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19修正)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和物业管理:(一)《建筑气候区域标准》划定的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旅游旅馆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筑节能的日常工作可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筑节能机构负责。
第四条国家鼓励建筑节能技术进步,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禁止引进国外落后的建筑用能技术、材料和设备。
国家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产品):(一)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二)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三)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四)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六)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七)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八)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第五条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六条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
依法审批的机关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组织节能论证和评估。
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要求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设计。
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文件。
第八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建设单位的委托以及节能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以下简称节能设计),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对甘肃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备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03.16•【字号】甘建科[2010]105号•【施行日期】2010.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对甘肃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备案的通知(甘建科[2010]105号)各市(州)建设局(建委),各有关单位: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以下简称《部技术公告》)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9号省长令《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建筑市场的推广应用,经研究决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对我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实行备案和技术目录管理,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一、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甘肃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省技术目录》)的编制和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备案管理工作。
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由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以下简称《省建设科技节能协会》)负责受理甘肃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备案、认定的评审组织工作,提出评审意见,对建议通过的备案项目报建设厅科教处审定。
审定通过的发给《甘肃省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备案证书》(以下简称《备案证书》),《备案证书》加盖甘肃省建设科技推广中心印章,有效期3年,到期后重新复核备案。
经批准获得《备案证书》的建设工程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可在甘肃省境内建设工程中应用,不需就具体工程的每个分项再申请省部级技术鉴定。
二、由项目单位申请,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已取得《备案证书》的项目中每年优选一批列入《省技术目录》,向全省发布并推广,从《省技术目录》中再优选向建设部《部技术公告》进行推荐。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节能改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节约资源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
第四条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应当坚持节约资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经济合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五条县(旗)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旗)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统计等部门(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和自治区的实际,制定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健全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并监督实施。
第八条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并及时更新推广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的技术与产品目录。
生产、使用列入推广使用目录的技术与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九条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煤砰石、粉煤灰、炉渣、尾矿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和其他建筑材料。
利用前款规定的固体废物,应当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粘土砖(瓦)。
甘肃省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建筑节能篇2.28。
1 总则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审查要点。
2。
本要点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以及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3.按本要点进行审查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公共建筑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居住建筑的采暖总能耗应减少65%。
4.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要点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的采暖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允许不提供计算书、不填写节能备案表,体形系数超限允许不进行权衡判断核算。
但是围护结构各部位应参照类似建筑采取保温、节能措施。
2。
28.2 建筑专业节能设计文件1.节能设计文件应包括的内容:(1)节能设计说明(提示: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单列节能专篇或章节)(2)节能设计计算书(提示:需要权衡判断的必须采用国家认证的软件计算。
)(3) 节能设计备案表(提示:应注明各部位的热工指标,打钩标明是否经过权衡判断.)(4)节能设计相关详图2。
节能设计说明的内容(1)节能设计依据:(提示:包括执行的(有效的)节能标准、保温构造的标准图集以及新型保温材料热工指标的依据.)(2)节能设计概况:(提示:包括工程名称、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所属的气候区和达到的节能率;建筑功能;节能设计的建筑面积(分地上、地下)、层数(分地上、地下)、建筑高度、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的材料等。
)(3)主要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列表):(提示:包括材料名称、表观密度、导热系数、修正系数、燃烧性能、外窗的气密性能、开启面积比例、公共建筑外窗的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等。
)(4)按照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分别列出体形系数和各方向的窗墙面积比。
(提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体形系数超过0.3时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更加严格,体形系数超过0。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简介】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及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关键字】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建筑工程符合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及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第三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并依法对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负责。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质量责任和义务:1、组织设计方案评选时,应当将建筑节能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2、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
当建筑设计修改涉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时,必须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3、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
4、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
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有关建筑材料和设备,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符合建筑节能指标。
5、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
6、在组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第三条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和激励,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2. 市场调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产品推广。
3. 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4. 全民参与: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规划设计第四条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标准,优先采用节能、环保、安全的技术和材料。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当编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并在设计文件中标注节能性能指标。
第六条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减少能耗。
2. 围护结构:选用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
3. 门窗设计:选用节能门窗,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
4. 暖通空调:采用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电气设计:采用节能的电气设备,提高电气系统能效。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当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确保设计文件符合节能要求。
