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考点系列(上)
- 格式:pdf
- 大小:239.05 KB
- 文档页数:8
资料分析常见名词与干货:基期和本期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的时候,用来作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值差异,是一绝对值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也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二增长速度(增速)二增长幅度(增幅)【注】增加(长)最多比较的是增长量增加(长)最快比较的是增长率多少是量;快慢是率同比、环比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啊比较的基期不同。
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大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一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经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 ,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①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②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用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①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②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
倍数、翻番倍数,指将对比白^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以此类推。
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二2 N,即翻了N番。
【注】注意,"比XX多N倍”和“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
比XX多N倍,说明是XX的N+1 倍。
比重、比值、平均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二部分/整体*100%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资料分析历年考点汇总考点1:首数法【基本知识点】首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用于加、减、除法中,尤其在除法中最常用。
【适用范围】1.计算某一数值时,如果选项中首位数字或者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首数判断正确答案。
2.比较几个分数大小时,如果各个分数的分子位数相同、分母位数也相同,可以根据化为小数时首数最大、最小的分别找出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使用原则】1.加法运算①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无进位时,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②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有进位时,和的首位是由两个加数的和再加上1得到的;③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不同,和的首数与较大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加数的首数加1。
2.减法运算①如果两个减数的位数相同且无借位时,差的首数是由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得到的;②如果两个减数位数相同,且有借位时,差的首数是由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再减1得到的;③两个减数的位数不同时,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一致或者是较大的数的首数减1(借位时)。
3.除法运算被除数除以除数时,先得到商的高位数,除法进行到结合选项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为止。
考点2:尾数法【基本知识点】尾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法运算。
【适用范围】计算某一具体数值时,如果选项末尾一位或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判断正确答案。
【使用原则】1.加法运算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2.减法运算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3.乘法运算两个整数相乘,如果把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考点3:取整法【基本知识点】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取整法。
◆百分数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
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增幅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资料分析笔记1.同比与环比同比:指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环比:指与紧紧相邻的上个统计周期相比较。
2020.8与2020.7 ;2021与2020.12 ;2020年第三季度与2020年第二季度不同的百分数进行比较,其相对变化指标一定要用百分点表示。
两个百分数进行比较时,遵循“高减低加”的四字原则。
2.增长量与增长率增长量: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019年:15万2020年:20万20-15=5万增长率:增长率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进行比较的一种相对指标,增长率通常用r表示,增长率在报表中还被称为增速或增幅。
2019年:10万→40万2020年:50万3.现期与基期基期:跟谁比谁是基期,年份日期更靠前的为基期。
4.年均增长量与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它表明信息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年均增长率:是反映某种信息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通常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5.拉动增长率与增长贡献率拉动增长率:部分量的增长对总量增长的一个贡献。
增长贡献率:是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占总值增加量的比重。
6.比重与平均数比重:是指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后÷前)常见的平均数计算:①平均每...的表述中,每字后面的为总份数即分母,平均每人多少钱(钱数÷人数)。
②...均...的表述中,均字前面的总份数即分母,人均收入(收入÷人数)。
③单位...,单位后面的为总份数即为分母,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总面积)。
7.顺差与逆差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挣钱>花钱),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净出口额,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挣钱<花钱),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净进口额,入超)。
