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6
2.3 双曲线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在讲完了“圆的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后,学习的又一类圆锥曲线知识,也是中学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内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与椭圆类似,教科书的处理方法也相仿,也就是说,本小节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因此,这一小节的教学可以参照第2.2.1节进行.教学中要着重对比椭圆与双曲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它们的不同点.课时分配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讲解双曲线的定义,要求学生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2课时讲解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能根据条件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过程与方法在与椭圆的类比中,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类比的作用,与椭圆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引入b2,使方程形式更对称、简洁,无疑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特殊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x 2a 2+y 2b 2=1,(a>b>0); (2)焦点在y 轴y 2a 2+x 2b 2=1,(a>b>0). 3.a 、b 、c 之间有何种关系?a 2=c 2+b 2.探究新知探究: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几何画板演示拉链的轨迹:(A) (B)活动成果:以上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设问:①定点与动点不在同一平面内,能否得到双曲线?②两条曲线中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有什么关系?③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或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几何画板演示当常数等于|F 1F 2|及常数大于|F 1F 2|时的点的轨迹,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回答:1.不能.指出必须“在平面内”.2.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相等,否则只表示双曲线的一支,且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一个常数,即||MF 1|-|MF 2||=2a.3.应小于两定点间距离且大于零.当常数等于|F 1F 2|时,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大于|F 1F 2|时,无轨迹.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演示,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双曲线的前提条件,并培养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感受曲线,解读演示得到的图形是双曲线(一部分).提出问题:类比椭圆的定义,给出双曲线的定义.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加以引导,与椭圆有一个类比,允许学生自愿合作、讨论、交流.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全面、不准确,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发现问题,然后不断补充、纠正,趋于完善.活动成果:师生共同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在归纳定义时强调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常数小于|F 1F 2|且大于零)下面我们类比椭圆方程的推导,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建立双曲线方程.为今后通过方程研究双曲线的性质做好准备.提出问题:求椭圆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式
双曲线是代数曲线中的一种,其标准方程常用于描述其形状。
标准方程式表示为:
(x^2/a^2) - (y^2/b^2) = 1 (双曲线的方程式)
其中x和y是坐标系中的变量,a和b是正实数,而a>b。
双曲线通常是对称于x轴和y轴的,并且具有两个分支。
当a和b相等时,双曲线变成一个特殊的形状,称为单位双曲线。
单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变为:
(x^2/a^2) - (y^2/a^2) = 1 (单位双曲线的方程式)
双曲线在数学和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磁学、光学和力学等领域中描述抛物面、光学器件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等。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意义;能根据定义,按求 曲线方程的步骤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并能熟练写出两类标准 方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用辩证的观 点从椭圆的定义到双曲线定义的“变化”中认识其“不变”性, 并从中发现数学曲线的简洁美和对称美,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 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类比. )教学过程:复习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7 新知探索 7双曲线 7 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双曲线7 对定义的思考 7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7 课堂小结 7 作业 7 研究性学习一、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的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
问题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 F i 、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 I F 2|)的点的 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二、新知探索 思考: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这样 点是否存在?若存在,轨迹会什么? 2、实物拉链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请同学参与协助画图)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的长度相等,现将 其中的一边剪掉一段(长为2a ),两端点分别固定在黑板的两个定点 F1、F2上,把粉笔放在拉链关上,随着拉链的逐渐拉开或闭合,粉教学方法: 启发式福建师大附中苏诗圣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数学实验 7 双曲线的定义7 例与练1、笔就画出了一条曲线。
请同学们观察在变化中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不变。
