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3
诗人贺知章描写春节的古诗
贺知章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春节的佳作,以下列举两首并进行赏析:
1.《春节行》
这首诗歌描述了春节期间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热闹活动。
诗中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为灯明一点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为灯明一点昏。
”,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灯火辉煌,欢度节日的场景。
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则表达了春节除旧布新的意义,同时也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2.《登高》
这首诗歌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春节期间的景象。
诗中写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于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春节期间,月光洒满海面,天涯海角的人们都在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然而,诗人却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孤独和思念,他灭烛披衣,在夜晚的寒露中漫步,不禁感叹“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表达了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贺知章的这两首诗歌,一首描绘了春节的喜庆和热闹,一首表达了游子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和氛围,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和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这些诗歌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唐代春节的文化和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衍生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酒名,常在正月初一饮用。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春风送来温暖,人们畅饮屠苏酒。
千家万户在明亮的阳光下,忙着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
诗句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氛围,展现了新年的喜庆与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的诗歌简洁明快,富有深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四、运用片段:过年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如今虽然城市里限制了烟花爆竹,但那种欢乐的气氛依然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就像这温暖的亲情,始终不变。
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有祭扫、踏青等习俗。
“断魂”形容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二、赏析: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此诗语言通俗,意境含蓄优美,画面感极强,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清丽。
四、运用片段:在这细雨纷纷的清明,我独自走在街头,心情沉重。
“路上行人欲断魂”,不正是我此刻的写照吗?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仿佛穿越千年,与他一同感受那份哀愁。
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衍生注释:“异乡”指他乡、外乡。
10首春节诗词赏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
千门万户曈曈日[2],总把新桃换旧符[3]。
【注释】[1]屠苏:即屠苏酒,旧时正月初一日,有家人先幼后长饮屠苏酒的习俗。
[2]曈曈:光辉灿烂。
[3]新桃、旧符:皆指桃符,用桃木做成,旧时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以驱鬼辟邪。
1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新春诗。
诗人撷取了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点爆竹、喝屠苏酒、贴新桃符……元日,即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着春天温暖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新年伊始,旭日初升,春风送暖,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除旧迎新的欢乐气氛在诗人寥寥数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别岁[宋]苏轼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1],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2]。
且为一日欢[3],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4]。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释】[1]岁:指光阴。
[2]彘:猪。
[3]一日欢:借指春节期间一时之欢快。
《列子·杨朱》篇:“舜、禹、周、孔,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
”是此句所本。
[4]行:将要。
1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岁末,时诗人在凤翔节度判官厅事任上。
因岁暮思归而不可得,便写了《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作,合为组诗寄予其弟苏辙。
全诗从友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友朋分别尚有重逢之日,岁月流逝却不可回转。
孔子不是说过么:时光就如奔流不息的流水,一去永不复返。
所以诗人接着写到:乘邻舍酒熟猪肥,还是痛饮自慰吧。
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不要去想过去的事情,不要为往事忧伤,那样只能令人衰老,徒增烦恼;还不如抓住现在,珍惜当下,这才是留住光阴的最好法宝。
春节节日古诗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衍生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渲染出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展现出一派光明美好的景象。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新年的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在诗、文、词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四、运用片段:春节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诗句不正是眼前这欢快场景的写照吗?孩子们欢笑着放鞭炮,大人们则微笑着举杯共饮屠苏酒,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不就是新年该有的样子吗?原文:《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一、衍生注释:“四更初”指凌晨一点到三点。
“嘉瑞”指瑞雪。
“天教”即天赐。
“岁除”指除夕。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雪景。
前两句“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写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瑞雪似乎是上天赐予人们在除夕的礼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瑞的氛围。
后两句“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则刻画了诗人在灯下未饮完屠苏酒,就忙着写桃符的情景,表现出他对新年的期待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春节的古诗及翻译春节的古诗及翻译有关于春节的古诗,以下是与大家分享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其全文诗句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次北固山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湾。
其古诗全文如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诗句如下: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其全文诗句如下: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翻译】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
其全文诗句如下: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描写春节换桃符的诗句及赏析
春节贴桃符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意在驱邪保平安。
以下是一首描写春节换桃符的诗句及赏析: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之手,诗中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
其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直接涉及春节换桃符的风俗。
“新桃”指的是写有祈福文字或图案的新桃木板,而“旧符”则是指过去一年中挂在门上的桃木板。
按照传统,人们会在新年到来之际取下旧桃符,换上新的,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宅平安、邪祟不侵。
王安石的这句诗简洁明了,通过对比新旧桃符的替换,传达出岁月更替、时代更新的主题。
