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最新指南临床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30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专家解读团队协作,方法科学,聚焦难点,紧扣前沿2022年5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了新版自发性脑出血/出血脑卒中治疗指南,引起中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极大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将结合最新版指南,进行中文版专家解读和视频巡讲,并在脑医汇-神外资讯平台进行连载,欢迎感兴趣的同道加入我们的队伍,与全国广大同道一起,学习指南,指导临床救治,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是自发性脑出血成功救治的关键;一份科学的指南,也是基于此。
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南详细阐述了编写团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首先对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解析,随后由每个最熟悉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并由其他专家进行审校与投票,提出推荐意见,再将初稿提交给多个专业委员会和独立审稿人进行审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指南紧扣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针对“如何对自发性脑出血进行一级预防”这一重点难点,本指南介绍了影像医学方面对微小出血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广泛的筛查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符合中西方共有的“上医治未病、预防胜过治疗”的哲学。
总体而言,这份指南基于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础,撰写过程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科学的组织方法,又紧扣前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自发性脑出血都是棘手的难题,目前的任何治疗建议,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
今年,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将牵头完成一项有关自发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我们欢迎各位同道积极参与,也期待这一领域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结论,被国际性治疗指南所采纳。
侯立军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第一部分前言在美国每年约79.5万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0%是脑内出血(ICH)。
202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解读刘雨睿;王勇;李静静;王霞;吴文棋;庄旭辉;何悦雯;马武华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年(卷),期】2022(38)6
【摘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等组织和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
新版ASA指南是对201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工作组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的修订。
现对最新发布的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作一简单介绍,对该指南的更新部分作一详细解读,并探讨ASA新版指南值得商榷之处。
【总页数】5页(P643-647)
【作者】刘雨睿;王勇;李静静;王霞;吴文棋;庄旭辉;何悦雯;马武华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2012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非急诊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管理
2.2012美国医师协会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3.《美国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和复发性痛风管理》解读
4.加强困难气道管理提升临床救治水平——《202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解读
5.全面评估、充分准备、合理决策、重视氧合——《202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背景】近年来,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惑。
2022新年伊始,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联合颁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新指南。
这一最新指南支持建立全方位卒中护理体系的观念,并讨论了从患者认知度、紧急医疗服务的启动、患者转运和分类,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最初几个小时应如何治疗的具体细节。
该指南既给出了卒中早期评估和一般治疗的原则,也讨论了缺血性卒中、特定的治疗策略(如再灌注治疗)以及为脑复苏所应进行的生理机能方面的优化。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管理;指南医疗质量控制被纳入指南以往的临床指南多关注临床技术规范,新指南用大量篇幅对卒中医疗体系进行了描述,包括卒中中心认证、远程卒中系统、远程放射和卒中医疗质量控制。
其中对于卒中医疗质量控制,美国指南是首次涉及,意义重大。
新指南建议,医疗部门应组织一个多学科质量改进委员会,回顾和监测卒中医疗质量指标、循证实践和结局(Ⅰ/B)。
临床过程改进团队的形成和卒中医疗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确保医疗质量。
数据库可用于找出卒中医疗质量的差距或不足,一旦找出差距,要启动干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指南中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是基于“跟着指南走(GWTG)”项目的成功经验。
GWTG-troke建立了登记、反馈、改进医疗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应用于全国200万卒中患者中,取得了极大成功。
质量控制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某一项新技术应用的效果,遵循循证医学指南开展临床工作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
指南指出,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设质量控制委员会,建立卒中登记上的数据库,找出指南与实践间的差距,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这对全球卒中治疗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更有针对性的急诊影像策略与以往指南不同,新指南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两类,即症状未缓解的患者和症状已缓解的患者。
症状未缓解者对于症状未缓解的患者,临床干预的重点是血管开通,恢复灌注。
美国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解读:手把手教你急诊处理导读: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最新研究成果,继2013指南之后又联合制定了“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主要变化内容为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等方面。
通过对2018指南全面解读,希望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改善AIS 患者的诊疗及预后。
本文摘录了急诊处理部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静脉阿替普酶治疗1. 阿替普酶的治疗剂量及适应证2013指南和2018指南都肯定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AIS的重要性,而且治疗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应尽早开始。
由于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类似脑卒中的症状,所以在治疗前需测定血糖,并且阿替普酶对非血管性疾病没有使用指征。
除此之外,从发病到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时间对患者预后也较为关键,故不能因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而延误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2018指南细化及修改了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原则,指出需根据标准来决定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实施。
根据大量RCT证据,2018指南推荐在发病3.0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 内静脉推注10%,剩余90%维持静脉滴注>60 min(Ⅰ/A)。
2013指南也提出,对于发病3.0~4.5 h内的患者可按上述方法治疗,但应增加排除标准,即年龄>80岁、口服抗凝剂且不考虑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25分、影像学显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损伤超过1/3、或有卒中史和糖尿病史。
但根据AHA/美国卒中学会(ASA)总结的数据分析得出上述排除标准,在临床实践使用中可能不合理,故2018指南在此条推荐中剔除了上述排除标准(Ⅰ/B-R)。
在权重风险和获益的情况下,2018指南推荐对于符合其他标准的轻度脑卒中,在发病3.0~4.5 h内行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可能合理(Ⅱb/B-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