进作图工具? 3、对双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双曲线的实物图(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冷却塔、北京市区交通图),这些古今中外与双曲线有关的图片给人一种对称、简洁、流畅的美的享受。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二次曲线,具有许多特殊的几何和代数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1. 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指一组点P和一个点F,满足从P到F到一个定点D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一个定值e,即PF - PD = e。
双曲线可以通过椭圆的定义进行推导。
如果从椭圆上的固定点F到点P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定值2a,那么从F到P的距离差将等于2a - 2PF,即PF - PD = e,其中e = 2a - 2c,c为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
因此,双曲线可以看作是一个椭圆的镜像,是的焦点位置沿着中心轴移动了一段距离,从而形成的一组点。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常写作:x^2/a^2 - y^2/b^2 = 1 (a > 0, b > 0)这里的a和b分别是椭圆的半轴。
对于双曲线的方程,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形式。
例如,将x和y交换,在方程中加上常数c,可以得到:-y^2/a^2 + x^2/b^2 = c这种形式叫做横向双曲线;另一种形式是纵向双曲线:y^2/a^2 - x^2/b^2 = 1这里的a和b是椭圆的半轴。
3.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双曲线有一些有趣的几何性质,如下所示:(1) 双曲线具有两个分离的分支,这两个分支无穷远处相交于双曲线的渐近线。
(2) 双曲线的渐近线是其方程中不等于0的项所对应的直线。
(3) 双曲线对称于其两条渐近线。
(4) 双曲线移动或旋转后仍然是双曲线。
(5) 两个相交的双曲线组成了双曲线族。
(6) 双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e。
4. 双曲线的代数性质双曲线也有许多有趣的代数性质,例如:(1) 双曲线是一类二次曲线,它们的方程可以写成x^2 + y^2 + Ax + By + C = 0的形式。
(2) 双曲线的法线与其渐近线的夹角相等。
(3) 双曲线的切线与两个焦点之间的连线垂直。
(4) 不同的双曲线是正交的。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它的标准方程可以表示为:
(x^2/a^2) - (y^2/b^2) = 1 或 (y^2/b^2) - (x^2/a^2) = 1
其中,a和b是两个正实数,且a不等于b。
双曲线有两个分支,分别称为左右分支或上下分支,取决于标准方程中x和y的系数的正负关系。
在左右分支的情况下,a控制横轴方向上的扁平程度,b控制
纵轴方向上的扁平程度。
而在上下分支的情况下,a控制纵轴
方向上的扁平程度,b控制横轴方向上的扁平程度。
双曲线的焦点是曲线的特殊点,表示为(F1, F2),位于曲线的
横轴或纵轴上。
焦点与曲线的距离称为焦距,用c表示。
焦距与横轴或纵轴的交点称为顶点。
双曲线也具有渐近线,即曲线无限延伸时,与曲线趋于平行的直线。
对于左右分支的双曲线,渐近线是曲线的对称轴,方程为y=0;对于上下分支的双曲线,渐近线是曲线的纵轴和横轴,方程分别为x=0和y=0。
双曲线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椭圆偏振光、天体力学、电磁场分布等领域。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8.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与椭圆定义类比,深刻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出双曲线标准方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深刻挖掘与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发现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双曲线定义中关于绝对值,2a<2c 的理解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 , 一根拉链,小夹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椭圆定义是什么?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幻灯片展示椭圆图形及其定义)二、新课引入 1、设问师: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思考(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点21,F F ,使F 1在左侧,F 2在右侧.记21F F =2c,2c>0)。
师: 在椭圆里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这个常数是正数,那么,平面内到两定点的差这个常数还一定是正数吗生:不一定。
师:可能是什么数呢?(学生甲回答:是正数,负数或零) 师:当常数是零时动点的轨迹是什么?生:是线段F 1F 2的中垂线。
老师做出21,F F 的中垂线。
师:当常数是正数时的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生:在线段F 1F 2的中垂线的右侧。
师:当常数是负数时的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生:在线段F 1F 2的中垂线的左侧。
师: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差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到底是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来探索。
2、实验:(师生共同完成) 道具:一根拉链具体做法:老师在拉开的拉链两侧各取一点打结(实验前已经测量好,使两结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请两位同学协助将两点分别固定在定点F 1,F 2处,使拉链头在21,F F 的上方。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
福建师大附中苏诗圣
教学目标: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意义;能根据定义,按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熟练写出两类标准
方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用辩证的观
点从椭圆的定义到双曲线定义的“变化”中认识其“不变”性,
并从中发现数学曲线的简洁美和对称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
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类比.)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复习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新知探索→数学实验→双曲线→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双曲线→双曲线的定义
→对定义的思考→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例与练
→课堂小结→作业→研究性学习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
问题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二、新知探索
1、思考: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这样
点是否存在?若存在,轨迹会什么?
2、实物拉链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请同学参与协助画图)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的长度相等,现将
其中的一边剪掉一段(长为2a),两端点分别固定在黑板的两个定点
F1、F2上,把粉笔放在拉链关上,随着拉链的逐渐拉开或闭合,粉
笔就画出了一条曲线。
请同学们观察在变化中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不变。
)思考如何改
进作图工具?