同时,这种换桃符的行为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愿景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从“爆竹声中一岁除”开始,就带出了新年的气氛,接着以“春风送暖入屠苏”表现出冬去春来、温暖回归的感觉。
最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视角拉远,呈现出万家灯火、普天同庆的宏大场景,同时也体现出民间习俗与国家大典的和谐统一。
此诗通过对春节气氛的细腻描绘和对换桃符习俗的巧妙融入,不仅生动再现了宋代人民过春节的盛况,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描写春节的古诗有哪些呢描写春节的古诗有哪些呢年到,拜年早一祝快乐无忧烦恼少;二祝心情舒畅生活好;三祝青春常在永不老;四祝事业腾飞财源广;五祝身体健康平安罩;六祝爱情滋润甜蜜绕;七祝吉祥如意好运伴;八祝百事可乐心飞扬;九祝千里之志梦想圆;十祝万事如意阖家欢。
在下文中小编整理了描写春节的古诗,希望对大家了解春节相关知识有一定帮助。
1、《元日》名句鉴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此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2、《卖痴呆词》名句鉴赏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3、《田家元日》名句鉴赏作者: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4、《拜年》名句鉴赏作者: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赏析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春节的诗句古诗四年级四年级关于春节的古诗有:《拜年》、《元日》、《田家元日》、《守岁》、《凤城新年辞》、《春雪》、《春思》、《新年作》、《元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等。
1、《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释义: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主题:这首诗直接指出当下拜年偷懒、不用心的方式,表达诗人讨厌这种“投谒”方式拜年,也表现了自己对过年礼节的重视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主题: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表达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3、《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释义: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主题: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
前面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
后面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
诗人借诗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4、《守岁》唐·杜甫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释义: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及鉴赏精选10篇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小编整理了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及鉴赏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及鉴赏《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
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
《甲午元旦》【清代】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
第三句过渡,借分赠。
买春钱”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
关于描写春节的诗句古诗一、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衍生注释:- 屠苏:一种酒名,在古代,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以驱邪避瘟。
-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 新桃换旧符: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的前身。
三、赏析:1. 主题- 这首诗描绘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是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2. 情感- 诗人通过写春节的传统习俗,表达出对新年的喜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屠苏酒,迎接着春风送来的温暖。
“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体现了除旧迎新的积极心态,透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3. 表现手法-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开篇就以“爆竹声”这种极具春节特色的声音来开篇,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春风送暖入屠苏”通过描写春风中人们饮酒的场景,渲染出节日的欢乐氛围。
后两句写“千门万户曈曈日”那一片光明的景象,然后引出“新桃换旧符”,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地将春节的景象和内涵展现出来。
四、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高远的抱负,推行变法革新。
其文学成就颇高,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诗歌风格“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出他对社会、政治、民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这首《元日》一方面是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热闹景象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或许隐含着他希望政治上破旧立新的理想。
五、运用片段:1. 家庭团聚场景每到春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小侄子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呀,爷爷笑着说:“这就像王安石诗里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放鞭炮可以赶走坏东西,迎接新的一年呢。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就仿佛感受到了诗里‘春风送暖入屠苏’的那种温暖氛围,这新年啊,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才有味道。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精选5篇)整理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精选5篇)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来了。
万象正在复苏,植物正在更新。
人们早就盼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冬天过后,植物在冰雪中枯萎。
难怪在春节,人们会如此兴奋地迎接这个节日。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精选篇1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词牌名:探芳新|朝代:宋朝|:吴文英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古诗简介《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叙写元日游吴中承天寺之所见;下片抒写感叹自己的形只影单,寄予对苏妾的思念之情。
全词中词人感叹自己的形单影只,寄予对苏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长。
解释⑴探芳新:吴文英自度曲,与《探芳信》略有异同。
双调,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二句五仄韵。
梦窗自度曲除这首外尚有前面的《平韵如梦令》《西子妆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谣》,及后面的《莺啼序》《古香慢》等七首。
⑴层梯峭空麝散:一本无“峭”字。
⑴鸿:一本作“红”。
赏析/鉴赏“九街头”三句,点出地点、时令。
承天寺地处吴中闹区,即“九街头”。
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
“禊赏”两句,“禊”,祭也。
“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的略称。
传奇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欲购祗陀太子园林献佛。
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
给孤独竟如其言。
然园虽为给孤独所购,林树仍属祗陀,故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
这里借代作承天寺。
此言词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
“层梯”四句,言承天寺建筑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充满;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
描写除夕夜的诗中国古代诗人以除夕夜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诗歌,以下是一些关于描写除夕夜的古诗及其简要赏析:1.《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描绘了高适在除夕旅居在外,孤灯之下难以入眠的情景。
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一特定时刻尤为强烈,感慨岁月更迭,年华易逝。
2.《除夜作》-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孟浩然的这首诗通过五更天际的变化,反映了除夕的时间流转和季节交替,以及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愁。
