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39
E=√E21+ E22+……+ E2n式中:E—复合场强,V m;E1、E2、……E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 m。
1.3 分级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阁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夹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单位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V/m <10 <25 超短波V/m <6 <12 微波μW /cm2<10 <40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3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A.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开放幅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A.2 规范内容A.2.1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 Guidelines for computer software product development document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81.3引言1 目的一项计算机软件的筹划、研制及实现,构成一个软件开发项目。
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进行,一般需要在人力和自动化资源等方面作重大的投资。
为了保证项目开发的成功,最经济地花费这些投资,并且便于运行和维护,在开发工作的每一阶段,都需要编制二定的文件。
这些文件连同计算机程序及数据一起,构成为计算机软件。
文件是计算机软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a.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内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b.向管理人员提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进展和情况,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可见的”事物转换成“可见的”文字资料。
以便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检查开发计划的实施进展,使之能够判断原定目标是否已达到,还将继续耗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C.记录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信息,便于协调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修改;d.提供对软件的有关运行、维护和培训的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操作人员和用户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e.向潜在用户报导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使他们能判定该软件能否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换言之,本指南认为:文件的编制必须适应计算机软件整个生存周期的需要。
计算机软件所包含的文件有两类:一类是开发过程中填写的各种图表,可称之为工作表格;另一类则是应编制的技术资料或技术管理资料,可称之为文件。
本指南规定软件文件的编制形式,并提供对这些规定的解释。
本指南的目的是使得所编制的软件文件确实能够起到软件文件应该发挥的作用。
2 范围本指南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本指甫建议,在一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一般地说,应该产生十四种文件。
这十四种文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目录图纸幅面及格式 (1)比例 (5)字体 (6)图线 (11)部面符号 (17)图样画法 (21)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72)轴测图 (75)尺寸注法 (84)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106)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画法 (112)齿轮画法 (119)花键画法 (132)弹簧画法 (136)中心孔表示法 (154)机械运动简图符号 (157)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180)标题栏 (198)明细栏 (202)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208)对缩微复制原件的要求 (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21.71:744机械制图:676.35图纸幅面及格式GB 4457.1-84Mechanical drawings代替GB 126-74Sizes and layout of drawing sheets1 引言1.1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的幅面及格式。
1.2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457-1980《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1.3 与本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GB 4457.3-84《机械制图字体》GB 4457.4-84《机械制图图线》2 图纸幅面尺寸2.1 绘制图样时,优先采用表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必要时可以沿长边加长。
对于A0、A2、A4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长边的八分之一的倍数增加;对于A1、A3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短边的四分之一的倍数增加,见图1中的细实线部分。
A0及A1幅面也允许同时加长两边,见图1中的虚线部分。
3 图框格式3.1 需要装订的图样,其图框格式如图2、图3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一般采用A4幅面竖装或A3幅面横装。
3.2 不留装订边的图样,其图框格式如图4、图5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3.3 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
为了复制或缩微摄影的方便,可采用对中等号,对中符号从周边画入图框内约5mm的一段粗实线(图6、9、10)。
4 标题栏的方位4.1 标题栏的位置应按图2~5所示的方式配置。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P TB××××—××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MC And earthing of railway engineering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MC And earthing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B主编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铁道出版社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3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编写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03〕51号)及铁道部《关于印发2006年铁路工程建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05〕1026号)文的要求,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建设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定稿。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生搬硬套标准。
