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气药
- 格式:ppt
- 大小:962.00 KB
- 文档页数:25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理气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一、理气药的定义和意义理气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调理人体气机的药物。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正常运行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贯穿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药的作用就是帮助恢复和维持气机的正常运行,消除气机阻滞引起的疾病。
二、常见的理气药1. 木香:木香是一味具有温中理气作用的理气药。
它能够舒缓腹胀、胸闷等症状,促进气机畅通。
常常被用来治疗脾胃气滞、胸腹胀满等病症。
2. 陈皮:陈皮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之一。
它能够行气化痰、理胃止呕。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采用陈皮来治疗。
3. 枳实:枳实是一种能够行气宣阳的理气药物。
它有橘皮,苦橙一类药物的气味,能够行气健胃,有清气和降逆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枳实常被用来治疗痰湿凝滞、胃脘痛等症状。
4.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味温性而毒药,具有理气作用。
它能够行气、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淤血、气机不畅引起的痛证。
三、理气药的临床应用理气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滞、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等导致的各类病症。
例如,胸胁胀痛、腹胀、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采用理气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胸痹时,常用理气药与活血药结合应用,既能疏通气机,又能活血通络。
以柴胡、丹参为主的方剂,经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痛、心悸、气急等症状。
在治疗痞满的时候,常用辛散解郁的理气药物。
如枳实、木香等,通过行气宣郁,消除胸腹部的痞满感,起到冲破气机阻滞的作用。
四、理气药的调理方法理气药在内服和外用上的调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在内服上,常用煎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外用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贴敷、熏蒸等,通过通过皮肤渗透或吸入药物,起到理气的作用。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多为辛苦芳香之品,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
理气药物以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陈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而温,能助热伤津,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能耗气伤阴,故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化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2)食积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耗气伤阴,故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枳实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1)食积便秘胀痛。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泄辛散,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虞。
第八章理气药概述概念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理气药。
气机不利有气机阻滞和气机上逆之分,故理气药中有的药以疏畅气机为主,有的药则以降气为主。
药性理气药性味大多苦、辛,温。
其气芳香而燥,故能行散,理气。
作用、适应证及分类1.行气消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纳食不香,或大便泄泻等证。
2.疏理肝气:用于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等症。
3.降逆顺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和肺气上逆之咳喘等。
理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适用于气结及气滞血结,气滞痰结所致的癥瘕积聚。
配伍:①脾胃气滞因湿而致者,配化湿药;②兼脾胃虚弱者配补脾药;③兼食积者配消食药;④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⑤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⑥肝郁日久化热者,配清肝火药;⑦肺气壅滞咳喘者,配宣肺化痰药;⑧兼痰热者,配清热化痰药。
使用注意:大多温燥,气虚阴亏者慎用。
考点:关注药性特点,功用及分类。
理气药分类【偏于理脾胃气滞的药物】橘皮★★★★、枳实★★★★、枳壳、木香★★★★、化橘红、橘红、甘松药性橘皮、木香、化橘红橘红味辛、苦,性温、枳实、枳壳味苦、辛,性微寒,甘松味辛、甘,性温。
功用相同点:皆主归脾胃经,以行脾胃气滞为主,主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甚则胀痛,或兼饮食不思,恶心呕吐等证。
各药特点:橘皮①行气调中(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脾失健运之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入补益剂中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②燥湿化痰,用于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阻肺之咳嗽气喘。
枳实①行气作用较强,故谓之破气消积,用于食积、热结腹痛便秘;湿热积滞泻痢,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②化痰除痞,用于痰浊中阻之胸脘痞满之证。
如痰阻胸阳,气机闭阻之胸痹疼痛,心下痞塞者;痰饮内停胸胁而见胸胁胀满痞塞者。
另外,还可治胃扩张,胃、子宫下垂,脱肛。
枳壳与枳实同为酸橙、香橼的果实,枳壳为成熟的果实,两者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相同,但枳壳作用较缓。
理气药理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证候。
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又称行气药。
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
目录乳房胀痛等证。
调脾和胃药主要用于脾胃分类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理脾和胃药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
常用的理脾和胃药有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疏肝解郁药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
