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一)【关键词】参术养胃汤/治疗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笔者采用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3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1〕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4岁;病程8~41年,平均29年;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8例。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参术养胃汤治疗,药物组成:党参20g,白术20g,黄芪30g,陈皮15g,枳实10g,茯苓10g,薏苡仁25g,白芍30g,乌梅15g,木香10g,焦山楂15g,甘草15g。
伴HP感染时,加用蒲公英、连翘、半枝莲、黄连;胃黏膜充血水肿,有瘀血时加川芎、延胡索、三七,有出血时加仙鹤草、阿胶;胃酸缺乏者加乌梅、木瓜、白芍、甘草;伴肠上皮化生者加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伴不典型增生者加莪术、仙鹤草、山慈姑、半枝莲、灵芝、薏苡仁。
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
对照组采用胃乐新颗粒(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药厂生产)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3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张西洁;娄静【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24(37)2【摘要】目的:观察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 mg/次,1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g/次,2次/d,口服;呋喃唑酮片,0.9 g/次,3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2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胃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石斛、麦冬、北沙参、佛手、百合、清半夏、炒鸡内金、醋鳖甲、甘草片)加减治疗,1剂/d,水煎,取药汁4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
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水平。
结果: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0%(32/40)。
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CD8^(+)、COX-2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可改善症状。
【总页数】4页(P42-45)【作者】张西洁;娄静【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相关文献】1.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57例临床观察2.自拟滋阴养胃汤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3.自拟滋阴养胃汤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4.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疗效观察5.沙参养胃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滋阴活血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郭雪松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1(33)10
【摘要】慢性萎缩胃炎(CAG)是指以部分或广泛的胃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是消化道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
笔者采用滋阴活血养胃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滋阴活血养胃汤
【作者】郭雪松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凤凰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滋阴养胃汤治疗胃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J], 庄景专;阳佳
2.自拟滋阴养胃汤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J], 徐纪文;刘晓艳;刘雪婷;刘秉麟
3.滋阴活血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唐军杰
4.自拟滋阴养胃汤在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黄启连
5.滋阴活血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李开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发表时间:2019-03-04T15:40:56.5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第02期作者:敖继华1 余秋佳2 吴海淮通讯作者[导读] 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延参健胃胶囊治疗效果,远期疗效较好。
丰都县中医院,重庆408200【摘要】目的:分析养阴益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在本院门诊接受诊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以抽签法分成试验组(30例采取养阴益胃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延参健胃胶囊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中医症候指标。
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试验组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症候指标评分值少于对照组3个疗程后的中医症候指标评分值,统计学分析(P<0.05)。
结论: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延参健胃胶囊治疗效果,远期疗效较好。
【关键词】养阴益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目前没有确切治疗方法,中医多予以止痛及消瘀、理气和清热治疗[1]。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吴海淮工作室的吴海淮老中医自拟经验方养阴益胃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本分析旨在研究养阴益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在本医院治疗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是选择时间)收入分析资料,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纳入30例。
对照组:男女之比是19:11,年龄均值为(40.36±4.89)岁;试验组:男女之比是18:12,年龄均值为(40.31±4.82)岁。
对比两组基础资料,P>0.05。
诊断标准: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性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或伴有胃脘胀满、嘈杂、灼痛、饥不思食、大便或溏或结等相关消化道症状。
益气滋阴养胃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中医主任医师辨证为脾胃气阴两虚证的门诊或住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给予益气滋阴养胃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8周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复查胃镜白光、窄像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腹痛、腹胀、嗳气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失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和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胃镜白光、NBI-ME检查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滋阴养胃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有助于改善睡眠。
关键词益气滋阴养胃液;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系指胃黏膜上皮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及低级别瘤变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
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无特效治疗手段,患者临床症状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常怀疑是否患有胃癌,导致患者进食量下降,进而消瘦、乏力及失眠、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积极探索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更对胃癌的防治有极其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2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00例,均有上腹痛、腹胀、嗳气或失眠等主要症状,胃镜白光、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和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1]。
