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闽南童谣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闽南童谣声声传,中班萌娃展风采”二、活动目的嘿,为啥要搞这个闽南童谣比赛呢?闽南童谣就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啊。
它承载着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对于中班的小宝贝们来说,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家乡传统文化的神奇大门。
通过这个比赛,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闽南文化,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棒呀!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就定在[具体日期],地点呢,就在咱们幼儿园中班的教室。
这就像一场专属中班小朋友的文化小聚会,温馨又有趣。
四、活动准备1. 老师们呀,那可得忙起来喽。
首先要挑选合适的闽南童谣曲目。
这可不是随便挑挑就行的,就像厨师选食材一样,得精心。
比如说,这首童谣就像一个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很适合中班的孩子。
2. 然后呢,要准备好比赛的小道具。
像一些简单的闽南传统服饰,小斗笠之类的。
这穿上身呀,小朋友就像一个个从闽南古画里走出来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3. 通知家长们。
要告诉家长这个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就像传递一个超级好消息一样。
家长们可以在家帮着小朋友练习,这就像全家一起踏上一段有趣的文化之旅。
五、活动参与人员那当然是中班的全体小朋友啦。
每个小朋友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还有老师们,就像导航星一样,指引着小朋友们在闽南童谣的星空中遨游。
家长们呢,是热情的啦啦队,在背后给孩子们加油鼓劲。
六、活动流程1. 开场秀老师们先集体来一段闽南童谣表演,这就像是抛砖引玉呢。
孩子们看到老师们这么投入,肯定会兴奋得像小猴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自己的表演。
2. 小朋友表演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小朋友们一个个上台表演。
每个小朋友在台上就像一个小小的文化传播使者。
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念着闽南童谣,那场面,就像一群小天使在播撒文化的种子。
台下的小朋友们呢,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像是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魔法表演。
3. 互动环节这个时候呀,咱们可以来个有趣的互动。
比如说,让台下的小朋友猜猜台上小朋友表演的童谣里的一些小情节。
闽南童谣100首教案教案标题:闽南童谣100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培养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闽南童谣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兴趣。
- 播放一段闽南童谣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闽南童谣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闽南童谣(30分钟)- 分发闽南童谣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朗读,感受闽南方言的韵味。
- 分组让学生自选一首闽南童谣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学生小组展示自选童谣的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创作闽南童谣(40分钟)-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闽南童谣。
- 引导学生思考闽南童谣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
-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童谣,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拓展活动(20分钟)- 邀请一位当地的闽南童谣专家或歌手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唱会,让学生亲身感受闽南童谣的魅力。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闽南童谣展览或文化活动,加深他们对于闽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对于闽南童谣的感悟和收获。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教学的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闽南童谣歌词- 音频或视频播放设备- 创作闽南童谣的素材和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对于闽南童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展示和表演来进行评价。
- 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的评估,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反馈来进行评价。
-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反馈来进行评价。
闽南童谣活动教案(5篇)语言活动:拍轿坐桥(闽南童谣)【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漳州闽南童谣的味性和游戏性,学习用南话跟唱童,激发幼儿学习南方言的兴趣,2.发展物几动作的协调性,体验南特有的亲风俗,感受亲情之乐。
【活动准备】有关室亲动漫一盘,宝“拍轿坐轿”游戏请家长加活动打击乐器:响板、小鼓、沙球等【活动过程】1.欣赏南民间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引发幼儿关注国南民俗活动“拍轿”坐轿“”的兴趣提问:做轿子的人是谁?她为什么要做轿子?(学习国南语:坐轿)。
轿夫是怎么抬轿子的?(理解“拍轿”:两个人一前一后轿:学习南语:拍轿)2.通过“拍轿坐轿”游戏图引导幼儿理解歌谣内容,学习吟诵歌。
提问:宝宝做轿子的时候发生什么有趣的事?理解并学说国南语:偷尿。
宝宝什么第一次“坐轿”会“偷尿”?你喜欢当新娘子来坐轿子吗?数师完整朗通歌谣,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运用节奏メ×1××1XXX「拍手学习童谣。
3.在亲子游戏中体验童谣中的亲情和乐趣。
亲子游戏《婴仔来坐轿》。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请家长当轿夫“拍轿”,(因为小班孩子比较小,这里的轿夫可以请家长来当)各自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四手便搭成了一个“田”字花为轿底,各自的胳膊圈成了一圆,成为乘轿人伸脚的“轿空”。
孩子当“新娘”,两个小脚伸入“轿空”来“坐轿”。
父母和孩子边念童谣边游戏。
在游戏中,家长“拍轿”,孩子“坐轿”,边抬“轿子”边念童谣,配上节奏乐器增加情趣。
【活动延伸】游戏“娶新娘”,感受闽南娶新娘的风俗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幼儿与家长一起组成“迎亲”队伍。
