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 格式:docx
- 大小:39.96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CONTENTS•白细胞减少概述•白细胞减少的护理评估•白细胞减少的护理措施•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健康教育•白细胞减少的护理研究进展01定义与分类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02评估内容与方法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头晕、感染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数量及分类,评估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监测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护理记录焦虑和抑郁评估应对方式评估认知状况评估睡眠质量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评估01020304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
了解患者面对疾病时的应对方式,如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如记忆力、注意力等。
通过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如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
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经济状况了解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家庭关系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能力,如照顾能力、心理支持等。
家庭支持能力患者家庭支持系统评估03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漏服或错服。
确保按时按量给药观察药物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评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030201药物治疗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口腔护理每日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定期监测血常规记录病情变化续治疗提供参考。
建立护理记录病情监测与记录04疾病认知教育总结词帮助患者了解白细胞减少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向患者解释白细胞减少的概念,说明白细胞在人体内的正常功能,以及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和可能引发的疾病。
白血病的护理查房1.儿童白血病患者出院后须知是怎样的?2.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3.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如何进行?4.急性白血病的疗养方法有哪些?5.简述急性白血病的护理目标。
6.简述急性白血病出血时的病情观察。
儿童白血病患者出院后须知是怎样的?儿童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发病率高。
现代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大部分患儿能够得到根治,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所以正确的选院就医与及时专业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当儿童白血病患者得以缓解和临床治愈以后,出院回家后的调养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出院后回到家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充分休息。
儿童白血病患者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
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儿童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
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护性隔离。
儿童白血病患者应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
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
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②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黏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③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
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能增加其感染的风险。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提供恰当和细致的医疗护理,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本文将探讨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问题,包括病情观察、感染防控和心理支持。
1. 病情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指标以及其他相关的临床表现。
特别是当患者发热时,应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腹泻等,以及皮肤和黏膜的异常。
2. 感染防控由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力较弱,因此感染防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并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患者的病室应保持清洁干净,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消毒。
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心理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往往因为免疫功能下降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并提供积极的回应和建议。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
4. 营养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常常对营养摄入有一定限制。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应增加患者对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进。
5. 社交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往往在疾病期间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与外界的联系较少。
护理人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患者提供社交支持,例如邀请患者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视频通话,组织一些适合患者参加的康复活动和娱乐项目。
骨科白细胞减少护理查房目录•骨科白细胞减少概述•骨科白细胞减少护理常规•骨科白细胞减少患者心理护理•骨科白细胞减少护理查房实践•骨科白细胞减少护理研究进展01骨科白细胞减少概述定义骨科白细胞减少是指在骨折、骨病等骨科疾病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分类根据病因,骨科白细胞减少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是指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继发性则是指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如感染、药物、放射治疗等。
定义与分类引起骨科白细胞减少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骨折、骨肿瘤、骨髓炎等骨科疾病,以及药物反应、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其他因素。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骨科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发热、食欲不振等。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感染、出血等症状。
诊断骨科白细胞减少的诊断主要依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认为白细胞计数低于4.0x10^9/L即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同时,需要进行病因排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02骨科白细胞减少护理常规病情监测预防感染生活护理心理支持日常护理措施01020304定期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了解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和变化。
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病情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乏力、感染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和护理问题。
症状观察护理记录病情评估反馈机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预防感染避免碰撞、挤压等导致皮肤破损的行为,防止出血不止。
预防出血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抗感染、止血等。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
少症的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
为2种: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
当细
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
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
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
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
(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
(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
(二)护理
1、病室要求:
(1)放置单人病房,入住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门窗、家具、墙壁、地面用1:1000ppm的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1小时,病室内备洁肤柔快速手消毒液。
(2)入住后,每日2次用1:1000ppm消毒液擦拭所有门窗、家具、医疗用品、拖地,紫外线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治疗用物、体温表、抹布、拖把专用。
(3)病室内禁放花和活的植物。
2、工作人员要求:进房间戴口罩、帽子,洗手、洁肤柔快速手消毒,穿隔离衣,隔离衣每天更换,控制不必要的人员进室,谢绝探视;上呼吸道感染及有感染灶者不能入内,治疗、护理有计划集中进行,减少进出的次数。
3、个人清洁护理:
(1)指导患者每日早晚、每次进食后口泰漱口,根据情况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
(2)饭前、便后洗手,每日擦身1-2次,保持皮肤清洁。
(3)每日及每次大便后清洗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指导勿憋尿。
(4)预防皮肤粘膜的创伤。
4、饮食护理:
(1)选择新鲜、无刺激、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猪肝、鸡蛋、新鲜蔬菜等。
(2)勿进隔日食物,所吃水果消毒处理后再食用,禁食酸奶制品、酱类等发酵食物。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注射前用安而碘消毒皮肤3遍后方可执行。
6、做好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积极因素,配合治疗。
二?、用药观察及指导
1、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肌肉酸痛、腰痛、胸痛及发热、皮疹等现象。
2、定期检查血象(一般每日一次),注意白细胞数值的变化,在白细胞≥40×109/L时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