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77.05 KB
- 文档页数:19
一、洗衣服常识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衣服洗涤标志,了解洗衣服常识。
二、学会洗衣服重点、难点:学会洗衣服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师:“同窗们,你的衣服脏了,谁帮你洗的?你会洗吗?”二、生自由发言。
二、大体活动:1 、熟悉洗涤标志,了解含义。
二、你知道洗衣服的常识吗?深浅分开、洗涤剂适量、羊毛衫要用专用洗涤剂学洗衣。
清水浸湿、洗涤剂溶解、浸泡、揉搓、漂洗、挂晒三、拓展活动:判断正误,说出为何。
四、探讨活动:尝试洗小件衣物。
五、评议说一说你的感受和收获,彼此评议表现。
五、小结。
二、做荷花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荷花。
重点、难点:学会做荷花。
教学进程:一、大体活动:说一说:一、你会做哪些纸制品?二、你是怎么做的?二、拓展活动先自学讲义第三页、第四页内容三、探讨活动想一想:一、做荷花需要哪些材料?二、小组交流制作进程?做一做:一、五人一组合作。
二、全班交流制作进程。
3、展示,评议四、小结三、打绳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打绳结。
重点、难点:学会打绳结。
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出示中国结(课件或实物)。
二、生欣赏,并发表感受3、师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大体活动:一、任务:学打绳结:端头结、单活扣、双活扣。
塑料提袋结、晾衣绳结。
二、师或会的学生示范。
3、其他学生练习做一做。
4、展示、评价。
三、拓展活动:一、用绳索捆一摞书。
二、向他人请教打绳结的方式。
四、小结。
四、炒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炒饭重点、难点:学会炒饭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师:“同窗们,你们会做饭吗?你会做什么饭?谁会炒饭?”二、学生自由发言。
二、大体活动:(一)学习炒米饭:一、葱去皮洗净、切碎二、搅匀鸡蛋3、油加热、炒鸡蛋4、加葱五、加米饭翻炒、出锅三、拓展活动:比较鸡蛋炒饭和扬州炒饭的区别。
四、探讨活动:五、设计一种特色炒饭。
一、自己设计。
二、交流设计,班内评比。
六、小结七、做沙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沙拉重点、难点:学会做沙拉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师:“同窗们,你们吃过沙拉吗?你知道沙拉是怎么做的吗?”二、生自由发言。
四年级劳技教案三篇四班级劳技教案篇1第一章家政第1课洗餐具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洗餐具的主要过程。
动手实践,掌控洗餐具的操作要领。
培育同学喜爱家务劳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了解洗餐具的操作要领,掌控洗餐具的方法。
教学预备:一些餐具、洗洁精、去茶垢的帮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餐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餐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餐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3.依据同学回答,老师小节,并板书:浸泡、分类洗涤、洗筷子、洗后冲洗、分类叠放、洗锅。
二、争论学习,确定洗餐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争论,依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常自己的实践阅历,说说各步骤地要领。
然后对比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争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同学沟通学习状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滴洗洁精要依据餐具数量和油腻程度而定。
(2)洗盆,碗要分类,留意碗里碗外,盆面盆底都洗到。
〔3〕洗筷子要用洗碗布裹住筷子搓洗,每根筷子都要洗到。
〔4〕洗锅要用丝瓜筋活百洁布洗刷。
〔5〕冲洗要分类,留意节省用水。
〔6〕餐具用洁净抹布擦干,摆放要按大小类别叠放。
5.老师出示两个碗,一个很油腻,一个鱼腥味很重,同学分组操作,按书上的方法做,看看用不同的水洗会有什么不同。
提问:这两个碗用热水洗还是用冷水洗?为什么?请同学讲讲体会。
〔1〕油腻的碗要用热水洗,用冷水不能洗去腥味。
〔2〕鱼腥味重的碗要用冷水洗,用热水洗不能去除腥味。
6.同学动手实践。
7.组织同学争论洗餐具可以有几种洗涤方法?怎样洗涤既洁净又方便?〔介绍新奇有用的洗碗机和消毒柜〕8.同学依据本次劳技活动中的表现,按项目进行自评,互评。
第2课洗茶具教学目标:让同学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控洗茶具的方法。
培育同学从事简约家务劳动的技能和喜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控洗茶具的方法。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种类和意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2. 第二课时:我们的校园教学内容:观察校园中的劳动场景,了解校园劳动的分工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观察、讨论3. 第三课时:劳动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学习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演示、实践4. 第四课时:我是劳动小能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教学活动:实践、展示5. 第五课时:劳动最光荣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的价值,培养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活动:讨论、表达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劳动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四年级教材2. 教具:劳动工具、图片、视频等3. 环境:教室、校园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确保安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第六课时: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教学活动:讲解、实践七、第七课时:家庭劳动分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学会承担家庭劳动责任。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折叠衣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整理书包教学目标:学会整理书包,养成物品分类放置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讲解书包整理的重要性,示范如何整理书包,学生动手实践,互相交流心得。
2. 第二课:打扫卫生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扫把、拖把等工具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3. 第三课:折叠衣物教学内容:讲解衣物折叠的技巧,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互相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评价法,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独立完成整理书包、打扫卫生、折叠衣物等基本劳动。
2. 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视频等资料。
2. 实物的书包、扫把、拖把、衣物等劳动工具。
3. 学生分组合作的表格和评价表。
教案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方法和评价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四课:种植绿植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学会种植绿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示范种植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5. 第五课:制作简单的美食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制作简单的美食,提高学生的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示范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实践,分享制作心得。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四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缝布袋一、教学目标:⒈根据生活经验,探索缝制小布袋的方法。
⒉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
⒊初步形成生活自理的意识,做生活小主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2、教学难点:(1)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