“轿夫”起轿,一边走一边反复咏唱:拍轿,拍轿,新娘来坐轿。
轿子后面跟着的是送嫁的“田仔阵”(孩子群)敲打着打击乐器跟着轿夫唱歌谣。
语言活动:牵孙牵仔(闽南童谣)【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童谣“牵孙牵仔”的诗意。
2.能用闽南话准确诵读。
3.能把诗意讲给别人听,并教家人诵读。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1.出示童谣2.看插图理解诗意(1)范读童谣(2)看图理解《牵孙牵仔》的意思3.指导诵读童谣(1)跟师诵读(2)抽生诵读(3)全班通读(4)试背《牵孙牵仔》(5)全班背诵童谣4.复习巩固【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将童谣念给家人听。
闽南童谣教案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
3.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闽南童谣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材料。
2. PPT或幻灯片。
3. 相关的闽南童谣歌曲歌词和配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闽南童谣的了解和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包括闽南童谣的起源、传唱方式和表演形式等。
2. 分享一些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让学生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和风格。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和配乐,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曲调。
2. 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唱歌,注意语调和歌曲的表达方式。
四、感悟与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闽南童谣的感受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闽南童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展示表演(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展示他们学唱的闽南童谣歌曲。
2. 班级或学校举行小型的闽南童谣演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闽南童谣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学生除了提高唱歌的技巧外,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自己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小班优秀教案闽南语童谣教案标题:小班优秀教案——闽南语童谣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闽南语童谣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闽南语童谣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闽南语童谣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并欣赏几首经典的闽南语童谣。
3. 学会合作创作一首简单的闽南语童谣。
教学准备:1. 闽南语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闽南语童谣的文本材料。
3. 与学生合作创作童谣的素材,如图片、道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之前学过的童谣,并谈论童谣的特点和作用。
- 引入闽南语童谣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首简单的闽南语童谣。
2. 欣赏闽南语童谣(10分钟)- 播放一首经典的闽南语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欣赏。
- 引导学生观察童谣的语言特点,如韵律、押韵等。
3. 学习闽南语童谣(15分钟)- 分发闽南语童谣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 解释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 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唱歌。
4. 创作闽南语童谣(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身边的事物或经历,作为创作童谣的素材。
-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简单的闽南语童谣,可以使用图片或道具辅助表达。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童谣,并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闽南语童谣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学习更多的闽南语童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自主搜索和欣赏更多的闽南语童谣。
2. 组织学生参加闽南语童谣的朗诵或演唱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自信能力。
3. 邀请闽南语童谣的传承人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闽南语童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收集学生合作创作的童谣作品,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评估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小班闽南童谣教案【篇一:闽南童谣100首(最新最全)】闽南语童谣100首西北雨直直落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卜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媒人婆仔土虱嫂,日頭暗揣無路,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白鷺鷥來趕路。
搬山嶺過溪河,找無岫跋一倒,日頭暗卜怎好,土地公土地婆,做好心來帶路,西北雨直直落。
瘦丑仔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配土豆,食西瓜,配菜头,毋是吐,著是漏。
乌头仔车乌头仔车,车甘蔗,顶头坐一个阿舍。
流鼻蚵,挂目镜,腹肚枵,坐未正,跋落来,哀哀痛。
新年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
摇囝歌摇啊摇,阿妈斗挽茄,挽偌济,挽一饭篱,也欲食,也欲卖。
阿公仔讲欲滚,滚烂烂,一人分一半,滇满满,一人食一碗。
天乌乌,欲落雨,鲫仔鱼,欲娶某,鱼担灯,虾拍鼓,水鸡扛轿大腹肚,田螺举旗叫艰苦。
十二生肖相歌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
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
五龙皇帝命,六蛇予人惊。
七马走兵营,八羊食草岭。
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
十一狗仔顾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
西北雨西北雨,直直落。
