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7.06 KB
- 文档页数:2
白介素-11的药效和药理
黄丽;唐佩弦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白介素-11是体内不可缺少的调控正常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种细胞因子。
人体发生疾病或创伤时,特别是肿瘤放化疗后体内的白介素-11的量远远不能满足抗御疾病或创伤的需要,所以必须使用与天然白介素-11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重组表达的人白介素11纯化制品,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白介素-11的药效和药理,供临床医生在使用迈格尔(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时参考。
【总页数】1页(P32-32)
【作者】黄丽;唐佩弦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不同溶媒对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疼痛影响研究 [J], 郭怡萍;颜明明;林秋莲;郑丽萍;陈伟生
2.一种定量药理学方法研究护骨胶囊的药效并分析各味药对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J], 贾欢欢;曾昭利;曾雯;秦中华;万超;李青南;胡彬
3.重组人白介素-11(rHuIL-11)治疗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24例临床分析 [J],
杨艺民
4.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1、白介素-13和癌胚抗原的表达及相关性 [J], 黎耀东;李武军;燕普;蔡瑜;王敏娟;田明
5.论药效学的药理机制对提高药效应用水平的作用(上) [J], 谢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蒋锐;谢明;王龙;杨波;江炳东【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2)30【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25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连续2 d>50×109/L或>100×109/L.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升血小板药物.结果治疗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输注量减少,血小板绝对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头痛、肌痛和浮肿.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总页数】3页(P96-98)【作者】蒋锐;谢明;王龙;杨波;江炳东【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门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荆门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门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门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门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3【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代恩艳2.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J], 崔萌萌;郭晋秀;徐铮3.重组人白介素-11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杨志武;李卫谱4.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 [J], 刘越5.重组人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J], 郭树霞;余永虎;王佩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ITP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L-11,1.5 mg/d皮下注射,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计数,并观察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7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注射部位红肿3例,恶心呕吐1例,一过性发热2例,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难治性ITP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标签:重组人白介素-II;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多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得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引发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类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现阶段研究发现,导致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体液免疫紊乱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其中,约11%~35%的ITP患者经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进行脾切除进行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同时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泼尼松进行疗效维持,对于此类难治性ITP 患者而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目前,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用于难治性ITP的报道逐渐增加,其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造血生长因子,在促进干细胞及巨核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评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
方法选取于本溪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rhIL-11治疗组(观察组)和非rhIL-11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LT最低值、恢复正常所用时间,PLT输注量,治疗前后PLT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分析rhIL-11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需要的PLT输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前后PLT水平无明显差别,但化疗结束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rhIL-11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安全性较高。
结论 rhIL-11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状,不良反应耐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水平降低,其中以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恢复最为困难,而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出血及严重感染[1],阻碍化疗的进一步进行。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药物能够降低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重组白介素-11(recombined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降低的症状[2]。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肺癌化疗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韩阳利;王敏芳【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4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3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更少,血小板最高值更高,血小板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皮肤出血与口腔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2)011【总页数】2页(P1091-1092)【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疗效【作者】韩阳利;王敏芳【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平顶山467000;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通常情况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会对其生命安全与后续治疗产生严重影响,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输注血小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血小板只能在短时间内保存,容易引发输血反应,对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产生严重影响[1-2]。
本研究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3月—2018年4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3.69±5.96)岁;共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有22例,11例。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OP)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以2014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愿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实施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研究组实施rhTPO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PLT指标与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PLT最小参数与PLT恢复最高参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症【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101-02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最显著的表现为血小板(PLT)降低,引发出血威胁生命安全。
为此,医院及时制定科学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提出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方法,疗效效果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目标,自愿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
研究组男患者10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龄(38.34±2.30)岁。
对照组男患者12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38.2±2.85)岁。
两组患者化疗周期血小板<30×109/L,恢复后最大<300×109/L。
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当患者PLT<30*109/L后进行重组白介素-11600万单位(0.75mg),皮下注射,一天1次,最长治疗时间为14d。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周朝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血液科,云南 楚雄 675000)【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
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化疗治疗,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患者化疗后均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治疗对照组患者,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4.d、12.d、24.d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化疗依从性。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分别为(25.15±2.30)×109/L和(26.02±2.24)×109/L,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12.d、24.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为(38.21±4.25)×109/L、(84.26±11.05)×109/L、(112.35±9.41)×109/L,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31.63±3.45)×109/L、(67.56±10.78)×109/L、(88.67±8.72)×109/L,存在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26.6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生活质量评分(SF-36)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后续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张江霞;肖正红【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B 组、C 组,各44例。
A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加入到灭菌0.9%NaCl注射液1 mL,皮下注射1.5 mg/次;B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皮下注射15000 U/次,每日1次;C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法同B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用法同A组。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肝肾指标,分析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治疗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
治疗后C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118.9±13.4)×109/L比(89.1±10.3)×109/L,(101.2±16.2)×109/L ],B组显著高于A组(P<0.05)。
C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恢复时间短于A组和B组[(13.95±1.41) d比(20.38±1.62) d,(17.60±1.54) d],B组短于A组( P<0.05)。
C 组 ICU 住院时间、持续用药时间短于 A 组和 B 组[(11.53±1.27) d 比(15.02±0.94) d,(13.68±1.59) d;(7.16±0.53) d比(10.34±1.05) d,(8.92±0.87) d],B组短于A组(P<0.05);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少于 A组和B 组[(136±41)mL比(294±76) mL,(223±54) mL;(1.12±0.47) U 比(2.76±0.51)U,(1.98±0.32) U;(0.83±0.21) U 比(2.14±0.67)U,(1.46±0.40) U],B组少于A组(P<0.05)。