资料分析〔知识点归纳〕1:统计术语:增长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开展速度:拉动增长:B是A的一局部X%=B增量/A基期量增长奉献率:B是A的一局部X%=B增量/A增量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量: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百分数、百分点:翻番:累计数额:前N个时期的累计数值定基指数:现期指数:限期数值=100:基期数值环比指数:增长率=现期指数-上期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恩格尔系数:衡量食品支出占比的指标五年方案:2021年-2021年是十三五期间,五年推断。
〔二五断3年〕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外其他各行业,俗称效劳业。
产业增加值:就是GDP做题步骤:1、看第一题问题〔图表类直接做题〕2、阅读材料3、标记中心词4、找出第一题数据后完成第一题5、阅读全文,标注全文段中心词〔增长或降低不必标记〕6、根据题目找所需数据7:注意时间表述及单位表述8、选项计算简单的优选计算,可通过排除得出答案必会速算技巧1、图形法:柱状图、趋势图:数据大小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上下判断数据的增减可以“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上下变化判定,有时候可以通过固定格数来判定。
由于基期一直在变,所以柱状图斜率不能当成增长率,可以表示增长量的增长速度。
1、直线上升,增长量不变,增长率减小。
2、直线下降,增长量不变,增长率绝对值增大。
饼状图:数据大小通过扇形角度大小判定,明显比例直接目测。
直尺法:增长量直接用直尺量量角器法:角度/3602、估算法:定性分析3、直除法:〔除数乘以某个数是否超过了被除数,本质:截位放缩〕1选项首位不同时,直除取首位直接得出答案。
2直除法只能排除2个答案时,则必须进一步计算。
3一般取分母前三位计算,误差1%内,精度不高取两位即可。
重要性,你懂的--国考资料分析必考知识点押题?这不是押题,是一定及肯定会考的知识点。
明天即进入国考,现在不需要做新题,简单调整心情,简单梳理一下以前的错题及所有模块的知识点。
现就资料分析部分,给大家梳理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查漏补缺。
抓住最应该抓住的模块!以下是这次国考必考的资料分析知识点:必考知识点一:求基期量求基期量:告诉现在的量A,告诉现在的增长率r,求以前的量。
A÷(1+r)例:2012年某省广电总收入为7368亿元,同比增长12.8%,则2011年该省广电总收入为()A.6531B.6698C.6834D.7012式子为:7368÷(1+12.8%)必考知识点二:求增长量求增长量:告诉现在的量A,告诉现在的增长率r,求增长量。
rA÷(1+r)例:2011年5月,某企业产值为2638万元,同比上升11.1%,环比上升13.1%,则2011年5月产值比上月增长了()A.2416B.3056C.4136D.5248式子为:2638×13.1%÷(1+13.1%)必考知识点三:比较增长量大小比较增长量:告诉现在的量A,告诉现在的增长率r,比较增长量大小。
比较rA即可例:2011年中国稻谷产量6241.3万吨,同比增长4.3%;小麦总产量6824.6万吨,同比增长4.8%;玉米总产量5421.1万吨,同比增长4.9%;大豆产量2658.3万吨,同比增长5.2%。
则2011年增长对多的谷物为()A. 稻谷B. 小麦C. 玉米D. 大豆只比较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现期量×增长率即可。
显然小麦最大。
必考知识点四:求比重比较增长量:告诉第一个量为A,第二个量为B,求第一个量占第二个量的比重。
A÷B例:2012年某省广电总收入为938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有线网络费用为3213亿元,同比增长19.5%,则2011年该省有线网络费用占广电总收入的比重为()A.25.5%B.32.4%C.38.3%D.45.1%注意:一定要注意求的是现期量的比重还是基期量的比重。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考点:同比环比增长一、基本概念同比指本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较的变化量或是变化幅度,包括同比增长量和同比增长率。
(一)同比增长1.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相关公式总结:2.同比增长量同比增长量是本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减变化的绝对量。
同比增长量=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同比增长量相关公式总结:(二)环比增长1.环比增长率2.环比增长量(三)同比与环比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同比和环比都表示的是不同时间下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2.区别同比强调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的两个量之间的比较,而环比强调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的两个量之间的比较。
二、例题精讲例题1: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
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在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下列哪一项的同比增长金额最高?A.机电产品出口B.高新技术产品出口C.机电产品进口D.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例题2: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
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2010年,该省广电收入中,省级收入为65.3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地市级收入为4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3.39亿元;县级收入为38.90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
2010年该省各市、县广电收入的区域分布如下:东部地区50.06亿元,同比增长32.48%,占市县收入份额的62.18%,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10.01亿元,上年同期为7.56亿元。
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知识点1.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比过去增加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140比过去降低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60降低到原来的40%,若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100×40%=40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
“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60,占计划就是6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计算;“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计算;“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繁荣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20%,去年增长速度为15%,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涨了5%,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2.倍数与翻番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为1978年5平方米的3倍(15÷5=3)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速度的相对的指标,它是表明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数水平为100)表示。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必考点总结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过程中对于资料分析,很多考生会有选择性的放弃一些题目,放弃的理由就两个:时间不够+不会算。