(2)收针时的打结也是很难把握的。
三、教学设计:1、技术要点分析:在小学阶段,关于手缝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首先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
一般情况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把线的一端剪光,然后进行穿线。
打结:关于打结的方法有许多,能达到效果便可,但要提示的是结的大小要根据布的密疏(或洞眼)所定。
平针,虽一上一下看似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的缝制动作配合协调,也是需要强调的。
收针:要求不留下过长的线,这样才能使布袋收口紧密。
2、教学过程课前准备:①课前展示“主题活动”——探索“平针”的奥秘。
②生活中的“平针”调查。
(1)展示情境,学生尝试。
①利用图片、课件或者教师直接示范,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想尝试的情境。
②学生尝试穿结、打结。
③反馈、小结。
④学生能者为师,再次尝试。
(2)根据生活经验,探索布袋的方法。
(3)阅读课文,比较讨论(4)实践操作,巡视指导。
(5)展示比较,学生演示。
(6)再实践操作。
(7)评价延伸。
金盏菊的养护教学过程1学会怎样动手栽一棵金盏菊以及知道注意事项。
2、掌握最基本的移栽技术。
3、金盏菊移栽后,怎样做好养护工作教学准备1、材料:金盏菊小苗,花盆、菜园土、复合肥、纱窗网片2、工具:铲子、喷水壶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引出新课(1)同学们,我们先来参观我们的农家乐小基地,你们看,他们多快乐啊!(出示课件)(二小学生的种植图)(2)现在,新的学期又到了,你们有没有准备把自己的学校打扮得更漂亮,今天我们就动手为学校栽一盆花,美化自己的校园,怎么样?揭示课题——金盏菊的养护(3)出示课件——金盏菊我们在座的全体同学都见过金盏菊,但你们对金盏菊了解多少?谁愿意说说。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4.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
2.教学难点: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与劳动工具的使用(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劳动与技术?(二)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1.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铁锹等。
2.示范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劳动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劳动技能有哪些?(二)讲解简单的劳动技能1.向学生讲解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整理书包等。
2.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一)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到的劳动技能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2.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创新实践呢?(二)讲解创新实践的要求1.向学生讲解创新实践的要求,如:设计合理、制作精细等。
2.示范创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
(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创新实践:设计与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实践顺利进行。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务劳动(1)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生活用品。
(2)学习清洗衣物、碗筷等日常用品。
(3)学习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2. 第五章:农业劳动(1)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2)学习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3)体验农场劳动,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2. 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检查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学生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是否表现出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家务劳动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生活用品。
2. 学习清洗衣物、碗筷等日常用品。
3. 学习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 演示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的方法。
3. 演示清洗衣物、碗筷的技巧。
4. 演示烹饪简单的家常菜。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家务劳动实践。
七、第五章农业劳动教学内容:1. 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2. 学习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3. 体验农场劳动,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劳动的重要性。
2. 展示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
3. 演示种植、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和工具,能正确使用并保证使用安全。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敬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和器具,并能正确操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单元:劳动与技术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1学时)2.不同职业的劳动技能及其重要性(1学时)3.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1学时)4.劳动意识的培养(1学时)第二单元:工具与器具1.学习使用量尺、扳手、螺丝刀等工具(2学时)2.学习使用锤子、螺栓刀、手电筒等器具(2学时)第三单元:家庭劳动1.学习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作用(1学时)2.学习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基本家务劳动(2学时)第四单元:劳动者1.了解不同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1学时)2.培养对劳动者的敬重和理解(1学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有直观的认识。
2.示范法和讲评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情境导入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1.导入:教师以一个劳动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方式和作用。
2.呈现: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3.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和猜测一些常见的劳动和技术现象,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不同职业的劳动技能及其重要性1.导入:以学生最喜欢的职业为话题,让学生讨论和分享所知道的一些职业和相关的劳动技能。
四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概述1. 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概念,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1. 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如测量、切割、拼接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1. 学习劳动与技术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如用电、用火、使用工具等。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四章:劳动与技术的环境保护1. 学习劳动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保知识。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与实践1. 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方法,如逆向思维、组合创新等。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