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端午最佳10首古诗端午最佳10首古诗1、艾叶驱邪举酒卮,吟诗做画静观棋。
香鲜粽子飘飞日,纪念屈原恰此时。
2、江南塞北舞龙舟,古曲离骚耳际留。
举世闻名天下唱,抒情浪漫永承流。
3、汨罗江水映长空,闪闪波光似泪蒙。
屈子长眠书壮志,不朽楚辞载册中。
话端午(七律)又逢端午绿山川,四溢清新漫九天。
阵阵歌声频悦耳,行行律句染香笺。
离骚一曲真情颂,屈子千秋厚德传。
巨著名篇流雅韵,华章不朽永绵延。
4、七律端午感怀(中华新韵)淫雨连绵五月天,中江酌酒悼屈原。
有心角黍托民意,无睹鱼鳖否圣贤。
愿取高洁难忍辱,宁折锋锐不容奸。
忠魂千古传华夏,代有青鸠造海山。
5、临江仙端午祭屈原千载离歌人远去,冲冠呵壁高阳。
蕙兰椒桂总芬芳,琳琅飘逸,特立绮诗行。
情系众生悲疾苦,魂追日月华章。
莠苗易位路茫茫,曲高人寡,谁肯辨忠良。
6、端午节万民拥抱亮甲山黎心思古鉴情专,端午人稠亮甲山。
景仰传说凭圣地,缅怀祭日吊先贤。
青山难掩忠良恨,碧水无消屈子冤。
铭记国殇思裂土,不堪恶霸欲吞天。
7、七律●端午感怀(新韵)佩铃摇响几千年,楚地悲歌越万山。
笑看菖蒲依旧在,爱怜屈子不归还。
无言泪水端阳浸,满目殇情五月沾。
莫叹先哲命悲壮,诗怀浪漫荡舟船。
8、临江仙·端午情思雨漫思涟牵旧事,一江南北心同。
离骚天问越时空。
怀沙投石去,绝笔唤苍穹。
千载九歌魂不老,携来古韵新风。
龙舟渔鼓又相逢。
雄黄不问醉,粽味入诗中。
9、河满子·祭屈原五岳松涛含雨,汨罗浊浪堆烟。
屈子空怀亡国恨,楚天幽怨魂牵。
望断凄凄蒲草,更拍无序栏杆。
天问忧愁谁解,离骚墨迹生寒。
艾叶有情孤自落,只余惆怅诗笺。
端午思潮千丈,当歌盛世流年。
10、端午忆水沛兮汨罗,泪横兮故国,君何往兮曼曼,哀知谁兮长歌。
楚云兮嵯峨,湘雨兮婆娑,君何归兮重五,长太息兮蹉跎。
摇复摇兮斑竹柯,绿复绿兮蒲荪萝,君已往兮无所顾,吹参差兮思苦多。
击鼓竞舟兮扬波,登阿集艾兮驱魔,君且归兮瑰魄,举酌扣弦兮酹彼江涡。
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15首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都会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我们常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以祭祖、纪念屈原等活动为主。
除了这些活动,在端午节这一天,古诗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古诗词为我们传达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15首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句。
1. 《九歌·湘夫人》——屈原“离而不失,忘而不失,漂流吾心,忘归故处。
”2. 《离骚》——屈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 《赏荷》——柳永“菱荷清霜晓,水国红药春。
”5. 《赋得古莲》——晏殊“色暗清阴晚,香鲜重翠寒。
”6. 《赋得古塔》——李清照“此地别燕临风千嶂,壮士骅骝一群,海陵王气吞胡虏,十万神州尽舜尧。
”7. 《七绝·洞仙歌》——鲍照“芳心旧日在,精魄今何在。
”8. 《竹枝词·咏梅》——梅尧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 《一剪梅·舞梅香》——纳兰性德“风霜荡秋水,烽火动春山。
”10. 《三月七日》——王之涣“绿肥红瘦,旧时衰草,岁岁成空。
”11. 《采桑子·重阳》——吴文英“落叶陌上东风起,蒹葭岸边篱笆隔。
”1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辛弃疾“恭闻祝英台上,笑语盈盈似水。
”13.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4.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李清照“雪花一片片,吹入梦里人。
”以上15首古诗词,各自表达了古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那时的环境和背景,却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些经典之作,我们更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读一首古诗词,品一杯雄黄酒,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许您会有别样的感悟和体验!。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并列。
为了纪念屈原大夫,每年的五月初五日成为了全民欢庆的节日。
这天,人们有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与端午节有关的传统习俗。
而古人们也对这个节日进行了精心的描绘,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20首经典的古诗。
1、《乘凉》作者:曹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问君今夜何,不知琴上音。
2、《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端午》作者:李清照端午未到灶前烟,人间无事乐长安。
今宵嫁与山僧去,君恩一点在灯端。
4、《小宴》作者:辛弃疾何必去那杨花烘,庭院深深深几许。
大抵花开花落处,也应须有人照看。
5、《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深秋霜后觅知音。
6、《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7、《闻王昭君歌》作者:杜甫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原地广难为家,明月几时有?8、《于长安乐府中夜忆阳关》作者:李商隐离离四顾茫然,忽若远山一峰荡。
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秋娘妃妾笑幽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终南别业》作者: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夜书对灯卧,梦得吕洞宾。
山果黄粱熟,野餐芳草多。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何?12、《楼船夜话》作者:唐玄宗世界尽头南溟碧,山河壮丽胜天地。