3.《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虽然王安石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春节(元日)情景,但其中“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也涵盖了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体现了辞旧迎新的喜悦氛围。
4.《江外除夜》-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曹松的《江外除夜》通过对节日灯火通明、时光更替的描写,展示了除夕夜至新年初晓的过渡情境。
5.《除夜有怀》-文肇祉穷冬快雪喜时晴,乞得归閒一老身。
绕膝孙曾娱晚景,围炉樽酒守庚申。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除夕画面,家人围炉共度佳节,表达出浓厚的家庭亲情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这些诗句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除夕这个特殊时节点上所寄托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一年的反思,又有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时间意识及人文情怀。
关于春节的古诗及诗意以下是关于春节的古诗及诗意:1.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时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门上的桃符等传统习俗。
诗中洋溢着新春的喜悦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意:诗人在诗中描述了新春的早晨,他感叹自己年事已高,虽然没有官职俸禄,但仍关心农事。
他看到农夫们正在田间耕作,牧童跟在身后,也一起劳作。
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农家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诗意:诗人在除夕之夜表达了自己在困厄中的感受和决心。
他感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仍然决心与世界一同前进。
他不再梦想喝屠苏酒,而是在夜未央时挑灯写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诗意:诗人在除夕之夜与朋友聚会,他们通家友好,相知无间。
他们点燃画烛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长筵不断传递。
他们唱起了旧曲梅花歌,传饮着柏酒迎接新正。
诗人感到随处都是欢乐的场景,虽然人生年年如此,但这个除夕却格外不同。
【描写春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除夜雪》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除夜》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5、《迎春》叶燮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除夜》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9、《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0、《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1、《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2、《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3、《除夜》戴复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14、《守岁》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春节的诗词赏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借着春节之际,创作了许多描绘春节氛围、祝福亲朋好友的诗词。
本文将带您一起赏析几首经典的春节诗词,领略其中的韵味与情怀。
1. 杜牧《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元日》。
诗中写到了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无论是“爆竹声中一岁除”还是“春风送暖入屠苏”,都展现出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诗中最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盼和祝愿。
2. 曹雪芹《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元夕》。
诗中以冷静的笔触,写下了春节夜晚的宁静与浪漫。
通过描绘银烛秋光、轻罗小扇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诗中表达了对佳节的思念和祝福。
3. 白居易《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元日》。
诗中以激昂的语言,写出了春节热闹喜庆的场景。
通过“爆竹声中一岁除”和“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描写,诗中展现了春节时人们的欢乐和祝福。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赏析春节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祥和和温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迎接新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
春节是一个团圆、欢乐的时刻,无论是欣赏春联、点亮烟花爆竹还是品尝美食,春节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而诗词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更是蕴含了对春节美好祝愿的独特表达。
在春节的欢庆氛围中,读诗赏词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和传统。
不论是在亲友团聚之际还是欣赏烟花爆竹之时,诗词的歌颂和祝福无处不在。
通过诗词,人们表达着对新年的期待,对家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向往。
春节诗词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们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承载着对新年美好的期盼,唤起人们对家乡、亲人和友情的记忆和思念。
描写春节的诗句二年级下《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衍生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爆竹”是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现在多是燃放鞭炮。
“一岁除”表示旧的一年过去了。
“屠苏”是一种酒名,在古代,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
“曈曈日”指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和“符”是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用来辟邪,后来演变成春联。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
从爆竹声开始,一下子就把春节那种欢快的氛围烘托出来了。
旧的一年在爆竹声中结束,新的一年伴随着春风、温暖的阳光来临。
人们喝着屠苏酒,迎着朝阳,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春联,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诗中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就像我们现在过年的时候,也盼着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一切都是那么充满希望。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一生致力于变法革新,虽然变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但他的决心和勇气令人钦佩。
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诗、文都很出色,他的诗歌往往反映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运用片段:春节到了,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就像王安石诗里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
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甜酒,那感觉可真幸福。
大年初一早上,阳光照进屋里,亮堂堂的,爸爸把旧的春联揭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想,这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景象吧。
这时候我就觉得,春节真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就像王安石诗里描写的一样,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除夜雪》原文: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一、衍生注释:“除夜”就是除夕夜。
“嘉瑞”指好的预兆,这里指雪。
“岁除”指旧的一年即将过去。
“屠苏”还是那种过年喝的酒。
“桃符”前面提到过,是春联的前身。
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春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古代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春节的诗词歌赋。
以下是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春节的《元日》诗。
春节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相传四千多年前,我国已开始有欢度新年的活动。
以“春节”来称农历元旦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
几千年来,我国历法一直采用农历(阴历),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阳历),因此出现了两种“年”和两个“元旦”。
为了区分农历和公历两个“元旦”,又因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在农历年前后,所以就把农历年称作“春节”,意味着冬去春来。
