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87 KB
- 文档页数:15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猜谜导入,初识燕子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
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谜底是什么?对了,是美丽的荷花。
2.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
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
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
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
花柱呈杯状,里面有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
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叶、花梗、莲心、莲须可以入药。
3.欣赏荷花图片。
4.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满池的荷花吧。
学习任务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学习提示:(2)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走近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一粒种子》等。
3.检查字词。
挨挨挤挤莲蓬饱胀姿势翩翩起舞舞蹈重点提示:“蓬”是后鼻音,二声。
在词语“莲蓬”中“蓬”读轻声。
“胀”是翘舌音。
4.学习多音字“挨”。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在“挨着、挨挨挤挤、挨门挨户”中读“āi”,表示表示仅靠或者一个接着一个;在“挨打、挨饿、苦日子总算挨过去了”中读“ái”,表示表示遭受、困难地度过或者拖延时间的意思。
5.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重点指导:“瓣”左中右结构,偏旁部首是“辛”,跟老师写笔顺。
书写时要注意: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的紧凑,注意各部分的避让和笔画的穿插。
(3)重点指导:“蓬”,上下结构,共13笔,跟老师写笔顺。
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扁长,盖住下面的“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小节。
2、体味白荷花的种种姿态,感受白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1、同学们见过荷花吗?看。
(映示)这是什么样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2、播放录像。
这么几朵荷花就给同学们带来这么美的感受,如果有一池的白荷花呈现在你们面前,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欣赏。
3、谈感受。
欣赏了这一池活生生的白荷花,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揭示课题。
是啊,著名作家叶圣陶就把这一池的荷花描写了下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课文,去观赏,去感受这一池美丽的白荷花。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指名读。
好,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读通读顺。
哪些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三、研读课文:1、读了课文,同学们说说看那些小节具体描写了美丽的荷花?2、自主学习。
那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荷花的美读出来吗?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好好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3、大组交流。
第2节:(1)(映示语段)▲“荷叶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为什么这么读?(图文对照)点拨:理解挨挨济济(叶子多很美)还有呢?(色美,形美)▲“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图文对照)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非常了不起了。
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冒”字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
(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得、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指名朗读。
▲“有的才------。
有的花瓣儿全都------。
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快快拿去用吧!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同学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育同学观赏美、感受美的力气。
训练同学的观看力气,进展同学的想象力气,培育同学的奇怪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依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奇怪。
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同学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同学留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外形,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
学习第3段时,应留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奇怪无比。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
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同学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头,“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由于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
还可发散思维:假如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比,生疏荷花美。
同学学习时老师应留意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的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是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第3课。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荷花的美景和作者的感受,以及荷花在文学中的意义。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比喻,描绘了荷花的多姿多彩和生命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热爱和赞美。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理解作者对荷花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形容词,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荷花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形容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实践学习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分析比喻和形容词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巩固练习:通过背诵课文、填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②挨挨挤挤③清香④饱胀⑤破裂⑥姿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
(自由读、指名读)(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荷花》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花?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进而引入课文《荷花》。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a. 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词语,并理解“清香”的意思。
b.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叶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c. 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颜色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感受荷花的美丽。
d. 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翩翩起舞”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为什么“翩翩起舞”。
e.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姿势”的意思,并想象一下荷花还会有哪些姿势。
4. 回顾全文,总结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出课文中描写荷花的特点和词语,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身边的大自然景象,或者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荷花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1、复习生字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4、教师引入课文。
二、潜心品读,领悟美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画出分别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重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
有的……有的……有的……”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小结,指导朗读。
三、再创想象,理解重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2、融情入景,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四、拓展延伸,课后作业:(自主任选一项完成)画一幅荷花图五、板书:3、荷花荷叶大、绿、多、密看到荷花有的…有的…有的…美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花》,(板书课题,齐读)炎炎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想跟老师到公园里看看荷花吗?播放视频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荷花美啊?我们看到的荷花这么美,那么叶圣陶先生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并且画出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1篇】《荷花》的说课稿一、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一、设计思路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3、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2、学生畅谈感受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三)、细读第二段1、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几句为什么(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3、指导背诵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五)、略读第一段(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2篇】一、教材分析1、分析内容《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小语部编三下《荷花》单篇任务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荷花》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在《古诗两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篇文章中,写到了燕子、鸳鸯、河豚、黄鹂、蜻蜓、荷花、瓢虫等多种可爱的动植物,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有古诗、散文和科普文。