胃镜白光检查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NBI-ME显示萎缩为胃黏膜细微表面(microsurface,MS)趋向绒毛状,正常上皮下毛细血管袢(subepithelial capillary network,SECN)消失,见圆形(胃体)、线形或网格状(胃窦)形态胃小凹,汇集小静脉(collecting venules,CV)不规则排列或消失[2]。
养阴益气汤治萎缩性胃炎
摘自《中医诊疗特技经典》石永恭
主治:由于肾阴亏损,肝阳亢盛,脾胃阴虚,肝胃不和而致胃脘灼痛,即相当于西医所称的一些慢性退行期、部分急性活动期溃疡病及多数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等。
处方:山药30克,,玉竹10克,沙参、元参各10克可,麦冬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浙贝母10克,黄连3~6克,川楝子6克,白蔻6克,炒内金10克,元胡10克,桃仁10克,生甘草6克,半夏6克,柴胡8克。
用法:冷水煎,每剂煎2次混合一处,分早、晚食后半小时各服1半,1日1剂。
呃逆吞酸,胃脘胀闷甚者,去沙参、元参、麦冬,加海螵蛸15克、煅瓦楞子10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
按语:肾阴不足,则五心烦热,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肝郁化热,则口苦咽干,心烦欲怒,胸胁苦满;肝阳亢盛,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致胃液枯槁,郁火内盛,故胃灼痛;阴伤肠燥,则大便干秘,小便黄短;木郁土虚,胃失和降,则呃逆吞酸或呕恶不欲食。
方中山药、枸杞、玉竹、沙参、玄参、麦冬甘润养阴益味而为主;当归、白芍、元胡、桃仁、柔肝缓急,活血止痛而为辅;川楝、白蔻、内金、半夏、柴胡疏肝利气,和胃降逆而为佐,且防滋腻碍胃;浙贝、黄连清泻肝味之热,甘草调和诸药而为引。
全方以收养阴益胃,疏肝利气,清胃降逆,活络止痛之效。
注意:本方主治由于阴虚内热所致胃脘灼痛诸证。
对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等证则不相适应,切勿乱投。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抗胃萎方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自拟抗胃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治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3例。
治疗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2~76岁。
平均46.21岁;病程1~34a,平均9.45a。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4.16岁;病程1~36岁,平均9.61a。
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10月召开的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所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及有外科情况者;(2)妊娠及哺乳妇女;(3)合并有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4)不合作者;(5)未按规定用药治疗或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自拟抗胃萎方: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延胡索10g,三七6g,黄连10g,白芍10g,乌梅10g,半夏10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1日1剂,15d为1个疗程。
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15d为1个疗程。
3、观察指标症状观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记录主要症状:胃脘痛,腹胀,纳差,嘈杂,泛酸,嗳气及舌脉变化。
症状采用打分方法,分为4级,即无记O 分,轻记1分,中记2分,重记3分,分别合计,以判定疗效。
病理观察:参照1982年全国癌防治组病理组制定的标准,将胃腺体萎缩、肠化生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变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4.1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1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基本正常;(2)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无变化。
滋阴活血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唐军杰(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浙江杭州311700)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病理变化。
该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其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⑴。
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是临床常用方法。
中医药治疗具有整体调理、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⑵o笔者采用自拟滋阴活血养胃方与西医常规疗法相结合治疗胃阴不足兼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2018年5月一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44-73岁,平均年龄为(58.9±6.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1.85±0.91)年。
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的范围为42~ 71岁,平均年龄为(59.2±7.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为(1.92±1.11)年。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相关标准⑶;2)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相关标准⑷。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兼胃络瘀血型型;2)年龄40-75岁;3)加入本次临床观察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4)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本次临床观察的目的和内容,自愿加入。
1.4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者;3)既往有消化系统手术史者;4)合并有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其他严重疾病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7)对本次用药过敏者或过敏体质者。
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治疗的病例资料。
结果 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采用益气养胃汤治疗,总有效率89.6%(43/48),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广泛应用。
【关键词】益气养胃汤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0-0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
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
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畴[1]。
本病以胃脘痞胀、隐痛为主症,病因病机,不外饮食不节,戕伤中州;或外邪内侵,损及脾胃;或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
其病位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
由于每个患者病因、体质不同,故有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诸多兼症,但脾胃虚弱是其本。
本文旨在探讨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例资料是随机选自我院的门诊患者。
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6岁,病程6-15年。
所有病例中医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排除其他具有上述相似症状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癌等。
1.2 诊断标准依据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制定出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药汤剂,滋阴养胃,益气养血张先生,40岁。
主诉:发作性胃脘部疼痛5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曾多次就医,诊断不详。
曾服用过三九胃泰、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多种胃药,但病情时轻时重。
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
现症:胃脘痞满疼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思饮,舌质红,有瘀斑,无苔,脉细。
诊断:胃脘痛(胃阴不足,气血双亏,瘀血内阻)。
治则:滋阴养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养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药: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枸杞子15g,川楝子15g,党参15g,陈皮15g,白芍15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丹参30g,枳实15g,焦三仙各25g,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胃脘疼痛、痞满减轻,食欲增加,但食后仍有腹胀,说明胃气初复,脾气未健,上方中加炒白术15g,茯苓15g。
三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诸症均减,但仍有面色不华,肢软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