第三章施工与监理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确保建筑节能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
第十条监理单位应当对民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节能要求。
第十一条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围护结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 门窗安装:确保门窗安装牢固,气密性良好。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民用建筑节能征求意见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勘察设计
【发文字号】甘建设[2010]34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0.01.25
【实施日期】2010.01.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民用建筑节能征求意见暂行
办法》的通知
(甘建设[2010]34号)
各市(州)建设局、规划局,各设计单位:
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相关规定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节能检查的要求,加强民用建筑规划许可阶段建筑节能管理工作,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十二条、《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九条的相关规定,结合民用建筑方案设计要求和我省工作实际,我厅制定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民用建筑节能征求意见暂行办法》,以规范民用建筑项目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的建筑节能审核管理工作,统一工作要求和审核内容,请遵照执行。
由于该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请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及时反馈我厅,以便改进和完善相关管理工作。
二〇一〇年元月二十五日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民用建筑节能
征求意见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贯彻。
甘肃省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甘政发[2007]70号)(5篇)第一篇:甘肃省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甘政发[2007]70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发布文号】甘政发[2007]70号【发布日期】2007-08-30 【生效日期】2007-08-30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甘肃省甘肃省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甘政发[2007]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甘肃省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71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2006〕73号)。
各市州、各部门及时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当前我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006年,我省因未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工作的难度。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比去年同期下降1.05%,纳入统计的52种工业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指标有22个指标同比有所上升,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的问题依然突出。
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完善、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投入不落实、执行不得力等问题。
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对民用建筑供暖锅炉和供热站能耗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对民用建筑供暖锅炉和供热站能耗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的通知(甘建科[2012]185号)各市州建设局:今年1月,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2]12号),分解下达了“十二五”期间工业、建筑、交通等各行业节能目标,“十二五”建筑领域实现节能175万吨标准煤。
为完成“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目标,需对全省民用建筑供暖锅炉和供热站的能耗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统计范围与内容各市州、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为民用建筑提供冬季采暖热源的所有锅炉和供热站在2011年采暖季(2011年秋-2012年春)的能耗情况。
采用工业余热为热源的锅炉房和供热站应将用热方式,总耗热量等相关数据统计填报。
锅炉房、热力站基本信息,包括热源类型、供热能力、供热面积等。
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燃料类型、热值、消耗情况、购热量等(详见附件1)。
二、统计方法与时间对于有水、电、燃料消耗等分项计量仪表的锅炉和热力站,依据仪表数据进行填报。
没有分项计量仪表的锅炉和热力站,依据能源消耗台账进行统计填报。
2012年6月25日前,完成统计工作,并将统计表与统计报告(提纲见附件2)报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教育处,同时报送电子版。
三、统计工作的相关要求民用建筑供暖锅炉和供热站能耗情况统计工作是全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长远,非常重要,请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统计工作。
此项统计工作将作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并将作为分解下达建筑领域节煤量的依据之一。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送审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分类】规章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正文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凡在本省从事能源开发、加工、转换、经营、利用、管理及其它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省能源发展和使用应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战略。
节能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结构优化、多能互补、技术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全社会和重点领域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示范节能产品和技术,完善节能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节能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能。
第五条[部门职责]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是本省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州)、县(区、市)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是本区域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农业、商业等重点节能领域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执法主体] 县级以上各级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所属节能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第七条[节能目标责任制与节能考核] 省内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甘肃省供热管理条例众所周知,城市供热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供暖,这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我国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重视起来,保障我国的供暖工作正常,稳定运行。
下文是甘肃省供热管理条例,欢迎阅读!甘肃省供热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供热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热力资源,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单位和用户,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供热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供热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热源能力,实施和推广集中联片供热。
第四条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供热工作。
市供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市供热的管理。
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范围内的城市供热管理工作由市供热管理机构负责。
红古区及永登、皋兰、榆中三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区的城市供热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供热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城市供热应当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不断提高城市供热效益,逐步推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和分户计量用热。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六条城市供热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供热建设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供热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产业政策,政府应扶持发展热电联产及其配套管网设施项目和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工程项目应当优先保障城市供热。
第八条禁止在市区建设单台锅炉容量在7兆瓦(10 吨/小时)以下的燃煤供热锅炉。
红古区及永登、皋兰、榆中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限制建设单台锅炉容量在4.2兆瓦(吨/小时)以下的燃煤供热锅炉。
已按规划实施集中供热的区域内,原有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燃煤供热锅炉应限期拆除;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的燃煤供热锅炉,应按规划实施进程逐步拆除。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甘肃省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外墙、屋顶、采光、供暖、通风等方面介绍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首先,建筑外墙是影响建筑节能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用保温外墙系统,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建筑区域气候特点确定。
此外,外墙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表面应进行保温装饰,以减少热量流失和冷热桥效应的影响。
其次,屋顶也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区域之一。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屋顶采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处理,以减少热传输。
可采用保温层、防水层和种植绿化等措施来实现屋顶节能。
同时,屋顶还应考虑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此外,采光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时间,并降低照明能耗。