医药科研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张萍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安徽滁州 239000)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住院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3例。
对照组应用环抱素、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输注血小板量、PLT≥100×109/L、PLT≥20×109/L。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注血小板量、PLT≥100×109/L、PLT≥20×109/L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效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中主要的特征就是骨髓造血功能衰减,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治疗比较困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危及患者的生命[1]。
重组人白介素11是目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食药监局批准的一种药品,一般应用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患者中,可以帮助血小板生成[2]。
但这种药物对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报道比较少[3]。
本次研究中对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住院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3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同时经过骨髓活检、多部位骨髓细胞学、完善的血常规进行检查确诊。
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8~56岁,平均(32.32±2.73)岁,病程4~30d,平均(17.51±3.72)d;研究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9~57岁,平均(32.71±2.53)岁,病程2~31d,平均(17.84±3.51)d。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治的56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64.29%,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数目≥20×109/L、≥50×109/L、≥100×109/L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但症状均较轻微,停药后自行消退,未见肝肾、心肺功能障碍。
结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白介素-11;化疗;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interleukin - 11 thrombocyt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August 2011 to December 2011,our hospital after cure of 56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clinical record data.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9.29%,64.29%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 < 0.05);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or greater number of platelets 20 x 109 / L,or 50 x 109 x 100/109 / L,or L need time i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7.86% in treatment group,but the symptoms are mild,regress after the drug was stopped,did not see liver and kidney,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disorder.Conclusion:interleukin - 11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has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 interleukin - 11;Chemotherapy;Thrombocytopenia.Adverse reactions化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控制肿瘤增长,增加患者存活几率。
巨和粒防治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孙红;马瑾璐;王浩【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5(12)23【摘要】为了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rhIL11)防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实体瘤患者47例随机分为AB组和BA组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A周期为化疗后24h开始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用药14d或PLT经过最低点后连续2次≥100×109L-1,停药。
B周期为空白对照。
A周期的血小板最低值为(107.9±30.2)×109L-1,B周期的血小板最低值为(56.4±30.3)×109L-1,P<0.01;缩短血小板<75×109L-1持续时间,A周期的血小板<75×109L-1持续时间(1.0±1.9)d,B周期的血小板<75×109L-1持续时间(3.4±4.2)d,P<0.01。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rhIL11对化疗致血小板降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疗效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总页数】3页(P1823-1825)【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重组,遗传;血小板减少/治疗;白细胞介素11/治疗应用【作者】孙红;马瑾璐;王浩【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相关文献】1.巨和粒对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田向阳;秦译君;苏丽萍;乔振华2.巨和粒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护理 [J], 徐秀兰3.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比较 [J], 魏阳;周行;周进;谢华;王理阳;赵新;姚文秀4.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特比澳、巨和粒对床治疗价值对比 [J], 马君5.温阳补肾汤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临床观察[J], 韩菲菲;丁可;张瑞;徐庆;商健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3T14:51:56.8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作者:陈宏耀
[导读]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快速升血小板,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血液内科 5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
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观察组化疗结束 24 ~48 h后开始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两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外周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统计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时间,并评估观察组用药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时间和≥100×109/L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
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快速升血小板,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疗效较好,但是化疗药物均具有明显细胞毒性,造血系统受损明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1]。
目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血小板减少问题仍有待研究[2]。
重组白细胞介素 11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药物,为进一步探明其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及化疗指征,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80×109/L),两组患者已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急性感染者、活动性出血等。
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 16~54岁,平均年龄(35.24±19.1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4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 18~54岁,平均年龄(36.07±18.0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
两组患者在白血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化疗前,采集自体血小板并保存,便于患者化疗后自体输注使用。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患者均在化疗结束24 ~48 h后开始治疗: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1.5mg/瓶)。
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干预。
两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外周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每次输注10U,输注后计算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要求1 h血小板校正计数> 7.5,24 h血小板校正计数> 4. 5。
1.3观察指标
1.3.1血小板计数监测
两组患者期间定期采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变化。
同时,观察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分别统计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时间。
1.3.2用药安全性评估
用药后,密切关注观察组患者是否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异常体征等情况,统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转归。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小板变化及输注血小板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全身乏力2例,肌肉酸痛1例,心率异常1例,局部红肿硬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63%(6/41)。
但是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或对症治疗后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者。
3讨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是较为棘手的化疗并发症,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随着血小板水平降低,可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需尽快纠正患者血小板水平过低的情况。
直接输注血小板可快速改善低血小板水平情况,但是长期输注血小板易产生血小板输注耐受等情况,同时血液资源较紧张,因而需严格控制输注血小板情况。
重组白细胞介素 11是治疗各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药物,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的问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3]。
本次研究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时间和≥100×109/L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可知重组白细胞介素 11升血小板作用确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可靠,且升血小板速度较快。
人白细胞介素1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内源性因子,属于多向造血刺激因子,其作用靶点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巨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受体表达后可促进巨核细胞生成、增殖与分化成熟,并增加巨核细胞体积及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主要因子。
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降低了人白细胞介素11生成量,导致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能力下降,为此应临床领域及生物医学领域认为可补充人白细胞介素11,促进血小板生成。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与人白细胞介素11受体表达作用一致,可提高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故临床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良好[4]。
当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制药技术较为成熟,其纯度较高,安全性也较为理想,严重不良反应较少[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但是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或对症治疗后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者,可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快速升血小板,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萍,葛守辈,刘晓娟,等.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5(03):301-302.
[2]杜朝阳.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4,7(06):29+31.
[3]王仕军.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08):12-14.
[4]彭丽萍,陈小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4,8(33):84-86.
[5]杨培仙,吴陈新.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40例[J]. 中国药业,2015,10(09):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