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幼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在4岁以下儿童中传播。
该病毒通过口腔和手部细菌传播,会导致口腔、手部和臀部皮疹、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 隔离:将受影响的幼儿隔离在家中,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特别是在患病儿童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患有手足口病的情况下。
2. 清洁:保持家庭和幼儿的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之前。
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尤其是在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和毛巾等物品上。
3. 饮食:给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油腻和酸性食品。
4. 水分:给幼儿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防止脱水。
避免给幼儿喝含糖的液体,以免加重症状。
5. 观察:观察幼儿的症状,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6. 治疗:如果幼儿的病情轻微,通常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7. 预防: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勤洗手、使用消毒剂、保持通风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病情,并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如何护理最全面有效的手足口病护理方法儿童手足口病初期发病比较急,常伴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疹子,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等现象,家长们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儿童手足口病尽快自愈,避免病情发展迅速,引发重症,减少死亡几率。
一、皮疹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2、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3、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时可戴手套;4、臀部有皮疹者,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5、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6、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二、发烧护理大部分儿童手足口病初期都会伴有发烧的症状,一般发烧温度不会超过38.5度,家长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给孩子退烧:1、解开衣物儿童腋下温度量了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儿童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儿童散热,儿童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儿童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儿童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
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儿童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物理降温3岁以内的儿童出现中低烧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在家帮助儿童进行物理降温,具体方法如下:(1)冷湿敷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
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2)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将儿童的衣物解开,用温水(37。
C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这样可以让儿童的皮肤血管扩张,将体内的热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流行,对于0-5岁幼儿来说,容易感染。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我在本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疗方案1. 病情轻微时的治疗: 病情轻微时,主要是进行辅助治疗,如保持患者室内空气流通,杜绝对空气中的病毒的传播,适当使用温水、温凉开水或糖水来口服,防止患者发生脱水。
同时要避免患者感冒,减轻症状。
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在一周内自愈。
2. 病情严重时的治疗: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
抗病毒药物一般为瑞德西韦、阿昔洛韦、洛匹那韦等。
中成药多以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为主,如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麻黄扁豆汤等。
3. 对于皮疹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局部护理,如擦上消炎药点霜和使用去痒药水,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要做好休息,增强体内免疫力,加强营养。
二、预防措施1.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多喝白开水或蜜水,避免输入过多的垃圾食品,增加日常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改善孩子体质,增强免疫能力。
2. 食品烹饪卫生,家长应严格遵守食品烹饪卫生规范,并严格检查购买食品的卫生标准和检疫证明,避免家庭内食品交叉污染。
3. 保持室内环境清新,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要注意定期清洁家具、织物和家庭用品。
4. 洗手频繁,避免与其他感染小儿接触,增强个人卫生意识。
儿童应常洗手,重点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地面物品后,应及时清洗手部,避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
5. 定期检查儿童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的感觉,如发烧、咳嗽、呕吐、口疮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专科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家长应及时进行预防,并注重儿童个人卫生,并应根据宝宝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次宣传和推广相关的疾病预防措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并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是否有接触史。
了解患儿的热型、热度,有无手、足、口和臀部皮疹。
2、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学检查结果,病情危重者了解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肺部和脑部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3、评估患儿家长对本病各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需求。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侵入所致炎症反应和毒性反应有关。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所致皮疹有关。
3、舒适改变与疾病所致的各种反应有关。
4、潜在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心肌炎、休克等。
5、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患者排出病原体导致易感者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适当休息,高热者适当休息。
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挠致破溃、合并感染。
臀部皮肤应注意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
3、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观察有无易惊、
抖动等,及时发现危重先兆及并发症,通知医生处理,用药准确,配合抢救。
4、隔离患儿,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患儿的用物、玩具应消毒处理,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手消毒,防止易感儿探视和接触。
健康教育:
介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指导患儿和家长皮肤护理、黏膜护理方法,告知病情危重的表现,指导消毒、隔离方法。
流行期间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供身体素质。
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效果评价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病,一旦患上该病,往往会伴随发热、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正确的护理方法对病情的改善和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手足口病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
1.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效果较好手足口病患儿的被动吸烟、室内空气不好等因素都会加重病情,因此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对小儿康复非常有帮助。
研究表明,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菌,防止传播,有利于病情好转。
同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小儿的呼吸道卫生,能够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2.补充充足的水分效果显著手足口病时,儿童口腔里痛、咽喉肿痛,会导致食欲不振,而且身体会大量出汗,所以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体内代谢。
科学研究表明,给患儿饮水时,可以配以少量的维生素C,来增强再生能力,促进口腔黏膜、皮肤的恢复。
此外,少量的盐水也可起到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
3.遵医嘱给予药物疗法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
有些孩子症状较轻,逐渐自愈,但有些孩子身体状况较差,需要遵医嘱给予药物疗法,以缓解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止疼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不宜随便滥用药物,务必要遵医嘱服用。
4.严防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所以在护理小儿期间,要注意严防交叉感染。
常见的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消毒、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
同时,患儿的餐具、毛巾等物品要单独用,避免和其他人共用,以防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应根据小儿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良好的通风、补充充足的水分、药物疗法和防疫措施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助于让小儿尽快康复。
当然,在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如果情况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获得专业的治疗帮助。