建筑应设计合理的窗户开口面积和朝向,采用透光性良好的玻璃,以提高采光效果。
在充分考虑自然采光的同时,也要避免太阳辐射过强带来的建筑能量消耗。
供暖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施和控制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应进行合理的热力学计算,确定合适的供暖设备和管道。
在供暖设备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并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实现供暖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
最后,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合理设计建筑通风系统。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气口,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使用时间,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还可以采用风力发电系统,利用自然风力进行能源转换,实现建筑能源的再生利用。
总而言之,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建筑外墙、屋顶、采光、供暖和通风等方面着眼,旨在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性能。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一、总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工程建设中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节能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确保民用建筑工程的节能质量,提高其节能性能和使用效果,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环节。
三、主要内容(一)设计阶段1. 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合理选取建筑材料、构造和设备,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并编制相应专项报告。
2. 监理单位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主要注意是否满足相关节能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施工阶段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合理选用材料和设备,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2. 施工期间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密管理,确保施工效果。
(三)验收阶段1. 建设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和合同要求进行工程验收。
2. 监理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审查和认可,特别注意节能措施的实施情况。
(四)使用阶段1. 业主应按照建筑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正确使用建筑设施,合理利用能源。
2. 建筑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建筑设施的运行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五)维护阶段1. 维护单位应定期对建筑设施进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对于老旧建筑设施,应考虑进行节能改造和更新,提高其节能效果。
四、监督检查1. 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禁弄虚作假。
2. 监督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节能质量抽检,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严厉处罚。
五、奖励与惩罚1. 对于优秀的节能工程,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2. 对于违反规定、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严厉处罚,甚至取消其相应的资质。
六、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年。
2. 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确保本办法的有效实施。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773-100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建筑工程符合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及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第三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并依法对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负责。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质量责任和义务:1、组织设计方案评选时,应当将建筑节能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西部省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标准成为甘肃公共建筑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带地区。
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冬寒夏热。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甘肃省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但由于地域差异和特殊气候条件,需要制定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标准。
二、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必要性1. 资源节约:节能设计标准能够优化建筑结构、加强能效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2. 环境保护: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缓解气候变化,保护甘肃省的自然生态环境。
3. 经济效益: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节能利用效率,促进甘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1. 室内节能:公共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室内动热环境的合理布局和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建筑表皮材料、隔热材料等手段减少能量损耗。
2. 供暖与制冷:采用高效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合理设置供热供冷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参数,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节能效果。
3. 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通过光线控制系统等手段减少能源浪费。
4. 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采用节水装置和设备,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5.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的色彩、材料和造型应与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到太阳辐射和能量利用的最佳化。
四、甘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与促进1. 法律法规的制定:在甘肃省层面上制定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为节能设计提供强制性的依据。
2. 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修订甘肃省的建筑设计规范,加入节能设计的相关内容,引导建筑师和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的考虑。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全文为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民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导下,编制全国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国家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
国家鼓励制定、采用优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备注DBJT25-3038-2006 住宅建筑分户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18.00元)2007-9-1DBJT25-3037-2006 兰州市区建筑抗震设计规程(36.00元)2007-4-1DBJT25-3036-2006 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验评估标准2006-10-1DBJT25-3035-2006 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规程(20.00元)2006-10-1DB62/T25-3034-2005 甘肃省村镇规划标准(试行)2006-7-1 DB62/T25-3033-2005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2-1 DB62/T25-3032-2005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31-20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30-200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DB62/T25-3029-20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DB62/T25-3028-2005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7-200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6-2005 建筑装修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5-2005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4-2005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3-2005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2-2005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1-2005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20-2005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 DB62/T25-301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规程2006-2-1DBJT25-3018-2005 中高层砖墙与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砌体结构技术规程2005-10-1DBJT25-3017-2005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楼盖结构技术规程2005-9-1DB62/25-3016-2005 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2005-8-1DB62/25-3015-2004 住宅供水计量出户设计和安装技术规程2004-11-1DB62/25-3014-2003 金属波纹拱形屋盖结构体系技术规程(试行)2004-3-1DB62/25-3013-2003 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技术规程2004-3-1 DB62/25-3012-200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10-1DB62/25-3011-2002 住宅设计标准2004年局部修订条文2004-9-1DB62/25-3011-2002 住宅设计标准2003-4-1 DB62/25-3010-2002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应用技术规程2003-4-1DB62/25-3009-2002 甘肃省村镇居住建筑抗震技术措施2002-8-1DB62/25-3008-2001 建筑拒水粉屋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2001-12-20DB62/25-3007-2001 建筑给水交联聚乙烯管道(PEX)工程技术规程2001-12-20DB62/25-3006-2001 建筑给水铝塑复合管道(PAP)工程技术规程2001-12-20DB62/25-3005-2001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工程技术规程2001-12-20DB62/25-3004-2001 