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语言信息处理与汉语知识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29日-30日,北京语言大学词类类型学和汉语词类系统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1 引言汉语词类问题一直争论不断,主要与汉语实词多功能性的特点有关。
汉语实词无词类、汉语名词包含动词等观点与这个特点有关,“研究、调查”一类词处理为动名兼类还是处理为名动词、汉语是否有形容词等争论也与此有关。
因此,如何对待汉语实词的多功能性是解决好汉语词类问题的一个关键。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实词的多功能性并非汉语独有,从类型学视角来观察汉语词类的特点,可以使我们对汉语的词类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2 词类类型的阿姆斯特丹模型Hengeveld(1992)利用陈述短语和指称短语两种成分的四个句法位置,把词类性质与句法功能作了如下关联:)词在语法位置上的分化,通常以什么为依据:首先是表述功能(体词、谓词、饰词的分化),其次是语法意义(量词、方位词),再其次是词汇意义(形容词与动词的分化,数词与形容词的分化)。
陈述、指称这样的表述功能的对立是语言中的基本对立(朱德熙1982,陆俭明1993,郭锐1997)。
郭锐(1997、2002):从语言表达模式看,指称和陈述构成了语言表达的基本构件;修饰不能独立使用,而是依附于指称或陈述成分上对指称或陈述成分加以修饰和限制。
表述功能的两个层面的对立图示如下:指称────陈述(基本对立)││体饰谓饰(二级对立)图2:表述功能的二级对立(郭锐1997、2002)郭锐(1997、2002)认为,表述功能是词类的本质,因此,对应于表述功能,实词词类也分为三个大类:体词、谓词和饰词。
这一观念与Hengeveld根据四个位置分出四个基本词类的做法是相通的。
关于四个句法功能与词类的对应,Hengeveld(1992)规定只有无标记的充任某项功能,才能断定属于相应的词类。
Hengeveld(2004)进一步提出“专门化(specialization)”的概念:如果一种语言的一些词项专门与某个句法槽对应,并且不需要另加标记,那么就可以说这些词项专门化了,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词类。
汉语的词类系统
汉语的词类系统是语言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部分之一。
根据传统的语法分类,汉语的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几大类。
然而,这种分类方式并不能完全涵盖汉语中所有的词类现象,因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对词类的划分更加细致和复杂。
首先,从大的分类来看,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是三大主要词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概念等名称的词,例如“人”、“电脑”、“太阳”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等的词,例如“吃”、“喝”、“睡觉”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特征等的词,例如“红”、“快”、“高”等。
除了这三大类之外,汉语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词类。
例如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句子,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关系的词,例如“很”、“非常”、“已经”等。
介词是表示动词和名词之间关系的词,例如“在”、“从”、“向”等。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多个词语或句子的词,例如“和”、“或者”、“虽然”等。
助词是表示语气、结构或时态等关系的词,例如“了”、“着”、“过”等。
除了上述的词类之外,汉语中还有代词、数词、量词、方位词等许多其他的词类。
这些词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法,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掌握好各种词类的特点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实词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
?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其他助词的作用都是附着在某些语言单位后边。
语气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语气。
象声词和叹词是特殊的词类,不分虚实。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类一览表:
现代汉语词类一览表。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第三节词类⼀、什么是词词是最⼩的、⾳义结合定型的、能够独⽴地⽤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法单位。
作为语法单位,它都有⾃⼰的确定的读⾳和意义,⽽且读⾳和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
前⾯已经讲过,语素和语素组也有⾃⼰的确定的读⾳和意义,但词跟语素和语素组不同,词是可以“⽤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单位,⽽且能“独⽴运⽤”,也就是说,它可以独⽴地充当句⼦或词组的⼀个成分。
⽐如:(1)我们热爱祖国。
这⼀句是由“我们”“热爱”“祖国”3个词组成的,这3个词是独⽴运⽤于造句的最⼩的语⾔单位。
这3个词还可以独⽴运⽤于别的句⼦中,例如:⼈民热爱祖国。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
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词与语素、语素组的区别,在于能否“独⽴运⽤”。
⽐如:(4)⼈不能离群索居。
(“⼈”是⼀个词)(5)我们热爱⼈民。
(“⼈”“民”都是语素,“⼈民”是⼀个词)(6)我们要爱护⼈民币。
(“⼈”“民”“币”都是语素,“⼈民”是语素组,“⼈民币”是⼀个语素组,也是⼀个词)“⾰命性”3个语素、2个语素组、1个词词与词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最⼩”。
所谓最⼩,是指这样⼏种情况:⼀是指“⼈、⼭、⼿”这样的单⾳节词,它们本⾝能独⽴运⽤,但不能再分。
⼆是分开后各部分都不能独⽴运⽤,如“葡萄、语⾔”。
三是分开后有⼀部分不能独⽴运⽤,如“⼈民、学习”。
四是分开后各部分虽然都能独⽴运⽤,但意义与整体运⽤时不⼀样了,如:东西、开关、⽭盾、⿊板、⽩菜、⼤⽶、⽕车”等。
(⽣产:⼈们使⽤⼯具来创造各种⽣产资料和⽣活资料。
⽣:⽣育、出⽣。
)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有时分⽤,分⽤时意义也不变,如“站好最后⼀班岗、理完发去书店”。
这种情况⼀般认为合⽤时是词,分⽤时是词组。
区分词和词组,可以从三个⽅⾯来看:第⼀,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的,是语素意义的有机融合,⽽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如“⿊板”是指这种教学⽤具,⽤⽊头和玻璃制成可以在上⾯⽤粉笔写字的⿊⾊平板,不是任何⼀块涂成⿊⾊的板⼦都叫⿊板,所以是词;⽽“⿊布”就是⿊颜⾊的布。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词类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词类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
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
类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词类的对外汉语知识,欢迎阅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标准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
