国之间的文明交流方式。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 板书设计: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形成清晰的板书结构。
7. 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概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五大帝国的基本情况及其文明成果。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古代埃及(1)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位于北非的____________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__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____________。
(3)金字塔的修建:____________时期,国王开始修建____________形的巨大陵墓。
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在公元前____________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__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____________;他制定的《____________》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是指____________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____________前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把社会成员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疑难突破古代埃及国王修建金字塔的原因剖析:其一是宗教原因。
古代埃及的国王不满足于生前统治人们,还幻想死后复活成神,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
为了永久保存尸体,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防腐剂,填以香料,用亚麻布裹紧,做成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他们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后“复活”的“城堡”。
其二是政治原因。
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给人一种坚不可摧且高不可攀的印象,震慑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由此屈服于奴隶主专政;而且,活着的国王也希望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的统治不可动摇。
问题探究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会孕育古代文明?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探究: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此外还能调节气候环境。
第2课古代埃及【主干知识】1.古代埃地理位置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3.金字塔和来世信仰4.象形文字和纸草【学习要求】1.理解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埃及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来世信仰与金字塔的关联。
3.理解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价值。
【阅读与思考】一、胡夫的事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胡夫的全名荷努姆-胡夫,意为荷努姆神(掌管尼罗河泛滥和冥府深渊的大神)保佑胡夫。
历史记载,胡夫王为了给自己建造百年后的陵墓,每个夏天农闲之时,派皇室成员走遍尼罗河流域,从每个村落中选择强健的男子,作为建造大金字塔的劳力。
当听到“以国王的名义……”时,被选中的男子就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史学家解读出“以国王的名义……”意为:“以国王的名义,借助我们的手,使他获得永生。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观察胡夫金字塔,他以建设军事工事的工程量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
而在1889年法国埃菲尔铁塔出现前,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物。
(一)基础训练坊(必做)1.要点巩固:位于的古代埃及,河自南而北流经全境,在方形成下游河谷地带流入。
古埃及约在年实现了统一,国家的统治者为他们自己建造了很多巨大的陵墓,今天被称为。
2.信息理解:根据材料解读,“以国王的名义……”体现出的古埃及思想观念是A.国王是神B.国王至上C.来世信仰D.重视农业3.史实掌握:埃及法老集权专制统治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进阶思维站(自选)1.推理判断:为什么荷努姆神会受到古埃及人的崇拜?2.历史阐释: 简述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3.材料解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夫王为什么能够发动无数人民为自己建造大金字塔?4.独立思考:(1)有人认为埃及金字塔为奴隶所造,有人则认为不是,你支持何种观点?有何理由?(2)你通过哪些途径来进一步充实你的证据?二、纸草故事材料一:下图是《亚尼的死者之书》纸草片断“秤心仪式”:死者亚尼身穿洁白的亚麻布衣和妻子来到冥王奥西里斯面前接受审判。
死神阿努比斯调拨天平,检查平衡:天平两端,一边放著亚尼的心脏,一边放著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
如果天平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没有截断尼罗河水、没有偷窃他人财物等等,能在冥府复活;如果心脏一端沉重,不能平衡,代表死者贪婪多欲,作恶多端,他的心脏将被取出,丢给一旁等候的怪兽“阿敏”吃掉,便不能复活。
秤心过程,由书记官“智慧神”陶特会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下来。
材料二:胡夫的在位时间,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学者曼涅托所记王表为63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是50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编定定的都灵纸草王表上则是23年。
(一)基础训练坊1.要点巩固:古埃及文字诞生于约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这种文字常被刻于金字塔和神庙墙壁上,但最常见的是被笔墨书写于上。
2.选择历史:古埃及文字一度湮灭的内因主要是A.艰涩难懂,掌握者少B.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化冲击C.象形文字,未字母化D.阿拉伯征服,伊斯兰化冲击(二)进阶思维站1.文献分析:(1)《亚尼的死者之书》纸草上书写应该是什么文字?(2)基于材料一的故事,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价值判断:从材料二来看,你认为胡夫的在位时间哪一种更有可信度?理由是什么?3.拓展探究:历史学家发现古埃及文字虽然失传但却影响了今天的人类文字,你能查找资料画出这一历史传承脉络吗?4.撰写历史:如果你成为胡夫时代博学多识的法老重臣,请以符合历史事实为原则写一篇夏天的日记记录你精彩的一天。
第3课古代印度【主干知识】1. 种姓制度2. 佛教的创始与经典3.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学习要求】1. 种姓制度创立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经典。
3.如何看待史诗的历史价值。