端午节的古诗十首四年级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迎来这个喜庆节日。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还会吟诵古诗,来表达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祝福之意。
以下是我为四年级同学整理的十首端午节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一、《庐山谣帝尧》【作者】李白【原文】淮南绝粮逢大旱,帝尧舜明有神谋。
鳌首浮江乘兴起,龙舟吞龙吐凤雏。
衰草枯杨白帝城,偶过武侯祠后庭。
忽遇贾谊论诸侯,笑谈渔翁妬神仙。
【注释】此诗描写的是帝尧治理旱灾时赛龙舟的情景。
二、《端午》【作者】白居易【原文】东篱折树声,西湖借月光。
龙舟由此减离群,信陵管弦愁杀人。
楼台水浸风吹雨,山洞云开日照云。
观乐长安有客卧,人皆病恸吊投梭。
【注释】此诗通过描述江南典雅的风景,以及端午节期间的龙舟赛事,表现人们的忧愁之情。
三、《端午节》【作者】孟浩然【原文】一日祭程而舟已,三杯清酒热肝肠。
黄鹤楼高,烟雨笼孤城。
小楼夜坐论文墨,谁言吴越江南好。
【注释】此诗讲述的是江南端午节的情景,作者借此歌颂江南的风景和文化。
四、《龙舟》【作者】唐寅【原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七人何惧在天涯。
扬帆遇浪风飕飕,好似闹市舞春华。
拥树堤头三五夜,对月相闻居士家。
举国如同小蛮夷,岂知非谏事彭越。
【注释】此诗描绘了龙舟队员在比赛中气势磅礴、勇往直前的情景。
五、《照临洞庭湖赋》【作者】陶渊明【原文】顾渚无故想,开乌依前望。
城南洞庭湖,漫渚何萧洒。
风光变幻起,浪花阵阵开。
不觉遥客心,踌躇黄鹤阁。
中有几条龙,驾云跨烟霞。
九合钟声里,吾身醉芳菲。
【注释】此诗道出了陶渊明在洞庭湖边可爱的风景中沉醉和感叹的心境。
六、《赛龙舟》【作者】徐志摩【原文】红膏手,黄针头,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窄篙穿水浑如虹。
青天白日何翩翩,红船弄笛真从容。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愁。
【注释】此诗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情况,表现了龙舟赛的生气勃勃和灿烂夺目的场面。
端午节10首古诗大全
以下是10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唐·殷尧藩《端午日》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明·边贡《午日观竞渡》
6.端午襄阳水赛欢,清歌空响仰天坛。
--唐·崔照《丙辰年鄌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7.端午思归良有以,论心不论迹。
--近代·秋瑾《端午有感》
8.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现代·余光中《端午祭》
9.竞渡齐声一锣休,骚灵犹吊楚魂愁。
--清·黄公绍《端午即事》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清·贝琼《已酉端阳日访泊横泾项家宅子》。
端午节的古诗词5首端午节,即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除了会强调卫生防疫以及采摘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等特殊活动外,还会吟诵诗词来庆祝和祈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许多经典的端午节诗词也逐渐成为经典的文学佳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五首有代表性的端午节古诗词。
1.唐朝诗人杜甫《端午》:“红颜未老恩先断,斗酒不惯愁常满。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杜甫的这首诗,以端午节作为题材,表达对年少时的爱情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用“红颜未老恩先断”来描述一段年轻的爱情已经结束,而“斗酒不惯愁常满”则表达出他沉重的心情。
接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更是盖棺定论,传达出人生短暂,美好却难以维持的主题,打动了很多读者。
2.宋朝诗人苏轼《赤壁引》:“客亭荐涮羊,柳色轻分影。
东篱折花稳,南陌芳草结。
呜呼六朝未有事,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它却以此为背景。
苏轼在这里所描绘的是一个春夏交替的时节,景色怡人,令人神往。
他用“不废江河万古流”来点明端午节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3.唐朝诗人白居易《饮中八仙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须愁春去,莫管事如何,更销落,几重阴。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强调端午节,但却是一首经典的跨时空诗歌。
白居易以饮酒寓意人生,表达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格言意义,令人感慨良多。
其所提到的“须愁春去,莫管事如何,更销落,几重阴”一句,则深深打动了诗爱好者的心。
4.唐朝诗人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并非端午节,但它对生命和离别的审慎表达,以及将愁苦交织在美丽景色之中让人心醉。
这首诗以“一岁一枯荣”揭示了人生短暂的事实,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看到生命的无尽回归。
这种博大精深的表述,使这首诗成为不容错过的古代名作。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句端午节即为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习俗,以纪念屈原、纪念龙舟竞渡等。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艾草和菖蒲,食用粽子和赛龙舟等,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端午节的描写,现在就给大家介绍10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1、《端午节谒献武陵山陵之碑》(唐代杜甫)“融融端午露,参差彩舟移。