勘察设计单位执行(或采用)单项或局部标准,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整体工程和系统功能质量问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及定义、基本要求、防雷设计、接地设计、电气化铁路电磁干扰的防护设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另有6个附录。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MTP MT 5010- 9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assessment of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of coal mine 1995—04—14发布1996—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发布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发布 (1)1总则 (8)2质量检验评定的工程划分 (9)3质量检验评定的等级 (11)4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 (13)5基本规定 (15)7缠绕式提升机及矿用提升绞车安装工程 (18)7.1 垫铁,基础螺栓及二次灌浆 (18)7.2 主轴安装 (18)7.3 滚筒组装 (19)7.4 传动系统安装 (21)7.5制动系统安装 (22)7.6 液压站安装 (24)7.7 辅助装置安装 (24)7.8 试运转 (25)8通风机安装工程 (28)8.1 垫铁,基础螺栓及二次灌浆 (28)8.2 机体安装 (28)8.3 反风装置安装 (30)8.4 试运转 (30)9空气压缩机安装工程 (33)9.1 一般规定 (33)9.2 垫铁,基础螺栓及二次灌浆 (33)9.3 机体安装 (34)9.4 附属设备安装 (36)9.5 室内管道安装 (37)9.6 试运转 (38)10 水泵安装工程 (39)10.1 一般规定 (39)10.2 垫铁、基础螺栓及二次灌浆 (39)10.3 离心泵安装 (40)10.4 深井泵安装 (41)10.5 潜水电泵安装 (42)10.6 室内管道及附件安装 (43)10.7 试运转 (43)17 矿井输送设备安装工程 (46)17.1 胶带输送机安装 (46)17.2 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安装 (49)17.3 固定式刮板输送安装 (51)17.4 铸石槽锚链刮板输送机安装 (52)18 矿井其它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55)18.1 无极绳、耙矿、风动、风门、回柱 (55)18.2 翻车机安装 (56)18.3 排矸设备安装 (57)18.4 桥式起重机安装 (58)18.5 卸载站安装 (59)18.6 空气加热室设备安装 (61)18.7 液压注浆泵安装 (62)18.8 泥浆泵安装 (63)18.9 起重葫芦梁,闸门和溜槽安装 (64)19 工业管道安装工程 (65)19.1 一般规定 (65)19.2 管子,管件及闸门的检验 (65)19.3 管道加工 (67)19.4 管道焊接 (70)19.5 管道安装 (72)19.6 管道系统试验及涂漆 (76)20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 (78)20.1 一般规定 (78)20.2 钢结构组装 (78)20.3 锅筒,集箱安装 (79)20.4 受热面管安装 (81)20.5 受压元件焊接 (83)20.6 省煤器、钢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 (85)20.7 水压试验 (86)20.8 仪表、阀门及吹灰器安装 (86)20.9 燃烧设备安装 (89)20.10 炉墙砌筑和绝热层施工 (93)20.11 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及试运行 (95)20.12 往复式蒸汽泵安装 (97)20.13 钠离子交换器安装 (98)20.14 除氧器安装 (99)20.17 除渣系统设备安装 (101)20.18 室内管道、附件安装及防腐蚀与保温 (102)21 井下净水设备安装工程 (103)21.1 预处理间设备安装 (103)21.2 电渗析器安装 (104)21.3 室外管路安装 (106)22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 (106)22.1 混凝剂投加间设备安装 (106)22.2 污水处理器安装 (108)22.3 曝气器设备安装 (109)22.4 空气压缩机安装 (110)22.5 泵房设备安装 (110)22.6 管道安装 (111)23 给煤设备安装 (111)23.1 一般规定 (111)23.2 往复式给煤机安装 (111)23.3 电磁铁振动给煤机安装 (113)23.4 圆盘给煤机安装 (114)23.5 叶轮给煤机安装 (116)23.6 调速试电机震动给煤机安装 (117)24 破碎设备安装工程 (119)24.1 一般规定 (119)24.2 辊式破碎机安装 (120)24.3 锤式破碎机安装 (122)24.4 颚式破碎机安装 (124)24.5 反击式破碎机安装 (126)24.6 球磨机安装 (128)25 筛分设备安装工程 (131)25.1 一般规定 (131)25.2 矿用座式振动筛安装 (131)25.3 旋转概率筛安装 (134)25.4 弧形筛安装 (136)25.5 电磁震动旋流筛安装 (137)28 浮选设备安装工程 (139)28.8 水环式真空泵(或水环式压缩机)安装 (139)34 计量设备安装工程 (141)34.1 一般规定 (141)34.2 轨道衡安装 (141)34.3 电子皮带称安装 (144)34.4 非接触式计量装置——核称安装 (146)36高压电器安装工程 (148)36.1 3~110kv高压油断路器安装 (148)36.2 3~110kv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熔断器安装 (150)36.4 3~110kv排气式避雷器安装 (155)36.5电力电容器安装 (156)36.8真空开关安装 (161)37 电力变压器及互感器安装工程 (163)37.1变压器安装(包括消弧线圈、油浸电抗器) (163)37.2 3~110kV互感器安装 (166)38旋转电机安装工程 (168)38.1电机安装 (168)38.2特殊电机安装 (171)39 屏、柜及二次回路结线安装工程 (173)39.1成套高压开关柜安装 (173)39.2成套低压配电屏安装 (175)39.3整流装置安装 (177)39.4二次回路结线 (179)39.5 控制、保护、信号屏台安装 (182)40 低压电器安装工程 (184)40.1蓄电池组安装 (184)40.4限位开关安装 (191)40.5矿灯及充电架安装 (193)41母线及滑接线安装工程 (195)41.1母线、支柱绝缘子及套管安装 (195)41.2 地面电机车架线安装 (201)41.3井下电机车架线安装 (204)42送、配电架空线路及电缆安装工程 (208)42.1一般规定 (208)42.2杆塔基础 (208)42.3杆塔组立及拉线 (210)42.4导线、避雷线架设 (216)42.5配电线路杆上电器设备安装 (222)42.6电缆敷设 (224)43 防爆电器安装工程 (235)43.1高压防爆开关安装 (235)43.2低压防爆开关安装 (238)43.3防爆漏继电器安装 (240)43.4井下照明电器安装 (241)44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243)45 通信线路及设备安装 (250)45.1架空通信线路安装 (250)45.2地面及井下通信设备安装 (253)45.3光缆敷设 (257)45.4光缆传输设备安装 (264)46集控安装工程 (266)46.1电动转辙器安装 (266)46.3传感器及信息传输装置安装 (268)46.4计算机安装 (269)46.5模拟盘(屏)安装 (270)46.6操纵台安装 (271)46.7信号联络装置安装 (273)附录A 煤矿安装工程分项、分部 (275)及单位工程名称 (275)附录B 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88)B.1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88)B.2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89)B.3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291)B.4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294)B.5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 (296)附录C 机械设备通用部分安装 (297)质量检验标准 (297)C.1 垫铁 (297)C.2 螺栓连接 (298)C.3 二次灌浆 (301)C.4 铆接 (302)C.5 焊接 (304)C.6 皮带传动、链传动 (309)C.7 减速器安装 (311)C.8 联轴器装配 (311)C.9 齿轮装配 (318)C.10滑动轴承装配 (324)C.12 球面轴承 (329)附录D 电气装置试验及技术参数 (332)D.1 电气装置绝缘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332)D.2 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的试验 (333)项目和标准 (333)D.3 