体裁不同,但在写法上,用词精准,几篇文章用到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把事物写得清楚。
从“单元导语”和“交流平台”可知,学习本单元就要抓住这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生灵的可爱。
对话《荷花》一课,作者按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的顺序,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姿态之美。
美在形态各异,美在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真像一大幅活的画。
从“课后习题”来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第四自然段中,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更要抓住优美生动的语句来体会,并仿照第二自然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二、教学目标1.认识“挨、蓬、胀、翩、蹈”五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规范书写“瓣、蓬”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抓住优美生动的语句,说出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意思,背诵第2自然段。
3.仿照第2自然段的样子,用上修辞手法,写写迎春花或者自己喜欢的一种喜植物。
三、课前准备预习《荷花》一课。
1.课文读正确。
2.读准生字新词。
3.了解作者是从荷花、荷花、荷花的顺序来写。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核心任务。
同学们,中国是花的国度。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是我们北方的“花朝节”,也叫“花神节”。
这一天,人们要给百花过生日,结伴踏青、赏花。
为了过一个有文化的节日,渲染节日气氛,我们学校要提前招募一批“百花讲解员”,到时候,你要给学校的花写出美文,还要面向全校师生进行讲解。
讲解员标准:动笔写作,并敢于讲解,合格级。
《荷花》教材分析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首先,作者使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
比如“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冒”展现了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饱胀”“破裂”等词语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其次,善于使用描写事物色彩和形状的词语,比如“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这些词语把事物的样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而鲜活。
在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巧用荷花的视角将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我”“穿着雪白的衣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与花儿共舞,与蜻蜓、小鱼谈话,使得文章带上了童话的色彩,这样一来,满池荷花真的就“活”了。
课文配有插图,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各具姿态,随风摇曳。
插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美丽姿态,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1.认识“挨、蓬、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8个词语。
教学难点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歌导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这首诗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夏季西湖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西湖中荷花的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深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荷花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叶圣陶先生的荷花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板书课题:3.荷花【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诗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小节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bàn péng zhàng lièzīshì瓣蓬胀裂姿势fǎng fúsuídǎo zhǐ仿佛随蹈止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瓣露蓬胀裂姿势仿佛随(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a.找一找:左右结构:胀仿佛随蹈上下结构:蓬裂姿势左中右结构:瓣独体结构:止b.减一减:“蓬”减“艹”是“逢”。
“仿”减“亻”是“方”。
c.换一换:“瓣”换掉“瓜”加上“讠”,是“辩”。
“胀”换掉“月”加上“弓”,是“张”。
“姿”换掉“女”加上“贝”,是“资”。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a.师范写,重点指导“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书写,并讲述组词、造句。
提示:在指导学生注意书写的同时,动态演示字体的笔顺书写,同时注意观察字体的部首及笔画。
b.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c.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d.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①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③严格按笔顺描红。
(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
4.认识本课出现的事物。
荷花、莲蓬:莲花就是莲开的花,花中心的果实就是莲蓬,莲蓬里面有很多孔,每个孔里面有一颗莲子,可做种子亦可食用。
5.借助语境理解词语。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挤来挤去。
亦用以形容人多杂乱。
(2)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儿:没有开放的花。
饱胀:饱满鼓胀。
(3)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字词宝宝请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荷花。
1.作者简介2.按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
《荷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描写了荷花的姿态:荷叶挨挨挤挤、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露出黄色的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作者把这么多的白荷花想象成一幅活的画并展开想象陶醉其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预习课文。
四、课堂小结《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情形。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3.荷花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荷花》教材分析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首先,作者使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比如“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冒”展现了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饱胀”“破裂”等词语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其次,善于使用描事物色彩和形状的词语,比如“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这些词语把事物的样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而鲜活。
在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巧用荷花的视角将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我”“穿着雪白的衣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与花儿共舞,与蜻蜓、小鱼谈话,使得文章带上了童话的色彩。
这样一来,满池荷花真的就“活”了。
课文配有插图,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各具姿态,随风摇曳。
插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美丽姿态,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1.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点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荷花挨挨挤挤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翩翩起舞舞蹈露珠蜻蜓微风花骨朵2.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3.荷花【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
既巩固了上节课的生字,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只有解决了生字词,才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讲授新课过渡:同学们,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非常好。
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我们先来读第一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一)阅读第1自然段(出示第1段)1.思考:“我”为什么去观赏荷花?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2.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主题,交代起因,引出下文。
(二)阅读第2自然段。
出示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让学生分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想象地写出荷叶密、大、圆的特点。
其中“挨挨挤挤”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荷叶的多、密,一片挨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几乎遮住了水面。
2.出示句子让学生分析研读。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小段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2)有什么作用?用排比的修辞更贴切的把荷花的各种姿态描写了出来,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多、形态各异。
【设计意图】充分了解修辞及其作用,体会荷花的各种姿态美(3)“冒”字可以换作其他词吗?说说理由!不可以。
“冒”与上文“挨挨挤挤”相呼应,表现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妙处。
(4)这小段中,描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刚开时、开展时、未开时3.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吗?举例:(1)同学们在操场玩,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跑步。
(2)花园里的花儿们都苏醒了,有的伸起了懒腰,有的探出了小手,有的散发着幽香。
提示:让学生交流,说自己想出的句子。
过渡:作者笔下的荷花挨挨挤挤,姿态各种各样,那么作者对这些荷花是怎样评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3自然段。
1.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因为图画是色彩明丽的,而一池荷花就是色彩明艳的,再加上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美景,所以说是活的画。
2.这幅画是谁画的?过渡:这美景真的就像画里画的一样美,那么当你看到一幅这样的画会有什么想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交流思考(四)阅读第4、5自然段。
出示第4、5自然段。
思考:文中省略号是什么作用?【设计意图】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