飒飒清风来,嫋嫋荷花饰。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诗歌中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清风拂面,荷花盛开,人们坐在船上,竞渡于清澈的湖水中,气氛热烈,欢声笑语。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六月乱山深,处处蝉声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季节的景象,烈日炎炎,蝉声不断,江水绿如蓝,一幅春夏的画卷展开在我们眼前。
3、《端午》(宋代杨万里)“端午千家艾叶香,澄江钓艇皆来狂。
欲识神机风浪便,试看龙骧凤阁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欢乐景象,千家艾叶香,人们载歌载舞,或钓鱼或竞渡,热闹非凡。
更有龙骧凤阁,神秘古老的味道。
4、《曲江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绿野新荷千家雨,红枫远叶一枝霜。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时期的战争和爱情,在红枫远叶的背景下,战士们为了荣誉和国家献身,而美人们则在帐下唱歌跳舞。
5、《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李白)“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时期夜间的景象,思乡之情浓烈,彷徨不定,揭露了生命力的无穷。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虽枯萎却化作春泥,为花儿护航,同样代表着农耕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的韧性。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白居易)“天桥霜后月,南岸橘生云。
枫叶杂于飞,何处觅秋香。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后的秋季景象,南岸的橘林郁郁葱葱,天桥上霜后的月色皎洁,彩叶纷飞,一幅秋色如荡漾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有一种离愁的情感。
十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端节、午日节、茅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屈原是中国文化中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楚国的伟大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诗经》中就有关于端午节的诗歌,这些诗歌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民俗、传说和寓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后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下面我将介绍十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以期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美好的传统节日。
一、《九章·楚之长歌》《九章·楚之长歌》是《楚辞》中的一篇,文中讲述了楚国建立及其历经的苦难。
其中第五章“九节”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承。
文中写道,“五月五日,郊戎是勇,汤湯舟楫,耿耿不寐。
”此诗歌中,端午节作为楚国的传统节日,表现出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情感。
二、《古风·端午节》《古风·端午节》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端午节的热爱和渴望的情感。
文中写道,“佳节鲜明勿忘归,繁华落尽见心机。
五色线缠龙凤臂,三条人语马方嘶。
”此诗歌通过描写端午节的繁华景象和传统风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渴望。
三、《咏史·战国策》《咏史·战国策》是唐代诗人陆龟蒙所作,诗中还原了战国时期楚国和越国之间的争斗,以及屈原为楚国君王愁国忧民的情感。
文中写道,“润丝江上红沙女,别有豪情欲叫天。
粽子蒸香饴满巾,辘轳蜀柏扣神仙。
”此诗歌通过描绘粽子的美食形态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传统文化和端午节的热爱。
四、《长歌行·秦楼月》《长歌行·秦楼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描绘了端午节期间,楼台遍陈、家家户户燃香赛龙舟的盛况。
文中写道,“弦歌呼酒里,舞狂纷华年。
月明杯影好,花落诗魂遗。
”此诗歌中表现出文人雅士对端午节的狂欢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抚琴集·六月南行琴中言志怀人》《抚琴集·六月南行琴中言志怀人》是宋代诗人周邦彦所作,诗中描绘了赛龙舟、吃粽子、沐浴清凉、放风筝等端午节的习俗和风情人物。
端午节完整古诗词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作为这个节日的代表,端午节的古诗词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诗词或表达着人们对端午节日的祝福和庆贺,或记录了端午节历史的传说和故事,或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一下端午节完整的古诗词。
1.《赤壁怀古》--杜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赤壁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代表作,其中的“三国周郎赤壁”就是指的端午节的传说背景。
据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驻扎在赤壁,他联合刘备和诸葛亮,大败曹操,从而确立了吴蜀联盟的基础。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因此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众多文学手法,以深沉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这段历史和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2.《端午》--白居易东风一阵香,草木都离披。