高压油断路器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37)D.4 交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和标准 (339)D.5 直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和标准 (343)D.6 悬式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345)D.7 瓷横担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345)D.8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长度为250m及以下时 (346)泄漏电流参考值 (346)D.9 高压少油断路器技术数据 (347)D.10 高压多油断路器技术数据 (354)D.11 其他几种断路器技术数据 (358)D.12 电磁操动机构技术数据 (360)附录E 电气装置通用部分安装质量 (367)检验标准 (367)E.2 硬母线安装 (368)E.3 电气装置接地 (368)附录F 本标准用词说明 (370)1总则1.0.1为统一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和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P CJJ 92 –2018备案号J 187-2018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2018-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CJJ 92-201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漏损控制;5. 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名称改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2. 章节设置作了调整,修订了管网漏损的基本概念、评定指标、水量统计、指标计算和评定标准;3. 增加了漏损水量分析、漏水管理、分区管理、压力调控、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控制等方面内容;4. 删除了“漏水检测方法”的内容。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埃德尔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锁祥郑小明刘志琪崔君乐徐锦华赵顺萍刘阔吴珊徐强刘书明孙福强曹楠王晖乔庆白桦马则忠樊仁毅孙琦娄占华李俊林李虹沈建鑫刘遂庆姜源韩德宏关凯陈宇敏杨胜武宋序彤徐明强毋焱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7)2 术语 (8)3 基本规定 (11)4 漏损控制 (13)4.1 一般规定 (13)4.2 漏损水量分析 (13)4.3 漏水管理 (14)4.4 分区管理 (15)4.5 压力调控 (16)4.6 计量损失控制 (16)4.7 其他损失控制 (17)5 评定 (18)5.1 评定指标与水量统计 (18)5.2 评定标准 (18)5.3 评定指标的计算 (18)本标准用词说明 (20)引用标准名录 (21)附:条文说明 (2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7)2 Terms (8)3 Basic Requirements (11)4 Water Loss Control (13)4.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4.2 Water Loss Analysis (13)4.3 Leakage Management (14)4.4 Partitioning Management (15)4.5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16)4.6 Metering Losses Control (16)4.7Other Losses Control (17)5 Assessment (18)5.1Index of Assessment and Water Statistics (18)5.2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18)5.3 Calculation of Index of Assessment (1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rdard (20)List of Quoted Stardards (2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2)1.0.1 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节约水资源,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本标准。
总 则1.0.1 为保证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质量,使建筑设计满足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
1.0.3 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应符合表1.0.3-1的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每班人数应符合表1.0.3-2的规定。
表1.0.3-1 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规模托儿所(班)幼儿园(班)小型 1~3 1~4中型 4~7 5~8大型 8~10 9~12表1.0.3-2 托儿所、幼儿园的每班人数名称班别人数(人)托儿所乳儿班(6~12月)10人以下托小班(12~24月)15人以下托大班(24~36月)20人以下幼儿园小班(3~4岁)20~25 中班(4~5岁)26~30 大班(5~6岁)31~351.0.4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2 保证幼儿、教师及工作人员的环境安全,并具备防灾能力;3 符合节约土地、能源,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0.5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2.0.1 托儿所 nursery用于哺育和培育3 周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场所。
2.0.2幼儿园 kindergarten对3 周岁~6 周岁的幼儿进行集中保育、教育的学前使用场所。
2.0.3 全日制幼儿园 full-time kindergarten幼儿仅白天在园内生活的幼儿园。
2.0. 4 寄宿制幼儿园 boarding kindergarten幼儿昼夜均在园内生活的幼儿园。
2.0. 5 生活用房 living room供婴幼儿班级生活和多功能活动的空间。
2.0.6 生活单元unit of living room供婴幼儿班级独立生活的空间。
2.0.7 活动室play chamber; activity room幼儿生活单元中供幼儿进行各种室内日常活动的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P CJJ 92 –2018备案号J 187-2018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2018-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CJJ 92-201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漏损控制;5. 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名称改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2. 章节设置作了调整,修订了管网漏损的基本概念、评定指标、水量统计、指标计算和评定标准;3. 增加了漏损水量分析、漏水管理、分区管理、压力调控、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控制等方面内容;4. 删除了“漏水检测方法”的内容。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埃德尔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锁祥郑小明刘志琪崔君乐徐锦华赵顺萍刘阔吴珊徐强刘书明孙福强曹楠王晖乔庆白桦马则忠樊仁毅孙琦娄占华李俊林李虹沈建鑫刘遂庆姜源韩德宏关凯陈宇敏杨胜武宋序彤徐明强毋焱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7)2 术语 (8)3 基本规定 (11)4 漏损控制 (13)4.1 一般规定 (13)4.2 漏损水量分析 (13)4.3 漏水管理 (14)4.4 分区管理 (15)4.5 压力调控 (16)4.6 计量损失控制 (16)4.7 其他损失控制 (17)5 评定 (18)5.1 评定指标与水量统计 (18)5.2 评定标准 (18)5.3 评定指标的计算 (18)本标准用词说明 (20)引用标准名录 (21)附:条文说明 (2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7)2 Terms (8)3 Basic Requirements (11)4 Water Loss Control (13)4.