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产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体重症患儿假如病情成长快,导致逝世亡.【临床表示】埋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通俗病例表示.急性起病,发烧,口腔粘膜消失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消失斑丘疹.疱疹,疱疹四周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随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示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优越.部分病例皮疹表示不典范,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示为斑丘疹.(二)重症病例表示.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敏捷,在发病1-5天阁下消失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阴险).脑脊髓炎.肺水肿.轮回障碍等,少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逝世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体系表示:精力差.嗜睡.易惊.头痛.吐逆.谵妄甚至晕厥;肢体发抖,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掉调.眼球活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木;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削弱或消掉,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手足口病2.呼吸体系表示:呼吸浅促.呼吸艰苦或节律转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轮回体系表示:面色苍灰.皮肤斑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盗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光延伸.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削弱甚至消掉;血压升高或降低.【护理措施】1.消毒隔离一旦发明沾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实时就医,防止与外界接触,一般须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完整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按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颖.流畅,温度合适.有前提的家庭天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削减人员进出宝宝房间,制止抽烟,防止空气浑浊,防止继发沾染.2.饮食养分假如在夏日得病,宝宝轻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杂乱,须要恰当补水和养分.宝宝宜卧床歇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烧.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肯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嫩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3.口腔护理宝宝会因口腔痛苦悲伤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干净,饭前饭后用心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心理盐水轻轻地干净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腐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痛苦悲伤,促使腐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沾染.4.皮疹护理宝宝衣服.被褥要干净,衣着要舒适.柔嫩,经常改换.剪短宝宝的指甲,须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算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干净湿润.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留意保持皮肤干净,防止沾染.℃℃之间的宝宝,赐与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起首照样全身的护理,要给孩子最好的支撑.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时刻,假如全身的抵抗力处在一个很好的状况的话,任何疾病的沾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掌握.因为手足口病的沾染主如果病毒的沾染,针对病毒,今朝来说我们照样以支撑疗法为主,没有什么特殊针对性的治疗,也倡导用病毒唑,但是总的来说后果都不是很幻想.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应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刻,都已经由了最有用的治疗阶段,如今也不倡导用这些抗病毒的药物.【预防掌握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10种消毒办法盛放渗出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感化120分钟.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感化30分钟.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斗争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解释书应用. 饮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感化30分钟.生涯器具.书本.玩具.交通对象:用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感化时光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感化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耀30分钟.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感化120分钟.食具.饮具:用每升25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感化30分钟.生涯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感化120分钟.生食水产品应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卫生部日前宣布通知布告,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沾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提示餐饮单位和花费者采纳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产生.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平均消毒.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00毫克有用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笼罩.。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之间。
该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造成进食困难和疼痛。
因此,需要定期给患儿清洁口腔。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盐水漱口,帮助减轻疼痛,消毒口腔。
避免给患儿喂食太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3.皮肤护理:手足口病患儿身上会出现水疱状的皮疹,容易痒和不适。
为了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可以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药膏。
对于瘙痒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局部止痒药膏。
4.营养补充:由于口腔溃疡和不适感,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影响进食。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儿的饮食情况,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可以选择软食、流质食物或果汁,避免给患儿喂食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
5.隔离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将患儿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对于共同生活的兄弟姐妹,也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等。
6.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皮疹和口腔溃疡的情况。
如出现并发症,如脱水、呼吸困难、手足坏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处理。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静养和关爱,鼓励患儿多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促进患儿康复。
此外,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相关的宣教,包括疾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技巧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护理手足口病患儿需要注意体温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营养补充、隔离措施等方面,同时关注病情变化和家长的需求。
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传染。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下面就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一、保持卧室通风手足口病患儿需要卧床休息,因此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卧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可以在卧室里放置空气清新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保持卫生1. 定期清洁卧室:保持卧室的整洁,经常清洁打扫,清除灰尘和污垢,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 个人卫生:手足口病患儿和患者的家人都需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尤其是患儿的母亲或照顾者,要注意勤换衣服、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三、合理饮食1. 清淡饮食: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期间口腔溃疡可能会导致进食困难,因此需要给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
2. 多喝水:发热期间患儿容易出现失水,所以要保证患儿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四、药物治疗1. 对症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以减轻症状。
2. 皮肤护理:患儿皮疹部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护理,如擦涂药膏等。
五、心理疏导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和照顾者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关注卧室通风、保持卫生、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在进行护理时,家长和照顾者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有所帮助,提高家长和照顾者的护理意识,保障患儿的健康。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裙体的传染病,受感染者通常在夏秋季节中发病率较高。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家庭和托幼机构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文章目录*一、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二、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三、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1、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会令胃口较差,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定时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皮疹护理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
床铺应平整干燥。
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的患儿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
患儿多饮水,如其体温超过38.5℃,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其服用退热剂。
如其高烧38.5℃持续4小时,则必须将其留院观察,反复发烧的患儿则必须让其住院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1、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
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
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
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
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小儿手足口病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
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