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0
股骨粗隆间的四种分
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Evans分型:主要分为两型,第Ⅰ型是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延伸,其中Ⅰ型骨折又分为四度,1度和2度比较稳定,可以选
择非手术治疗,而3-4度为不稳定性的骨折,建议手术治疗;第Ⅱ型的骨折线是反斜形,从上面向外侧反斜形的骨折。
2.AO分型:A1型为简单的两部分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到远端内侧皮质,内侧皮质只在一处断开;A2型
是经转子的多处骨折,内侧皮质至少两处断开;A3型骨折的骨折线向小转子下延伸或反斜形骨折,又称为逆转子间骨折。
3.Jensen分型:Ⅰ型为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移位稳定;Ⅱ型为移位合并小转子
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Ⅲ型为合并大转子骨折,骨折累计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Ⅳ型为3部分骨折合并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Ⅴ型为骨折后外侧和内侧不支持,即Ⅲ型
和Ⅳ型组合;R型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4.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分型:一型为无明显移位的骨折,为稳定性骨折;二型为骨折线通过小粗隆上缘,骨折通常为内翻
位;三型为小粗隆处骨折发生游离,并移位,出现内翻畸形,或粗隆间骨折合并大粗隆骨折;四型为除了粗隆间骨折外,大小粗隆分别游离,或为粉碎性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逐年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多发性、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和危险因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病因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老年人跌倒等。
此外,一些危险因素也会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如女性、年龄大、身高低、体重轻、家族遗传、吸烟、久坐不动、摄入钙量不足等。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和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Garden分级和Evans分级两种分类方式。
Garden分级分为四级,根据继发性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和骨干完整程度进行分级。
Evans分级是根据距粗隆最近侧面的膝关节直径进行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性质和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
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包括钢板、钉子、螺钉等不同种类的内固定装置,可以有效地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合并髋关节病变的患者,可以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休息、康复训练等。
四、预后和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折类型、骨折性质和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
临床研究表明,Garden分级越高、骨折线移位越大,预后越不良。
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等,需要及时诊治。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病情和治疗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好。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股骨头腹侧或尺侧,损伤情况最为严重。
经典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三种:复杂的骨折、断裂的骨折和转位的骨折。
1.复杂的骨折(Complex Fracture)复杂的骨折是指由于机械性损伤而同时损伤股骨粗隆间多处骨组织,呈现多个骨折面或多个断裂骨折,使骨折线不明显、公共轴线不完整,骨折线程度较严重,损伤范围较大。
其特征表现为前后粗隆间出现哈氏断裂,两头骨折面均有压缩、撞击或拉断痕迹。
2.断裂的骨折( Fracture Fracture)断裂的骨折是指股骨粗隆间共用的两个棘突的离断,其特征表现为:主要症状是患者疼痛明显,用力活动受限,伴有局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胀;X线检查显示两突之间有空隙,断裂线清楚,可见压缩或拉伸断口,股骨头可能出现脱位,骨折凸出或凹陷。
3.转位的骨折(Subluxation Fracture)转位的骨折是指股骨粗隆间不存在断裂,但是有移位现象。
其特征表现为:主要症状是患者复发性疼痛,用力活动受限,伴有局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胀;X线检查显示股骨粗隆间仍有结构完整,股骨头有轻度旋转移位或脱位,骨折线模糊,可见断裂痕迹偏少。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考虑到其复杂性,应采取多学科协同的方式。
诊断方面,应完成临床检查、X线摄片及骨扫描检查等;治疗方面,根据损伤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如股骨粗隆间复杂骨折可采取连接钢板技术,断裂骨折最常采取拉伸或缝合等,转位骨折可采取关节内注射等来改善症状。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根据医生指示服用止痛药,并自行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局部热疗等康复措施,以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性质非常复杂,医患双方都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针对运动爱好者,要从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服装鞋类等方面,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意外及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篇一: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一、定义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
二、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有明显或轻微外伤史。
2、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肤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加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和骨折的类型。
(二)骨折分型1、顺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点开始,斜向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方,达小粗隆上方。
三、入院指征(一)符合转子间骨折的诊断依据(二)符合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分型四、治疗常规1、手法整复牵引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
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旋中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如果牵引后复位欠佳,则可用股骨颈骨折整复办法(顺粗隆间骨折)或端提、挤按方法(反粗隆间骨折)整复,尔后维持髁上牵引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牵引一般维持8-10周。
2、手法整复固定器固定主要适用于顺、逆粗隆间骨折,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患者取平仰卧位,两助手分别把持腋窝及小腿行顺势拔伸牵引复位,保持患者肢外展,足部旋中位或稍内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
按股骨胫骨骨折鳞纹钉固定方法分别将2板骨圆针,顺股骨颈纵轴,呈倒“V”形,用锤击入至股骨头软骨板下0.5cm,针尾留于皮外3cm,尔后以股骨髁上方100m处与骨干垂直由外向内打入第3板骨圆针及第4板骨圆针,不透过对侧皮肤,然后安装固定器,将打入的4板钢针分别套于固定夹上,固定于主体杆上,拧紧螺母,一般固定6—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