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4.2 Water Loss Analysis (13)4.3 Leakage Management (14)4.4 Partitioning Management (15)4.5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16)4.6 Metering Losses Control (16)4.7Other Losses Control (17)5 Assessment (18)5.1Index of Assessment and Water Statistics (18)5.2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18)5.3 Calculation of Index of Assessment (1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rdard (20)List of Quoted Stardards (2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2)1.0.1 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节约水资源,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及评定。
1.0.3 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及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供水管网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
2.0.2 压力管理 pressure management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管理需要对供水管网运行压力进行调控。
2.0.3 供水总量 system input quantity进入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
2.0.4 注册用户用水量 authorized consumption在供水单位登记注册的用户的计费用水量和免费用水量。
2.0.5 计费用水量 billed authorized consumption在供水单位注册的计费用户的用水量。
2.0.6 免费用水量 unbilled authorized consumption按规定减免收费的注册用户的用水量和用于管网维护和冲洗等的水量。
2.0.7 漏损水量 water losses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
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
2.0.8 漏失水量 real losses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
2.0.9 明漏水量 reported leakage水溢出地面或可见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0 暗漏水量 unreported leakage在地面以下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1 背景漏失水量 background leakage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2 计量损失水量 metering losses计量表具性能限制或计量方式改变导致计量误差的损失水量。
2.0.13 其他损失水量 other losses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
2.0.14 区域管理 zone management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供水区域,对每个供水区域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制,实现漏损量化管理的方式。
2.0.15 独立计量区 district metered area将供水管网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规模一般小于区域管理的范围。
2.0.16 夜间最小流量 minimum night flow独立计量区每日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时的进水流量。
2.0.17 零压测试 zero-pressure test为判断独立计量区是否封闭,关闭边界阀门后放水,监测区域内压力是否下降至零。
2.0.18 综合漏损率 gross water loss rate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0.19 漏损率 water loss rate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正而得。
2.0.20 单位供水量管长 pipe length per unit water supply管径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总长与供水总量之比。
2.0.21 水表量程比 turndown rate水表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
3 基本规定3.0.1 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注册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
3.0.2 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0.3消防用水、水池(箱)清洗、应急供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宜进行计量。
3.0.4 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计量:1 自产供水量;2 外购供水量;3 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生产运营用水以及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等。
3.0.5 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和《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 454的规定。
3.0.6 计量仪表的性能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 778.1~778.3、《电磁流量计》JB/T 9248和《超声波水表》CJ/T 434的有关规定。
3.0.7 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监测的技术手段。
压力监测点设置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的相关规定外,尚应在实施压力管理的区域设置压力监测点。
3.0.8 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根据管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新。
3.0.9供水单位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压力管理。
3.0.10 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和修复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程》CJJ/T 226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中的有关规定。
3.0.11 供水单位应建立完整、准确的供水管网档案,对管网资料应及时进行更新,实施动态管理,并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3.0.12 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2%。
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漏失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3.0.13 管网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44的有关规定。
3.0.14 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的有关规定。
4 漏损控制4.1 一般规定4.1.1 供水单位应进行漏损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漏损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