五月良辰節,人人爱着梨。
桑蠶未產絲,七日令人期。
安知重陽负,金谷团圆时。
——这首《端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节日作品,诗中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和氛围,以及人们过节的喜庆心情。
白居易用极为简练的笔调,把端午节的各种元素和传说融入到诗歌中,让人看到了一个生动的节日画面。
同时,诗中几句简单的寓意也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篇,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这首诗却给我们带来了特别深刻的端午节联想。
柳宗元的诗情丰满,写尽了一幅冬日钓鱼人的孤独壮观,那静谧的江雪场景与端午节的追风赛龙、划船比赛等活动相呼应,使得这首诗被广泛地应用在端午节的文艺演出和活动中。
4.《端午节》--陶渊明洛阳城东北,河水东流未绝阴。
端午节最佳10首古诗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如果要说哪些是端午节最佳的10首古诗词,以下就是笔者的推荐。
一、《九江送粽子》——杜甫“暖峰几过客,高柳空依依。
南国岁时暮,客心何处归?从今属北海,枝叶满离披。
不是无归日,怀君泪满巵。
”这首诗讲述的是杜甫在九江赠送粽子,忧愁别离的心情。
以粽子为象征,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这种将食物和感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诗意深度。
二、《江阁重来》——杜甫“火叶飞花共庆时,芳香永驻二妃祠。
桃花争雨杏花飞,相见欢娱莫相遗。
春风十里追鞦韆,竞舞长扇动华衣。
舞罢还从高殿下,云泉陶陶硕力归。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叙述了以武则天与杨贵妃为代表的女性风姿,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褒扬和端午节喜庆的气氛。
三、《临江仙》——李白“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以描绘滕王登高远眺为素材,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物形象,表现了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的情感,表现了端午节之后的凄美。
四、《戍鼓断人行》——陆游“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送即京口,低首阙前飞。
郭麾分煖被,关塞共寒衣。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远行人的行程,描绘了送亲友赴远方的别离,表达了离愁别绪和不舍之情,激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主题,表达了正义之利好胜、战乱之苦仇恨、国度之殇悲凉。
通过诗人的不舍之情,表达了对战斗英雄的赞颂。
六、《蜀道难》——李白“噫嘻嚱,楚风差两崖。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几时还?畏途无识,贪言惑世,心迷难自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或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厚味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属于民间风俗的一种。
古人对端午节也有着许多的诗词,本文将介绍10首优美的古诗来领略端午节的浓郁韵味。
1. 白居易《清明前后/ 改元以来初一遇雨水而作》“但愧无东篱,葵藿夏葳蕤。
更无五月节,飘飘东篱雨。
”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清明前后/ 改元以来初一遇雨水而作》,描绘了五月天气中的场景,文笔清晰明了,浑然天成。
2. 苏轼《端午日祝词》“柳外轻烟垂柳韵,兴来岂要少群杯。
田园觉属端初甸,酒沅空叹岷陇哀。
”这首诗来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端午日祝词》,诗中“柳外轻烟垂柳韵”,将端午节的婉约之美展现。
3. 王之涣《凉州词》之四“黄河落秋水,白云生秋旭。
凉风卷天白,素壁见秋服。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如梦想空虚。
”这首《凉州词》之四的诗是唐代王之涣所创作的,此时的端午已经成为了正式的传统节日,王之涣隐约地将端午与秋天的丰收联系在了一起。
4. 曹植《七步诗/ 青山横北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首唐代曹植所作的《七步诗/ 青山横北郭》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深入浅出地表现了端午节的孤独感。
5. 陆游《示儿》之三十一“举杯勿把离愁倒,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敢辞南浦已黄昏。
”这首诗来自南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之三十一,具有悲情色彩,与端午节的庆祝氛围有些不同。
6. 杜甫《赠王十二故人》“弱冠先迷岳阳楼,久赋横波短柯手。
沧浪发雪偏知时,鼓舞铜鱼满泪行。
”这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赠王十二故人》,将端午的律动节奏与古诗结合起来,充分显现了端午节的喜悦氛围。
7.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怀李白出门去,吟咏到南州。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酒温清月,不知何处是西楼。
”这首来自《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苏轼,将端午与他旅行中的见闻文学交织在了一起,呈现出了独特的诗意风韵。
关于端午节节日的古诗10首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船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这个节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楚国大臣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避恶鬼神伤害,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祭祀屈原,以此纪念他的牺牲。
