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课件-第二课第二框 谋求互利共赢
- 格式:ppt
- 大小:567.00 KB
- 文档页数:1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2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2课《2.2谋求互利共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竞争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合作与竞争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容易走向极端。
有的学生害怕竞争,不愿与人合作;有的学生过于追求竞争,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掌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掌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目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合作与竞争的思考。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合作与竞争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互利共赢。
3.知识讲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任务,体验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引发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重要性。
4.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互利共赢是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互利共赢的深层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操练,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认识到互利共赢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实践的材料和工具,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互利共赢的过程,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2 《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2《谋求互利共赢》一课,主要围绕互利共赢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互利共赢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认识到实现互利共赢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合作意识,对于合作和共赢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竞争过于激烈,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互利共赢的概念,掌握实现互利共赢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互利共赢的重要性,树立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利共赢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互利共赢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概念和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实现互利共赢的方法和途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互利共赢的案例若干。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4.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互利共赢的案例,如企业间的合作、团队合作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互利共赢?为什么我们要追求互利共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互利共赢的概念和意义,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互利共赢有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2《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同生活”,而2.2《谋求互利共赢》则是这一主题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应该追求互利共赢,以实现共同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明白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互利共赢的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明白各国之间的合作应该追求互利共赢,以实现共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国际合作案例,引发学生对互利共赢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互利共赢,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对互利共赢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5.课堂小结: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谋求互利共赢1.含义:双方或多方都能从中受益2.实际应用:国际经济合作、日常生活3.重要性: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2 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2.2课《2.2 谋求互利共赢》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明白互利共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互利共赢。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互利共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合作、共赢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明白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追求互利共赢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互利共赢。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概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实现互利共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尝试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互利共赢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分析互利共赢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互利共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在自己生活中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或者讨论一些存在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化他们对互利共赢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全球意识,树立起全球相互依存的理念,树立共同利益观和共同担当的价值观。
了解国际社会,关注世界的需求,为人类和谐共处付出努力。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建共享的事例,提高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事件的能力。
做到自觉关心共同命运,增强责任感,努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知道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知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难点】关心共同命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2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请你观察这些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与同学交流。
提示:“独行快,众行远”意思是一个人干事创业,走得可能很快,但走不远,做不大,但很多人共同去做事创业,会走得很远,做得很大;“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意思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凝聚众人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促成“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满园”的壮丽局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意思是一个人把东西举起来很困难,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意思是全力积累的力量没有战胜不了的,集思广益的方法没有不成功的。
教师过渡:这些格言、警句都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合作,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国与国之间也需要合作。
合作无处不在。
本课时,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谋求互利共赢》。
【新课讲授】一、应对全球性问题1.观察漫画,思考:漫画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哪些特点?提示:各国人民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命运与共。
【教师小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阅读教材P22“探究与分享”,思考:(1)环境问题为何成为上述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提示: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逃避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它直接威胁着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