鲫仔鱼,欲娶某。
鮕代兄,拍锣鼓。
媒人婆,土虱嫂。
日头暗,寻无路。
赶紧来,火金姑。
做好心,来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白鹭鸶,来赶路。
翻山岭,过溪河。
寻无巢,跋一倒。
日头暗,欲怎好。
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来带路。
西北雨,直直落。
坐牛车坐飞机看天顶,坐大船看海涌,坐火车看风景。
坐汽车钱卡省,坐牛车顺续挽龙眼。
abcdabcd狗咬猪,阿公仔坐飞机,摔一下冷吱吱,叫医生来共伊医,医一下脚骨大细枝,医一下脚骨大细枝。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五搭胸,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九扭耳仔,十拾起,来啊!来啊,放鸡鸭,鸡仔鸭仔,走相拍。
点仔点点仔点水缸,啥物人仔放屁烂尻川,点仔点茶瓯,啥物人仔下暗欲来阮兜,点仔点茶鼓,啥物人仔下暗欲娶某,点仔点茶叮当,啥物人仔下暗欲嫁翁,点仔点铅笔,啥物人仔欲做白贼七,点仔点滚水,啥物人仔就去做鬼。
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能够认识、理解和演唱一些闽南童谣;3.培养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常见的闽南童谣的认识和演唱。
教学重点: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2.认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闽南童谣。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学生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闽南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导入,提问学生是否听过闽南童谣,有哪些闽南童谣的名称等。
第二步:学习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可以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步:学习常见的闽南童谣(3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跟唱,同时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
然后,分小组进行学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步: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闽南童谣。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闽南童谣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重点总结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检查学生对闽南童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闽南童谣的相关展览或演出活动;2.提供更多的闽南童谣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感受闽南歌谣(推荐五篇)第一篇: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感受闽南歌谣一、活动目标:1、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二、活动准备:歌曲录音带,卖汤圆的情景录象、图画纸、水彩笔、卖汤圆的道具、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
三、活动过程:1、律动《喜洋洋》:幼儿根据欢快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2、结合拍手游戏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卖汤圆的活动过程,引入欣赏活动。
提问:你在录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们是怎么买汤圆的?我们闽南有一首歌是唱卖汤圆的,歌名就叫《卖汤圆》。
4、欣赏感受音乐:(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4)展示个别幼儿的线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5)结合卖汤圆的录象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提问: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高兴)你还知道我们闽南有哪些小吃吗?(粽子、海砺煎、线面糊)5、播放背景音乐《卖汤圆》,幼儿借助道具自由表现,活动自然结束。
6、活动延伸:在游戏区玩卖汤圆的游戏。
第二篇: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例一《快乐身体演奏会》【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性质,感知听辨乐曲两段式结构,随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八分节奏;2、能小组协商设计绘制节奏谱,会看节奏谱分组合作演奏;3、在与同伴产生意见分歧时能少数服从多数,安静专注地倾听与演奏。
【活动准备】:◆A段动作及声势建议1-2小节:双手握拳交替前后翻滚同时双脚交替踏步4次。
闽南童谣《洗脚谣》教案一、活动目的:1、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闽南童谣的情感。
2、理解童谣中的闽南语:甲、堍、褴烂,初步学会朗诵童谣。
3、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脚。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请家长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闽南童谣的起源、发展及其特色。
‘2、物质准备:《洗脚的故事》表演,童谣图谱,五个角色头饰,洗脚盆一个,床一张,双响筒若干个,棍子一把。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师与学生玩闽南民间游戏“老鼠仔”。
(二)故事引入(1)学生观看情境表演(2)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3)小结(三)欣赏感受1、师出示图谱念儿歌。
引导语:啊胖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首很容易记的童谣,请小朋友听听。
师提问:这首童谣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和我们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2、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闽南语。
提问:你从哪句感觉到特别有趣?你知道它的意思吗?(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闽南语:甲、堍、褴烂,并知道学生发准音)(四)联系学生生活,进行卫生教育。
请学生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洗脚的?怎样才能把脚洗干净,教育学生要讲卫生、勤洗脚。
(五)学习朗诵童谣1、跟教师小声朗诵童谣。
2、看图谱朗诵。
3、第三次朗诵,学生自由交流表现。
讨论:怎样使童谣念起来更动听、更有趣?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打节奏等来表现童谣的特点。
(六)游戏:找脏脚游戏规则:学生边走边念童谣,念到“赶紧甲桶来洗脚”就跑回位置洗脚,念到“大家嫌褴烂”时,同时指向一位不讲卫生的孩子,继续将儿歌念完。