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久远的历史文脉,因此,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端午节的10首古诗词。
一、杜甫《登高》:挥毫落纸沾云霭,偶泊湘流望岳台。
五月五日人胜夜,风前杏子满楼开。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登高赋,在描述端午节的同时,也通过“挥毫落纸沾云霭”的描写抒发了登山好景的阔达感。
“五月五日人胜夜”的句子中,则表达了人们在此时此刻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谐的情感。
最后,描绘楼台的繁华景象,以及杏子花香的弥散,更是刻画出了端午节的独特风貌。
二、苏轼《惠州端午》:洞庭兮巍巍,汨罗兮澹澹。
困车十旬,水险且阻。
法试樽前狂笑,云鬟粉面多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州庆祝端午节时所撰写的。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上游阻挠越困而北渡之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友、同胞、士子的殉忠之情。
最后,舞龙、挑楫、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更是让人感受到端午节的喜庆气氛。
三、李清照《端午》:眼底千年事,败絮其中归。
何当飞黄腾达,乘槎凤凰飞。
此诗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佳作,《端午》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自己生活和人事的感怀,表达了她对于辛酸过往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话“何当飞黄腾达,乘槎凤凰飞”则传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四、辛弃疾《贺新郎·龙舟竞渡》:几人竞渡西湖水,或侧身扬浪拍船去。
越舞越欢江上月,不辞长作岸边人。
这首词是南宋大文豪辛弃疾所作的,词中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赛龙舟的欢乐景象。
尤其是词中“不辞长作岸边人”,更是将端午节这个传统佳节与人们自由自在、欢快活泼的特点联系在了一起。
五、陈毅《鄱阳湖·端午》:一艘龙舟一翻涌,健儿如虎欲飞腾。
简短端午节的古诗10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节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代的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以下将介绍10首简短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节》——李白明日是,端阳节,万物生,独此钟。
燃艾叶,盈杯酒,一杯香,慰中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心情。
2、《端午日思北斗表》——苏轼东篱菊已三更,南园梨德初四。
自笑堂前蜀锦尽,还似一时秦树时。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开始的两句表述了诗人头晚上猜拳输了,已经很晚环境依旧喜乐、美好,因为这是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原因。
接下来描绘了青梅竹马、美好羡煞衆人的自己和对方,暗示诗人已经开启了对端午节的美好回想。
3、《赏荷》——杨万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北方风雨,悲欢离照,西南月明,钱塘湾浪漫。
此时欢谑犬马,伏枕听曲,美酒一杯,人生几何?流浪之后,已是四十馀年。
近来雨骤风狂,运去萧骚唐突。
猛然回首,已是百年身。
哀我身老,又遇端阳,古人画爲家山,尽碎涡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声,普及了端午节的文化信息,表明了诗人浓郁的品位和感情。
4、《赛龙》——白居易五龙山下马端履,百花东邻小札阁。
长据楼前青竹苑,众人长啸碧江曲。
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讲述了人们在端午节比赛的场面,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赢得龙舟竞赛的胜利。
这首诗简短有力,富有气势。
5、《端午》——贾仲明苞浪东风簇簇衣,爱倚西楹乱后稀。
明朝西楼应自在,不想东来临长夜,独弄离琴弔念归。
这首诗描写的是端午节期间的情景。
诗人看到自家妻子被花草围绕着,因为在此适才摘下草花又随意抛弃使人可惜,坐在西楼上意犹未尽,望东方远方,期盼玩弄离别的琴声能抚平思乡之情。
6、《百迴龙競渡》——贾岛乘春草过神仙桥,追云涨浪百迴潮。
白帝城边龙競渡,沿江曲上瑞气飘。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源于我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赛龙舟活动,后渐渐演变成为“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等民俗活动。
端午节以诗词歌赋等文艺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下面介绍10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日为龙节赋》演奏丝竹,列凤来峨嵋。
云退烟迷,卷珠帘峭绝。
岭外汉江,慕容绝艳,葱郁无涯。
龙节长伫竿竿。
三清灵气,五行驾度,神明离合。
扶日蹑影钩吴。
本作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端午节中重要的赛龙舟活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诗中通过生动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整个赛龙舟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宏大、热烈的气息。
2、《端午直笔赋》鼓舞悠扬,龙旗招展。
水如明镜,人影竞趁。
观上解归,舸载酒肥。