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疏肝和胃药主要用于情志不遂,肝气横逆,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胸胁胃脘攻冲作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脉弦等证。
常用的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等。
通宣理肺药主行肺气郁滞,有宣降肺气、宽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
主要用于外邪犯肺,或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胸闷喘咳,及痰滞寒凝气阻,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证。
常用的通宣理肺药有橘皮、化橘红、佛手、香橼及薤白、枳实等。
药物配伍理气药要针对病情配伍用药。
如用治脾胃气滞、因食积停留者,当配消食导滞药;因脾胃虚弱者,当配健脾益胃药;脾胃气滞兼有挟寒、挟热、挟湿的不同,当配伍温里、清热、燥湿药。
如用治肝郁气滞、因肝血不足者,当配养血柔肝药;因寒滞肝脉者,当配暖肝散寒药;月经不调者,当配活血调经药。
理气药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一种药物,源于中医,它的特征是能够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的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它经常用于治疗缺少气血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一、理气药的概念理气药是一种源于中医流派的药物,它是专门针对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而制成的,它的作用是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由于理气药的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在中医学上被广泛用于气血缺乏的治疗。
二、理气药的类型理气药的类型主要分为温热型、温和型和清凉型三种。
温热型理气药主要为滋阴补虚,如枳壳、狗脊、蜈蚣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对虚脱症状有极好的疗效。
温和型理气药主要为健脾托肝、行气降压,如红枣、黄芪、白术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提高抵抗力。
清凉型理气药主要为生津止渴、利尿清心,如菊花、薄荷、杏仁等,能够帮助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气虚证的症状。
三、理气药的应用理气药能够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1、气虚证。
气虚证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病症,它最显著的症状是气短、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热型的理气药,以配合食疗的方法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用的药物有枳壳、狗脊、蜈蚣等。
2、气郁证。
气郁证是由于气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头胀、头晕、出汗、大便不易排出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以用红枣、黄芪、白术等来治疗。
3、血虚证。
血虚证是由血液不足引起的病症,它的典型表现是虚弱、乏力、头晕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的不足,可以用人参、桑枝、桂枝等来治疗。
4、瘀血证。
瘀血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水肿、发热、关节疼痛、黯淡青白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清凉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不足,可以用菊花、薄荷、杏仁等来治疗。
四、理气药的使用理气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规格、用法,根据合理的用药原则,确定用药的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第八章理气药1.木香除行气调中止痛外,还有的功效是A.降逆止呕B.健脾消食C.疏肝解郁D.燥湿化痰E.温肾散寒答案:B2.善行肠胃气滞,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实肠止泻的药物是A.沉香B.香附C.薤白D.川楝子E.木香答案:E3.既能疏肝理气,又可调经止痛的药物是A.青皮B.陈皮C.香附D.佛手E.川楝子答案:C4.治肝郁胁痛、月经不调、痛经,首选的药物是A.佛手B.川楝子C.香附D.厚朴E.木香答案:C5.沉香不具有的功效是A.行气B.通阳散结C.止痛D.温肾纳气E.温中止呕答案:B6.川楝子除行气止痛外,还有的功效是A.温肾纳气B.杀虫疗癣C.疏肝解郁D.通阳散结E.调经止痛答案:B7.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的药物是B.枳壳C.香橼D.川楝子E.枳实答案:D8.既能通阳散结,又可行气导滞的药物是A.化橘红B.佛手C.橘红D.木香E.薤白答案:E9.上能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滞气的药物是A.薤白B.乌药C.香附D.沉香E.橘红答案:A10.常配伍治疗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的药物组是A.香附配高良姜B.陈皮配半夏C.薤白配瓜蒌D.木香配黄连E.枳实配白术答案:C11.既能疏肝破气,又可消积化滞的药物是A.陈皮B.香橼C.化橘红D.玫瑰花E.青皮答案:E12.佛手、香橼、梅花除疏肝理气外,又均能A.和中化痰B.温肾纳气C.调经止痛D.杀虫疗癣E.通阳散结答案:A13.既行气止痛,又温肾散寒的药是A.木香B.甘松D.青皮E.乌药答案:E14.能行气、燥湿、发表散寒的药物是A.佛手B.绿萼梅C.橘红D.枳壳E.香橼答案:C15.枳壳的功效是A.理气宽中,燥湿化痰B.理气宽中,行滞消胀C.理气宽中,和中化痰D.理气宽中,消癥化积E.疏肝理气,杀虫疗癣答案:B16.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伤,肾功能不全者忌服的药物是A.陈皮B.青皮C.川楝子D.青木香E.枳实答案:D17.玫瑰花的功效是A.疏肝破气,消积导滞B.疏肝理气,和中化痰C.行气解郁,活血止痛D.通阳散结,行气导滞E.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答案:C18.理气药不宜用于治疗A.肺气壅滞B.脾胃气滞C.肝气郁滞D.气阴不足E.气逆呕吐答案:D19.寒湿中阻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首选的药物是A.川楝子B.香附C.乌药D.陈皮答案:D20.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力缓并止泻的药是A.陈皮B.甘松C.木香D.白扁豆E.川楝子答案:C21.下列几项中,不属于木香主治病症的是A.脾胃气滞,脘腹胀痛B.下痢腹痛,里急后重C.脾虚食少吐泻D.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E.脾失健运、肝失疏泄之泄泻答案:D22.下列药物中不具有行气止痛功效的是A.木香B.香附C.沉香D.桃仁E.川楝子答案:D23.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属热者最宜选用A.木香B.香附C.川楝子D.沉香E.乌药答案:C24.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的是A.川楝子B.佛手C.香附D.青皮E.陈皮答案:E25.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脾胃气滞,咳嗽痰多的药物是A.陈皮B.香附C.佛手D.化橘红E.川楝子答案:C26.患者,女,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