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
类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
分类、归类方面的`困难有二:主观的,标准问题。
客观的是对象本身的复杂性。
恩格思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度。
”标准:1.意义。
过去讲“词义·语法范畴”。
2.形态。
形态对内没有普遍性,对外没有排他性。
3.功能。
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的总和。
分布的总和。
具体说,充当那些成分、跟哪些词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结合。
有主张三个标准的。
从逻辑上说,三个标准不合逻辑。
又,根据意义,“战争”表示行为,该归入动词,同于“打仗”。
根据功能,“战争”是名词。
这很难统一。
又说,以一个为主,其他参考,不一致时怎么办?我们主张根据功能。
词义和词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现代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形态不能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
按词的功能给词分类,这和词类的含义是一致的。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区别词、副词、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叹词、拟声词。
1.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2.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
资料:我们曾经对8153个常用词的词性进行过粗略的分析统计,各类词比例大致如下:名词 3465 42.5% 动词 3046 37.36%形容词 842 10.32% 区别词 122 1.5%数词 25 0.3% 量词 126 1.54%代词 55 0.67% 副词 309 3.79%介词 46 0.56% 连词 82 1%助词 13 0.16% 语气词 5 0.06%叹词 12 0.14% 拟声词 5 0.06%【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词类】。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一、名词名词是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
专有名词是指特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中国、北京、李明等;普通名词则是指泛指一类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书、桌子、花等。
名词还可以按照性质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来表示可以计数的事物,如一本书、两个苹果;不可数名词则表示无法具体计数的事物,如水、米饭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类。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大类。
实义动词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走、跳、写等;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如是、变成、看起来等。
动词还可以按照时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类。
形容词可以分为基本形容词和形容词性量词两大类。
基本形容词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如美丽的、高大的等;形容词性量词则用来表示数量和程度,如几个、很多等。
四、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
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昨天、明天等;地点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如外面、里面等;方式副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方法,如快速地、小心地等。
五、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类。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人称代词用来表示说话人、被说话人或与说话人、被说话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我、你、他等;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这、那等;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谁、什么等;不定代词用来泛指一类人或事物,如一些、几个等。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类。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时间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关系,如在、从等;地点介词用来表示位置关系,如在、上等;方式介词用来表示行为方式,如以、用等。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哪些词类?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将叹词和拟声词列为特殊类?1、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能作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的。
3、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两类。
六、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哪些?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
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
二者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2、述语和宾语述语是述宾短语中支配、关涉宾语的动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
宾语是述宾短语中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表示人、物或事情。
述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定语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4、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5、补语补语是述补短语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6、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修饰、限制的成分。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实词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
?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其他助词的作用都是附着在某些语言单位后边。
语气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语气。
象声词和叹词是特殊的词类,不分虚实。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类一览表:
现代汉语词类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