对于时间不够的,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做题速度。
对于基本概念也就是列式子,大部分考生模棱两可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进行准备,针对这个问题今天主要给大家总结下资料分析必考考点有哪些。
必考考点一:增长基本公式:①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②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③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④年均增长率=增长量÷年分差;⑤年均增长率(考比大小以及计算);计算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以及同位比较法。
具体通过以下示例进行体现:例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 2009年 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 83.1万辆,比 3月份增长 7.59%,同比增长 37.37%。
问题: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 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A.13.2B.22.6C.31.1D.40.4【详解】B。
解析:2009年4月份汽车销量83.1万辆,同比增长37.37%。
【考点点拨】本题考点为“①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以及计算方法的特征数字法。
必考考点二:比重基本公式:①比重=部分÷整体×100%;②基期比重=部分×(1+整体增长率)÷[整体×(1+部分增长率)];③比重的变化:单位为百分点比重变化的判断方法: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比重比原来上升;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比重比原来下降;比重变化了几个百分点:部分÷整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计算方法:首数法、运算拆分法。
测资料分析考前一月冲刺技巧要点一:关键词无论是文字资料、图形资料、表格资料还是综合资料,找关键词是首要且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作用是快速查找、定位数据。
关键词要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①材料中的关键词;②题干中的关键词;③选项中的关键词。
一、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阅读是资料分析解题的第一步,在开始答资料分析题目时,可以花20秒左右快速浏览材料,那么在浏览材料的时候,必须快速掌握哪些信息?参见下表。
材料关键词标注要点【示例】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标注分析】由第二、三段中“分活动类型看”、“分执行部门看”,可知第一段与二、三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二、三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快速浏览材料首句可知,关键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
二、题干中的关键词题干的解读是做资料分析题目的第二步,题干关键词可以反映题干的重要信息。
因此,通过分析题干,确定关键词及考查的重点内容、涉及的重要概念等,根据其中的关键词返回材料可以定位相关数据信息。
(1)题干关键词是与材料中某些关键词相同或者相关的,直接根据关键词定位到材料相关句段,进行判断;(2)题干中的“时间”、“单位”等词也要重点标注;(3)在综合判断题目的题干解读时,要重点标记“正确”、“不正确”、“与材料相符”等词汇,明确考查意图。
【示例】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
资料分析,如果给你的时间足够,是可以答出来的,而且难度不大,仅仅难在计算上。
但是资料分析的计算,在近年都是有相应的技巧的,都是可以比较快速的得到答案的,可以带这些方法进行速算。
有些同学在复习的时候,会忽略资料分析,觉得没有什么好复习的,不像数量关系,但是随着公考体系的完善,资料分析的题型的完善,一旦去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速算技巧,除了这个,还有就是如何读数据,这个也是比较头疼的,数据在哪?找不到。
还有的人看不懂题,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为什么是哪个。
还有的关心顺序的问题。
你们只能在最后做,最后往往都比较疲劳,其实它适合在前面做。
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数量和资料的题型相对比较客观,客观题的好处就是做出来的了,答案一定是对的。
如果不会做,就是25%。
比较主观的题目就不是了,你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
所以资料在复习当中题量很小,却很重要。
能够拉开分差。
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的区别,在复习的时候,数量复习不复习在经济学中弹性不算大。
资料分析更在乎后天的努力。
数量的则更多靠天赋。
数学真的是一种天赋,虽然不该这样说,但即使你好好复习,你还是不会。
资料不是的,它不需要数学的直觉,只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你反复练就一定会。
所以大家一是有信心,二是有耐心。
我们再介绍一下这个模块。
我们这部分的课程有6次,12课时包括:统计术语,结构阅读(对资料阅读的顺序和技巧),核心要点(主要的细节,选项的着手)和速算技巧(估算),最后进行一些训练。
整体来说,课程的主体有一半的时间是讲速算和训练。
这也是训练的重中之重。
这一部分一定要做好笔记,带着问题听,做好练习。
第一课时综述大纲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我们行测是一种能力的测试,也是一种智力的测试。
资料分析第一节 增长【例1】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31812亿美元。
{求增长量}○1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增加了多少亿美元?{求增长率}○2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解析:○133116-31812;○2%10013181233116%100318123181233116⨯⎪⎭⎫ ⎝⎛-=⨯- 【例2】2012年2月因低温冷冻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比1月份减少27亿元,比2011年2月减少21亿元。
2012年2月的损失比1月减少了百分之几?比上年2月减少了百分之几?解析:○1%100276127⨯+;○2%100216121⨯+ 【例3】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96亿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1年增长了14.3%。
{求基期量}①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3.141183996+) {求现期量}②按此增速,到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多少亿元?(()%3.141183996+⨯){求现期量}③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1年多多少亿元?(%3.14%3.141183996⨯+) 第二节 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1.同比是强调相同时间特性下的两个量之间的比较;而环比则是强调时间顺延下的两个量之间的比较。