弓劒震慑,威加于外。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周密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于端午节中赛龙舟活动的热衷之情,也描绘了整个赛龙舟的激烈场景,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这项活动的喜爱和热爱。
3、《杜甫端午》午觉困玄鬓,起来梳素齿。
独倚望深巷,暗思自寻思。
李白陪我狂,青春兴弥留。
天明别阆苑,色彩沉朱栏。
这首诗是杜甫所作,首句抒发了自己因午觉困还困扰玄鬓的感慨。
然后通过描写自己一个人独自思考端午节的意义,反映出一种深刻而内敛的情感表达。
4、《端午日感兴》居家不籍思求北,出户无非望伯南。
缅怀古圣何足论,近臣谁得驾巨般。
风正起时鸟飞去,虫鸣雨过冥合难。
世间好了只男女,此日全归龙与蛇。
此诗为唐代贺至所作,表达了他对于端午节日的特殊感受,通过描写端午节的天气、自然景观,以及与这个节日有着深刻典故的重要活动龙舟竞渡,来表达对于端午节日的欣赏和赞叹。
5、《端午夜居登城楼闲望》浙江路入峡,钱塘江明月。
青楼光影下,一片海茫茫。
废坛倾蛇鱼,沉香散榻香。
杳冥人事静,应在白云乡。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端午夜居登城楼之时所看到的静谧而美丽的景象。
在诗中,作者将钱塘江的明月和翠岭银鳞的美景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眼中的山水胜境,有一种恬静和神秘感,让人愉悦。
端午节的古诗20首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古时民间为求祛瘟疫、防病祷福,有赛龙舟、挂艾叶、食粽子、饮雄黄酒等习俗,而诗人们也为这个节日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欣赏20首端午节的古诗。
1. 《九江怀古》- 杜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端午有怀》- 白居易老来累瘦五更钟,一月离京四五重。
不信家人唤不起,正应犹在梦中逢。
忽然起立看残月,漫洒簷前玉兔明。
依旧罗帏深夜静,空床犹自说娇声。
4. 《夜泊牛渚怀古》- 杨炯月出皎夜,人寂静而喜,不知天上宫阙,今宵鲲鹏飞几时。
寒鸦尚呼啸,夜泊牛渚怀古时。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惠崇春江晚景》- 韩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若有人问我何时,唱吴歌,天未明。
8. 《绝句·天净沙·秋思》- 李商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 《临江仙·梅花庵弄笛》- 柳永琵琶弦上喜相逢,还有猪羊串烧香。
扁舟一叶愁无际,故人深夜洞房想。
小江流水细如愁,不信妾唱凤凰叫。
一朝飞去红烛背,知是明朝又独上。
10. 《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1.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 《登高壮观》- 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20首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庆祝活动之外,还会相互赠送诗文来庆贺这个节日。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20首代表性的端午节古诗。
1、《九江怀古》——唐代杜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描述了端午节时的九江景色,赏心悦目。
2、《端午日》——宋代陆游红蓼满滩高铁冠,韭芽萦楼翠玉盘。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向梅花扫落蟾。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台湾岛南部的景象,形象地刻画出端午节时的小孩的欢乐场面。
3、《端午》——唐代杜甫父兮生受箕帚之教,树兮爽用涂壁之粪。
武王继之讨纣,史册其名。
这首诗叙述了伏羲作为巫师为人类叶后时所吃的一种食品的由来。
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这个传说中的食品。
4、《浣溪沙·金错刀》——宋代晏几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词描绘了南国春日的景色和端午节的悠闲气氛。
5、《洛神资性序》——南北朝战国陆机五月端阳,天地飞扬,人归清愉,马嘶烈饮。
中有谁知?洛阳男女,后凋亡于流俗之中,美者外失其神,钧者内亡其性。
这篇序言描述了各种端午节活动的细节,阐述了端午节的深远意义。
6、《水调歌头·丙子端午》——宋代苏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词以美妙的音乐为主题,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气氛和自然美。
7、《端午节》——唐代杜甫端节炊新糯,笸箩绽鲜肉。
黄酒浮中巾,沉香半烧玉。
走马捠筝入,弦歌凌夜出。
欢笑簇金貂,纵览逐蕙纛。
这首诗描述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喝黄酒等多元化的庆祝活动。
8、《端午》——唐代王之涣三十日春风多,五月人情乐少。
刀头双节瘦过鸭,酒圈深处被蛟腰。
愿得此日时,长留君王意;不应增岁月,自觉自家愁。
这篇短文描述了端午节的特点,描绘了人们对端午节的变化和演变。
9、《伊州歌》——唐代白居易羌管悠悠霜满地,从军行处才始知。
端午节的古诗30首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五节等,在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吃粽子、龙舟比赛和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端午节自然也有着非常多的诗歌作品,本文将会为大家介绍30首有代表性的端午节古诗。
1、《端午》——郑雷烟篷初卷日初斜,望阁亭楼比邻夸。
玉兔胡星争步迹,风泉晓角直吹沙。
披尘策杖春草省,发愤慕义远人家。
饮彩登楼推小娃,何时岂忘节本华。
2、《节日行》——李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怜半老头衰病,不觉少儿心切欲飞。
3、《浣溪沙·所爱端然·端午临池》——六乙仙女银鞍轻盈落夜曲,蛟龙起舞醉南楼。
水寒如檗月色寂,讵是长卿弔旧游。
弓如霹雳大震电,浩隆波涌几重阁。
战云思妥乌龙袍,恋态悠悠吴苑艳。
凤阁虽高知郭重,翠屏曲尽思绿杨。
晓风殷勤触弦怨,何似当年空负春。
4、《漓江出游·端午》——而立间点绛唇,夜斜晕入水纹。
