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教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1、课文《唯一的听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在老人的指点下,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白痴──真正的的小提琴手) 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成为真正的的小提琴手,这奇迹的创造者老人到底有什么本领?二、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
2、交流,读一读这3句话,你发现了相似之处吗?(“平静地望着我”)3、出示第1句“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⑴老人在什么情况下望着我?(沮丧)⑵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羞愧)⑶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老人看到青年一个人在林子里拉小提琴,声音很不好听。
一会儿,青年就沮丧地放下小提琴。
老人想:_________。
⑷于是,老人叫住了我,老人对我说了什么?“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带着你的这些体会,运用你的表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分组读。
4、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坚持了好久好久,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2句:──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⑴老人对我说了什么?⑵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老人这样说是对我的一种……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⑷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变得怎样了?从哪里体会到?5、我变得琴技越来越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精选11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的: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第1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小提琴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
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中等生)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唯一的听众”是指谁?(随机打上?)“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
1、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是呀,要擦去这些小问号,我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提醒大家,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现在这两个问号,你能解决了吗?(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后进生)相机板书: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画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唯一的听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学琴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唯一的听众”“知音”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唯一的邻居》,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学琴的背景。
2.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作者在学琴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作者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主要讲述的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四段,了解作者在学琴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析课文第五段,了解作者对“唯一的听众”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唯一的听众”?你是如何对待他们的?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唯一的听众”的作文。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构思。
二、作文指导1.教师给出作文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作文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出建议。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2.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023年六年级语文《唯一听众》教学设计7篇六年级语文《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以及老教授的神态,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三、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曲》。
同学们,当我们聆听这动人的乐曲,沉醉在这悠扬的旋律之中,你可曾想到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隐藏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语言文字的世界,去聆听一段有关于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去认识一位特殊的老人,我的——学生齐读课题。
2、课题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她做了什么?(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的变化。
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2、师:如此巨大的反差,如此巨大的对比,究竟是谁让小伙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她是谁?你们能告诉我吗?(音乐学院教授,首席小提琴手)可她在年轻的小伙子面前可不是这样说:“她说她是‘聋子’。
是啊,这两个身份的确反差太大。
老人这么说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或用一两个关键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谁说说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请读出来。
2、在这三个句子中,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平静)3、师:古人说“以静制动”“定能生慧”,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这“平静”中的智慧吗?4、(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①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的望着我的?【“吓”、“烧”、“抱歉”、“溜”】②透过这些表情、动作,老人望穿了什么?(为琴技太差而自卑,为打扰了老人独享的幽静而歉意;跟老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极不自信的心理。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唯一的听众”是谁。
3、体会老妇人对年轻人的激励、敬重、关切与爱惜,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妙。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朗读。
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改变。
2、导入、质疑。
你们发觉了吗?这位原先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的青年,后来能从容走上舞台,演奏出悦耳的小提琴曲了。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建了这个奇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近一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
3、释题:释词:什么是“唯一”?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4、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索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察。
2、“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她真诚无私地帮助、激励一位酷爱拉小提琴的年轻人,使他由没有信念学会,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从容演奏。
)3、认读词语。
懊丧蹑手蹑脚愧疚溜走介意(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神圣悠悠庄重无法割舍大吃一惊(透来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这位年轻人有什么改变?)4、过渡:是啊,年轻人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胜利,这一切都缘自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三、研读课文,感受激励与敬重。
1、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师:是啊,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全部的读者感动。
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读、划、说。
(3)集体沟通。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肯定拉得特别好,惋惜我的耳朵聋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3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1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理解“诅咒、珍藏、指点”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琴声的语句。
2、联系“我”的感受,品读描写老妇人语言的语句,感受她的美好心灵。
3、感受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令“我“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引入1、揭示课题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我和一位老教授之间的感人故事,谁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3、复习对“我”和“唯一的听众”的了解过渡: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交流◆板书: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2)“我”◆交流◆板书:热爱音乐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词卡:音乐白痴)说明他们觉得——(生:我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
)4、理解“指点”并质疑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的两句话2)理解“指点”师:昨天我们已经查过字典,谁来说说“指点”是什么意思?(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5、小结: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
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
今天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二、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1、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2)交流,出示:◆我发现这四句大家都找到了,看看是不是?“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唯一的听众》教案15篇《唯一的听众》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把__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说过谎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
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他也说了谎,但他却没伤害到别人,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
2、质疑:__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二、精读指导1、自学课文:⑴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⑵ __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⑶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⑴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⑵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⑶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⑷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
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作业1、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2、连笔: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依偎在残疾青年轮椅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唯一的听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中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
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学贵有疑,对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⑴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
(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⑴ 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
)⑴ 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⑴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共11篇)第1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划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之中去。
3.自主读文,批注体会:从老教授的语言中初步感受老教授对“我”的爱惜、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着重:读懂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划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之中。
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初步感受老教授对“我”的爱惜、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1.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会课后生字。
识记、理解下列词语:神圣悠悠庄重仪式负疚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白痴洋溢诅咒烦恼蹑手蹑脚大吃一惊温馨提示:在练习书写课后生字时,不要忘了“悠”字的一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文。
a.解决读文之前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b.在读文的过程中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划下来。
2.学习要求:(1)根据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a.小组长主持,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关注1号、2号同学生字及词语的学习情况.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一定要全组同学参加,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自读自悟,质疑解惑1.出示学习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我”在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更?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心读一读,批注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仔细揣摩后写下你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3)在读文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和同学讨论。
2.按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课堂检测1.完成《新课标》第一题、第二题。
2.填空。
《唯一的听众》中的听众是(),她是一次()的人。
《唯一的听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听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享自己与听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的听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听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在精读课文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1.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人教版六年级上《唯一的听众》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关爱与鼓励的力量,树立自信。
3.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
2.2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讨论交流(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唯一的听众”的含义。
(2)学生讲述自己类似的经历,感受关爱与鼓励的力量。
6.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理解作者情感。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关爱他人的建议。
8.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交流、生字词学习、精讲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感悟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导入新课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唯一的听众》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
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
(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1)“那时”是什么时候?(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唯一听众》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唯一听众》是一篇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勇气和关爱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我”在学小提琴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唯一听众老妇人的鼓励和支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对于关爱、成长等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学乐器的故事。
(2)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4.课堂展示(1)请学生代表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5.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6.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日记。
六、说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过乐器?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忘的人或事呢?”(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教案
一、揭题引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不知道同学们读了几遍,老师也跟你们一样,昨天才接触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
二、初识大意:
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故事,待会老师请你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开始吧!
2、指名说,借助这里的信息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给同桌听听吧!
三、细究课文
1、故事读过了,现在又会说了,还要干什么?
2、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第二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划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好好地品味一下。
3、哪句话感动了你?
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
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
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坚持了好久好久,你从哪儿看出来?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B、“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
听着她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
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
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带着你的这些体会,运用你的表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分组读
4、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老人是多么陶醉啊,你看到了吗?(—)一支优美的曲子在林间流淌着,美妙的音符从她的身旁闪过,它就像太阳,温暖着她,更温暖着也陶醉其中的小伙子。
四、再读课文
读文章就是这样,要用心地去读,要能够细细地去品味,请同学们挑选一段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拓展
1、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
2、交流
3、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想看看原文是怎样的结尾吗?自由读,配乐齐读
4、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别的感受吗?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你们的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