【阅读与思考】一、种姓的奥秘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称,从原人婆湿的口、臂、腿、足,分别生出了四大种姓:由口所生出的“婆罗门”从事的工作与口有关,即诵经祭祀,成为僧侣,他可以不用从事劳动而只接受别人的供奉;双臂生出的“刹帝利”拥有武力,成为军事贵族;由腿创造出来的“吠舍”需要支撑起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因此这一种姓主要是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普通劳动者;踩在淤泥里的双脚生出“首陀罗”,他在四大种姓中地位最低,从事最肮脏的职业。
(一)基础训练坊(必做)1.要点巩固:公元,一批自称“”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
他们进入印度之初,曾用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是古印度社会内部出现的划分,在理论上皆为、和的政治集团,2.历史选择: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君。
按“种姓制度”的划分,他应该属于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二)进阶思维站(自选)1.历史阐释:基于材料,种姓间存在怎样的区别?除上述区别外种姓制度还有哪些限制?2.材料解读:基于上述材料,可以作出的最确切推断是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3.拓展探究:通过材料判断,种姓制度的形成可能造成什么影响?若想研究种姓制度可以进行哪些努力?二、印度的精神世界佛教经典记载,公元前6世纪,母亲摩耶在“蓝毗尼花园”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他生下后即“自行七步,举右手作狮子吼云,我于天人之中最尊最胜”,到了十岁,力大无比。
某次有一大象挡住城门,“太子出城,以手掷象城外,还以手接,不曾伤损,象又还苏”。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也同样异于常人,有一次在舍卫城,有一个名叫尼提的挑粪者(他在种姓制度下是最低贱的贱民)。
在路上遇到了悉达多,赶快躲开。
但没想到悉达多却主动找尼提,让尼提去跟他出家修行。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曾描述:“空中响起了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把天空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地燃烧,高温使池塘的水沸腾起来,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屋、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这里就再也无人存在。
”考古学家发现“吠陀时代”前,古印度土著创造了哈拉巴文明,但公元前1800年左右神秘衰落了,他们在《摩诃婆罗多》描述的古战场发掘出哈拉巴文明古城摩亨佐达罗遗址,当地留存了特大爆炸所烧熔的石块1324和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一)基础训练坊(必做) 1.要点巩固:公元 世纪,在 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创始人是 ,宗教经典是 。
古印度文学灿烂而具有哲理,其中用 书写的史诗作品有《 》和《 》内容多 ,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
2. 历史选择: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域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传播的主要区域是下列地图的:A.1和2B.3和4C.1和4D.2和3(二)进阶思维站(自选) 1.历史阐释:(1)判断悉达多的故事应该属于佛经三藏的哪一部分?(2)悉达多倡导的什么思想主张挑战了种姓制度?为何佛教能得到迅速传播?2.材料解读:从现代科学的视角看,佛经对悉达多的描述哪些不可信?为何要如此描述悉达多?3.拓展探究:你对《摩诃婆罗多》中描述的真实性有什么看法?如何印证你的看法?4.撰写历史:根据材料,你如何看待印度人对世界文明的精神贡献?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主干知识】1.印第安三大文明: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地理位置2.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学习要求】1.理解玛雅农业对世界历史的贡献【阅读与思考】一、图识印第安ABC(一)基础练习坊(必做)1.要点巩固:作为古代美洲大陆居民,人创造了别居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文化、文化和南美洲的文化是其中杰出代表。
2.历史选择:请在地图上找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的文明活动的区域二、玛雅餐桌“众神首先创造了动物,但动物不会说话,后又用泥巴捏人,这些泥人会说话,却没有思想,头不会动,脸歪向一边,遇水就变成了一滩泥。
众神又用木头造人,这些木头人会说话,有子孙后代,但没有血液,容易干裂,况且炊具和家畜都反对他们,最后一场狂风骤雨把他们摧毁,幸存的木头人逃到山上成了猿猴。
众神又重新计议,用玉米创造了人。
这些玉米人走遍万水千山,有智慧,懂得宇宙的奥秘,知道对众神感恩。
”——玛雅文献《波波尔·乌》马铃薯约在1525年至1543年之间传入欧洲。
当时欧洲人并不知道马铃薯的食用价值,只是由于它花朵艳丽且枝叶稀疏而成为庭院观赏植物。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爆发战争,残酷的战争使各国都面临粮食紧缺的考验。
法国人发现马铃薯适应性极强、产量极高,大量种植,利用它度过了无米的灾难。
很快引起了欧洲各国的瞩目,使马铃薯迅速成为欧洲人的主食。
后来,人们更认识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它含有多种维生素,除含大量淀粉外,还有蛋白质、磷、铁和无机盐等等,营养价值是胡萝卜的两倍,白菜的三倍。
17世纪前后,马铃薯由荷兰人经台湾传入中国福建,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迅速增加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马铃薯的故事》和网络资料(一)基础练习坊(必做)1.要点巩固:玛雅人长于,从野生植物中培养出、、西红柿、可可和等40多种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
(二)进阶思维站(自选)1.史料解读:文献《波波尔·乌》透视出玛雅人生活中的哪些历史信息?2.拓展探究:阅读材料,概述玛雅农业成就对世界的贡献?3.撰写历史:请阅读课本,查找史料,列出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的建筑成就,并选择其中一项撰写历史介绍。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主干知识】1.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2.雅典民主政治【学习要求】1.了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发展、全盛的情况。
2.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建立过程以及其对希腊社会产生的影响。
【阅读与思考】一、城邦的希腊“希腊文明的游牧形态,希腊生活的多中心,希腊殖民地之分布于东西南北,从法西斯(Phasia,今苏联高加索巴统附近)到赫拉克里斯石柱(今直布罗陀海峡),从敖德萨(Odessa)到塞勒尼(Cyrene,今利比亚班加西附近),每一个独立的城邦的自给自足......就历史记载而言,文化上落后于希腊的古代文明——埃及和亚洲诸大王国,比之希腊世界那些小小共和国要幸运得多。
代代相承的王国,统治着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领土......王朝国家的疆域无论如何广阔,汉穆拉比(巴比伦王)或拉姆塞斯(埃及法老)的诏旨总是驰传于全国的:一个帝国为历史提供了描述和记忆的地理范围。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一)基础训练坊1.要点巩固:公元前世纪,古代希腊逐渐建立,它们一般是以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为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