2、有关公式第三节 年均增长与年均增长率 时间差首段时间该指标量末段时间该指标量平均增长量-=如果第m 年数据指标为A ,第n 年数据指标为B ,那么这几年年均增长量=mn A B -- ★年均增长量是指标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如果第m 年数据指标为A ,第n 年数据指标为B ,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x ,且1-=-m n AB x ① (1)已知第m 年数据指标为A ,年均增长率为x ,求第n 年数据指标B 。
[]略大于该值)B x m n A x A B m n ()(1)1(-+⨯≈+⨯=-②(前提:x <10%) (2)已知第m 年数据指标为A ,第n 年数据指标为B ,求年均增长率。
1. 基期与现期:做为对比参照的是基期,而相对于比较的是现期。
2. 增长量与增长率:增长量是用来表述变化的绝对量;增长量则表述两者变化的相对量。
3. 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其中n 为相差年数;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n,其中n 为相差年数。
4. 百分数与百分点:量A 占量B 的百分比例:A÷B×100%,n个百分点即n%5. 同比与环比:同比:指和某一相同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的情况。
环比:指和与之紧紧相连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较的情况。
6. 成数与翻番: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以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 27倍。
7. 倍数:增长n 倍(增长了、增长、多了),即增加n00%,就是增长率,现值=原值×(1+n);是原来的几倍(增长到、是),说的是增长后的结果,现值=原值×n 。
8. 斜率≠增长率9. 比重:比重是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主要公式:比重=部分÷总体;利润率=利润÷收入;产销率=销量÷产量;增长贡 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
10.平均数:均;每;单位。
公式:平均数=后面+前面,人均GDP=GDP ÷人数;每户消费=消费÷户数;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面积。
题型识别:A 是B 的n 倍 常用公式:n=A÷B倍数是n 倍与增长r 倍:n=r+1,r=n-1题型识别口 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比重=部分-总体;部分=总体x 比重;总体=部分÷比重 利润率=利润-收入;产销率=销量÷产量;常用公式口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题型识别:均;每;单位 常用公式:后面÷前面平 均 数人均GDP=GDP ÷人数;每户消费=消费÷户数;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面积比例相关 比重11.顺差和逆差: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上海市考资料分析高频考点解读上海市考资料分析每年均考查15道,主要考查综合类资料,其次是统计表。
常考的题型有:比重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增长量问题、简单计算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接下来介绍上海市考资料分析中的三个高频考点:一、比重问题,比重问题是上海市考每年必考题型。
主要考查现期比重,考生需熟记公式:比重=部分整体考试时材料常直接或间接给出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根据选项用截位直除计算。
现期比重问题有时与饼状图结合考查。
饼状图中主体是按照12点方向顺时针分布,做题时根据选项中扇形的特殊角度,如90°、180°、270°分别对应比重的25%、50%、75%,代入选项判断;也可根据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倍数关系判断,如a部分是b部分的3倍,则a对应的扇形面积是b对应扇形面积的3倍。
考生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排除错误选项即可找到正确答案。
两期比重主要考查两期比重比较。
若给出部分增速(a)和整体增速(b),则比较部分增速(a)和整体增速(b)之间的大小关系,当a>b时,比重上升;a<b时,比重下降,算出a=b时,比重不变;若给出基期和现期的部分量和整体量,可用现期的部分量基期的整体量现期的整体量−基期的部分量两期比重差值。
混合比重2021年考过1题。
当题干和材料出现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如:广东省人口、珠三角九市人口、其他地区人口。
做题时常根据混合比重口诀:混合居中但不中,偏向整体量大的一方。
若根据口诀无法选出答案,则需要用到线段法,即“量和距离成反比”来计算。
【例】(2023年上海A)若以上海、苏州、南京和温州这四个城市的教育文化娱乐市场为总体,假定各城市2021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都为3380元,那么下图中最可能展示了这四个城市2021年教育文化娱乐市场规模的占比情况。
A.B.C.D.【解析】根据题干“······四个城市2021年教育文化娱乐市场规模的占比情况”,可判定本题为现期比重问题。
资料分析一、统计术语(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增幅: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二)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百分点:n个百分点,也就是n%即n/100(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即增长率;增长率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两个增长率相减就可以得到。
(三)同比和环比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二、结构阅读法文字材料阅读要领文字结构:总分结构与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明确中心词类似结构:相同要素位置相同关键词法:明显性、区分性三、十大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五大考点1、问题里所问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并未完全吻合。
2、问题里所问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并未完全吻合。
3、问题里所问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4、不能只关注年份等时间表述,还要关注月份、季度、半年等其他的时间表述。
5、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的表述方式或者表达顺序有可能存在和常规不一致的地方。
(二)单位表述1、单位一定要看,不要默认单位。
2、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诸如“百人”、“千”、“百万”、“十亿”、“千亿”、“‟”。
3、特别注意材料的信息之间或者材料与题目之间可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4、在“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
(三)特殊表述一、增长最多、增长最快增长最多指的是增长的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的是增长的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二、最不恰当、最有可能最满足所需的条件,而并不是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三、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应该选上四、一定正确、一定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不应该选上五、每……平均……待比较的分数都是后一个量除以前一个量六、以上说法都正确/不正确当出现某一个选项涉及到其他的选项时,如“以上说法都正确/不正确”或“A、B选项都正确”,应考虑是否选择该选项。