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急诊预检分诊制度.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35.09 KB
- 文档页数:12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一、为做好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保证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制订本制度。
二、急诊患者就诊后,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检诊,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三、急诊分诊护士应引导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四、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黄、绿区)或抢救室(红区),对濒危、危重病人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五、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必要时呼叫有关人员增援。
六、急诊抢救室护士应根据医师要求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七、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引导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八、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接诊时间、去向等,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九、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院应急办并记录。
十、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急诊病人四级、三区分诊原则:急诊病人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四级,经分级后,前两类病人进入红色区域(抢救室)救治,而后两者分别进入黄区和绿区(急诊诊室、等待区)治疗。
一级为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等干预措施的病人。
包括: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病人等。
二级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可能导致严重致残、有严重影响自身舒适感主诉(如严重疼痛)的病人。
此外,如果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的,需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三级急症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征象的病人,医疗机构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对于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症状,或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