此为胃中津液渐生,但气血仍不足,故改为补气养血为主,兼以化瘀,方药:生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生地黄15g,乌梅10g,桃仁15g,丹参30g,焦三仙各25g,甘草10g。
四诊:患者服上方12剂后,诸症消失而停药。
年底随访,胃脘痛未复发,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的中医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千叮万嘱患者一定要改正以前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要进行科学的饮食。
因此患者才能在治与调理中康复。
科学饮食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
因此,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温软、无刺激性,保证热量,并减少食盐摄入。
症状严重时,主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减轻对胃部刺激,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传统医学传统表示认可表示有疑问表示不认可黄芩治妊娠恶阻黄芩30~45克,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频服。
山东淄博 李敏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朱丹溪称其为“安胎圣药”。
临证发现,妊娠呕吐剧者,以肝胃实热居多。
本品苦能降逆止呕以治标,寒能清肝胃之热以治本,一味黄芩,标本兼治,故鲜有不效者。
且往往病愈甚而效愈佳,但需频服。
不过,近人有服用黄芩引起过敏的报告,故应用上方时需注意观察。
滋阴养胃方治萎缩性胃炎玉竹、石斛、生山楂、白芍各6克,乌梅、甘草各3克,水煎代茶饮。
早晚分服,连服7天。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饱胀、消化不良、大便干结等。
湖北武汉 李春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常虚实夹杂,如或兼肝气郁滞,或兼气血淤滞等表现,但主要病机是胃阴亏损,治疗重视滋阴养胃为主。
上方中,玉竹有养阴、润燥功效,长于滋养脾胃,久服且不伤脾胃,对伤津所致的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有良效;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常用于阴伤津亏之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等证。
研究发现,石斛有增强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有较好疗效;生山楂能消食化积、生津止渴、散淤止痛,既开胃又消食,还可缓解胃酸偏少;乌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可刺胃腺分泌、促进肠蠕动;白芍可养阴柔肝、滋液润燥;甘草能缓急止痛、抗炎,且能除胃之积热。
白芍配甘草,既可解痉、止胃肠疼痛,还能使燥肠得润、便结易解。
以上诸味相伍,具有滋阴养胃、止痛抗炎、润肠通便之功效。
故本方对胃阴虚型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缓解症状作用。
提示:上方药物多为酸甘之品,合用更易转化为阴液(酸甘化阴),生津效力显著。
本方对热邪伤阴或胃阴不足引起的口渴、胃灼热、脘腹胀痛、食欲不降、便结等均有较佳效果。
但患者仍需注意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目的探讨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胃蛋白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滋阴养胃汤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佳。
标签:滋阴养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可以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是消化道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1],但是现代医学对该病尚缺乏理想的特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滋阴养胃汤治疗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五华县慢病站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5~68岁,病程1~15年,胃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并以2000年全国共识作为内镜及病理慢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2]。
90例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通过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7.4±6.1)岁,病程(6.4±2.1)年。
观察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6.9±6.6)岁,病程(6.1±2.4)年。
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胃蛋白酶片(大连贝尔药业有限公司,H21021467)一次2~4片,一日3次,饭前口服,1月为1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
若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阳性者则加用抗生素,必要时对症处理加用胃动力药和止痛药。
1.2.2 观察组给予滋阴养胃汤加味治疗。
药物组成:石斛、乌梅、当归各12 g,杭芍、北沙参、山楂、黄精、肉苁蓉各15 g,麦芽、谷芽各30 g,内金9 g,甘草6 g。
加减法:胃阴不足者加生地、麦冬各15 g;湿热甚者加黄连6 g,蒲公英30 g,胁痛者加柴胡10 g,元胡、川楝子各10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太子参15 g;湿重者加白寇仁6 g,薏苡仁18 g;血瘀者加红花6 g,莪术10 g,丹参15 g。
服法:1剂/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及病理复查见黏膜损害及腺体萎缩性病变基本消失。
(2)有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复查黏膜损害损害好转。
(3)无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胃镜及病理复查黏膜损害无改变[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41/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20,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可以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
前者多由Hp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
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4]。
邹兰亭等[5]将31例经血清学分型诊断为CagA+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虚湿热、脾虚气滞及脾胃虚寒证五型,探讨CagA+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论认为CagA+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尤以湿热因素多见。
CagA+Hp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性别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联,胃黏膜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亦有关联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感染、服药不当、胃酸缺乏、内伤饮食、免疫功能下降等有关[6],中医根据其临床辨证,认为其发生多因先天不足,外邪内陷,或脏腑功能失调,终致胃气不和、脾胃失调,肝郁气滞、胃失濡养[7]。
并认为治宜疏肝解郁、活血滋阴、健脾养胃为主[8]。
滋阴养胃汤全方具有协同作用,可达到滋阴补虚、生津护膜、促进胃腺体黏膜再生的目的,可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
张贵玉[10]观察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结论认为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疗效满意。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胃蛋白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组给予滋阴养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佳。
[参考文献]
[1] 郭月琴.养阴解毒祛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101-10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3] 胡水勋,林桂廷,方润龙,等.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3):41-42.
[4] 刘丰晓.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13-114.
[5] 邹兰亭,李春婷,李国春.CagA+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11-13.
[6] 谢晶日,王丹丹,王海强.欣胃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6):104-106.
[7] 王伟,朱方石,吴晓燕.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法分类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2):3692-3695.
[8] 郭雪松.滋阴活血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36-37.
[9] 邵怀琳.自拟滋阴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56-157.
[10] 张贵玉.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46例[J].河南中医,2012,32(9):117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