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白云岩
- 格式:ppt
- 大小:870.50 KB
- 文档页数:38
白云岩煅烧至700〜900C时,失去CO2,成为氧化钙及氧化镁的混合物,称苛性或轻烧白云石,其机械强度小,化学活性高,且气孔率大,结构疏松,在大气中极易水化。
将它煅烧至1500C时,氧化钙转化为a-CaO,氧化镁变为方镁石,抗水性强,有较高的耐火度(2300C),且结构致密,对炉渣的侵蚀抵抗力强。
中国选矿技术网中有白云岩相关内容白云岩相关资料一、白云岩在灵宝的分布(搜集于《灵宝党史地情网》2011年9月)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朱阳、五亩、苏村、故县、阳平5个乡镇。
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断资源量5000万吨,远景资源量在1亿吨以上。
据矿石样品化验分析,已达到提取金属镁的工业要求。
至年底,已提交储量的矿区共3处,提交白云岩储量196.4297万吨。
其中:朱阳镇石坡湾矿区和彭家村矿区,共提交白云岩储量131.79万吨;故县镇泉家峪矿区提交的溶剂用白云石大理岩储量64.6397万吨。
已初步探明苏村乡福地8平方公里区域内金属镁用白云岩预获资源量1961万吨,开发条件均较好。
另外,苏村乡福地周边区域可能蕴藏更大的资源量;五亩乡南部地区金属镁用白云岩矿产具有质量好、厚度大的特点,预计资源量在千万吨以上。
二、白云岩相关资料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1、白云岩性质白云岩是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碳酸盐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白色。
常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
矿石一般呈细粒或中粒结构,呈层状、块状、角砾状或砾状构造。
白云岩的成岩作用高计元引言自林克(Link)1909年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白云岩的成因假说以后,长时期以来,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一个谜。
并且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在地质界中仍争论不休。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野外的地质现象与实验室内的实验结果之间不一致性;(2)现代白云岩与古代白云岩特征的对比问题。
白云岩成因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分水岭以X射线绕射对白云石的测定为标志。
X射线绕射技术的应用,对白云岩成因的研究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此以前,虽然研究白云岩问题的专家们在野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察,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找到原生沉淀的有序白云石。
只是在X射线绕射技术应用之后,才很快地在现代的海洋沉积物中发现了高镁方解石和一些细粒的,用其它方法和技术无法鉴定出来的白云石。
为更完满地解释白云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发生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
白云岩的研究,经历了一条从新到老,又从老到新的复杂过程。
十九世纪末期,主要是研究现代的沉积物,后来过渡到以研究古代的白云岩为主,近二十年来则又逐渐地变为以研究现代的沉积物为主了。
1. 白云岩的分布白云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是相当丰富的,它最常与灰岩共生,但也常与蒸发岩和陆源碎屑沉积物一起产出。
如美国萨里纳(Salina)层和密执安南部密西西比的白云岩与石盐和石膏一起产出;侏罗纪的白云岩层通常与以石膏和红层(主要为非海相沉积物,或至少是没有直接的海相特征的沉积物)共生在一起。
就体积而论,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中的白云岩远远超过其他地质时代,但以后也可以形成。
然而,在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中,似乎是灰岩远多于白云岩。
现代的海洋沉积物中,几乎全都是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只有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盐沼地(萨布哈)、潮问带和湖泊中才发现有不厚的白云岩硬壳,如美国东南的安德鲁斯群岛和巴哈马滩,中东的波斯湾沿岸地区等。
这里,白云岩几乎全部与石膏、硬石膏、盐岩等蒸发岩密切共生。
在现代的沉积环境中似乎没有一处是白云岩大量沉积的场所。
白云岩[编辑本段]⒈矿物: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主要由白云石(50%以上)构成的岩石。
属碳酸盐类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盐酸起泡微弱区别于石灰岩。
可用作耐火材料及其它工业原料。
在野外常用的名称有下列几种:①泥晶白云岩:由小于0.005 毫米的泥晶白云石组成,结构均匀,具显微层理,生物残体很少,有时可见介形类化石,多为原生白云岩。
②微- 细晶白云岩:晶体大小不一,晶形颇佳,外貌颇似砂糖,野外可用砂糖状白云岩称之,往往由其他类型的白云岩重结晶而成。
③藻白云岩:与藻灰岩相似,即由藻类化石组成的白云岩,我国元古代和震旦纪地层中的白云岩大多属于此类,可能是原生白云岩类型。
④生物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白云岩:可见其中的化石残体,多由生物碎屑灰岩经白云岩化交代作用而成。
⑤内碎屑白云岩:根据其中的碎属大小又可分为砾屑、砂屑、粉屑白云岩。
它们常以夹层的形态见于一般白云岩层中。
形成于浅海上部或潮间带以上的环境中,其碎屑即由波浪或水流冲击而成。
⑥鲕状白云岩:这是一类次生的白云岩,即由鲕粒石灰岩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
由于其孔隙度较大,常为石油或地下水的理想储藏层。
就白云岩的成因而言。
从其形成条件而言,可将白云岩分为三类:原生白云岩:原地沉积的白云岩,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28℃~35℃)下蒸发作用而成。
盐度高,水浅(0 ~3 米深的潮汐带上),PH值高于8.3 的咸化潟湖或海湾中形成,也可在陆上咸湖中形成,并常伴生有膏盐层。
沈安江
图1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萨布哈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在萨布哈向上变浅的地层序列中,石膏主要分岩层和膏质白云岩或泥晶白云岩互层为特征。
由下
图2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萨布哈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
图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图4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图(据Adams和Rhodes,修改[3])
图5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埋藏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图6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热液白云岩储层特征
图7表生期层间岩溶叠加深源热液白云石化和
热液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图髴
液作用有关的、受断层控制的垂直洞穴,垮塌现象和
图8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构造裂缝型白云岩储层特征
编者注:图7中的“潜山洞穴”为习惯用语,指不整合面下或古潜山风化壳下发育的表生期岩溶洞穴。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04学时,包括《沉积岩》部分64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使学生掌握主要沉积类型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全面了解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沉积相模式、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包括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理论及其分布规律理论知识。
2、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普通薄片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3、掌握沉积相概念、不同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方法。
了解不同沉积相类型与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
《沉积岩》部分共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