3、对双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双曲线的实物图(古代建
筑、现代建筑、冷却塔、北京市区交通图),这些古今中外与双曲
线有关的图片给人一种对称、简洁、流畅的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
给双曲线一个科学的定义呢?
4、(请同学回答)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1)定义中“平面内”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点的轨迹将变为一个立体图形。
(2)将定义中的“绝对值”去掉,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双曲线的一支,双曲线有两支,丢掉任意一支都是不完整的。
(3)将定义中的常数改为零,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F1F2的中垂线。
(4)将定义中的“小于”改为“等于”,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两条射线。
(5)将定义中的“小于”改为“大于”,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不存在。
(6)将定义中的“小于|F1F2|”去掉,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分类讨论
电脑演示(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以上6种情形,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双曲线的定义。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现在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请同学们思考回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自己推导。
(1)建系设点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
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
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P={M||MF1|-|MF2||=2a}={M|MF1|-|MF2|=±2a}.
(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cx+a 2
=±22)(y c x a +- 化简整理得:(c 2-a 2)x 2-a 2y 2=a 2(c 2-a 2
).
由双曲线定义,2c >2a>0 即c >a>0,所以c 2-a 2>0.
设c 2-a 2=b 2(b >0),代入上式得:b 2x 2-a 2y 2=a 2b 2. )0,0(122
22>>=-b a b
y a x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从以上推导过程中可知,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若以F 1F 2所在的直线为y 轴,F 1F 2的中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只须将
方程中的x 、y 对调即得122
22=-b
x a y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1) )0,0(122
22>>=-b a b
y a x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焦点是F 1(-c ,0)、 F 2(c ,0),这里c 2=a 2+b 2。
(2) )0,0(122
22>>=-b a b
x a 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焦点是F 1(0,-c)、 F 2(0,c ),这里c 2=a 2+b 2。
(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 >0,b >0,但a 不一定大于b ;
(2)如果x 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 轴上;如果y 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 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 、b 、c 的关系是c 2=a 2+b 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 2=a 2-b 2.
三、例与练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双曲线,若是,写出焦点坐标
(1) 12222=-y
x (2) 2y 2-7x 2= -14 是(±2,0) 是(0,3±)
例2(书P105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F 1(-5,0)、F 2(5,0),双曲线上一
点P 到F 1、F 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1)“定位” 中心是否在原点,焦点在哪个轴上,以便确定是哪个
标准方程;
(2)“定量”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有两个参数,必须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条件来确定a 和b ;
c=5,2a=6,所以b 2=c 2-a 2=52-32=42.
例3:(书P107练习2)已知方程11
22
2=+--m y m x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
分析:(2-m)>0且(m+1)>0
得 -1<m<2
变式一:已知方程11
222=+--m y m x 表示双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
分析:(2-m)(m+1)>0
得 -1<m<2
变式二:已知方程11
22
2=++-m y m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和焦点坐标。
分析:
变式三:上述方程是否可以表示椭圆和圆?
{20
201>⇒<->+m m m 1
2)2()1(2-=-++=m m m c )
12,0(-±⇒m 焦点为
,)
()
(2222a y c x y c x =+-⨯++
分析: 2-m>0且m+1>0
得-1<m<2時为椭圆。
当2-m=m+1>0时
得m=2
1时,表示圆。
四、小结
双曲线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图表)。
五、布置作业 P 108 1、2、3
六、思考题:将作业第一题改为“△ABC 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a ,0)和C(-a ,
0),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为常数k ”,求顶点A 的轨迹。
七、研究性问题: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1、可以进行理论研究
2、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研究
3、可以利用文曲星自编BASIC 语言进行研究
4、进行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和交流。
设两定点分别为 A (-c , 0)、 B (c , 0 ) , c >0 . 平面上任意一点P ( x , y )到两定点的距离的积为a , 则 当c 2
>a 时,点的轨迹为两个分离的封闭图形,如图1所
当c 2 =a 时,点的轨迹为两个相切的封闭图形,在原点相切,如图2所示。
当c 2 <a 时,点的轨迹为一个封闭图形,我们可称其为“花生形”,如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
4 22222c x a c x y ++--±=化简得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商为定值K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当K>0且不等于1时,表示圆,当K等于1 时,表示中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