防止和减轻建筑结构裂缝技术规程(试行)2001-12-1DB62/25-3003-2001 甘肃省城市园林地养护管理标准2001-11-1DB62/25-3002-2001 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2001-10-1DB62/25-3001-2000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2000-12-26 DBJ25-90-2001 甘肃省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试行)2001-10-12DBJ25-83-2000 岩棉板外保温墙体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2000-8-11DBJ25-82-2000 聚苯板外保温墙体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2000-8-11DBJ25-79-99 甘肃黄土窑洞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1999-12-1DBJ25-72-98 大型塑料螺旋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试行)1998-5-18DBJ25-66-96 甘肃省热水热网直埋敷设技术规1996-9-2程(试行)DBJ25-35-93 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技术规程1993-9-7DBJ25-20-97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节能部分)甘肃省细则2000-1-1甘肃省DBJ25-20-90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省实施细则(试行)DBJ25-35-93 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技术规程DBJ25-38-93 岩棉保温屋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25-39-93 内墙瓷砖用有机粘结剂镶贴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试行)DBJ25-40-93 内墙瓷砖用有机粘结剂镶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DBJ25-41-93 外墙面砖用有机粘结剂镶贴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试行)DBJ25-42-93 外墙面砖用有机粘结剂镶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DBJ25-51-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省实施细则(DBJ25-20-90试行)补充条文DBJ25-52-95 高聚物改性沥青玻璃布建筑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25-53-95 高聚物改性沥青涂料建筑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25-54-95 兰州市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试行)DBJ25-55-95 甘肃省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DBJ25-56-95 中高层砖墙与混凝剪力墙组合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DBJ25-66-96 甘肃省热水热网直埋敷设技术规程(试行)DBJ25-20-97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省实施细则DBJ25-68-97 甘肃省城镇住宅建设标准DBJ25-71-98 双灰粉砂浆设计与施工规程DBJ25-72-98 大型塑料螺旋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试行)DBJ25-73-98 中高层约束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DBJ25-78-99 设半地下室多层砖结构住宅抗震设计规程(试行)DBJ25-59-95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60-95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61-95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62-95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63-95 架子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64-95 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DBJ25-79-99 甘肃黄土窑洞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DBJ25-80-98 河西地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试行)。
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008年8月1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9年12月16日十三届省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建筑及其用能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改造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建筑物使用设备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降低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的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规划。
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第六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
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本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目录。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完善供热价格机制,鼓励发展集中供热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使用先进成熟技术建设热源、一次供热管网系统和换热站,整体优化供热系统,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八条新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应当符合节能标准,并应当安装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制冷)分户计量装置和供热(制冷)
系统调控装置。
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用热(制冷)计量装置、供热(制冷)系统调控装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物内配备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设计方案时,确定的建筑物布局、朝向、体形等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和日照采光等规范及标准要求。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当对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估;具备条件的,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物的供热、制冷、照明,并与建筑物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不得要求设计、施工单位降低建筑节能要求和任意删减建筑节能措施,向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节能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按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等规范及标准组织验收。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明确节能率,保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在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内容,并向建设单位提供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第十二条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机构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当审查民用建筑节能专项内容,出具的审查意见书中应当含有民用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并将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和综合的施工图审查文件一同报施工图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施工,保证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对进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民用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应当查验具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对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监理。
第十五条从事民用建筑节能测评的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具备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等条件,并对其测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节能验收不合格的,责令改正,重新组织验收;对不合格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建筑物墙体和屋面等保温工程的保修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少于五年,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算起。
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应当履行保修责任,并对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将所售商品住房的节能率、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相应的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在房屋销售现场予以公示,并在商品房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第十九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
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应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同时进行。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建筑物能源消耗数据。
具体统计办法另行制定。
公共建筑应定期将建筑采暖、制冷、照明等能源消耗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节能资金中安排一定的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技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第二十二条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用于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建筑物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民用建筑节能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安全和城市景观的前提下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未在设计或施工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中明确民用建筑节能技术要求和产品技术指标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未在审查意见中设置民用建筑节能章节、未在审查意见书中单列民用建筑节能审查结论、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未进行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审查或对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出具审查合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负责民用建筑节能活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2008年9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