闽南童谣幼儿园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闽南民间童谣和舞蹈;2.提高幼儿的舞蹈意识和动作协调能力;3.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闽南民间童谣:挖坑哪吒、找朋友、花仙子、甩手巾、放风筝、抓贼、放蜘蛛等;2.相关舞蹈动作:手掌向上翻、手掌向下翻、短跑、单脚跳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环节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闽南民间童谣和舞蹈的背景以及重要性,并向幼儿展示相关舞蹈视频和音频素材。
2. 讲解动作特点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和复习与童谣配合的舞蹈动作特点,如手掌向上翻、手掌向下翻、短跑、单脚跳等。
并在操场上进行模拟动作演练。
3. 学习童谣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闽南民间童谣的歌词和节奏,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相关动作模拟、表演练习。
4. 练习舞蹈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童谣舞蹈动作的练习,逐渐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自信心,同时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加以鼓励和指导。
5. 总结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并进行短暂的评价。
教师汇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同时鼓励幼儿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多的自由创作。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展示视频和音频素材等途径引导幼儿了解闽南民间童谣和舞蹈的背景和基本要素。
2.模拟法:通过教师的模拟、引导和操场上的实际演示动作等方式,加深幼儿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3.创作法:在动作学习阶段结束后,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适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闽南民间童谣和舞蹈,提高幼儿的舞蹈意识和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 教学难点幼儿对闽南民间童谣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自由创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表演得分也较为出色。
老师认为,在未来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由创作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才华。
永春县邦大第一幼儿园大二班第十六周半日活动计划时间:2014.12. 15星期一上午活动地点:大二班执教者:邱幼玲活动一:艺术活动——天黑黑(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闽南童谣的原始风味,理解歌曲表达的幽默、滑稽的情绪。
2.乐于尝试学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体验歌曲句尾词的韵律感。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音乐《天黑黑》,播放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谣《天黑黑》,导入活动。
引导语: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首老师小时候唱过的闽南歌谣,小朋友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歌谣故事。
2.引导幼儿再次听歌谣,感受歌谣幽默、滑稽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引导语:磨觉得歌谣,感受歌曲中最有意识的是那一段?它讲了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鼎”(锅)和“旋鰡鼓”(泥鳅)的意思,学说闽南语“阿公””阿妈““旋鰡鼓”。
3.再听歌谣,学唱新歌。
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歌谣的优美。
有趣的曲调,感受“阿公””阿妈即滑稽又可亲切可爱的形象,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哼一哼。
学用闽南方言演唱歌谣,教师用夸张的口型帮助幼儿发好“乌“雨”“芋”“鼓”韵脚落在“o”上的音,以及“咸”“淡”“鼎”韵脚落在“ya”上的音,使歌谣演唱时更富有韵律感。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自编相应的角色动作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先让幼儿欣赏闽南童谣《天黑黑》,让幼儿感受闽南童谣的原始风味;再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让幼儿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幽默、滑稽的情绪。
因为本班幼儿有些是外地的,不懂闽南话,所以在言语表达方式用两种语言,用普通话说歌词内容,再用闽南话翻译。
这样外地幼儿才能听懂,才能理解明白歌词内容。
整节课下来幼儿几乎都能掌握歌词内容,但整首歌曲的音律还有一部分幼儿没有掌握好,可
能是我一直关注到一些外地幼儿的感受,而忽略了幼儿发好“乌“雨”“芋”“鼓”韵脚落在“o”上的音,以及“咸”“淡”“鼎”韵脚落在“ya”上的音。
永春县邦大第一幼儿园大二班第十八周半日活动计划时间:2014.1. 4星期日上午活动地点:大二班执教者:邱幼玲
活动一:闽南童谣:十二生肖
1.感受童谣的诙谐有趣,知道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民俗特色,体验闽南文化的多资多彩。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在讨论中引发幼儿对属相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室布置一个“十二生肖乐园”;十二生肖图片、制作属相标贴和生肖钟的卡纸、包装带等资料。
活动过程:
1.在活动室粘贴剪纸画图片“十二生肖图”,将十二属相的卡片或玩具布置在活动室内,供幼儿观察和欣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组织幼儿思考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属相,发现爸爸妈妈是什么属相的,是否有属相相同、年龄相同的。
为什么同属相而年龄不同?十二生肖的轮回有什么规律。
3.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方式布置“十二生肖乐园”,并指导幼儿借助“十二生肖乐园”学习闽南童谣。
4.通过儿歌的形式把十二生肖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
5.提供胸饰和头饰等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排队”的游戏,巩固对十二生肖的认识。
帮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十二生肖图片、挂牌,让幼儿在语言区里与同伴自由说说自己的生肖,和排放生肖顺序图等。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