草随轻步叶落轻,两人依约铁笛深。
些日阳春度、欲夏重阳庆。
寥觉烟光莫转寤,心在里巷降沉沦。
5、《洛中感时·端午》——李商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6、《艾叶岁岁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悲来不可奈,诗酒相催,愁思满怀。
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日天涯何处见?风雨同舟,关山梦后。
7、《折杨柳·端午》——杜荀鹤叁更初咽后,四壁犹灯影。
薰笼起竿钓,糟泊就烟火。
长斋粒粒稀,偏忆玉丝囊。
新句回******,嘲红容可道。
路傍时濯足,风急雨打傍。
8、《乐游原八首·其一》——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长安未满十,楼阁见悲辛。
且慕少年老成,莫听取生臣。
中国端午节的古诗(精选30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端午节的古诗(精选30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诗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人为了祭祀屈原,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每逢五月初五,会有许多仪式和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古人将绚丽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和味道浓郁的粽子描绘的淋漓尽致,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端午节诗歌,以下便列举20首端午节诗歌,以表达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和敬意。
1.唐代杜甫《登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骑鲸驾雾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唐代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唐代杜牧《登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不自由。
5.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托六尺,俯首甘为孺。
7.唐代祖咏《登慈岳寺北楼》少陵野老无人管,春色吴江好风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8.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唐代杜牧《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关于端午的古诗
篇一: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刘禹锡《竞渡曲》
篇二: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篇三: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
篇四: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
篇五: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篇六: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篇七: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殷尧藩《七律·端午》
篇八: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篇九: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南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篇十: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篇十一: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端午》
篇十二: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竞渡诗》
篇十三: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篇十四: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陈与义《临江仙》
篇十五: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篇十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篇十七: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篇十八: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
——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篇十九: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高箸《重午怀旧》
篇二十: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篇二十一: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篇二十二: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篇二十三: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关于端午的古诗】相关文章:
1.关于端午的古诗
2.关于端午的古诗句子
3.关于端午的古诗大全
4.端午的古诗
5.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6.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7.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
8.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