春节的种种习俗,表达着人们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的心愿。
我国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又叫“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止。
从“小年”到“除夕”,叫“迎春日”。
民间从“小年”开始,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扫尘土。
”春节搞卫生用的扫帚、簸箕、鸡毛掸子都要用新的,以图吉利。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传说春节前洗澡理发,有消灾去病之功效,因此从祭灶到除夕,澡堂子、理发店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农村还要杀猪宰羊,欢庆新春佳节。
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夜晚。
是日庭院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春联、年画、门神都粘贴整齐,门前高挂红灯,家家要蒸年糕。
男女老少里里外外都换上新衣,妇女儿童更要精心打扮。
过去年轻妇女头上戴着红绒福字和各式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头上也插朵红石榴花,人人盛饰,个个艳装,好一派节日景象。
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拜家庙、祭祖宗、吃团圆饭。
亲朋邻里互相拜贺,谓之“辞岁”。
全家包饺子,做年饭,玩牌,饮酒,谈古论今,彻夜不眠谓之“守岁”。
儿童更是放鞭炮、抖空竹,欢呼雀跃,闹个不休。
庭院遍撒芝麻秸秆,人行其上谓之“踩岁”。
烧松柏枝谓之“驱岁”。
岁与祟谐音,踩岁,驱岁,是为了驱鬼祟,祛不祥。
春节有感古典唯美诗词赏析5篇我很期待春节。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新的一年里,我长大了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会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和爱的果实。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春节有感古典唯美诗词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节有感古典唯美诗词赏析1元日朝代:宋朝|: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简介《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翻译/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解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⑴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⑴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⑴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⑴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鉴赏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李白写的春节的诗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纷纷将其融入诗篇,传颂千古。
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才子,也有不少描绘春节的诗作。
下面列举几首李白的春节诗作,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夜泊牛渚怀古》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句表达了李白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人借助春节的喜庆氛围,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强调把握当下,尽情享受人生。
2.《庐山谣》这首诗描述了春节期间庐山的美丽景色:“新年鞭炮声里催,庐山瀑布喷雪花。
”在这里,李白以春节为背景,展现了庐山瀑布在春节期间的独特韵味。
诗句中的“鞭炮声里催新年”,传递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表现了诗人对春节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将进酒》这首诗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黄河为寓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祝愿。
春节作为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借此契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三》诗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月、影与自己共饮,表达了对团圆美满的渴望。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李白在诗中流露出对家庭和睦、亲情温馨的向往。
5.《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中写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家国情怀的感慨。
春节之际,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戍边战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综上所述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春节的喜庆氛围,还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大节,源远流长。
文人善咏志抒怀,在这样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免不了感慨万千。
或喜迎新春,或感怀旧年,或异乡思亲……同是中华儿女,古今文人情怀皆相同。
在又一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前人描写春节的诗句,赏诗,怀古,在悠悠诗韵中辞旧迎新,感受诗人情怀——1、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岁除夜(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1、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新年有感〔钱来苏〕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3、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4、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5、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6、凤城新年词〔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7、已酉新正(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8、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9、迎春(叶燮〕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20、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1、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22、守岁(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3、除夜有怀(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24、除夜有怀(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25、应诏赋得除夜(史青)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2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7、除夜(姚合)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28、钦州守岁(张说)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9、除夜(元稹)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30、除夜(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31、除夜寄微之(白居易)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32、除夜寄弟妹(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33、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4、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35、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7、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38、守岁(苏轼)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39、生查子(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40、除夜(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1、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2、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3、卖痴呆词(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44、屠苏酒(瞿佑)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45、迎新春(柳永)描写春节的诗句赏析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潇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46、一寸金(曹勋)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47、元日有题(崔道融)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48、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